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育时代新人
2022-02-22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立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为新时代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坚定了方向。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内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五千年灿烂的中华文明之智慧结晶和精髓所在,是中华文化的基因和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我们在世界多元文化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新时代,立足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和世界意义,培养大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人和创新人,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导青少年学生学习和认同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精神、价值理念、基本国情,最根本的就是让青少年敬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这对于使青少年学生确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理想信念,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时代新人的重要途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倡导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文化源泉,对于引导青少年认同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和中华民族价值信念,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文化育人的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建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体系,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由天地人三才、儒释道三学、文史哲三科构成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知识体系,蕴含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不仅是中国人的思想和精神内核,而且对解决人类问题具有重要价值。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活力,构建具有当代价值和世界意义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体系,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基础作用。
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建设和完善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理论与实践体系,依然任重道远。需要不断总结、提炼实践经验,形成理论共识,提高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建立横向衔接、纵向贯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体系,完善督导和评价体系,培养大批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才,为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