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法带娃”该怎么带

2022-02-23张建

风流一代·青春 2022年2期
关键词:被申请人郑某子女

张建

2022年1月3日,“中国父母进入依法带娃时代”话题蹿上新浪微博热搜第一,引发网友广泛关注。

2022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开始正式实施,这是我国首次就家庭教育进行专门立法。家庭教育从“家事”上升到“国事”,今后,所有的家长、父母必须“依法带娃”了。

逼5歲孩子学高数,

逼出家庭暴力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位家长对孩子的期许,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赢在起点。近年来,各种形式的“鸡娃”新闻屡见报端,其中不乏越界过激者。

此前,一则“虎爸”教育子女的新闻引发广泛关注。

“虎爸”毛某博士毕业,与妻子郑某育有一儿一女小明、小佳(化名)。小明7岁,读小学一年级;小佳年仅5岁,上幼儿园。一对儿女,本是无忧无虑、快乐成长的年纪,却要被迫接受父亲的“超前教育”。

毛某利用自己的学历优势,教授两个孩子高等数学,以及一些大学才会用到的课程,文言文也是每日必学的科目之一。对5岁的孩子来说,高数知识如同“天书”。小孩子听不懂,自然会有抵触情绪。

据郑某透露,毛某经常让孩子学习到深夜。如果孩子表现出反抗或厌学的样子,或是学习进度没有达到他的要求,毛某就会对其拳打脚踢,使用侮辱性字眼进行谩骂。

毛某对孩子的方式早已超出教育范畴,演变成了家庭暴力。郑某曾多次劝说丈夫,但他并未意识到自己有问题,也不纠正自己的教育方式。无奈之下,郑某向法院求助。

起初,在民警、妇联工作人员、学校老师介入协调的过程中,毛某始终不认为自己的教育方式欠妥,反而认为管教孩子是“家务事”,拒绝接受协调。

在多次协调无果、严重影响孩子身心健康及夫妻关系后,郑某只好向法院申请:禁止被申请人毛某打骂申请人及申请人的子女小明、小佳;禁止被申请人毛某限制申请人及申请人的子女人身自由。

随后,法院处理了这起纠纷。据申请人郑某提供的《接处警情况说明》、病历资料、照片、视频等证据,以及案件承办人向小明的班主任老师了解的相关情况,可以证明被申请人毛某在对两子女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有对未成年人进行精神侵害的家庭暴力行为。

法院工作人员随即向被申请人毛某告知郑某已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并向其释明法律后果。然而,毛某态度顽固,仍拒绝参加听证谈话。最终,法院作出裁定:禁止被申请人毛某对郑某、小明、小佳及其相关近亲属实施家庭暴力。

毛某能否在保护令期限内改变其行为,人们不得而知。如果毛某继续以粗暴的行为教育子女,那就不仅仅是“家务事”了,很可能会触犯法律。

家长该怎么带娃,

法律告诉你

《家庭教育促进法》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实施家庭教育时,应当关注孩子生理、心理、智力的发展状况,要尊重其参与家庭事务和发表意见的权利,合理运用以下方式方法:一、亲自养育,加强亲子陪伴;二、共同参与,发挥父母双方的作用;三、相机而教,寓教于日常生活之中;四、潜移默化,言传与身教相结合;五、严慈相济,关心爱护与严格要求并重;六、尊重差异,根据年龄和个性特点进行科学引导;七、平等交流,予以尊重、理解和鼓励;八、相互促进,父母与子女共同成长;九、其他有益于未成年人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方式方法。

此外,《家庭教育促进法》还要求父母应当与中小学校、幼儿园、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社区密切配合;在未成年人上幼儿园、中小学校等重要时段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

除了对教育子女的方式和方法作出规定,法律还明确了家庭教育的内容。

根据《家庭教育促进法》,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家国情怀;培养良好的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和法治意识;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确保身心健康等。

如果遇到家长拒不履行家庭教育责任,该怎么办呢?

专家透露,在法律一审稿中,针对家长拒不履行家庭教育责任明确了罚款、拘留等惩罚措施,但在后续审议过程中,此条被删除。该法律中提到的对家长的批评教育、劝诫制止、予以训诫等措施,与其说是惩罚,不如说是纠偏,帮助家长更好地开展家庭教育。

在四川泸州叙永县的全国首个涉诉未成年人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站,刘某和张某夫妻俩接受了家庭教育指导。双方因为离婚纠纷导致13岁的女儿产生厌学情绪,不间断逃学,父母对女儿的教育处于放任状态,老师多次家访劝孩子返校无效。于是,承办法官向这对夫妻发出了“责令接受家庭教育指导令”,指派两名家庭教育指导师对其进行指导。

这部家庭教育促进法尽管比较“温和”,但同样对公、检、法机关发现父母不正确实施家庭教育的情形作出了规定。2021年10月21日,江苏淮安清江浦区人民法院受理一起案件,原告周某、赵某因感情不和协议离婚,双方决定将刚出生的小女儿送由他人抚养。后经朋友介绍,被告朱某夫妇从赵某处将女婴带回抚养。事后,原告双方关系有所缓和,对送养小女儿一事感到后悔,多次与被告协商将孩子送还,但被告不同意。双方诉至法院后,经过调解,被告同意将孩子送回原告处,原告给予一定经济补偿。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相关规定,父母不得对未成年子女进行非法送养,所以,法院对两原告发出了接受家庭教育指导令。法院联合妇联,聘请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师,对夫妻二人进行了家庭教育指导。

家庭教育指导师会成为

新风口?

中国政法大学未成年人事务治理与法律研究基地副主任、家庭教育促进法立法顾问苑宁宁表示,该部法律有两个关键词——“指引”和“赋能”。指引是通过法律的方式告诉家长,如何当好一个合格的家长,引导家长按照科学的方法、科学的理念去教育孩子;赋能,指家长也需要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遇到困难和问题的时候可以向公共体系获取相应的帮助,学习相关的知识,提升自己的能力。

据此,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被认为是校外培训的“新风口”。据媒体报道,一些学科类培训机构也转型进入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有机构甚至预测,我国今后几年内至少需要460万名“家庭教育指导师”,其年收入可达15万至50万元。

“家庭教育指导师”果真会成为年入数十万元的“金饭碗”吗?

《家庭教育促进法》确定的家庭教育指导,是面向家长的,而不是面向孩子。因此,机构培训家庭教育指导师,主要有三种对象:一是幼儿园、中小学老师,二是社会工作者,三是机构从业人员。

但是,不管是哪一类“家庭教育指导师”,都不太可能成为年入数十万元的“金饭碗”。因为,《家庭教育促进法》明确规定,家庭教育指导机构不得组织或者变相组织营利性教育培训。也就是说,面向家长开展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必须坚持公益属性,不能逐利。

有评论指出:“如果把教育比喻成一棵树的话,家庭教育是树根,学校教育是树干,社会教育是树冠。”将家庭教育纳入法律调整范围,一方面可以解决父母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无师自通、自由发挥的状态,另一方面也可以着重支持弱势群体的家庭教育需要,通过倾斜资源、规范行业、明确责任、树立风尚来帮助孩童们健康成长。给家长以支持,政府、社会、学校各方助力,共同改变家庭教育缺失的内外因素,《家庭教育促进法》才能真正落实到位、凸显成效。

(资料来源:央视网、光明网、环球人物微信公众号、环球时报微信公众号)

猜你喜欢

被申请人郑某子女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对反诉申请有何规定?
“女友”反复要红包?借钱不成杀工友
航次租船合同争议案
崔顺实之女不服被遣返判决
企业法人分支机构作为用人单位能否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未签订劳动合同法律之认定
她为“破烂王”子女办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