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数学单元结构化教学实践探究
2022-02-22李土生
李土生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年级;结构化;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2)-3-
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新晋数学教师对于数学知识的结构认知存在局限性,更多地依靠课本单元结构划分来为学生进行授课,这种授课方式按照课时来对教学内容进行划分的,再一定程度上割裂了数学知识的结构性,并未能很好地保持知识内容的结构性。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开展单元结构化教学,将单元内的主要知识点都能够放在具体的知识结构当中为学生进行讲解,并且在教学时间中培养学生的结构化学习思维,帮助学生在掌握知识点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结构思维能力。
一、整合单元知识板块,体现数学教学整体性
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对整本书每一个单元的内容进行整体分析。然后将课本当中联系密切的单元内容进行整体化设计,体现数学教学知识的结构性。这样一来,教师在为学生进行知识讲解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强化知识之间的联系。
例如,在人教部编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小数乘法”和第三单元“小数除法”这两个单元的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小数乘法”这一单元,学生需要确定小数乘以整数的积的小数点位置的确定,并且能够让学生正确地列竖式计算小数乘法,正确地化简末尾的0。而在“小数除法”这节课中,学生同样需要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并且一定要对齐“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通过这两个单元的学习,不难发现,“小数乘法”和“小数除法”之间共通的地方。可见,整合单元知识板块,的确可以有效体现数学教学的整体性。
二、强化单元知识联系,培养学生结构化思维
教师采用单元结构化的角度开展小学数学的教学工作,可以从宏观角度看到整体的知识框架,了解知识基本结构,对教师顺利开展结构化教学产生很大的帮助。小学数学教师应当通过强化单元知识之间的联系,有效培养学生的结构化思维。教师采用结构化单元教学,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框架,这对学生的理解单元之间知识的联系与区别有很大的帮助。
例如,当教师组织学生学习小学六年级上册的“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这两部分教学内容时,就可以通过对比教学,让学生对比掌握完成“分數乘法”需要掌握的运算法则和“分数除法”需要掌握的运算法则。当教师能够帮助学生在课堂上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之后,学生对“分数乘法”认知也会更进一步,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会有显著的变化。另外,“分数除法”是“分数乘法”之后开展的教学,教师在开展“分数除法”教学的过程中,完全可以与“分数乘法”相联系起来,这样有利于学生通过对比学习的方式,认识到两个单元知识点之间的相承性和区别所在。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强化单元知识间的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结构化思维,更会对学生的后续学习起到积极的启发作用。
三、优化数学教学环节,倡导数学教学结构化
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过程中,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是教师开展教学所需要的,如果出现赘余应该立即删除。但是,如果教学环节之间存在缺陷,就应该及时进行调整和优化。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应当重视教学环节本身的结构化改革。当教师通过持续性的教学环节优化,使得小学数学教学结构化,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了理解教学内容,对学生的掌握也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圆”这部分知识的时候,需要掌握“圆”这部分教学内容知识重点,从教学设计、课前预习、课堂互动、课下作业和教学评价等多个方面进行结构化设计,帮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就能够意识到这些知识点之间存在怎样的联系,便于学生积极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教师需要让学生认识“圆”的时候,帮助学生掌握圆的特点,圆的直径和半径之间存在怎样的联系呢?与圆相关的计算都是基于圆的认识之上。如圆的周长和面积,都离不开圆的半径,而圆心角和扇形都是基于整圆的基础上衍生而来。“圆”作为轴对称图形,对于学生深入认识圆同样有很大的帮助。
总得来讲,小学数学教学单元结构教学的顺利开展具有一定的难度。新晋教师需要保持虚心的态度,认真研究相关教学资料,实现教育改革的突破,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
参考文献
[1]姬铖.基于结构化的单元整合教学——以《百以内数的认识》教学为例[J].读写算,2021(29):190-191.
[2]吴玉国.“五学”融通,整体建构——小学数学结构化学习的理解与实践[J].小学教学(数学版),2020(12):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