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创新、创业的辩证关系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思考
2022-02-23黄承洪
黄承洪
摘要:创意是对理解和认知的思维能力,创新是采用新观点和新方法解决问题的方式,创业是整合社会资源创造价值的实践过程。创意是前提,创新是本质要求,创业是最终目的。创新应该有创新意识,创业成功很大程度取决于创新程度。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厘清三者关系,按照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教会潜在创业者理解创新意识,掌握创新方法,运用创业技术开展创业。
关键词:创意;创新;创业;教育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并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来抓。随后,十八届五中全会进一步将创新驱动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首,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让创新发展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创新发展是国家战略,是新时代国家取得发展胜利的根本。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郑重提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力培育和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创新发展离不开创新人才的有力支撑,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深入发展,培养具有创业意识、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的新型人才驶入快车道。开展创新创业培训工作正如火如荼[2,3],但是什么是创意、创新和创业,以及他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又该如何厘清它们的逻辑关系,本文在此辨析,供读者参阅。
一、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简称创意,从英文单词 originality可以理解为拥有创造意识,或者通过培训养成系统性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对现实世界的科学理解以及独到性的认知,所提炼出来的高度抽象思维方式。在人类进化的历史长河中,随着劳动创造人和创造大脑,对自然和社会的深入认识也反过来促进了思维的发展。创意强调从0到1的思维过程。好的创意是创新的源泉,是创业成功的首要条件。
二、创新思维
创新,英文单词为Innovation,起源于拉丁语。强调以下三层含义,其一是更新。其二是创造新的东西。其三是改变。意即,提出新观点和新方法,用一种异乎寻常的、独特的和敢于激进的方法去解决所遭遇的问题。由此可知,创新的基石是要有原创性的创意理念。
如果社会上已有某种产品,研发新产品取而代之属于创新的第一层次,众多企业开发新产品取得领先以及获取更高利润处于优势地位是内在要求,如果企业安于现状,产品落后于时代就会被无情抛弃。当企业打破规则,发明新技术提供的服务或者产品颠覆认知,引领社会发展,一定会处于(技术)垄断优势地位,创新是创业的原本要求。
创新思维,英文单词innovative thinking,强调创新立意的思维方式。在创业过程中,由于时序原因,需要首先找到好的创意或者商机,就要求人们把具有颠覆性的认知以一种全新的概念(产品)展示出来进而在后续过程中获得竞争地位,把创意与创新结合起来形成创新思维。由于创业过程对创业者提出了挑战性,不是具有单一的思维就可以,而是具有多复合的思维方式才能足以胜任企业管理。一般来说,与创业过程联系最紧密的创新思维涉及联想思维、逆向思维、想象思维、灵感思维、发散思维和直觉思维。如图1所示。
联想思维是在某种特定因素诱导下引起对不同现象开展联系而进行思考,而且没有固定范式的宽泛的思维活动。比如在制药企业产品研发活动中,原料药采用A剂型效果良好,那么是否采用B剂型效果也是如此?这种思维方式具有跳跃性,跳跃的跨度越大,越能产生更具有创新价值的成果。
抽象思维是对事物或者现象以分析、概括、归纳、演绎等方式进行推断而得出新的结果的一种思维过程,又称逻辑思维。在创业实践中,抽象思维特别适用于品牌定位,比如饼干一般用于充饥,但是猴头菇饼干通过研究市场、消费调查,把产品功能定位于养胃,满足消费者更高层次的需求而红极一时。
发散思维是根据事物发展的不同路径去探索未知答案的思维方式,又叫求异思维。发散思维要求思维流畅,比如爱迪生為了解决电灯灯丝材料问题,提出了几千种解决办法。再比如,曾经有位创业者询问笔者,如何解决麻糖液化问题,有人提出添加抗凝剂,有人提出采用冰袋运输,最佳方案生产液体、半固体和固体麻糖,既解决液化问题又丰富产品种类。可见,发散思维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灵感思维是创业者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对来自内/外部各种突发性的现象产生独到性的想法的思维过程,具有意外性、突发性和创造性。灵感思维是在抽象思维和联想思维基础上获得的更高层次的思维活动。比如,攀爬喜马拉雅山非常困难,能不能在喜马拉雅山安装电梯?爬山→困难→怎么解决?→联想(电梯)→电梯商业项目→想法→商机。对多种或者不同事物联系容易产生灵感。
直觉思维是依据外在的感知和内在的推理快速地对问题给出直观答案。它不是由条理性的分析、综合、归纳、演绎得出结论,而是模糊地感受得出整体结论。比如牛顿看见苹果落地,直觉告诉他可能有某种力把苹果“拉拽”下来而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逆向思维是对司空见惯的看似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向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又称反向思维,是打破陈规给出个性化见解。例如19世纪中叶加利福尼亚州发现了金矿,很多人去淘金,当所有人拼尽全力淘金的时候,一位淘金者经过分析发现人们去淘金必须经过一条湍急的河流,就修建桥梁收费。再比如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也是逆向思维的实证。
三、创业能力
创业是创业者根据社会需求,对他们拥有的资源或通过努力对能够拥有的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从而创造出更大经济或社会价值的过程。从产生价值的行为来界定,创业的本质是就是创新。创业过程一般认为包含商机、技术、资源、产品/服务、管理、人力资源六大基本要素。可以把这六大要素整合描述创业行为如下:创业者寻找商机(需求),然后通过组织人员整合资源加工产品或者提供服务满足社会需求。单人创业满足创业要素不彻底,竞争力差,风险大;团队创业满足创业要素完全,竞争力强,风险小。创业能力就是综合运用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理论)开展创业(实践)的能力。
四、创意、创新与创业
创业的基本过程是:寻找需求→评估商机→组织团队→开发产品/提供服务→满足需求→获得利润。好的创意往往会产生更好的创新产品或者管理方法。互联网时代,网络产品透明化非常彻底,产品随时随地被模仿,要求创业者必须时刻保持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从而使创新产品或者创新管理增加利润或者降低成本处于优势地位。比如“占用”的概念,当过年过节中国人蜂拥驾车回家团聚造成交通拥堵,国家鼓励安装ETC,银行争先恐后免费安装ETC就是为了日后占用高速过路费而获得融/投资权益。当社情发生重大变化出现稍纵即逝的商机,良好创新思维能有效捕获商机。
五、创新创业教育启示
創新教育就是为了使人们能够拥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而进行的制度性教育。而创业教育,是通过创业教育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的教育。
创新教育是创业教育的前提。从以往创新教育的实践来分析,创新教育实际上涉及“就业”和“创业”两个方面。创新教育是指把提高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以及创业能力作为宗旨,并在全部创新教育过程中潜意识地对学生加强各种创新素质的培养。我国大学毕业生将达到千万人,他们进入社会前如果对创新创业是一张白纸,将会给个人带来巨大的试错成本,也是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因此,创新创业教育首要的是建立创新教育体系。创业教育是创新教育的最终目的。大学毕业生终归是要进入社会为社会事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创业教育就是开发和提高大学生创业基本素质,培养具有创造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的教育。没有创意、创新思维教育,创业教育一定大打折扣。
因此,创新创业教育的成败在于:首先制定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理论体系,根据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培养创新意识;然后采用科学的教育方法,让学生建立基本的系统的创新思维;接着是以创业的基本要素和企业发展的基本过程为逻辑主线,让学生掌握创新创业的具体方法;最后是参与式和实用性教学方法,要求学生身临其境实际(模拟)操作领悟创新创业的基本要领,获得切身感受,达到能够寻找商机、成功创立企业。
参考文献:
[1]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产生你的企业想法[M].北京:国际劳工组织北京局,2018.
致谢
感谢重庆科技学院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930)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