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受益人选择有讲究
2022-02-23王力
王力
在保险合同中,能领到赔款的人被称为受益人,又叫做保险金受领人。在不同的保险产品中,受益人各不相同。因此,弄清楚谁是保险受益人,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了解保险的作用。
买保险的时候,大多数人都会对“要缴多少钱、能领多少钱”格外重视,事无巨细地问清楚每一个环节,但往往却忽略了一个细小却重要的细节——“谁能领到这些钱”?
保险合同里的“三类人”
在购买保险前,我们必须弄清楚保险合同中的“三类人”——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投保人指的是保险合同持有人,谁付钱买了保险谁就持有这份保险合同;被保险人就是保险合同所保障的人,在被保险人发生了合同约定的情况,如生病、意外、身故、住院時,保险公司就会进行理赔;而受益人比较特殊,是指在被保险人身故后,能领取保险金的人。简而言之,投保人负责付钱,被保险人享受保障权益,受益人是最后能从保险公司拿到钱的人。
在不同的情况下,这“三类人”有可能是同一人,也有可能是不同的人。比如,我们为自己投保了一份医疗险,在我们生病住院后,便可获得保险公司的相关理赔。在这种情况下,投保人、被保险人和受益人都是同一个,即我们自己。若我们为父母购买了医疗险,那么投保人是我们,父母则是被保险人和受益人。这一情况下的受益人通常被称为生存受益人,特点就是受益人和被保险人是同一人,不需要专门指定,而且是在被保险人生存的前提下赔付。这类情况中最典型的产品就是医疗险。
和生存受益人相对的是身故受益人,他们只有在被保险人离世后才能向保险公司申请理赔,也就是说,身故受益人和被保险人往往不是同一人。通常而言,购买含有身故责任的保险,例如寿险和意外险,就需要认真考虑如何填写受益人。
身故受益人分两类
目前,市场上绝大多数的保险都含有身故责任,常见的有意外险、寿险、重疾险、年金险。所以,每一个想要买保险的人都应该提前考虑好如何安排自己保单的身故受益人,而身故受益人主要分两种:法定受益人和指定受益人。
法定受益人,指的是保险公司在被保险人身故后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的继承顺序分配保险赔款金,也就是说,这份保险金被看作被保险人的遗产进行处理。
民法典第六编第二章法定继承中明确,继承权男女平等,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第一顺序是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是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其中所称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所称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所称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在购买保险时,如没有特别说明,保险公司都会默认身故受益人为法定受益人。
在保险合同为法定受益人的情况下,会有什么问题产生?举一个常见的例子,A先生为自己购买了一份保额为100万元的定期寿险,他购买这份寿险的目的是希望在自己发生不幸时,有一笔钱能帮助妻子偿还房贷,确保孩子和妻子有稳定住所。而法定受益人的规定是,同一顺位的继承人平分身故赔偿金,即A先生的妻子、孩子和父母各得25万元。在这种情况下,这种保险金的分配方式难免引发矛盾,导致亲情的撕裂。
而指定受益人就可以指定某一个或某几个人作为最终的受益人。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规定,受益人为多人的,可以确定受益顺序和受益份额;如果没有明确受益份额的,受益人按照相等份额领取身故保险金。
在上述情况中,A先生若想避免妻子和父母在自己身后产生矛盾,可以指定妻子为受益人,收益比例为100%;又或者是指定妻子和父母同为受益人,其中妻子收益比例为80%,而父母各为10%。同时,他还可以指定受益顺序,比如妻子是第一顺位,比例为100%;父母为第二顺位,各为50%。如果A先生身故时,妻子还健在,那么这笔赔款由妻子全额领取;如果A先生和妻子同时遭遇意外,则由其父母按比例领取。
指定受益人的指定方式十分灵活,可以由被保险人或者投保人指定。投保人指定受益人时须经被保险人同意。受益人也可以按照被保险人的意志进行安排,只不过需要被保险人用心琢磨、权衡。不过,除了可以减少纠纷外,指定受益人还有一个优势——申请理赔更便捷,只需要提交与保险责任相关资料以及受益人本人的身份证明、银行卡号即可。
受益人可以更改
在购买保险时,投保人或被保险人想要指定受益人也非常简单,若是线下投保,可以将指定的受益人姓名、受益人身份证号码、受益人与被保险人的关系和受益份额告知保险销售人员即可。在收到保险合同后,你还需要自己留心确认指定受益人信息是否填写正确。
若是在线上投保或是之前投保没有特别说明,受益人被默认为法定受益人,被保险人可在保单生效后,联系保险公司客服申请修改,但需要获得相关保险人的同意,并形成书面文件。
而投保人想变更指定受益人,需获得被保险人的书面同意,同时还需提交保险合同变更申请书、投保人和被保险人身份证、新受益人信息资料、被保险人与受益人的关系证明文件等资料。建议有此想法的投保人,先通过保险公司的电话、微信公众号等方式联系客服,咨询具体的操作方法,准备申请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