奖惩结合,共促学生成长
2022-02-23张海建
张海建
(北京市大兴区庞各庄镇第一中心小学)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风,是班集体的灵魂。要想创建正确的舆论导向,形成良好的班风,就要让集体的每个成员都遵守共同的行为准则。学期初,我会和全体同学一起制定班规和奖惩细则,并张贴到墙上,作为“我们的约定”板块,时刻提醒孩子共同遵守,逐步形成良好的班风。
班级奖励制度是班级管理的一种重要的激励机制。我认为,奖励制度一定要在班级文化的引领下进行。比如,我现在带的班级是“小蚂蚁班”,我们以独特的“蚂蚁成长币”作为固定的奖励机制。当学生好的行为出现时,教师给予“蚂蚁成长币”去强化这种行为,能帮助孩子更快、更好地养成好习惯。这种“蚂蚁成长币”是独一无二的,所以孩子们倍加珍惜。
除此之外,一些有趣的奖励也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如在学生考试得100 分的时候,我会奖给他们一根大葱、两个鸡蛋作为舌尖上的奖励。孩子拿到如此有趣的奖励之后特别兴奋,当晚就和家长一起把奖品做成了菜,将自己得到的奖品和家人分享,这也是很幸福的。同时,我还设计了有班级徽标的奖状,奖项内容不同,目的是让每个孩子都能获得认可,继续砥砺前行。
我定期把孩子们的优秀作品布置到班级文化墙上,让每个孩子的名字闪光。孩子们能从这些细节上感受到你对他们的欣赏和赞美,还有同学们对自己的关注与鼓励。
奖励和惩罚,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奖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如何让“惩罚”少一分冷漠,多一些温度,也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我尝试把有温度的惩罚,运用到教育孩子的策略中。
小A 是班里有名的淘气包,每天都有很多学生反映他的问题,其实无非就是上课爱说话,下课爱闹腾,倒没什么严重的错误。虽然我不止一次和他谈心,告诉他要遵守班级规章制度,有时候甚至让他去办公室站一会儿,但是效果甚微。
有一天中午自习课,大家忙着布置教室,有剪字的,有写手抄报的,有画画的……大家忙得不亦乐乎,只有小A到处添乱,摸摸同学的水彩笔,动动别人的手抄报,大家抱怨连连。在犯了“众怒”之后,他又蹭到我面前,说:“老师,今天留什么作业?”我不耐烦地回答:“你看看大家都在为班级忙碌,你就只知道写作业,你心中有没有班集体?”
说着说着,我忽然意识到,这可能就是我对小A 教育不成功的症结所在。一直以来,我的眼里只有小A 的缺点而忽略了他的优点。其实,他在完成作业方面还是比较积极的,而且错误率很低,一旦有了错误也会积极改正,从不拖拉。可能因为做事速度快,导致他有很多空余时间,这个时间对于他来说,不知道干什么,所以找人说话成了家常便饭,随意折腾成了日常习惯。
想到这儿,我为自己一直以来的错误教育方式感到自责,于是我拉着小A 的手说:“来,孩子,老师给你布置个小任务。你把同学剪下的字,用双面胶贴到另一张彩纸上,这样做出来的字漂亮又有特色,一会儿老师再教你如何去剪字。你做事快,又心灵手巧,肯定能做好。”
还没干活就听到我的夸奖,小A 一扫刚才挨批评时的不快,美滋滋地干活去了。为了让字的底色衬起来漂亮,小A 还特意和我交流自己的看法,我发现他对美术颜色的搭配有着独到的见解。
看着小A 专注地为班级做事,我仿佛看到了一扇教育之门正在我的面前缓缓开启。从那以后,面对需要“惩罚”的学生,我总是认真找一找应对策略,而不是简单地为了惩罚而惩罚。比如对于课堂纪律不好的孩子,我会让他们轮流担任课间值班管理员,在维持课间纪律的过程中改变自己;对于不读书的孩子,我会让他们担任朗读检查小组长,在听读的过程中巩固知识,为了不丢面子,这些孩子会提前把课文读得很熟练;对于不爱完成作业的孩子,我会主动请求他帮我做一些登记类的工作,告诉他快速完成作业后就可以做老师的小助手……
静下心来想一想,让淘气或者犯错误的孩子有事做,让“惩罚”有温度,教育孩子的效果会事半功倍。
合理使用奖惩,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推动学生个体的发展以及班集体积极氛围的营造,最终打造健康阳光班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