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法国里昂市立图书馆馆藏中国俗文学文献初探

2022-02-23刘蕊

粤海风 2022年1期
关键词:填词里昂图书馆

刘蕊

摘要:里昂市立图书馆既是目前法国最大的市立公共图书馆,同时也是当前法国乃至欧洲中文图书馆藏最多的图书馆。该馆于1974年设立中文部,用于保存中文图书。机构旧藏和汉学家私人藏书是中文部藏书的主要来源。笔者先后两次访查里昂市立图书馆中文部,现就已访查到的原里昂中法大学以及汉学家铎尔孟私人藏书中的中国戏曲、小说类文献,逐一介绍。并对其历史渊源略作梳理。

里昂市立图书馆(Bibliothèque Municipale de Lyon)由一个中心馆——巴尔帝约(Part-Dieu)图书馆、14个分馆,3个汽车图书馆共同组成,是目前法國最大的市立公共图书馆。同时,也是当前法国乃至欧洲中文馆藏最多的图书馆,拥有图籍约300万册件,其中中文馆藏约57000件[1],主要存藏于中文部。里昂市立图书馆中文部设立于1974年,发起人是李尘生(Danielle Li,1927—2018)。李尘生的母亲是法国人,父亲是20世纪20年代里昂中法大学(Institut Franco-Chinois de Lyon,1921—1951)中国广东籍留学生李树华。她出生在北京,1956年随父母回到法国,后获得汉学博士学位,成为里昂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并参与里昂市立图书馆中文部珍贵资料的抢救整理工作。法国政府于1992年授予她骑士勋章[2]。整体而言,中文部馆藏中文图书的来源[3] 主要来自两方面:

一是机构旧藏。1977年,里昂第三大学将里昂中法大学旧藏图书移交里昂市立图书馆保管。1998至1999年,尚蒂伊耶稣会图书馆(Bibliothèque Jésuite de Chantilly)约12000册中文藏书移交里昂市立图书馆,当中主要是北京中法大学(Université Franco-Chinois de Pékin)的创办人之一安德烈·铎尔孟(André d’Hormon,1881—1965)的藏书。

二是汉学家私人藏书。首先是法国军官兼外交官、汉学家纪业马(Jacques Guillermaz,1911—1998)所藏中国书籍,以及法译本《郭沫若诗选》的译者米歇尔·露阿(Michelle Loi,1926—2002)的个人藏书。2003年,汉学家苏远鸣(Michel Soymié,1924—2002)的个人藏书由其遗孀代为捐赠。2011年、2016年,翻译家李治华(1915—2015)的个人藏书以及部分工作档案分两次入藏中文部。2011年,里昂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李尘生的个人档案和藏书捐赠给中文部。2019年,汉学家班文干(Jacques Pimpaneau,1934—2021)的部分私人藏书也赠予中文部,目前尚在整理当中。足以见得,汉学家私人旧藏已然成为里昂市立图书馆的重要特色馆藏。

2018年11月、2019年9月,笔者先后两次前往里昂市立图书馆中文部访查中文古籍,重点查阅了原里昂中法大学以及铎尔孟旧藏中的中国戏曲、小说文献,现就所访文献绍介与学界,以飨同好。

一、里昂中法大学旧藏

里昂中法大学正式创办于1921年10月10日,至1951年上半年彻底关闭。其创建与近代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法国退还庚子赔款等事件有着深刻关联。1919年,留法勤工俭学运动领导人李石曾、吴稚晖、蔡元培等开始筹备,希望利用法国退还的庚子赔款在法国巴黎设立一所中国大学。这样可以使更多的中国学生前往法国接受教育,增强中法文化和学术的交流,同时促使法国退还庚子赔款。最终,海外中国大学的倡议得到了法国里昂(Lyon)方面,包括时任里昂市长赫里欧(Édouard Herriot)、里昂大学校长儒朋(Paul Joubin)、里昂大学医学院院长雷宾(J. Lépine)在内的大力支持,最后由巴黎改而落户里昂[4]。

里昂中法大学在本质上是一所由中法双方合办的设立在海外的中国学院,宗旨在于为中国学生提供海外深造的机会,借助法国先进的教育资源和科学文化为中国培养高等科研人才和大学教授。其生源主要来自中国国内;大约1927年后,也可招收已经居留法国且成绩优异的留学生。其教学是以里昂,特别是里昂大学,以及法国其他城市的高校为依托。而初到法国的中国学生在里昂中法大学则主要是完成法语和一些基础学科的补习和培训[5]。

中法大学开办之初,吴稚晖带去了四部丛刻、十三经、二十四史、笔记小说等,中国驻法使馆等机构也赠送了一些中文书籍[6]。1995年出版的由布利(Jean-Louis Boully)编纂的《里昂市立图书馆馆藏里昂中法大学1921至1946年中文书目》(Ouvrages en Langue Chinoise de l’Institut Franco-Chinois de Lyon 1921—1946)[7] 收录有里昂中法大学在1921至1946年间收藏的中文图书,共计2840种。包括清末民初或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以前的排印本、1949年以前出版的中文期刊和中国以外文出版的期刊、中法大学学生的学位论文,以及注册中法大学的学生名单。原里昂中法大学的藏书皆钤有“INSTITUT FRANCO-CHINOIS LYON”蓝印,以作标识。笔者现已访得的里昂中法大学旧藏如下。

(一)戏曲六种

1. 民国3年(1914)扫叶山房石印本《酬红记》十齣,一册。野航填词,小鹤正谱。内封面题“仿原刻本重印/酬红记/扫叶山房发行”。牌记印“民国三年石印/扫叶山房商标”。另钤“DON DE Tsia Ginn Fon”蓝印。(索书号:CH30430)

2. 民国3年(1914)扫叶山房石印本《沧桑艳》二卷,二十齣,二册。清樊樊山、缪艺风鉴定,游毅之论文,丁传靖填词,石凌汉正拍。下书口印“豹隐庐杂著”。清光绪三十四年戊申(1908)丁传靖自序。前附题词、目录、陈圆圆事辑、圆圆传辑补、附录。内封面题“仿原刻本重印/沧桑艳/扫叶山房发行”。牌记印“民国三年石印/扫叶山房商标”。(索书号:CH30395)

3. 民国7年(1918)涵芬楼影印本《元曲选》十集,四十五册。明臧晋叔校。内封面题“雕虫馆校定/元人百种曲/博古堂藏板”。牌记印“戊午七月涵芬楼影印商务印书馆发行”。各册绣像书口印“元曲选”。前附天台陶九成论曲、图。(索书号:CH30321)

4. 民国15年(1926)扫叶山房石印本《陈眉公批评琵琶记》二卷,四十二齣,一函二册。清陈继儒评。内封面题“民国十四年重校/第七才子琵琶记/扫叶山房发行”。牌记印“民国十五年发行/扫叶山房商标”。内印“梦凤楼暖红室刊校”。前附绣像。(索书号:CH30259)

5. 民国18年(1929)国学图书馆影印本《元明杂剧》九种,二册。民国己巳(1929)年柳诒征跋。内钤“盋山精舍”朱印。内贴签“影印元明杂剧 民国十八年国学图书馆印行 翻版必究 每部六册实价三元”。(索书号:CH30322)

按:“盋山精舍”,系民国时期盋山图书馆藏书印。该馆位于南京,原为清道光年间两江总督陶澍建立的惜阴书院。后改为盋山图书馆,所藏古籍珍本数量可观。同时,图书馆还自行刊印图籍,共计约九万本。抗战胜利后,盋山图书馆自印图书仅剩三千余册。我国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图书馆学家柳诒徵(1879—1956)曾任盋山图书馆馆长[8]。

6. 上海广雅书局石印本《绘图缀白裘》十二集,二函十二册。内封面题“改良全图缀白裘十二集全传”。牌记题“老北门内元和里/上海广雅书局印行/二弄第七十六号”。清光绪三十四年戊申(1908)梦䢯生跋。前附绣像。书函贴签“N°A3 全书十二本 粉纸四圆 洋纸三圆”。(索书号:CH30309)

(二)曲谱四种

1. 民国8年(1919)石印本《曲谱》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一函八册。内封面题“殿本影印/钦定曲谱/伊立勋署”。牌记印“民国八年石印”。前附凡例。(索书号:CH30262)

2. 民国9年(1920)枕经山房石印本《精校六也曲谱》不分卷,一函四册。内封面题“怡庵主人编/六也曲谱/尤先甲题”。内印“枕经山房印行/振新书社发行”。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吴梅灵鳷序。卷末版权页印“中华民国九年七月再版/六也曲谱四册/定价洋一元六/编辑者吴县张芬 校阅者朱瑞钧 重订者常熟毕天石 发行者吴县邹章卿 总发行所苏州振新书社 上海苏新书社 上海扫叶山房”。各册末附苏州振新书社发行书目。

该曲谱包含曲目《铁冠图》《烂柯山》《白蛇传》《金印记》《金锁记》《吉庆图》《渔家乐》《占花魁》《衣珠记》《西厢记》《慈悲愿》《荆钗记》《水浒记》《彩楼记》。(索书号:CH30247)

3.民国年间石印本《南曲谱》二十二则,二册,又名“南九宫十三调曲谱”。书函贴签“N°A5 全书共二册 价壹圆八角”。卷末印“每册定价大洋八角”。(索书号:CH30360)

4.民国年间石印本《一笠庵北词广正谱》三卷,三册。清徐于室原稿,钮少雅乐句,李玄玉更定,朱素臣同阅。下书口印“青莲书屋”。内封面题“文靖书院藏板/吴门李元玉手订/一笠庵北词广正九宫谱/青莲书屋定本”。吴伟业序。卷末印“每部三册定价大洋六角”。(索书号:CH30438)

(三)小说三种

1. 清宣统三年辛亥(1911)上海国学扶轮社铅印本《顾氏明朝四十家小说》,七册。下书口印“顾氏四十家小说/国学扶轮社校印”。内封面题“宣统辛亥季春/顾氏四十家小说/上海国学扶轮社印”。卷末版权页印“宣统三年四月出版/顾氏四十家小说/八册定价二元/校印者扶轮编辑部 代印者上海六马路吉庆坊国光活版所 发行者国学扶轮社 发行所上海棋盘街和平里国学扶轮社 分售处 各埠大书局”。另附发行书目。(索书号:CH30402)。

2. 民国年间上海中新书局铅印本《评注图像水浒传》三十五卷,首一卷,七十回,二函十二册。内题清金圣叹书,书签题“评注图像五才子书”。内封面印“精校全图/足本铅印五才子书/上海中新书局印行”。附上海爱文义路中新书局发行目录。(索书号:CH30290)。

3. 民国年间石印本《增评补像全图金玉缘》六册。残本,存第一至八回,七十五至一百十四回。前附绣像。(索书号:CH30460)

二、铎尔孟旧藏

铎尔孟,全名安德烈·铎尔孟(André Roquette Dit d’Hormon,1881—1965),中文名浩然,取自李白《贈孟浩然》。他的一生堪称传奇。[9]

1881年6月19日,铎尔孟出生于巴黎,母亲早逝,父不详[10],由其外祖父母抚育成人。由于他的母族为法国贵族,所以自幼接受严苛的贵族教育。铎尔孟在25岁前就获得了法学硕士和文学博士学位,并进入法国政治学院学习。1906年3月,铎尔孟在清末驻法使馆武官唐在复和晚清军机大臣、同光帝师李鸿藻之子李石曾的推荐下远赴北京,成为醇亲王府的法语家庭教师,并深受醇亲王载沣器重。

1912年,铎尔孟成为袁世凯北洋政府22位外交顾问中最年轻的一位。他建议北洋政府成立“古物古迹调查会”,完善“遗产税”。1919年,铎尔孟作为国民政府总统顾问,呈书《说帖》《中华民国立法院组织私议》。同年,铎尔孟与李石曾专程赴法为中国学生留法勤工俭学造势,运营庚子赔款的退款事宜。20世纪上半叶,有2000多名中国学生,获得赴法勤工俭学的机会[11]。

1920年,铎尔孟与蔡元培、李石曾等人一起创办北京中法大学。铎尔孟出任第一期校长,并教授法国古典戏剧、诗歌及翻译课程。1938年6月,北京中法大学被北平日伪政权勒令停办,次年南迁昆明。铎尔孟与贝熙业(Jean Jérome Augustin Bussiere,1872—1958)、李石曾等人则留守北京照管校产,同时与友人一起创办月刊《法文研究》(Études Françaises,1939—1943)。

1940年1月18日,北京中法汉学研究所(Centre Franco-Chinois d’ Études Sinologiques)在法国驻华大使戈思默(Henry Cosme)的主持下正式成立,位于北京东皇城根四十号前中法大学礼堂院旧址[12],由铎尔孟任所长。1947年,北京中法汉学研究所更名为巴黎大学北京汉学研究所,隶属巴黎大学,铎尔孟任临时学术所长,直至1953年11月,汉学研究所关闭。

1953年,在运送完北京汉学研究所的馆藏图书后,铎尔孟开始运送自己自1906年以来在中国,尤其是北京,搜集到的三万多册中国古籍,一共分装成34箱,但按照当时海关的规定,其中一半书籍不能出关。铎尔孟将留下的一万多册珍贵图书通过法国领事馆转送给北京图书馆(即现今国家图书馆),其中就有他亲笔题字的石印本《说帖》。

1954年夏,铎尔孟回到法国后,应顾安(Henri Gouin)夫妇邀请,住进了华幽梦(Royaumont)[13] 最宽敞舒适的“圣路易卧室”。而早在数月前,从北京运回的一万多册铎尔孟私人藏书就已经入藏华幽梦专用图书室,并由唐珊贞[14] 布置整理。这部分书籍大多内贴“Ex-Libris Royaumont”白色纸签。

该年,巴黎大学教授艾田伯(René Etiemble,1909—2002)聘任东方语言学校中文系教师李治华负责将《红楼梦》翻译成法文,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学代表作·东方知识丛书》,再聘请精通中、法文的铎尔孟承担校审工作,侧重修改和润色小说中诗词部分。此后整整十年,每个星期二,李治华都会到华幽梦将译稿交由铎尔孟修改,直至1965年2月铎尔孟去世。彼时,《红楼梦》法译稿的第二次校审已经进行到了第50回,剩下70回未完成,李治华、雅歌夫妇又经过17年的艰辛努力,于1981年终于完成了《红楼梦》法文翻译稿的全部校对。可以说,法译本《红楼梦》前后历经27年,合铎尔孟、李治华、雅歌(Jacqueline Alézaïs)三人之力,方得圆满。法译本《红楼梦》由法国著名的伽利玛出版社出版,作为法国最负盛名的文学丛书《七星文库》的成果之一。

铎尔孟离世后,华幽梦因为装修的缘故,将其藏书转移到尚堤驿修道院,最后又转入里昂市立图书馆。铎尔孟旧藏中文图书类型丰富,涵盖经史子集各部。1992年,留法台湾学生林淑娟编纂了《铎尔孟中文特藏目录》,分十大类:中国经学、哲学、历史科学、地理游志、社会科学、语言文学、美术、自然应用科学、宗教、总类。该目录内容著录简略,包含索书号、书名、作者、出版方和出版时间,且并未出版,仅作图书馆内部资料使用。

笔者现已访查到铎尔孟旧藏戏曲、小说如下。

(一)戏曲十三种

1. 清乾隆十六年辛未(1751)刻《芝龛记》六卷,六十齣,一函八册。繁露楼居士填,海内诸名家评。版式为粗黑口,单鱼尾,半叶十行十九字,四周单边。栏上镌评。内封页题“芝龛记传奇/乾隆辛未年镌/本衙藏板”。黄叔琳序。乾隆辛未年(1751)邵大业序。前附引训、诗铭、题词、题句、凡例。(索书号:5702 Z)

2. 清嘉庆六年辛酉(1801)刻《紫霞巾传奇》二卷,三十折,一函二册。榕西逸客编,东村氏评阅。版式为白口,单鱼尾,无界行,半叶七行二十四字,四周双边。栏上镌批。内封页题“嘉庆辛酉年夏五镌/紫霞巾传奇”。嘉庆六年辛酉(1801)吴斯勃序,郑振图序。前附题词。(索书号:5707 R)

3. 清嘉庆二十四年己卯(1819)序刻本《贤贤堂玉节记传奇》二卷,五十二齣,一函二册。清张衢填词。版式为白口,无鱼尾,半叶十行二十二字,四周双边。清嘉庆二十四年己卯(1819)端木国瑚序,蒋琨序。嘉庆五年庚申(1800)张衢自序。嘉庆二十四年己卯(1819)张衢自跋。前附题词、纪异。(索书号:5710 Zy)

4. 清道光十年庚寅(1830)刻《补石天传奇》八种,八卷,一函八册。清炼情子填词,吹铁箫人正谱。版式为白口,单鱼尾,无界行,半叶六行十六字,小字双行,四周双边。栏上镌批,夹行镌工尺谱。内封页题“道光庚寅仲冬/补天石传奇/静远草堂藏板”。道光十年庚寅(1830)陈阶平叙,吹铁箫人谭光祜序,邱开来序。道光十七年(1837)吕恩湛跋。炼情子自序。前附题词、凡例、提纲、绣像。(索书号:5710/1 Z)

子目:《宴金台》六齣;《定中原》四齣;《河梁歸》四齣;《琵琶谱》六齣;《纫兰佩》六齣;《碎金牌》六齣;《紞如鼓》四齣;《波弋香》六齣。

5. 清道光二十五年乙巳(1845)刻《银汉槎传奇》二卷,十八齣,一函四册。清贺仲璈正谱,李文瀚填词,周腾虎评校。版式为下黑口,单鱼尾,半叶九行十八字,四周双边。栏上镌评。内封页题“银汉槎/道光乙巳三月/风笛楼藏板”。道光二十五年(1845)周腾虎序,武澄序,讯镜词人自序。前有题词、本传、凡例、考据。钤“又蘧”“晚晴”“又蘧一字达夫”“达夫”等朱印。(索书号:5707 L)

6. 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至同治四年(1865)重刻《倚晴楼六种》,一函六册。版式为白口,单鱼尾,半叶九行二十二字,左右双边。栏上镌批。《帝女花》内封页题“同治四年乙丑重刊/帝女花/韵珊外集弟 种/弇山朱锡绶题”,卷末刊钱塘卧游草堂藏板。《桃谿雪》内封页题“道光丁未年镌/韵珊外集第 种 版藏驯云阁/武林王梦鱼题”。(索书号:5708 H)

子目:《帝女花》二卷,二十齣,一册,清查仲诰正谱,黄爕清填词,孙福海重校;

《凌波影》不分卷,四齣,一册,清黄爕清填词;

《脊令原》二卷,二十四齣,一册,清陈硕士鉴定,黄爕清填词;

《茂陵弦》二卷,二十四齣,一册,清瞿世瑛评文,黄爕清填词,李光溥订谱;

《居官鉴》二卷,二十六齣,一册,清黄爕清填词;

《桃谿雪》二卷,二十齣,清李光溥评文,黄爕清填词,瞿传鼎、余炘正谱。

7. 清光绪七年辛巳(1881)刻《倚晴楼七种曲》,一函十册。版式为白口,单鱼尾,半叶九行二十二字,左右双边。栏上镌评。内封页题“倚晴楼七种曲/韵珊外集/茂陵弦 帝女花 脊令原 鸳鸯镜 凌波影 桃谿雪 居官鑑”。《帝女花》卷末刊钱塘卧游草堂藏板。《居官鉴》卷末附清光绪辛巳(1881)年冯肇曾跋。(索书号:5708 Y)

子目:《茂陵弦》二卷,二十四齣,清瞿世瑛评文,黄爕清填词,李光溥订谱;

《帝女花》二卷,二十齣,清查仲诰正谱,黄爕清填词,孙福海重校;

《脊令原》二卷,二十四齣,清陈硕士鉴定,黄爕清填词;

《鸳鸯镜》不分卷,十齣,清陈石士鉴定,查仲诰订谱,黄爕清填词;

《凌波影》四齣,清黄爕清填词;

《桃谿雪》二卷,二十齣,清李光溥评文,黄爕清填词,瞿传鼎、余炘正谱。

《居官鉴》二卷,二十六齣,清黄爕清填词。

按:清后期戏曲家黄燮清(1805—1864)共作剧九种,依创作时间先后为《茂陵弦》(1830)、《帝女花》(1832)、《脊令原》(1834)、《鸳鸯镜》(1834)、《玉台秋》(1837)、《凌波影》(不详)、《桃谿雪》(1847)、《绛绡记》(1852—1853)、《居官鉴》(1853—1854)。咸同年间刊印的《倚晴楼诗集》附刻戏曲五种,包括《茂陵弦》《帝女花》《鸳鸯镜》《凌波影》《桃谿雪》。黄燮清去世后,其婿冯肇曾于光绪六年(1880)将《脊令原》《居官鉴》与上述五种合刻刊行,即为《倚晴楼七种曲》[15]。《倚晴楼七种曲》中仅《凌波影》为杂剧,其余六种为传奇。另外,《玉台秋》二卷,二十齣,《绥中吴氏藏抄本稿本戏曲丛刊》[16] 有收录;《绛绡记》八齣,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藏有抄本,《续修四库全书》[17] 据之影印。

吴梅评价《倚晴楼六种》,认为韵珊(即黄燮清)诸作,《帝女花》《桃谿雪》为佳,《茂陵弦》次之,《居官鉴》最下,此正天下之公论也。[18]

8. 清同治九年庚午(1870)刻《桂枝香》八齣,一函二册。未署著者。版式为白口,单鱼尾,半叶九行二十字,四周双边。栏上镌批。牌记刊“同治九年岁次庚午冬月开雕”。同治九年(1870)王先谦序。另有自序。书衣手题“桂枝香传奇 上册 王先谦刊本/同治九年刊”。(索书号:5709 G)

按:该剧作者为清代后期戏曲家杨恩寿(1835—1891),字鹤俦,号蓬海、蓬道人,别号坦园,湖南长沙人。剧作有《坦园六种》(即《麻滩驿》《桃花源》《姽婳封》《桂枝香》《再来人》《理灵坡》)、《杨氏曲三种》(即《姽婳封》《桂枝香》《双清影》),另有传奇《鸳鸯带》焚毁不传。散曲集为《坦园词余》一卷,戏曲理论《词余丛话》三卷、《续词余丛话》三卷[19]。

《桂枝香》作于同治九年(1870),《杨恩寿戏曲研究》著录刻本存二种,且皆为合刻本:同治九年(1870)刻《杨氏曲三种》本、光绪间杨氏坦园家刻《坦园全集》本[20]。铎尔孟旧藏本为单行本,品相佳,且未署作者,与以上两种异。

9. 清光绪二十年甲午(1894)刻《梅花梦》二卷,三十四折,一函二册。清张道填词。版式为白口,单鱼尾,半叶九行二十二字,左右双边。内封页题“梅花梦/光绪甲午年十月/小门生曹笃光署检”。同治元年(1862)张道自叙。光绪甲午(1894)年张预后跋。前附题词、扮色、砌抹。后附自题。(索书号:5710/2 Z)

10. 清光绪三十四年戊申(1908)年刻《沧桑艳》二卷,二十齣,一函一册。清樊樊山、缪艺风鉴,游毅之论文,丁传靖填词,石凌汉正拍。版式为白口,单鱼尾,半叶九行二十一字,左右双边。下书口刊“豹隐庐杂著”。栏上镌批。牌记印“光绪戊申开鋑”。光绪戊申(1908)年丁传靖自序。前附题词、目录、陈圆圆事辑、圆圆传辑补、附录。画像为石印。(索书号:5707 D)

11. 清柴湾村舍刻《石榴记传奇》四卷,三十二齣,一函四册。清黄振填词。版式为白口,单鱼尾,无界行,半叶九行十九字,四周双边。下书口刊“柴湾村舍”。栏上镌批。蒋宗海序。顾云序。黄畯跋。前附题词、乾隆三十七年壬辰(1772)柴湾村农撰小引、凡例、图。内封页钤“苏州绿荫堂鑑记精造书籍章”朱印。(索书号:5707 H)

按:法国国家图书馆有藏本,与该本版式同。

12. 清刻本《鹤归来传奇》二卷,三十齣,一函四册。清瞿颉填词,周昂评点。版式为下黑口,半叶九行二十四字,左右双边。栏上镌批。胡鸣谦跋。前附像赞、本传、题词。(索书号:5710 Q)

按:避讳“宁”,当为清道光后刻本。图像后错入一页,及内衬页为《推广水灾救命捐简明征信录》

13. 清汗青斋刻《红楼梦传奇》八卷,八十齣,一函八册。清陈钟麟填词。版式为下黑口,无鱼尾,半叶九行十九字,左右双边。栏上镌批。前附题词、凡例。卷末刊“粤东省城西湖街汗青斋承刊”。(索书号:5711 C)

(二)小说二种

1. 民国5年丙辰(1916)石印本《绘图评点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八卷,一百〇八回,洋装三册。清我佛山人著作,李伯元评点。南溪吴端棠印刷,新小说书社发行。民国5年(1916)石庵序。卷末有版权页。(索书号:5765/1 W)

2. 上海鸿文书局石印本《增像全图三国演义》六十卷,一百二十回,首一卷,一函十二册。清金圣叹外书,毛宗岗评。牌记印“广陵味潜斋藏本上海鸿文书局石印”。清光绪十四年(1888)勾吴飞云馆主重刊序。(索书号:5754 L)

里昂(Lyon)是法国仅次于巴黎的第二大城市,因其发达繁盛的丝绸业,与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1912年,吴稚晖、李石曾等人在北京成立留法俭学会,组织学生赴法俭学,旨在“以节俭费用,为推广留学之方法;以劳动朴素,养成勤洁之性质”[21]。里昂中法大学俨然成为这场运动的重镇,被视为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所开创的中法教育合作事业的继续和发展,是20世纪上半叶中法教育合作事业最富成果的事業之一。历经30年风雨,里昂中法大学不仅为中国培养了多个领域的人才,也促进了中法学术文化交流,是勤工俭学之外开展的一种新的留学教育形式[22]。更值得品味的是,里昂中法大学的旧藏图书最终归里昂市立图书馆所有,而留法勤工俭学的倡议者之一,同时又是北京中法大学的创办人之一——铎尔孟带回法国的私人藏书,也辗转保存在里昂市立图书馆。这也恰好反映了里昂市立图书馆中文藏书的两大特色。本文仅是对该图书馆馆藏中国俗文学文献的初步探索,是为“抛砖”;随着调查研究的逐步深入,还将引出更多“美玉”,以飨学界。

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欧洲大陆所藏中国俗文学文献的著录与研究”(17YJC751021)、全球汉籍合璧工程子项目“法兰西学院汉学研究所与里昂市立图书馆藏汉籍编目”(HBB201806)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上海大学文学院)

注释:

[1] 石宏如:《法国里昂市立图书馆之特色及其中国缘》(《新世纪图书馆》2007年,第6期)一文对里昂市立图书馆的历史、机构、馆藏、服务等均有详细介绍,故本文不复赘言。

[2] [法] 郑碧贤:《铎尔孟的中国梦》,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年版,第55页。

[3]《国图与里昂市立图书馆签署“中文古籍联合目录合作备忘录”》,2015年5月13日报道:https://www.ncl.edu.tw/information_246_2234.html。

[4] 葛夫平:《中法文化教育合作事业研究(1912-1949)》,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10年版,第56—58页。

[5] 同[4],第56—108页。该章依次从里昂中法大学的创办及沿革、校务组织和管理问题、经费状况及使用、学生的培养、沟通中法文化交流的桥梁、里大于勤工俭学的关系,进行了详尽的阐述。

[6] 同[4] 第103页。

[7] 布利(Jean-Louis Boully):《里昂市立图书馆馆藏里昂中法大学1921至1946年中文书目》(Ouvrages en Langue Chinoise de l’Institut Franco-Chinois de Lyon 1921-1946),里昂市立图书馆(Bibliothèque municipale de Lyon),1995年版。

[8] 黄裳:《流金文丛 金陵五记》,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年,第25—26页。

[9] 以下有关铎尔孟的传奇经历,参看:[法] 郑碧贤:《铎尔孟的中国梦》,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年版。

[10] 据《铎尔孟的中国梦》一书叙述,铎尔孟的母亲是位贵族小姐,与一名平民男孩相恋并怀孕,遭到家庭反对而被迫分开。其母生产后便自杀了,年仅19歲,仅留给儿子André这个名字。铎尔孟的生父后来曾以家庭教师的身份陪伴了铎尔孟十年,对他的影响深远。铎尔孟成人后偶然得知自己的父亲就是曾经那位也名叫André的老师,而他的父亲后来成为了法国著名的作家。

[11] 同[4] 第305—309页。

[12]《中法汉学研究所工作概况》,民国30年(1941)十月至民国33年(1944)七月。

[13] 华幽梦原是法国路易九世于1228年修建的修道院,用作王室度假,在18世纪大革命期间遭到损坏。后来,顾安买下这座古堡,重新整修。为了应对高昂的维修和养护费用,古堡前面的遗址改为“国际文化中心”,成为公产;后面的别墅则自住,而华幽梦的主人顾安对中国文化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14] 唐珊贞是唐在复的二女儿,于1953年留学法国,是一位音乐演奏家。唐小姐到法国留学所需的法语合格书正是由铎尔孟签署的。

[15] 王卫民:《黄燮清九种曲评说》,《戏曲艺术》,2006年,第1期。

[16] 吴书荫主编:《绥中吴氏藏抄本稿本戏曲丛刊》第16册,北京:学苑出版社,2004年版。

[17]《续修四库全书》编纂委员会编:《续修四库全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18] 吴梅:《吴梅词曲论著四种》,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年版,第314—315页。

[19] 刘于锋:《杨恩寿戏曲研究》,南京:凤凰出版社,2017年版,第1、91页。

[20] 同[19],第93页。

[21] 陈学恂,田正平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 留学教育》,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437页。

[22] 同[4],第3、115页。

猜你喜欢

填词里昂图书馆
魔术师里昂
图书馆
Section B
Step 4
Let it goChris
去图书馆
填词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