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物流管理课程教学的创新与发展
2022-02-22杨冬根
杨冬根
关键词:信息化;高职;物流管理;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2)-3-
我国社会经济正处于转型的关键阶段,信息技术得到空前发展,并应用在各个领域中,教育教学领域也不例外。另外随着电商行业和物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物流行业深受其影响,处于不断变革的阶段,基于社会发展趋势和行业创新发展的需求对物流专业人才有着更高的要求。
一、更新教材内容,接轨信息技术
为优化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效果,教师应积极参与到课程改革当中,其中应先从教材内容着手,教师需要结合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来更新教材内容。基于此,教师需要及时获取物流行业发展信息,了解该行业一线工作人员需要具备哪些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实现教材内容与先进物流技术的接轨,进而有针对性地充实教材內容。其中需要注意的是,高职院校推动教材内容更新不仅仅教育部重视起来,还需要教师、企业、行业协会以及国家积极参与其中。
例如,国家需要结合国内物流行业的整体发展方向和实践经验来制定与之匹配的相关法律条例,使得物流行业能够有法可依,提高其规范性和系统性,教育部可以将以上内容进行整合后纳入教材中;市场需求与行业创紧密的联系地联系,为此,教材内容应对市场所需技能和知识有所体现,当市场上涌现新型物流信息技术时,应将其运行技术和使用步骤纳入到教材内容中,院校教师也可根据其内容来适当调整实践教学部分,进而使得学生能够紧跟行业发展潮流,为以后适应岗位工作奠定基础。
二、充实课程设置,完善知识体系
为充分体现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教学中的功能作用,院校教师应将课程改革落实到实处,比如应结合物流发展趋势来完善课程设置,进而构建系统化、规范化的物流课程体系。教师应先结合市场切实需求来构建基本的课程框架,并结合实施的具体项目来详细补充具体课程,进而增强课程之间的联系性和紧密性,为推行教学改革提供基础保障。
教师在设计信息化教学模式以及课程内容时,需要考虑到岗位职责、生产流程的需求,进而细化课程内容,以此来让学生有目的地学习专业知识。为体现信息技术的有效性,教师在教学《信息流活动规律》《企业内信息化专用系统》以及《企业内部信息化应用》等课程的过程中,不仅要教授理论知识,还应着重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使得学生在实践练习中积攒经验,为理论学习提供参考依据,进而丰富学生的物流管理知识体系。物流管理教师的职业素养、专业能力、认知层次以及教学经验对实践教学效果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为实现信息技术与物流教学的有效融合,院校应积极开展师资建设工作,着力提升物理管理专业师资力量。院校除去鼓励教师丰富知识储备、积累教学经验之外,还应潜移默化地转变教师的教学思维和理念,使其能够充分意识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从而优化教学模式。比如,教师应避免采用说教式或填鸭式这类陈旧的教学方式,而应适当提高实践教学所占比例,进而增强师生间情感交流,营造和谐轻松的课堂环境。
明确教学目标,了解行业发展
三、明确教学目标,布置课堂任务
为让学生能够有目标地开展学习,完成所布置的任务,适应信息化教学模式,教师需要在正式讲解之前明确在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中引进信息技术的教学目标,另外还要结合市场发展趋势来做适当调整,使得学生在把握市场动向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学习专业内容。
教师需要向学生讲解物流行业的职责分布是程多元化的,其中包括配送作业、仓储人员、物流营销、运输调度、货物采购等等,无论哪个岗位、负责哪些任务,其人员都应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比如管理物流营销的工作人员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交际能力和思维逻辑,还应可以熟练运用信息化设备来统筹管理营销进展,以此来提高营销效率。高职院校应制定清晰的物流管理目标,以此来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重视程度,让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认知层次、学习能力以及行业发展来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为提高学生的社会核心竞争力,院校应深化与当地企业的合作深度,推动校企合作进程,协同构建实践交流基地和实训练习场地,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经济和信息技术额蓬勃发展,各个阶段院校教师都应探索引进信息技术的有效措施,而高职教师也不例外,需要基于信息化背景,并结合市场发展趋势和行业创新需求来开展课程改革工作,进而增强课堂的趣味性、灵活性,使得学生全神贯注地投入到课程教学中,促进他们的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婷婷. “工匠精神”融入《仓储管理实务》课程教学研究[J]. 办公自动化,2021,26(24):28-29.
[2]王红. 高职院校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以赛促教策略浅析[J]. 中国储运,2021,(12):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