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Pender理论下的健康教育对白血病患儿心理弹性及自我效能的影响

2022-02-22倪利华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2年4期
关键词:白血病弹性效能

倪利华

白血病是一种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患儿以发热、贫血、淋巴结肿大、乏力、多汗等为主要表现[1-2]。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白血病发病率约为3~4/10万,而儿童群体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多见[3]。白血病作为发病率最高的儿童恶性肿瘤,对儿童健康构成极大威胁,在临床中只有及时予以患儿有效的治疗干预,才能缓解其病情,延长其生存周期[4-5]。然而,白血病的发生不仅会影响患儿的正常生长发育,还会影响其心理行为和社会适应性,因此,除了予以积极治疗之外,还需加强患儿的护理干预。常规护理缺乏针对性,且随着护理的进一步发展,常规护理已难以满足现阶段护理需求[6]。基于Pender理论下的健康教育是一种全面分析患者健康行为因素,并根据因素指导患者改变行为认知、改善心理状态的方法,但对于该方法在白血病患儿中的应用尚无相关报道。鉴于此,本次研究将基于Pender理论下的健康教育应用于白血病患儿中,分析其对患儿的心理弹性及自我效能的影响 。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9年2月—2020年12月本院接收的116例白血病患儿作为此次研究对象,纳入条件:所有患儿均经血常规、骨髓象、细胞化学等检查确诊为白血病;年龄<18岁;预计生存期>6个月;患儿家长对此次研究均知情,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条件:合并其他器质性疾病者;伴随中枢性白血病;存在脑损伤或智力缺陷。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8例。对照组中男30例,女28例;年龄6~16岁;急性白血病37例,慢性白血病21例。观察组中男33例,女25例;年龄7~16岁;急性白血病40例,慢性白血病18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已经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

1.2 干预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对患儿及其家长进行常规健康宣教,主要通过发放宣教小手册、视频等形式进行宣教;为患儿布置温馨的病房环境,并保持良好的通风透气、光线充足,指导患儿遵医嘱用药,并加强其各项生命体征监测。指导患儿进行科学饮食,主动与患儿沟通交流,观察其心理状态变化情况,对负性情绪明显者需加强心理疏导,同时指导患儿家长予以患儿关爱,提供心理支持。患儿住院期间,密切观察其病情变化,发现异常情况,需立即上报主治医师,并采取处理措施。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采用基于Pender理论下的健康教育,具体方法如下:

(1)个人体征和经验:分析患儿的一般资料、心理因素、相关行为,并根据患儿的个体差异性采取个性化健康宣教。针对年龄12岁以下患儿,可通过卡通视频、卡通图片等形式进行宣教;针对年龄≥12岁的患儿,护理人员可采用一对一、现场视频讲解等方式进行。在患儿的相关行为分析过程中,需了解其生活方式、治疗依从性、遵医行为、饮食行为、人际交往行为等,若存在不良行为,需加强与患儿进行沟通,使其了解不良行为对病情的影响,并通过引导纠正患儿的不良行为。

(2)行为特定认知和情感:第一,健康行为的优点,向患儿及其家长讲解坚持健康行为的益处,如积极配合治疗避免病情恶化;积极与他人交流能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同时,护理人员对保持健康行为的患儿予以鼓励、奖励等,以增强患儿的自信心。第二,健康行为养成的困难认知,住院期间,患儿可能会因疼痛而抗拒治疗、护理工作,患儿家长因治疗费用昂贵提前出院等,这些均为困难因素,而护理人员需结合患儿的困难因素予以针对性干预,使其患儿及其家长了解积极配合治疗的重要性。

(3)行为结果:结合患儿的生活方式、治疗依从性、遵医行为、饮食行为、人际交往行为等现状,让患儿及其家长参与到健康行为养成计划制定中,使患儿能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来选择饮食、生活行为等纠正方案。

上述3个阶段可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干预2~3次,每次30 min。

1.3 观察指标

干预前、干预3个月观察患儿心理弹性、自我效能和生活质量。

(1)心理弹性:采用心理弹性量表(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7]评估,内容包括力量性(共8项)、乐观性(共4项)、坚韧性(共13项),共25个项目,各项目采用0~4级评分法,0分:完全不是这样;1分:很少这样;2分:有时这样;3分:经常这样;4分:几乎总这样。分值越高,患儿的心理弹性越高。

(2)自我效能: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 efficacy scale,GSES)[8]评估,共10个条目,各条目采用完全正确、有点正确、多数正确、完全症状回答,分别计分为1、2、3、4分,总分10~40分,分值越高,患儿的自我效能感越高。

(3)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74,GQOL-74)[9]评估,内容包括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物质生活4个维度,包含20个因子,统计分析总分、维度分、因子分,为了方便计算,将各维度的粗积分转换为0~100的标准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CD-RISC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儿的力量性、乐观性、坚韧性、CD-RISC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观察组患儿的力量性、乐观性、坚韧性、CD-RISC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CD-RISC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患儿GSES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儿的GSE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观察组患儿的GSE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GSES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患儿GQOL-74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儿的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物质生活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观察组患儿生活质量各项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GQOL-74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目前,白血病的病因尚未明确,诸多医学者认为有两种分子事件参与该病的发生:第一,各种原因导致造血细胞内某些基因的决定性突变,使某种信号通路被激活,生成克隆性异常造血细胞[10-11];第二,某些遗传学改变可会涉及某些转录因子,导致造血细胞分化阻滞或分化紊乱。白血病作为一种恶性肿瘤,其病情较为复杂,且病程长,难以治愈,患儿需长期接受治疗,对其躯体、心理和社会行为均有着不利的影响,使其心理弹性、自我效能感较差[12]。

良好的心理弹性、自我效能感离不开患儿的健康行为,而有效的健康教育是帮助患儿养成健康行为的重要途径[13]。临床常规护理中的健康教育存在较大局限性,难以达到理想的干预效果。基于Pender理论下的健康教育作为一种新型、完整的健康教育方法,其能有效弥补常规护理的不足。据本次研究表明,干预3个月,观察组的力量性、乐观性、坚韧性、CD-RISC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的GSES评分也高于对照组。该结果提示,基于Pender理论下的健康教育能有效改善白血病患儿的心理弹性和自我效能感。究其原因,基于Pender理论下的健康教育主要是从个体体征及经验、特定行为认知及情感、行为结果3个方面采取相关措施,以达到更健康状态[14-15]。该理论下的健康教育,主要强调健康促进的重要性,并通过患儿的认知-感知实施针对性健康宣教,使患儿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有效激发,进而促进其养成健康行为。在临床治疗中,患儿往往会因疼痛、恐惧等抗拒治疗、护理工作,而护理人员根据不同患儿采取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措施,如富有童趣化的宣教、一对一、视频等形式,能有效吸引患儿的注意力,使其在有趣的宣教中了解白血病相关知识。同时,对患儿相关行为进行分析,了解其健康行为现状,有利于后续帮助患儿纠正不良行为。让患儿及其家长了解健康行为的优点,能有效提高患儿的遵医行为;且对保持健康行为的患儿予以奖励,则有利于调动其积极性。根据健康行为养成的困难因素采用相应的健康宣教方式,让患儿及其家长参与到健康行为养成计划制定中,有利于帮助患儿养成健康行为。此外,通过健康教育改善患儿健康行为,不仅能让患儿积极配合治疗,还会使其加强人际交流,并保持良好心态,进而利于改善其心理弹性[16]。当患儿对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提升,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时,则有利于提高其自我效能感,改善其生活质量。故在本次研究中发现,观察组的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物质生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将基于Pender理论下的健康教育应用于白血病患儿中,能有效提高患儿的心理弹性及自我效能,并改善其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白血病弹性效能
白血病“造访”,人体会有哪些信号?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初中阅读教学互动效能的提升策略
注重低频的细节与弹性 KEF KF92
走进儿童白血病的世界
弹性夹箍折弯模的改进
新形势下如何发挥专卖内管委派制的作用和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