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室内到户外看建构游戏的变身

2022-02-23李沈杰

山西教育·幼教 2022年1期
关键词:积木建构材料

李沈杰

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广泛的、启蒙性的,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传统积木区游戏是最吸引幼儿的游戏区,长方形、圆形、三角形,大大小小的木制积木,能给幼儿带来开放性的探索,促使其各项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和提升。

(一)场地空间更宽阔

为了更加有效地发挥积木的潜在功能,班级中的积木区一般设在阳台、午睡房等宽敞的地方,以便保存和展示更长的时间,方便幼儿欣赏。我园则将幼儿的积木区一步步转移到更宽阔、更方便的地方,如从午睡房到阳台,再到走廊,最后到户外。

将建构游戏扩展到户外,幼儿拥有了更广阔的空间、更开阔的思维、更有创造性的玩法,幼儿的表现也让教师有了新的认识,比如幼儿在游戏中可以独立自主地玩、遇到问题时会自己想办法解决。

(二)材料选择更多样

户外空间场地大,所放材料的场地同样也会增大。积木是形状各异、种类繁多的,丰富多样的积木更能让幼儿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木区投放的材料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种。

1.单位积木

单位积木的种类多、数量大,方便幼儿搭建有规则的建筑,包括长方体、圆柱体、三角形、小路、桥形、半拱门、曲面等大、中、小型积木。

2.中空积木

中空积木相对单位积木较大,边缘是空的,方便幼儿拿取,对幼儿大肌肉的发展很有帮助。

3.辅助材料

陆续投放新的辅助材料,可以激发幼儿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如平面板、薯片罐、饮料瓶、车轮、纸盒、纸板等废旧材料。

(一)摆放积木更细致合理,促进幼儿创新想象

材料越多,积木的摆放越应该按照一定的规律来摆放。如:按大小、形状分类,将材料放置在敞开式的玩具架上,架子外贴上对应的积木标记,方便幼儿取放的同时,又让收拾积木变成了分类和配对的游戏,增加了收拾积木的趣味性。

在建构游戏中应如何摆放积木呢?为了方便幼儿最快拿到自己需要的积木,我们需要请幼儿在游戏前将每筐积木从玩具架上搬运下来放到合适的位置,按积木的种类分散来放,防止因不方便拿取所需材料而就近选择,导致某一区域幼儿的积木搭建都是同样形状积木建构,限制了幼儿的想象。

(二)收拾积木快捷规范,促进幼儿习惯养成

场地宽阔、材料多样、摆放复杂,让收拾积木变成了一项艰巨而又重要的任务。陈鹤琴先生说过:“人类的动作十分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所以幼年时代,应当特别注意习惯的养成。”如何收拾、整理得快速又整齐呢?我们通过实际操作总结出以下几种方法:

1.沙漏计时提醒法

幼儿搭建的速度是不均的,有的幼儿还没有完成建构,有的幼儿已经在锦上添花布置马路、花园。这时,教师可以尝试提醒幼儿“沙漏计时结束就要收拾积木啦”,让幼儿有时间能够把剩下的辅助材料搭建完成,不至于匆忙结束。

2.数字游戏法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数学认知”中提出的教育目标为:“感知和理解数、量及数量的关系。”收拾积木时,教师可引导幼儿感知理解事物“量”的特征,鼓励幼儿按照积木量的特征分类,或根据数量多少搬运整理,把收拾工作变成一项游戏。每次收积木前,告诉幼儿今天搬运的数字,如:“今天我们要收4块积木,每位小朋友将4块积木叠放,再将它们放回对应的框内。”每次都尝试新的数字,不仅能考验幼儿如何将积木叠放整齐、方便,还能加快收拾的速度。

3.个人责任法

每种积木按类别平均分成若干份,请相对应类别的幼儿负责收积木,或数量较多的同种积木,请同小组幼儿集体收拾整理,增强幼儿的责任意识和合作意识。

(一)作品欣赏式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活动前期,教师将现实中的标志性建筑打印出来呈现在主题墙上,或有意带领幼儿参观建筑。活动后期,教师可将幼儿的建构过程与建构作品用拍照、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用作环境创设,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欣赏建构作品。

(二)同伴效应性

幼儿是会互相模仿学习的,而且同伴间互相学习、模仿是最直接的学习方式。以这样一则观察实录为例:游戏开始后,蒋成熠小朋友与同伴一起搬运积木,然后自己坐在旁边搭房子,只有基础的两层垒高。教师对其行为进行了分析,发现蒋成熠小朋友搭建积木水平停留在基础垒高,便引导该幼儿去看一看其他幼儿搭建的房子,结果发现自己的房子“阳光进不来”,于是邀请好友一起搭建,分工合作。

(三)教师指导的适宜性

幼儿天生就是会玩游戏的,在游戏中,教师要做材料的提供者、游戏的观察者、支持和回应游戏的合作者,并根据幼儿不同年龄段的特点提供针对性的指导。

1.定期添置游戏材料

材料是幼儿进行建构游戏的物质基础,每隔一段时间,教师可更新废旧积木,或提供新的辅助材料。辅助材料可以根据幼儿的需要在班级区域游戏中制作,也可以直接投放薯片罐、鞋盒、饮料罐、小汽车等废旧材料。同时,教师可将每次新增材料所建构出的作品进行拍照记录,并呈现到环境当中,给幼儿直观的欣赏与鼓励。

2.了解幼儿建构水平与其他发展水平

教师首先要了解幼儿的现状及问题所在,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观察与指导。每次观察记录前,教师要能回顾上一次观察记录的情况,做到跟踪观察与分析。如:某某幼儿跟上一次建构游戏对比,从简单的垒高到这一次能做到垒高、围合、架空,进步了许多,但在细节上如积木之间的吻合、搭建辅路、树木等装饰物,需要教师多些指导。下次游戏时,教师便可引导幼儿逐步丰富搭建的内容,如连接其他幼儿搭建出来的房子、道路及建筑周围的花园、停车场等公共设施。

3.做幼儿游戏中的合作者

卓越的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将最近发展区定义为:“实际的发展水平与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前者由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定,后者则是指在成人的指导下或是与能力较强的同伴合作时,儿童能够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幼儿需要得到教师的肯定或指导就能突破自己的时候,教师应及时给予肯定和支持,鼓励幼儿大胆试一试。

那么,當发现幼儿遇到困难、想要放弃时,教师应该做些什么,是不指导、不干预,还是立刻去帮助幼儿?通常情况下,我们为了考虑幼儿“少走弯路”,或者为了最后呈现的作品美观,会立刻去帮助幼儿。其实,让幼儿带着问题去不断探索,教师要保持敏感度,以问题为契机,引导幼儿思考问题的解决办法。更重要的是要静下来慢慢等待,静候花开,该出手时再出手。

(一)有效的保存

经过长期观察总结,幼儿每次建构游戏时间大致在15分钟左右初见建构雏形,40~50分钟建构完成,并有辅助材料建构道路、花园等。为能有效地保存、记录幼儿每次的建构作品,教师可以拍照记录,布置到环境当中,也可以将幼儿的作品尽可能地保留时间久一些,留给幼儿欣赏作品和互相交流的时间,待午饭后、离园前再来进行收拾整理。

(二)有主题的建构

起初幼儿的建构游戏是自发的、随机性的,待幼儿到慢慢熟悉游戏规则、积累建构经验后,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讨论、设定主题内容进行建构。那么如何保持主题的丰富性与趣味性呢?教师要注意观察、识别,及时捕捉幼儿的兴趣点丰富建构内容,不断推进游戏深度开展。

从室内建构走到户外建构,随着建构的内容、材料、层次逐步增加,幼儿的建构水平、合作意识、规则意识、创造力、鉴赏能力等都有了提升。小积木,大玩法,期待户外建构游戏能为幼儿带来更多的乐趣。

(责任编辑:郭凯云)

猜你喜欢

积木建构材料
多元建构,让研究深度发生
堆积木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可爱的小瓢虫
建构游戏玩不够
材料
有趣的积木
摇摇鹅
玩积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