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利用预习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2022-02-22张骞
张骞
关键词:预习教学;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2)-6-
预习指的是小学生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之前,通过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方式形成对学习内容的初步认知,从而使得老师和小学生在课堂教学环节能够有效交流,构建多元互动的小学语文课堂。
一、激发预习兴趣
在小学语文课堂当中,不难发现,很多小学生无法跟上老师的教学节奏,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小学生在预习环节,偷工减料,态度敷衍,学生的预习自主性差,所以对于教学内容的感知力不强。为改善这一现实情况,提升小学生预习的自主性意识,老师可以从小学生的兴趣着手。
其一,布置有趣的预习作业。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之下,老师给 小学生布置预习作业的形式都比较单一化,无法就是让学生阅读课文或者让学生直接摘抄生字,长期以往,会使得小学生对于预习任务产生排斥和抗拒的心理。所以提升预习作业的趣味性、灵活性尤为关键。比如老师在教学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这一篇文章时,老师可以通过线上学习平台给小学生布置预习任务,让小学生通过不同的渠道收集有关于三国演义的内容,另外,老师可以让小学生在完成预习任务之后,结合自己的对于三国演绎的了解给同学们在课堂上讲一段关于三国演义其他的故事。通过这样的预习任务,能够提升小学生预习的效率和质量,并且有助于刺激小学生思维的发散,提升小学生的创新意识。
其二,给小学生布置分层预习任务。每个小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在语文学习过程当中,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具有明显的个性化特征。因此,老师应该尊重 小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分层预习作业,让不同层次的 学生在预习的过程当中都能够获得成长和收获,学生从预习当中获得乐趣,能够极大程度提升 小学生的预习兴趣,调动小学生的预习动力。
比如老师在教学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松鼠》这一篇文章时,老师则可以给学习能力较差的 小学生多遍阅读课文,能够认知文章当中的“驯”“榛”“栗”等生字。对于学习能力中等的学生,老师则强调学生在预习的过程当中能够进一步熟悉课文的内容,能够默写文章当中的陌生词语。对于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老师则强调让小学生通过熟悉课文,进一步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的热闹的句子所呈现出来的效果。通过在预习当中渗透分层教学,能够满足不同层次 学生的实际预习需求,促进小学生个性化发展。
其三,采取奖励措施。小学阶段的学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在预习的过程当中,很容易被其他的事物所吸引,从而出现走神、分心的情况,导致整体的预习效果比较差。根据小学生这一情况,老师可以采取一定的奖励措施,让小学生被奖励所吸引,从而最大程度的集中注意力去预习。另外,小学阶段学生具有极强的表现欲和好胜心,老师可以充分地利用小学生的这一心理,鼓舞小学生积极预习,让小学生从“要我学”跨越到“我要学”的阶段,提升小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二、创新预习教学模式
随着新课程进程的不断推进,强调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将学习的主动权转交给小学生。因此,老师在预习教学当中,应该积极调整教学模式,可以将班级学生进行合理、合理地划分,让小学生在课堂预习环节以小组为单位拓展对语文知识研究和探索的深度,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使得语文预习课堂从死气沉沉的氛围变得更加有活力和生命力,调动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小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比如老师在教学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太阳》这一篇文章时,老师可以以问题为导向,让 小学生导致问题去预习,然后在自主预习的基础之上,通过小组合作和探讨,深度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使得小学生在预习阶段能够对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及其运用有初步的了解,通过从预习内容当中获取关键性的信息,了解太阳除了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一面之外,在太空中的太阳是什么样子的。通过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预习,学生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學习、在思维的碰撞当中获得更多的学习灵感,为接下来的教学活动奠定坚实、可靠、稳固的基础。
三、总结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当中,老师主要可以从激发预习兴趣、创新预习教学模式等方面着手,让学生自主地、积极地参与到语文预习活动当中,以更活跃的思维、更广阔的视角去感知、体会语文知识,深化对文本的理解,继而提升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构建一个高效的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郑玉玲.提高小学语文预习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9(22):84-85.
[2]蔡如晶.浅谈小学语文预习教学的有效指导[J].科普童话,2019(26):62.
[3]储蔚蔚.利用预习提升教学质量[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9(07):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