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低段跨学科“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研究
2022-02-21郭慧芸
郭慧芸
“综合与实践”内容的设置重在解决实际问题,小学阶段以跨学科主题学习为主,在实际情境和真实问题中,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数学知识的价值,以及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笔者基于小学生的认知与思维特点,在立足数学学科学习的同时,借鉴吸收多学科、多领域的主题内容,以跨学科主题式教学理念为指导,挖掘自然博物馆的教育资源,将学生的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设计创作和口语表达作为思维发展和素养提升的载体,设计并开展了“我给恐龙做名片”主题活动。
一、主题活动的概述
主题活动系列化是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课拓展的重要方向。笔者围绕观察物体和测量长度两部分知识主题,以恐龙为素材共开发设计了三课时内容:第一课时“观察物体”,呈现合川马门溪龙恐龙模型,让学生掌握全面观察恐龙的方法;第二课时“我给恐龙做名片”,让学生跨学科进行探究性、实践性、开放性的综合实践;第三课时“小小考古学家”,学生经历恐龙化石挖掘、修复、拼搭、测量与统计的过程,初步体验职业赋予的责任感,实现数学学科的德性育人目标。
二、主题活动的开展
(一)准备阶段
1.实地考察,收集教学素材点。
全面筛选并分析恐龙厅的素材性资源及教育元素,将其转化为与各学段教学需求相匹配的教学性资源。如恐龙厅入口处的古生物挖掘现场情境再现,渗透考古学家严谨求真的科学品质,利于实现以德育人;恐龙展板示意图的编码与恐龙骨架模型体现着一一对应思想;恐龙复原图与实物图的对比凸显出比例的实用价值;恐龙骨架蕴藏着常见的量的奥秘,对发展学生量感、数感及空间观念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整合资源,找准学科联结点。
综合与实践活动课常以主题式的形式为切入点,聚焦学科融合。二年级学生在学习观察物体时,主要认识的是图片中的方位,教材中关于实际生活中的观察活动内容略显单薄。因此,笔者在主题活动中设计“我会看”任务,让学生抓住主要特征从不同的角度全面观察恐龙,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二年级也是学生第一次学习长度单位——厘米、分米和米,教材中重点突出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而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很难对比1米更长的物体进行准确估计。为此,笔者设计任务“我会画”和“我会说”,学生尝试绘制恐龙图像,并标注恐龙身上的数学信息,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美术的美妙结合。学生在用数学语言介绍恐龙时,可以体会到对“恐龙名片”的汇报展示,就是一段数学与语文紧密联系的过程。
3.确定目标,设计活动实施点。
跨学科主题学习内容的确定伴随着本课教学目标的产生:(1)能正确运用观察物体和测量长度的方法,完成对恐龙骨架的数据收集与整理任务,在活动中巩固对数学知识的掌握。(2)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以及问题解决的过程,能比较有条理地叙述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3)增强学生的家乡自豪感和国家认同感,感受考古工作的严谨与艰辛。围绕主题活动目標,在实施阶段,将学生自然地置于“中心地位”,在学习过程中让“学习与生活直接链接”,让学生在真实世界中发现、解决问题。
(二)实施阶段
1.创设情境,聚焦目标。
重庆自然博物馆恐龙厅是学生评选出最感兴趣的展厅,看似与数学毫无关系的恐龙,却蕴藏着丰富的数学资源。富有趣味性且真实的文化背景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当他们从数学的角度去认识恐龙,将充分激发想象力,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的能力也能得以提升。
2.介绍范例,明确要求。
首先,笔者呈现“我给恐龙做名片”范例,对恐龙名片图的设计进行分版块介绍。第一,我会看:请你站在恐龙的前面、后面和侧面,用拍立得给恐龙拍照,将得到的照片贴到指定位置。第二,我会画:抓住恐龙的主要特征,在素描纸上画出恐龙简笔画,并在图中标上收集到的数学信息后,贴到名片上的指定区域。第三,我会说:根据名片上的提示,将恐龙身上的数学信息填入空位,并以恐龙的口吻完成自我介绍。例如:小朋友你好,我是沧龙,很高兴认识你!从前面或后面看,我的身体高约 3米 ,相当于一层楼那么高,从侧面看,脖子长约 20厘米 ,相当于 作业本那么长;尾巴长约 1米 ,相当于你张开手臂那么长。仔细看我尖细的牙齿,每颗长约12厘米。认真数数,我的肋骨大约有36块骨头,细长的尾巴像鞭子一样左右摇摆。
3.小组合作,投入实践。
在笔者的引导下,各小组根据事前编制的《实践活动手册》开展实践活动,自主进行组内探究。首先,讨论分工,确定组织协调成员的项目主管、承担测量任务的工程师、统计骨架数量的精算师、优化名片的设计师、从不同角度观察记录的摄影师、检验名片成果的评估师和展示汇报的小讲师。明确的职务分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团队意识,实现实践活动全员参与。其次,根据恐龙厅地图确定研究对象后再出发前往指定地点。通过具有指导性的《实践活动手册》,引导学生在看一看、量一量、数一数、估一估、算一算、写一写和画一画等活动中,充分发挥主体性,让学生综合运用观察物体和测量长度的相关知识去解决恐龙名片制作问题,最后回到指定地点进行汇报展示。在活动过程中,学生调动自身的数学素养,从数学角度看待问题,用数学思想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学生还需要充分发挥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成果展示,分享收获。
活动的成果展示围绕驱动性问题展开,学生的成果展示不仅要谈过程、谈感想,还应体现出对相应知识的深度理解。例如,学生在交流环节,分享了本小组解决测量甘氏四川龙身长时的方法:工具箱内的1米软尺不够用,3米卷尺不够长,应该怎么办?组内成员受核酸检测1米线的启发,一名同学站在恐龙尾部,当作起点,用1米软尺确定距离,每隔1米站1名同学,算出恐龙身长约6米,巧妙地通过转化解决了实际问题,强化了对测量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三)评价阶段
本主题活动的任务分三个部分,分别设有相应的评价表。在“我会看”环节中,侧重评价学生对观察物体方法的掌握程度,拍摄照片可作为评价的表象证据。“我会画”的评价重点放在了组员参与度、作品完成度和问题解决三方面。“我会说”侧重评价学生的成果展示内容、对完成主题活动的心得体会等。在本评价环节引入多元的评价方式,学生自评、生生互评以及教师评价让评价过程更立体化,最后按照3∶3∶4的权重进行赋分,得到评价等级。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附属小学(重庆市北碚区)
本专辑责任编辑:王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