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俄语教学的现状及思考探究

2022-02-22马红燕

学习与科普 2022年12期
关键词:俄语教学模块化教学高中

马红燕

摘要:俄语与英语、日语等语种相比较,在国内高中课程中的开设占比较小。开展俄语课程将对中俄两国关系的发展产生影响。在实际的教学中,特别是面对高考的压力以及应试教育,当前高中的俄语教学存在一定问题。本文对当下高中俄语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试着提出一些教学策略,旨在培养学生的俄语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俄语应用实践能力,开启俄语教学的新篇章。

关键词:高中;俄语教学;模块化教学

引言:

随着中俄关系不断提质升级,社会对高水平俄语翻译人才需求与日俱增。俄语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应得到更多关注。由于俄语语法有其自身的复杂性,语法功能靠词形变化来实现,所以它既是俄语教学的难点和特点,也是俄语教学和实践的重要支点,更是高考测试无法绕开的考点。

一、简析当前高中俄语课程教学情况

对近年来全国中小学俄语教学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发现,我国小学、初中极少开设俄语课程,主要是在高中开展俄语教学。中学俄语教学分布出现了新的变化,主要集中在黑龙江、山东、河南、内蒙古、新疆等省和自治区。2015年哈尔滨师范大学在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会指导下,举办了首届“中国俄语教育发展战略高层论坛”,此次会议达到了预期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有力推动了中学俄语教育的发展。2019年6月,中俄宣布发展新时代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自此,一些省份的公办或民办中学先后开设俄语课程,近几年参加高考的俄语生也逐年增多,且增幅显著。基于我国中学俄语教学的现状,高中阶段的俄语生源质量参差不齐,而且绝大多数是俄语零起点学生,英语学习底子薄,为了高考被动选择学习俄语。俄语教师队伍小,年龄结构不够合理,教学能力有待提高,教学模式单一,突破不大,俄语课程核心素养的课程目标在教学中很难落地;课标和实际教学“两层皮”现象,俄语课时少,教学、学习任务重(由于所教授的学生是俄语零起点,需要在短时间内补齐初中阶段俄语教学内容),高考试题难度大;学生单词记忆困难、单词量小,语法基础薄弱,学习效果不够好;部分教师认为初高中教材内容衔接有问题,教材中知识点分散,教师不方便梳理,学生不易掌握,自主學习能力不强,缺少俄语交流的语言环境这些都是当前俄语教学存在的瓶颈,想要克服困难,改变教学现状,仍是一个难以跨越阻碍的课题。

二、提高高中俄语课堂教学质量的策略

(一)根据学生需求和知识难度等级开展模块化教学

中俄合作办学班的学生有出国学习和升学就业两种需求,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习难度,即合理选择授课内容,可以从俄语课程考试、实际日常交往、对外俄语等级考试等多个方面,针对这两类学生选取适合的授课内容,形成知识体系的模块化教学,既能减轻大部分学生的学习负担,又能满足学生的出国学习需求。有出国留学意向的学生,应当掌握俄语常见的所有基础语法,包括:名词的性数格;人称代词的格;物主代词、指示代词、限定代词的性数格;形容词的性数格、比较级、最高级和短尾;动词体、时态、命令式、形动词。说明、定语、时间、目的、因果关系、条件和让步。而有就业需求的学生,只需要掌握日常口语交际中涉及的语法,包括名词性、单数变格;人称代词的格;物主代词、指示代词、限定代词的性数;形容词的性数;动词体和时态;定向与不定向运动动词;数量数词用法;无人称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的词汇量、话题深度等进行区分,以实现知识体系的模块化教学。

(二)适度运用语法翻译教学法

语法翻译法作为传统外语教学方法,在我国俄语教学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该教学方法在应用于翻译教学时表现出一些不足,如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师生缺乏交流互动、学生过度依赖母语、不利于外语思维养成等,然而,其作用也不能忽视。翻译思维有别于单语思维,是一种转化型思维或变通型双语思维,既包括原语理解思维过程,又包括译语表达思维过程,更以原语思维与译语思维的互交、互渗、互化、互变为其显著特色,说到底是一种变化思维。思维活动贯穿翻译的全过程。双语翻译思维的培养大于语言事实的讲授,应得到高度重视。思维的养成不是空谈,是通过大量翻译练习、双语语言转换、比读体悟而形成的译者自身的逻辑。在教学中宜选择难度适度的文本,可以从生活类、学习类、社会类、体育类、外交类等主题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翻译的使命感,有效克服学生在翻译训练初期容易产生的厌学或畏惧心态,鼓励学生“译”往无前的认知勇气。任课教师积极引导学生使用俄语联想词典、详解词典、在线词典等翻译辅助工具,尤为重要的是激活学生的“大脑词典”,不断增强学生的俄汉双语语言意识。

(三)关注俄语语言知识的运用

高考俄语越来越重视考查考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种能力是指在某个设定的语言情境下考生能够使用俄语完成语言交际任务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引入俄语情景剧,其矛盾和冲突的形式推进剧情,不仅情感信息丰富,用词比较口语化,而且一个场景下一般有2~3人发言,能在一定程度上展现当地人的真实生活,比较适合学生多模态情感语料库的构建。例如,教师可以选择非常流行的俄语情景剧《我是如何成为俄罗斯人的》的1~10集作为数据源,该情景剧音频信号比较清晰、噪声较少,视频信号多为人物近景,方便捕获人物细节的肢体和表情信息,并且在情节设计上冲突和起伏明显,具有多种类型的情感信息,能够满足学生语言运用的学习需求。

结论:

语言知识是基础,是为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服务的,其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言而喻,在俄语教学中应改革内容和形式,从而教学科学性,更加科学、合理、培养学生的俄语运用能力,从而反拨教学,助推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徐佳. 浅议如何实现职业教育俄语高效课堂[J]. 黑河教育,2021,(06):77-78.

[2]卓蕾. 俄语中的类词组合初探[J]. 黑河学院学报,2021,12(06):120-122.

[3]余丽娜. 基于语篇衔接理论的俄语词汇教学策略构建[J]. 山西青年,2021,(12):79-80.

猜你喜欢

俄语教学模块化教学高中
采购管理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中俄合作办学模式下大学俄语教学改革的思考
《商务策划》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浅谈中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模块化教学
对高职院校俄语教学改革的思考
浅探我国俄语教学的现状及其改革策略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