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教育视角下中职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
2022-02-22朱敏
朱敏
关键词:中职体育;人文教育;教学模式;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2)-6-
近年来,社会发展格局的更新使教育领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即不再以“应试教育”为唯一目标,而是以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为根本目的,通过改善学生心理素质、提升学生道德品质、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激活学生民族精神,推动教育体系的完善化。在这种趋势下,职业教育也要顺应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重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使中职生逐渐具备适应社会发展的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体育是一门包含生理学、运动学、心理学的综合性学科,核心素养中也明确提出了要围绕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精神三方面展开教学,可见,人文教育与体育课程具有可兼容性,将人文教育融入中职体育课程也是必然趋势。针对当前中职体育课程技术化过强、人文教育理念模糊的问题,教师应明确“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基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方针,在人文教育理念的支持下优化体育课程内容与教学策略。
一、人文教育视角下中职体育教学模式的理性探析
(一)中职体育教学人文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中职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基地,在教育宗旨的设定中更要关注学生的社会性发展,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体育学科作为一门综合培养身体素质与心理健康的课程,对学生人文精神的良性发展具有突出效果。在时代发展背景下,价值观教育成为学生社会性发展的主旋律,这便需要教师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既要借助运动技能塑造学生的强健体魄,满足身体素质的健康需求,又要借助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的品行素养,满足心理层面的健康需求。在新的人才培养目标视角下,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成为教育领域热议的话题,这不仅是学生自身成长的需求,也是改善社会现状的重要途径。为此,在中职体育课程中融入人文思想,可以促使学生对体育文化的认知从体育锻炼观上升到社会价值观,这给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指明了方向,是推动中职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手段。
(二)人文视角下体育教学模式特征与构成要素
核心素养所表述的“全面发展的人”是指具备文化基础、自我发展和社会参与能力的人,这三点作为核心素养的基本框架,从个体、社会、环境等方面阐释了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体育与健康作为一门具有综合教育功能的课程,以身体运动原理、健康行为知识为主要内容,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指导使学生获得身体素质与心理健康的全面发展。可见,核心素养从“教什么”和“如何教”两方面阐述了体育教学模式,并探讨了“学到什么程度”这个问题。人文视角下体育课程的构成要素包括健康知识、体育文化知识、体育品德,学习内容从“照搬教材知识”转变为“灵活构建知识体系”,需要将知识技能与价值观念两个维度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具有思想性的体育课程中发展人文精神。基于人文教育的体育课程指导思想为:重视兴趣的激发、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维护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要以心理学理论为依据,将知识技能与思想价值观有机融合,由此来培养学生的人格追求、情感认知与意志品质。
二、人文教育视角下中职体育教学中存在的問题
(一)体育教学目标倾向技术化
从目前中职体育教学现状来看,因职业院校更重视学生专业技能的熟练度,较少透过运动教学传达人文思想,并且即使体育课程进行德育渗透时,也忽视了运动技能与德育知识之间的联系,以至于体育课程中的运动教学与思想教育一直处于分割状态。中职学生普遍具有学习动机不足的现象,在体育课中他们也更倾向于参与体育活动,进行身体锻炼,对理论性的人文教育不感兴趣,这导致当前中职体育教学目标倾向技术化,教师更侧重发挥体育学科的工具作用,导致专业化趋势愈加明显。在这种现状下,中职体育教学模式变得单一死板,既难以发展学生的人文精神,又无法反映出体育教育的整体意愿,继而形成了体育核心素养落实不到位、发展不均衡的现象。
(二)体育教学过程人文教育理念模糊
在新的人才培养目标中,人文教育的渗透已经成为教师共识,旨在于在学科教学中探索一条实施人文精神教育的路,借助学科教育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新课标视野下的体育课程要突显学科核心素养,按照三维目标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教学流程的设计,但现阶段中职体育教学中普遍重视知识技能、轻视思想价值观教育,这导致体育课程失去了应有的生命特征,更是不能满足学生的在思想情感方面的需求。当前中职体育教学中人文理念模糊主要表现为以下三方面:一是教学方法强调重复练习,以过高的训练负荷消磨了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二是教师的功利化思想仍然存在,以至于整合体育课过程重视技能、技术与知识的流程化呈现,忽视人的全面发展。
(三)教学模式僵化,体育文化建设滞后
上文已提到,中职体育教学模式僵化落后,不仅内容单一化,而且方法僵化,多沿袭的是“知识讲解、教师示范、学生活动”三段式教学模式。虽然,中职体育教学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职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但因其灵活性不足、选择性不佳,导致其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学习动力严重不足。作为中职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职体育教学大多缺乏明晰而可行的教学思路,也不关注体育活动的适时引导与科学创新,导致学生对体育文化不关注、不重视,加上体育社团也未给予足够的助力,致使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难以充分开展、体育文化宣传单一而简单,体育文化建设严重滞后。
三、人文教育视角下中职体育教学模式的优化策略
(一)明确“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方针
“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方针是新时代背景下思政教育的风向标,强调了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导向下,培养学生的个人品德、社会公德与家国情怀,并相应社会人才培养目标对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进行培养。人文教育视角下的中职体育应以“立德树人”理念为核心,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中职学生处于心智趋向成熟发育的关键时期,在体育课程中渗透人文素养,不仅有益于学生形成团结互助、公平竞争、积极进取等体育品质,还能促使他们透过感知体育情感,实现心智发育的健康化。
由于传统体育教学中“一刀切”现象较为明显,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教学评价的方式上都过于单调化,缺少对学生主体价值的体现,这导致学生在课堂中只能按照教师预设的教学流程进行被动学习,以至于学生虽然对体育运动感兴趣,却仍然排斥体育课。鉴于此,教师需要以培养终身体育意识为目标,从体育情感、体育态度、体育科学等方面进行重点培养,并且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成长点的不同,落实“立德树人”与“健康第一”指导思想。
(二)确立以学生身心健康协同发展的目标体系
身心健康协同发展是体育核心素养的诉求,也是人文教育视角下体育课程的根本目标。体育课程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一是以体育知识技能为主的身体素质锻炼,二是以体育品德为主的心理素质提升,三是同时作用于学生体质与心理的健康意识,可促使学生通过了解健康知识,逐渐养成健康生活、健康运动的行为习惯。体育学科的人文功能表现为一种理想人格的塑造,包含个人思想境界与社会价值两方面,通过涵养人文精神可促使学生把人生意义的升华和社会价值的实现统一起来。由此出发,在中职体育课程中,教首先要发挥体育的竞争合作效应,使学生在互动中改善人际关系;其次要优化学生的体育态度,进行生理教育与心理教育的协调;最后要拓展体育教学途径,开展第二课堂,关注良好体育习惯的培养。
(三)丰富以学生个性多元发展的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单一是中职体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演示+学生反复训练”的模式仍然占据主导地位,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消磨,学习方向也局限在体育技能中,不利于身心健康协同发展目标的落实。为此,教师需要结合社会发展趋势和时代背景的创新,以多元化视角打开体育教学格局,利用多样性且具有创新意义的教学方法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在体育教学多元化的转变中,一方面要注重教育信息化理念的引入,借助现代科技辅助体育教学,如:在恶劣天气下的室内体育课中,便可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运动技能的拆分教学,让学生观看专业的运动员动作视频,比教师演示更直观且能吸引学生兴趣。另一方面要秉承“因地制宜”的元素开展有地域特点的民俗传统体育活动,引导学生感知传统体育文化,并形成传承与发扬的思想观念。
(四)注重教学过程的情感化
人文教育视角下的体育课程需重视教学过程的情感化,教师需以学生的情感需求为依据进行教学过程的设计与优化,并将学生人文精神的发展作为落脚点,适当融入核心素养思想便于对学生体育文化意识的培养。教学情感化主要由客观环境与主观心理两方面组织,客观环境是指教学情境与氛围,教师将团结互助、爱护公物、实事求是等理念融入体育教学中,确保人文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有所体现,从而展现出客观条件的情感性。主观心理则需要引导学生对学科价值形成正确判断,不仅要认识到体育训练对自身身体素质的重要性,更要从学习态度、情感、品格等方面感知体育教学所指导的健康生活方式,进而形成体育文化意识,为新时代健康文明生活做好准备。
(五)发展人文体育,丰富校园文化
对于中职教育而言,学生身体素质乃其职业素质之载体,也是学生能够获取职业生涯成功的基本条件。中职校园文化隶属于亚文化的一种,存在软、硬文化之分,其对于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存在独特的影响,因此,中职院校应注重促进体育文化建设。一方面,应加快完善硬件设施。加快完善场地等体育配套设施建设,构建篮球场、标准运动场、活动中心等,并添置足够的运动器材,提升学生开展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同时,在校园环境布设方面,应注重人文元素的渗透,如可在各教学区设置运动雕塑,在走廊张贴运动照片,在活动区悬挂彰显体育精神的名言警句。此外,学校还应设置体育荣誉教室,将学校理解竞赛奖状、奖杯陈列其中。另一方面,应推进校园软文化建设。中职院校应每日设置晨跑运动,每学期安排运动会、体育竞技比赛等,并不定期组织体育节、知识竞赛、达人评比等,营造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充分发挥激励效用,实现软硬文化的共同提升。
四、结语
总而言之,人文教育是指在学科教育融入社会中存在的文化现象,从社会经验中提取关于思想、精神、情感與价值观等内容,使学生的学习思路从理论迁移到社会性发展中,这不仅是完善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促进学生提升综合素养、形成健全人格的关键内容。体育学科中的人文教育通常包含体育文化知识、文化行为、文化精神与体育社会意识,强调了体育教育对学生心理层面的发展作用。响应“健康中国”的目标,中职体育课程应以“健康第一,立德树人”为指导思想,发挥人文教育的作用让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方面有更高层次的认识。为此,中职体育教师要完善目标体系、丰富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过程,使体育课程同时作用于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与人文精神的成长。
参考文献
[1]林成顺.农村中职体育教学中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探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0(29):180-181.
[2]胡伟.中职体育教学应坚持人文素养教育[J].高考,2019(02):276.
[3]姚明瑾.体育人文教育理论与体育科学教育理论有机融合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8,8(09):88+90.
[4]孙丽琴.渗透人文教育,优化中职体育教学[J].学苑教育,2017(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