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分析

2022-02-23陈美丝

学习与科普 2022年13期
关键词:教学分析小学信息技术双减

陈美丝

摘要:教育部为了减轻小学生各方面的精神压力过大,从而对中小学等校园实施了“双减”政策。因此,随着新政策的实施,学校将减轻各科老师所留下的负担过重的课后作业,以及对校外的培训班有所调整,减少课外班的学科培训。那么,学校各科教师怎样调整上课的方式,也成为了关键的问题。因此,本文针对小学信息技术科目的教学,分析在“双减”政策下教师怎样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双减;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分析

教育部对中小学实施了“双减”政策,使学校的课后作业减少,课外班的辅导也相对减少。那么作为一名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老师,怎样为学生们进行上课,才能体现“双减”政策实施的初衷,这一问题需要教师进行仔细的思考。通过教师的上课方式,让学生学到课堂的精华部分,以及培养学生的兴趣,主要培养学生的思维才是重中之重。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的教学,是现代社会与信息技术联系较为紧密的重要手段,所以在小学阶段,教师就要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从而让学生能够为今后更好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双减”政策实施之前,学校教师可能对于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学科并没有产生足够的重视,在上课过程中,通常是机械化的让学生进行技术操作,并留下沉重的课后作业,导致学生对于学习信息技术教学没有兴趣。如果一个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么最终的学习结果也会有显著的效果,所以,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积极的引导[1]。

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对于一些新鲜事物会产生好奇心理,大脑思维活跃,喜欢对未知的事情进行积极的探索。所以,教师可以抓住学生的年龄,以及心理特点,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探索。

例如:教师带领学生们学习第一课《认识键盘》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带领学生区分键盘的几个分布位置,先让学生们掌握主键盘的各个分区,以及一些功能键的使用方法和作用分别是什么,然后带领学生利用键盘的操作进行输入字符的练习。在练习开始之前,教师需要借助多媒体的播放功能,将自己制作的课件展示给学生,通过动画视频的形式向同学们介绍键盘的五个分区,教师结合着PPT为学生进行讲解,让学生清晰、直观的记忆。最后,教师可以对学生们提出相关问题,比如:“同学们,大家思考一下键盘中的数字键和符号键,分别代表着怎样的含义?”教师通过这样的上课方式,让学生们对信息技术课产生了学习的兴趣,在课堂上充分调动自己的积极性,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采用启发式的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在课堂上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所以教师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启发式教学的方法。教师在课堂中主要是主导作用,并对整节课堂进行组织学生教学,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通过启发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学会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于知识的运用要学会融会贯通,通过正确的理解知识点,能够做到举一反三的思维,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启发学生思维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学习中积极的探索,通过问题的发生到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进行思考和讨论,从而让学生自主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点,并逐渐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2]。

例如:教师带领学生进行”PowerPoint 2003”的讲解时,因为在这款专门编制演示文稿的软件中,并没有相关工具可以直接将文稿的模板效果去掉。所以,有些聪明的学生就会问道:“老师,那我们通过什么方式才能将模板效果去掉呀?”此时,教师肯定不能直接将解决办法告诉学生,而是要让学生自己去研究。教师可以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说:“大家都知道,应用模板效果分两部分,一部分是背景图案,另一部分是前景图案。那么如果我们将背景和图案的颜色分别设置成白色,那会呈现出怎样的结果呢?”学生在之前的操作过程中,通常是可以直接使用背景功能,从而设置出带有颜色的背景,这种方法与现在的模板效果制作方式是基本相同的,其中唯一值得思考的是,如果学生将背景设置成白色,那白色的图案也会随之消失。所以,学生们要通过探索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如果学生在寻找过程中,可以看到窗口下方有“忽略母版图案”这类字时,那么只要点击这个选项,就大功告成了。

教师采取启发式教学的重点,就在于学生通过受到教师的启发性问题,从而进行思考,再到最后的验证结果。教师抓住课程突破的重点,把难点进行拆散,让学生在课堂中发挥主体的作用,引导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3]。

三、课前和课后作业的精心挑选与设计

小学信息技术课是一门需要学生动手操作的课程,教师在课堂上教会学生使用技能,以及使用技巧,让学生在反复操作的过程中,完成教师在课堂中布置的实践作业。比如: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一个建立自动批改文件的作业成品,教师一般挑选的作业任务,在通常情况下学生是不会花费过多的精力去完成的,不会增加学生过多的压力。但课堂进行的过程中,学生主要是对本次信息技术课的知识掌握清楚。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及时的指导,多关注课堂上基础知识掌握较差的学生,帮助他们学习知识的运用技巧。

信息技术教师在对于每次课堂的任务布置上,都会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作业题目,在课堂上进行难易程度分层的教学布置,以此来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当教师在课堂上布置一些任务完成时间较短的作业时,学生会减轻学习的压力。教师更多的是通过作业题目,传授学生完成技巧,让即使在课堂上没有完成作业的同学,在课后也能轻松的完成,并不会占用过多的时间[4]。

结束语

“双减”政策的实施,加大了学校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延时工作,所以对于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师,要深刻理解教育部实施此项政策的真正含义,在课堂上课之前进行充分的备课,把本次课堂的核心知识教给学生,让学生学会如何正确运用相关技能,从而减轻学生因学习压力过大,作业繁重等因素。最后,希望让孩子们在负担减轻的情况下,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袁磊, 雷敏, 张淑鑫,等. 把脉"双减"政策构建在线教育信息安全体系[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21, 33(5):12-13.

[2]许飞.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的探索[J]. 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 2019(1):1-1.

[3]孫丽濛. 探究网络环境下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策略[J]. 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 2021, No.169(1):43-44.

[4]邹光辉. 互动教学模式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分析[J]. 科学咨询, 2019(45):1-1.

猜你喜欢

教学分析小学信息技术双减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中学物理教学探究
基于学习任务分析的教学设计
浅谈创客教育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研究
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小学信息技术游戏化教学探析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