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泸州市城市空巢老人医养结合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2-02-22郑新烈陈潇宇刘刚鲁杰张宝露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2年4期
关键词:泸州市空巢医养

郑新烈 陈潇宇 刘刚 鲁杰 张宝露

目前,国内“空巢家庭”数量超过50%,一些一、二线城市更高达70%[1],到本世纪中叶比例将达到90%[2]。泸州市民政局发布关于老年人口调查数据显示,泸州市已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3]。近年来,随着泸州市城市扩张和城镇化,泸州市城乡人口比例缩小,同时泸州作为劳务输出市,青壮年的流出进一步增加了空巢家庭的数量。国内社会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社会负担加剧,国家和政府更加关注空巢老人这个群体。但目前,医院对养老所需资源无法进行分配、现有的养老护理机构中缺少专业的养老护理、保健人员。因此,通过国家、社会、家庭力量,加快建设医疗和养老的结合,缓解当前空巢老人因自我照顾能力不足而难以解决养老、健康问题的压力,同时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逐步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医养结合已受到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有研究关于老人对医养结合模式的认知现状[4],徐明江等[5]、段慧敏等[6]、许星莹等[7]研究老人的医养结合需求,李苗苗[8]对济南地区农村空巢老人医养结合需求开展调查。目前鲜有研究关注城市空巢老人这部分群体的医养结合需求及其影响因素,因此本研究以泸州市城市空巢老人为例开展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9年6—12月,对泸州市江阳区、龙马潭区、纳溪区的10个社区、2所三级甲等医院、3所二级以下医院的60岁以上300名空巢老人进行医养结合服务需求问卷调查。纳入条件:年龄≥60岁;泸州市城市户口;无子女或子女长期不在身边(>6个月);老人独自居住或与配偶居住;无明显视听障碍和精神障碍;能理解问卷内容或调查员提出的问题;知情同意,自愿参加研究者。排除条件:有严重认知障碍者;无法理解沟通者;拒绝参与本次调查者。

1.2 调查方法

经小组讨论、咨询专家后,完善泸州市城市空巢老人医养结合服务需求的调查方案和问卷条件。在泸州市主管老年工作的民政部门和卫生部门开展调研,与主要负责人交流探讨,获得相关政策与统计学资料;由经过专业培训的护理本科学历学生作为调查人员,进行一对一问卷调查。调查前由调查人员向空巢老人介绍此次问卷调查的目的、内容、意义、填写方式,并保证问卷的保密性。老人不能自行填写问卷时,在得到老人同意后,由调查人员如实代填。问卷当场发放、填写、回收。

1.3 调查工具及内容

一般资料问卷由性别、年龄、学历、收入来源、月收入、患病数量、子女数量、代际关系、自理能力、医养结合认知度等构成。医养结合服务需求问卷参考相关文献[8-9],经过组内讨论、咨询养老管理方面专家后制定。在进行正式调查之前,采用方便抽样法,选择30名符合纳入条件的城市空巢老人进行预调查,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并再次咨询养老方面专家后制定正式调查问卷。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城市空巢老人医养结合需求的影响因素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城市空巢老人医养结合服务需求单因素分析

此次调查共发放3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86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5.3%。286名老年人中,158名有医养结合需求,需求率为55.2%。158名空巢老人中,49名(31.0%)选择医养结合日常生活照料服务,36名(22.8%)选择医养结合精神心理服务,73名(46.2%)选择医养结合医疗护理服务。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学历层次、月收入、患病数量、子女数量、自理能力、代际关系、医养结合认知度不同的空巢老人医养结合服务需求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性别和收入来源不同的空巢老人医养结合服务需求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见表1。

2.2 城市空巢老人医养结合服务需求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将表1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年龄、学历层次、月收入、患病数量、子女数量、自理能力、代际关系、医养结合认知度)拟定为自变量,以是否需要医养结合服务为因变量,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变量赋值见表2。结果表明,年龄、月收入、患病数量是城市空巢老人医养结合需求的影响因素(均P<0.05 )。见表3。

表1 158名空巢老人医养结合服务需求单因素分析

表2 变量赋值表

表3 158名城市空巢老人医养结合服务需求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3.1 泸州市城市空巢老人医养结合服务需求状况

分析调查结果,158名老人有医养结合需求,其医养结合需求率为55.2%。此结果低于北京市老年人医养结合服务需求率(64.7%)[10],由于北京市“医养结合”服务发展程度较高、发展层次较深,优于我国其他省市,北京市老年人对医养结合的认知度更高。泸州市城市空巢老人医养结合服务需求率高于广州市(46.5%)[7]、湛江市(54.6%)[11]等地区老人的医养结合服务需求率。随着泸州市目前创建国家医疗和养老综合试点基地[12],正在不断探索和发展医疗与养老综合模式,同时也增加了老年人对医养结合养老的了解。

3.2 年龄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的医养结合需求增加,这与韩晔等[13]的研究结果相似。年龄也是一些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年龄因其不可逆性,导致疾病难免发生,因此老人倾向于通过健康讲座或疾病预防治疗宣传等获得信息来维持自身健康。随着年龄增长,身体各部分功能衰退,机体应对环境改变、刺激的能力也减弱。当面对患多种疾病、身心健康难以得到有效保障时,老年人无论是对“医”还是“养”的需求大幅度增加。

3.3 月收入

目前我国处于未富先老的现状,老人收入水平总体较低,尤其是高龄、患病、失能老人,其月收入在支付日常生活、基本看病就医费用后,并无额外资金承担养老相应支出。由于经济水平的限制,老人对通过养老机构养老也望而止步。月收入高的老人,有能力承担因养老和医疗产生的费用,且这部分老人对医养结合服务的追求也越丰富,看重医养结合服务的质量和规模。体验不同的养老方式,了解和接触更多类型的养老服务项目,也会增加他们在养老和医疗方面的需求层次[9]。

3.4 患病数量

城市空巢老人的医养结合需求受到患病情况的影响。这与施翔等[14]研究结果一致。疾病深深地困扰着老人的晚年生活,若患多种慢性疾病,则需要长期治疗与护理,且患病数量多的老人服用药物种类繁杂,老人可能对某些药物服用方法理解不当,导致漏服、少服、不能维持服药的现象。然而在日常生活中,无人对空巢老人服药情况监督,无形中增加了控制疾病的难度。医养结合服务模式为老人提供疾病诊治、病情监测和延续护理服务,减轻了老人自身负担,因而老人更愿意选择医养结合养老服务。

4 对策及建议

4.1 深度了解空巢老人

充分了解判断城市空巢老人,深入剖析老人需求,为其提供针对性、全面性的医养结合服务,缓解目前医养供需不平衡状况;政府、社区等利用多种宣传手段,增进空巢老人对医养结合服务的认识[4]。由于现存养老机构面向社会所有老人,其服务对象并无空巢老人和非空巢老人之分,在了解城市空巢老人医养结合需求的基础上开展空巢老人养老项目,如设空巢老人养老公寓等,则更能提供针对性服务。其次,医养结合实为双向服务,如果老人更多地认识医养结合,政府更能了解老人需求,则越能丰富医养结合内容,改进医养结合服务。面对日益严重的养老问题,国外学术界对发达国家的养老问题也在不断地探索和研究。美国的综合服务项目(PACE)是基于社区、政府引领发展的一项长期护理模式,为老人提供的急慢性保健服务减少了老年人住院的次数,也因此受到了广泛好评,被誉为最成功的养老护理模式[15];绿色之家(GH)养老护理模式的主要设计理念为:由医师、护士、治疗师、药剂师、营养师等组建成专业的临床护理团队,以匹配接受护理的老年人[16];我国开展医养结合可借鉴加拿大[17]的长期照护养老模式,国外国情虽不同于国内,但对于丰富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具有借鉴作用和指导意义。

4.2 融合现有资源,加快建设步伐

全面医养结合服务整合了医疗机构资源和养老机构资源,从服务的提供者、提供场所、服务内容和接受者等方面相互衔接[18]。为保证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还需要政府发挥引领带头作用,民政局、卫健委、社保局等部门间相互协作、资源共享。空巢老人的健康档案可在社区统一建立、保管,通过“互联网+”技术[19],形成云端档案,弥补传统健康档案的不足,在线上既能完成空巢老人健康状况的管理,也能与其他部门进行资源共享,让医养有据可循。此外,就近社区建立医养结合服务站点,以其完善的医疗卫生资源对空巢老人开展服务。其次,着重提高医养结合养老机构服务能力[20],如完备现有医疗卫生设施、引进高素质医疗技术人员、养老服务人员、完善机构内薪酬福利体系。

4.3 增加养老资金储备,健全老人保障体系

面临我国未富先老的现状,大多数老年人的收入比较低,养老金储备少,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老人对医养结合的需求。传统居家养老服务费用较高[21],对老人和家庭的经济负担大,老人应转变传统居家养老、养儿防老的观念。老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由此产生的费用难以预估,而当前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为此需要通过国家制定相关政策,如医保报销范畴可延申至医养结合中“医”产生的费用。此外,商业保险也能承担老人养老所产生的部分费用,养老保险可由子女为老人购买或老人在青壮年时自行购买,以更好地应对老年生活。政府财政规划,为实行长期照顾的城市空巢老人提供资金援助,为医养结合服务项目提供专项基金。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根据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情况,合理调整基础养老金,让每位老人都能共享社会资源。

5 小结

泸州市城市地区空巢老人医养结合需求较高,受年龄、月收入、患病数量的影响,因此,泸州市在推进发展医养结合的过程中,首先应特别关注城市空巢老人这一群体。其次,政府政策规划,建立老年人长期照顾模式的同时,通过资金支持、合理发展推荐养老保险,减轻养老经济负担;借鉴国内其他地区医养结合发展模式,更好地完成试点单位工作;充分发挥现有医疗卫生资源的作用,设立多样的医养结合服务;借鉴国内其他地区养老发展措施,改革现有的医疗养老机构模式、重点培养和引进与养老相关的医疗和护理人员,提供专业的服务,提升服务质量和满意度。建成完善的医养结合体系,让每位老人共享社会资源,老有所养,老有所医。

猜你喜欢

泸州市空巢医养
泸州市人民医院
泸州市人民医院
医养当兴
泸州市人民医院
泸州市人民医院
关爱空巢老人
关爱空巢老人
空巢生日不孤独
医养结合 我们这么做
医养结合真的难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