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与鼓舞下的说理课堂
2022-02-21范林伟
范林伟
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罗鸣亮老师积极倡导说理课堂,擅于为学生提供说理的表达时间与话题空间,使学生在交流、质疑与补充中构建新知,不断体验对话的智慧,充分感受成功的自信与满足。本文结合五年级“分数与除法”一课,谈一谈罗老师“以退为进”的教学艺术。
一、问题引入,暴露学习困难
课始,罗老师依次报出五道除法算式“6÷3、72÷9、2÷3、3÷8和11÷17”,让学生将算式与结果记录下来。
师:你们都算好了吗?遇到什么困难?谁愿意把自己的困难大胆地说出来?
生1:除不尽。
生2:我们以前的除法算式,被除数比除数大。今天的是被除数比除数小,没法除。
生3:算出来的结果不是整数。
【賞析】数学教学应关注学生的旧知,引导学生在原有学习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看似简单的几个算式,却巧妙地连接着旧知与新知。6÷3和72÷9两个算式有利于唤醒学生口算除法的经验,使其回忆起除法算式的结果一般为整数。2÷3这个算式既便于学生利用竖式计算得到小数的计算结果,又利于唤醒学生借助分数的意义来尝试解决问题的经验。其他几个算式则明显地使学生体会“商不是整数”的现象,从而暴露学生的真实困难,为课堂的推进埋下伏笔。
二、独立思考,激发学生思维
师:不着急,我们先从2÷3开始,它的商是几呢?(等待)我已经为大家准备了学习单,把你的想法写一写。
学生组内交流,再展示反馈。
生4:如果像这样(竖式)除下去,会得到0.666……数字6会不断重复,可以用循环小数表示。
生5:我用分数来表示。分数很神奇,我们可以把分数线看作除号,如1/4就是1÷4的商,分数线上面的就是被除数,分数线下面的就是除数。所以,2÷3=2/3。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5:我妈妈教我的。
师:这位同学告诉我们,他妈妈告诉他等于2/3,但是他说不出为什么等于2/3。这是什么道理呢?请大家继续独立思考。
学生画图再探究,分析其算理。
师:他妈妈告诉他2÷3=2/3,对不对呢?把你的想法先在四人小组进行交流。
学生讨论,交流成果。
生6:刚才我是结合了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的。比如,2块饼平均分给3个人。首先,把这块饼平均分成3份,这份给A、这份给B、这份给C。这样的一份就是1/3,每个人分到2个1/3,合起来就是2/3。(如左图)
师:他说的有没有听懂?或者谁还有不同的想法?
生7:他是用饼来做例子,我是用这个圆来表示蛋糕。每块蛋糕一共有3份,那每个人就能拿到这块蛋糕中的两份。这个人可以拿到两份,这个人也可以拿到两份,这个人也可以拿到两份,所以答案是2/3。(如左图)
【赏析】本环节中,学生虽然“知道”结果,但罗老师并未急于将道理一语道破,而是组织学生先画一画,再交流分享。其间,教师将探究的主动权、发言的互动权交给学生,以核心问题“这是什么道理呢”引导学生在有目的、有方向的活动中探寻分数作为商的定义背后的原理。
三、深度体验,自主建构新知
师:现在这个问号可以擦掉了吗?2÷3知道了,那3÷8你们有没有办法去研究?看谁能说出道理,开始吧!
小组交流,全班反馈。
生8:比如,有3块饼,第1块饼平均分成8份,那么1个人只能吃到1份。所以,第1块饼,每个人吃到的是1/8;第2块饼,每个人吃到的也只是1/8;第3块饼,也是同样的1/8。所以,3块饼加起来是3/8,每个人吃到3÷8=3/8。大家有什么疑问或补充吗?
生9:我觉得还可以把3块饼全部叠起来,把3块饼平均分成8份,然后每人得到1份,所以用1/8加1/8加1/8等于3/8。
师:不管像他一样,一块一块地分,每人拿到1个1/8、2个1/8、3个1/8;还是像那个同学一样,把3块饼叠起来分,都是拿到几个1/8?
生10:3个1/8。
师:虽然他们的分法不同,但是都得到3个1/8,因此3÷8等于多少?
生11:3/8。
师:我们起先还有一道算式,那11÷17又等于多少呢?有想法的请举手。不过,我们不仅要知道结果,更要能讲清楚为什么,把你的想法小声地和同桌说一下。
师追问:我们要感谢你,你特别棒!你能把妈妈告诉你的2/3的结果分享给大家,我更希望你能把11÷17=11/17的道理说给大家听,你会说吗?
生5:可以!比如,我们这里有17个人,这里有11桶水,请大家想象一下——每个人有一个大杯子,每一桶分出1/17给每一个人,第2桶同样操作,一直到第11桶水也是这样操作。那么,我们就有11个1/17,就是11/17。
师:我们从开始解决3个算式时出现了困难,到现在知道了其中的道理。那么,现在你能不能自己举个例子,然后想一想答案背后的道理,再来考一考你的同桌呢?
学生自由交流,写算式并向同桌解释说明。
师:其实我最好奇的是,你们到底都举了什么例子来考你的同桌?
生12:我举的算式是9÷19=9/19。
师:你的同桌呢?
生12:他举的算式是999÷1011=999/1011。
生13:一共有1011个人,要分999张饼。第1张,第1次能分到1/1011张饼,然后第2次也是这样,一共分到999块这样的饼,结果就是999个1/1011,就是999/1011。
【赏析】在学生成功解决2÷3之后,罗老师以3÷8和11÷17再次引领学生进行探究,使学生在“画一画、说一说、考一考”的活动中进行深度体验,全面建构新知。同时,罗老师多次用鼓励的语言,促使学生大胆展示自己的观点,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
四、适时介入,拓宽数学思考
师:如果是我,我会考我的同桌什么,想知道吗?我会问4÷3=?不着急,把你的答案写在学习单的背面。
学生书写,再次探究并小组交流。
生14:你们看,就是一块饼先平均分成3份,然后一份给A、一份给B、一份给C。然后,第2块饼、第3块饼、第4块饼也是这么分。所以,每一个人都是1/3+1/3+1/3+1/3等于4/3块饼。当然,还有一个方法是,这块饼全部给A,这块饼全部给B……最后这块饼平均分成3份,这一份给A、这一份给B……加起来也正好是4个1/3,就是4/3。你们还有问题或补充吗?
生15:第1块饼全部给A,第2块饼全部给B……然后第4块饼平均分成3份,这一份给A,这一份给B……就是每人有1块了,再加1/3,就是11/3。
师:很好!特别棒,他们表达了两种不同的分法,也就是4÷3=4/3=1 1/3,而且你们还知道1 1/3是什么分数?
生齐:带分数。
【赏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主导。教学中,罗老师该出手时就出手,以“我会考我的同桌什么”再次将课堂探究推向高潮,以挑战性任务“4÷3=?”驱动学生进行再创造。于是,学生根据课堂学习经验与广泛的认知,成功地解决问题,深化了对算理的理解。这便让学生理解了无论被除数或除数哪个大,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商。
五、回顾反思,总结学习经验
师:聪明的孩子们,观察一下我们一开始遇到的困难,还有我们举的这些例子,你有什么发现吗?悄悄地把你的发现说给同桌听一听。
同桌交流,表达观点。
生16:我们发现,如果是小的数除以大的数,它就是可以用小的数来做分子,大的数作分母。如果是大的数除以小的数,那么就是被除数作分子,除数作为分母。
生17:大数除以小的数也可以先用二年级学过的除法得出商,然后得出它的余数,再用余数去除以除数,把刚才得出来的商,与余数除以除数的商加起来。
生18:我发现上面一行的分子都比分母要小,是真分数;下面一行,分子都比分母大,是假分数。
师:如果被除数为a,除数为b,当然b不等于0。那么,想一想a除以b就可以等于多少?
生19:a/b。
师:回忆一下这节课,你有收获吗?不着急,把你的收獲跟同桌说一下。
【赏析】课尾,罗老师带着学生重新回顾本节课的收获。与日常不同的是,他是先引导学生悄悄地把自己的发现说给同桌听,再提炼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如此,学生的学习感悟会更加深刻,学习成就感也会更加浓厚。
郭思乐教授指出,学生是教育对象更是教育资源。整节课,罗老师虽然隐藏在学生背后,却时刻关注着课堂生成,以退为进组织课堂活动,使课堂上充满学生的操作与展示、质疑与补充。教师的“退”成就了学生的“进”,教师所展现的“不着急”“谁能说出道理”等朴素的语言给予了学生巨大的精神动力,使他们不畏困难,勇于探索,精益求精地完善自己的数学思考。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附属嘉善实验学校
责任编辑:王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