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村初中班主任家校合作策略的研究
2022-02-22杨文萍
杨文萍
关键词:农村;初中班主任;家校合作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2)-6-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现象越来越突出,而城市优于农村的就业机会与劳动报酬,使一些农民为了改善生活状况进城务工成为打工一族,但由于户籍制度、学籍制度的限制,使他们不能把子女带在身边,于是出现了“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的群体。虽然近年也出台了相关政策,并成立了一些打工子弟学校以确保未成年子女能与父母共同生活,但在一些偏远山区,留守儿童的数量在短期内并不会明显减少。由于缺少父母的陪伴与监管,一些留守儿童在学习与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未能得到及时解决,使其在成长路上多了一些曲折的经历。通过对一些留守儿童、教师、家长进行深入访谈,发现还存在一些有待完善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能对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有所帮助。
一、做好家庭教育的沟通互联
在家校合作的教育工作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但在这种教育关系中,学校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因为学校拥有更充足的教育资源配置和更专业的教育工作者队伍,拥有面向众多学生的丰富的教育经验,对学生的心理动态、行为习惯、认知模式等也有更多的了解。相对而言,学生家长在教育方面缺乏丰富的经验和对学生群体行为习惯的广泛了解,在教育理念和教育技能方法方面也多有欠缺。唯一的优势在于,家庭关系中亲子的血缘亲情关系是校园师生关系不可取代的;孩子在家庭环境中的行为举止、成长体验也往往会学校教育有所不同。基于有效的家校合作考虑,班主任应当主动做工作,和学生家长做好沟通,充分了解学生的家庭成长环境,启迪学生家长的家庭教育意识。要确保家庭与学校的合作紧凑衔接,行之有效,才能实现学生成长发展环境的优化。
二、推动“家—校”的协同联动
优化家庭教育资源,多措并举,提升家庭教育的品质。家庭教育资源不仅包括家长的经济收入、职业、学历等物质资源,还包括父母的养育观念、时间付出、情感投入等非物质资源,每个家庭都蕴含丰富的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家庭本身具有的先入性、内隐性、感染性优势,让家庭成为孩子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例如,通过线上“家长学堂”“家庭微课程”等向家长推送各类课程,优化家长教育理念,结合线下“家庭教育成长指导中心”进行家教、家风宣讲,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人文环境。树立平等的“家—校”合作观,探索多元化的合作新模式。班主任在家校合作体系构建中具有目的性、系统性、专业性强等优势,但并不能成为其跨越家庭、社区边界的理由。既要倡导“家长亦为师”的理念,充分利用家长的智慧、关怀、教育和资源,例如邀请家长做课堂“助教員”,让家长走进课堂,成为最佳的教育教学资源,学生也会感到亲切、新鲜、有趣,提升家校合作力度;还要塑造“社区亦是家”的情怀,依托社区平台,与周边学校建立结队帮扶,形成校校间、校社间的合作联盟,实现家校合作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三、家长须重视家庭教育,助推家校合作的制度化建设
家校合作的制度化建设,离不开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对留守儿童的成长而言,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样重要,家长不能把培养孩子的责任推给学校和老师。与其他有家长陪伴的孩子相比,由于留守儿童在身心成长的重要阶段缺乏家庭教育,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可能得不到及时解决。由于长期见不到父母,与父母沟通少,一些留守儿童认为父母关心自己不够,会心生怨恨,对自己的学习也不上心,遇到挫折容易自暴自弃,容易伤感,也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因此,家长要多关心孩子,多主动联系老师,有问题及时与学校、老师沟通,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家长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留守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主动学习一些科学的教育方法,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加强与班主任的沟通配合,帮助孩子健康成长,以助推家校合作的制度化建设。
结束语
综上所述,家校合作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表现样态,也承担着不同的使命。新时代的家校合作,需要班主任和家庭之间建立起真诚的合作伙伴关系,这离不开家校之间双向的对话与平等的互助。我们期盼着“班主任在教育学生时能得到来自家庭方面的支持,而家长在教育子女时也能得到来自学校方面的指导”。
参考文献
[1]段春燕.如何通过家校合作做好初中逆反学生教育[J].新课程(下),2019(12):15.
[2]寇越颖.新时代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当代家庭教育,2019(36):26.
[3]李玉祥.农村中学家校共育的有效性策略实践研究[J].考试周刊,2019(31):17.
[4]唐福祥.农村初中家校合作有效途径的探索[J].甘肃教育,2019(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