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下,基于学科核心素养探究高中英语读写教学
2022-02-22邝敏虹
邝敏虹
【摘要】本文通过一节读写课来探讨如何在教学实践中融入学科素养。教学设计聚焦任务驱动,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展学生的语言技能,使学生从中获得文化体验,汲取文化精华,提升思维品质及实现知识的创新迁移,课后通过学生书面表达以及评价表来检查教学目标的落实情况。
【关键词】高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读写结合;教学策略
一、背景
教育界非常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教育部也明确提出要把核心素养落实到学科教学中。因此,课堂教学中融入学科核心素养是尤为重要而且势在必行的。“核心素养”的提出将会推动课程与教材的改革、更好地促进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以及教师观念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目前,许多教师正深入学习有关学科核心素养的理念,从而更好地把学科素养落实到教学实践中。下面以一节英语读写课堂实践为基础,通过创设情景,聚焦任务驱动,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理念融入到教学实践之中。
二、课堂设计思想与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情景联系在一起,这样可以使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已知去同化和索引新的知识。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教师不断创设教学情境,从而使课堂灵动起来。本节读写课在教学设计上,以语篇为载体,创设情境,在任务的驱动下,遵从信息输入(语言能力)→记忆与理解(学习能力)→自主创新(思维品质)→应用(文化意识)的基本逻辑思维流程,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贯穿于整个课堂之中。
首先,通过阅读材料的信息输入让学生掌握游记这一文体的特征及文本中优美的表达,为后面的书面表达作好铺垫。其次,在记忆与理解环节通过pair work、教师的讲解和阅读笔记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再次,在自主创新环节通过小组完成“思维导图”任务来促进学生英文思维品质的养成。最后,通过写作将课堂所学迁移至实际生活,提升学生的文化意识。
三、教学内容与目标分析
教学内容涉及《高中英语(人教版)》高一Module1 Unit3 Travel Journal的第二篇阅读。文章的内容主要是作者在西藏的一篇游记,是阅读故事的继续和延伸,记录了王坤和王薇姐弟两人在沿湄公河旅行途中穿越山间,并在山上过夜的情形,涉及《课程标准》话题项目表中的旅游话题。由于这篇文章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写游记范例,所以本课的教学设计增加了写作部分。笔者认为,本节读写课的教学应在学科核心素养理念的指导下展开,针对教材内容,结合《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学情,笔者设定了如下目标:1.学生能掌握游记的结构与特征;2.学生能欣赏和掌握文章中描写景色的优美语言;3.学生能通过文章中某些词句去判断作者态度;4.学生能实现知识迁移,写一篇在家乡的骑车游游记;5.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对象及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英语学习热情高但基础不扎实。他们的知识储備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初中阶段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因此,笔者特别注重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虽然一开始他们觉得与初中教学很不相同,但经过两个单元的学习后,他们适应得很快,而且还取得一定的进步。通过课堂上的各种活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得到加强。
五、教学重点、难点剖析
本节读写课以旅游为中心话题,学生可以利用已知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然而,如何使学生在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教学的重点、难点所在。为解决上述教学的重点、难点,在课堂设计上,教师首先让学生呈现他们所准备的有关西藏的美丽图片,给学生感官上的刺激,而且有利于帮助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仔细品味文章中描述作者所见、所闻和所想的优美语言,让学生从视觉上的美转移到语言上的美;然后,让学生做出思维判断,通过对文章中某些词句的理解来推理话语中真实表达的意义;最后,小组间完成“思维导图”的任务,激励学生用所学到的优美语言来描写家乡的美,实现迁移创新,通过理论与现实的结合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同时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及集体荣誉感。
六、教学设计和详细流程
1.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流程如图1所示,这个教学设计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自然流畅。
Lead-in环节让学生把课前搜集到的有关西藏的精美图片配以音乐在课堂上展示。该环节能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上感受西藏的美。这一环节融合的是核心素养中的文化意识。
Jig-saw reading环节通过小组合作把打乱的课文重新排序。学生通过找时间状语很快就能完成这项任务。通过这个活动,学生很快就能掌握游记的结构和这一文体的特征。这一环节以小组合作为段落排序,训练学生分析文段结构的技能。这一环节融合的是核心素养中序列感方面的思维品质。
Detail reading and reading record 环节创新地把学生学案细节题表格分为 Student A 和Student B,两种表格的所填部分不一样,并能形成互补。学生先认真阅读寻找答案,然后通过口语交流的方式和partner互相检查答案。该过程既高效地利用了阅读的信息,又锻炼了学生提取信息和整合信息的能力。同时,通过阅读笔记(如表1)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语言。这一环节融合的是核心素养中的搜集、理解基础信息。
Post-reading环节引导学生通过对文章中某些词句的理解来推理作者态度的变化。这一环节融合的也是核心素养中推理方面的思维品质。
Writing环节先让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思维导图,使用文章中已学的表达方式来描述在家乡骑车旅游的所见、所闻和所想,然后让学生以“Cycling Along the Liuxi River”为主题写一篇游记。这一环节涉及核心素养的各个方面,它能发展学生的语言技能,提升思维品质以及实现创新迁移。
Assignment环节让学生继续品味阅读文本的优美表达,并对自己的文章进一步润色,使课堂所学得以进一步巩固。Teaching evaluation环节在课后进行,分为学生自评及同伴互评这两项。
2.教学过程解释
表3展示了课堂中主要的教学活动,关注学生对知识的输出能力,即将阅读文本的知识和学生身边所熟悉的东西联系起来,让学生感觉亲切,大大降低了输出部分的难度。
writing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用时占整个课堂的一半,借力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将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迁移到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中,从而实现学生的学习生活与社会生活的关联。
七、教学效果及反思
在核心素养的大背景下,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努力成为课程的设计者、创造者和开发者。教师要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关注学生的认知,懂得如何有效整合教材内容和创设教学情境,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本节课在教学实践中也取得较好的效果,主要有以下亮点:1.在任务驱动下,聚焦单元主题,将主题由书本知识拓展至实际生活,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注重培养学生英文思维,通过Jig-saw reading、阅读笔记等方式对阅读信息加以利用,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完成思维导图等活动,使学生深入理解文本,为后面的输出打下坚实的基础。3.创新地把学生学案中细节题表格分为 Student A和Student B,两种表格的所填部分不一样并形成互补。学生先认真阅读寻找答案,然后通过口语交流的方式和partner互相检查答案。这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语言和思维。
通过这节课的设计和教学实践让笔者深深地领会到英语教育并不仅仅是使学生掌握英语知识,还应挖掘出更多的社会和文化功能。其实,很多教师在之前的教学设计中早就渗透了核心素养,只是他们没有意识到而已。新形势下,就是要把学科素养渗透在教学上这一方式变为常态。当教师遇到新的单元主题时,无论采用哪种设计,都能很好地培養学生的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龚亚夫.英语教育的价值与基础英语教育的改革[J].外国语,2014(11):18.
[2]王蔷.从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新挑战[J].英语教师,2015(16):7.
[3]孙大伟.对高中阶段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自我认识[J].英语学习,2015(4):5.
[4]林崇德.培养思维品质是发展智能的突破口[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9):21.
[5]孙莉.“以读促写”提高英语写作能力的教学法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
[6]龚亚夫.英语教育新论:多元目标英语课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7]林崇德.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责任编辑 杨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