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MRI与CT对肝癌介入术后肿瘤活性的判断价值研究

2022-02-21李洪腾杨学磊

智慧健康 2022年32期
关键词:包膜特异性组间

李洪腾,杨学磊

1.山东省泰安市肿瘤防治院 化疗科,山东 泰安 271000;2.山东省泰安市肿瘤防治院 影像科,山东 泰安 271000

0 引言

肝癌是我国比较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由于肝脏本身的特性,绝大部分肝癌患者早期不会出现特异性临床表现,发病时多已进入中晚期[1];肝癌的临床病死率在我国所有恶性肿瘤中高居第二[2],临床上关于肝癌防治的研究也给予了高度的重视。肝癌可分为原发性肝癌和继发性肝癌两种,原发性肝癌是指源自肝脏上皮或间叶组织,继发性肝癌是指受累于其他器官组织,后转移侵犯肝脏。现阶段肝癌虽无特异性治疗方案,但随着医疗水平的提升,肝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有所提高。文献资料显示:术后肿瘤残余和术后复发与否是决定患者中远期生存的关键。介入治疗是一种成熟的治疗方案,但病灶残留的概率极大,术后肿瘤活性的判断随访具有不可替代的临床意义。CT和MRI是当前最常用的两种术后随访评价手段,本文以2015年4月-2021年8月收治的63例经介入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统计学研究,以探讨CT和MRI两种影像学手段在肝癌介入术后肿瘤活性诊断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4月-2021年8月本院收治的63例经病理穿刺确诊为肝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2例、女21例;年龄57~74岁,平均(60.8±4.2)岁;病灶直径6~10cm,平均(7.39±1.03)cm;Child-Pugh A期患者30例、B期患者33例;单发病灶28例、多发病灶35例。所有入选对象均同意此项研究,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的一般资料齐全,符合研究的要求。

纳入标准:①纳入病例穿刺结果均符合《2010美国肝病研究学会肝癌诊治指南》中关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标准[3];②行肝癌介入术治疗;③个人资料齐全,认知意识状态良好;④对于研究知情并自愿参与调查。

排除标准:①合并重度肝硬化的患者;②重度肝腹水患者;③其他脏器功能障碍及全身性感染的患者;④精神疾病或依从性较差的患者;⑤预计生存期≤6个月;⑥中途退出研究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TACE术后3个月左右的时间分别行CT和MRI检查。

CT检查选择64排CT扫描仪,进行扫描前向患者的静脉内注射320mg/mL碘佛醇造影剂,在造影剂注入后30s对患者的上腹部进行扫描,范围为膈顶至肝脏下缘位置,保存影像。

MRI检查选择1.5TMRI,选择钆喷酸葡萄胺注射液25mL对比剂作高压注射,在注入造影剂后30s对患者的上腹部进行扫描。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患者进行检查,采用Seldinger技术,行股动脉穿刺插管,超选择性肝动脉造影,动脉注入320mg/mL碘佛醇造影剂,观察患者的血管变化和病灶染色情况。

1.3 评价指标

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CT和MRI两种方法的检出结果。DSA结果由至少两名专科医师进行阅片,两名医师阅片结果出现异议时,须通过讨论达成一致。CT和MRI的阅片采用相同的方法进行。分别比较MRI和CT两种方法对患者介入术后肿瘤活性的评估价值、肿瘤存活的符合情况(CT中肿瘤存活的表现为病灶在动脉期间明显强化;MRI病灶出现早期强化)。同时,比较两种方法诊断的准确率、灵敏度和特异度。

计算方法如下:灵敏度=真阳性人数/(真阳性+假阴性)×100%;特异度=真阴性人数/(假阳性+真阴性)×100%。

1.4 统计学处理

SPSS 19.0软件对结果作统计学比较,百分比(%)作计数资料,样本结果作χ2检验。P<0.05提示统计学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两种方法评价肿瘤存活的符合率

本次研究纳入的63例患者,病灶共计112例,DSA结果显示活性病灶数36例;CT和MRI病灶检出均为100.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的活性病灶检出率高于CT,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MRI 和CT 的肿瘤存活的诊断符合率(n,%)

2.2 两种方法评价介入术后肿瘤包膜情况

TACE术后,CT显示肿瘤包膜病灶多于MRI,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MRI 和CT 评价介入术后肿瘤包膜[n(%)]

2.3 两种方法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比较

MRI的准确率和敏感性高于CT,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MRI 和CT 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对比(n,%)

3 讨论

在我国范围内,肝癌的临床发病率仅次于肺癌和胃癌,同时由于大多数肝癌患者在早期不会出现特异性的临床症状,就医时疾病普遍已发展至中晚期,错过了根治手术的最佳时机,这也是肝癌患者5年生存率比较低的主要原因。随着临床医疗水平的发展,虽然未能找到特异性的治疗方法,但通过介入术可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并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介入术也成为目前肝癌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4]。但从临床来看,由于肝癌本身具有病情进展快的特点,另一方面由于患者多为中老年人,身体的恢复能力相对较差,加上其他基础性疾病的影响,患者在术后的整体健康状况依旧较差,除去做好对应的健康管理外,评估患者TACE术后的肿瘤残余情况,并有针对性地给予干预方针,对于保证介入治疗的效果及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有着不可替代的临床意义。

DSA能够全方位显示肿瘤的血供和侧支循环状况,是目前评估肿瘤复发风险的最佳手段。但该方法属于有创操作,肝癌患者的身体状况较差,临床适用范围也相对受限[5],在临床实践中通常选择其他无创的影像学方法进行术后随访。CT和MRI是目前临床上使用率较高的两种影像学方法,在多种疾病的诊治和随访中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成效,在肝癌患者TACE术后随访中,都具有较高的组织分辨率,通过增强扫描能够显示肿瘤的血供和肿瘤残余的客观情况,在术后评估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本次研究中对63例患者(112个病灶)的随访结果显示,两种方法的活性病灶检出率比较,MRI高于CT,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分析,相对于CT而言,MRI的软组织分辨率更高;同时,CT高密度碘油沉淀区虽然能够客观反映肿瘤的坏死情况,但周围组织的强化程度评估会受到碘油沉淀区高密度影的影响[6-8]。在术后肿瘤包膜情况的评估中,CT显示肿瘤包膜病灶多于MRI,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已有的文献资料来看,DSA由于图片为剪影后的图像,因此在包膜的显示上相对较差,CT和MRI则能够有效规避这一不足。MRI具有软组织分辨率高、多方位成像的优势,CT具有操作难度小、检测快速的特点,两种方法各具优势[9-10]。文献资料[11-12]记载:两种方法在肝癌包膜的显示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次研究结果有一定的出入,考虑与研究纳入的患者总数较少有关。本次研究结果显示:MRI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5.24%、98.36%、50.00%;CT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4.13%、91.38%、40.00%,两种方法的特异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的准确性和敏感性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在肝癌TACE术后的随访中,MRI的整体应用效果优于CT,这与文献资料的记载基本吻合[13-15]。结合既往临床应用的情况来看,MRI的优势可作以下归纳:MRI的图像具备多序列和多功能成像的优势,相对于其他影像学方法而言,能够比较敏感的显示肿瘤组织改变及血供情况。但须特别提到的一点是,相对于CT而言,MRI对于设备的要求更高,同时也会产生更多的治疗费用,在基层医院或经济基础较差的地区推广也存在一定的难度,同时MRI也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的可能,将两种方法联合应用时提高随访效果的有效手段。

综上所述,DSA有创操作的局限性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在肝癌介入术后肿瘤活性的评估中的价值;单独来看,MRI的诊断评估价值高于CT,但CT也有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将两种方法联合应用可进一步提升诊断效能,但本次研究纳入的样本总数较少,关于两种影像学方法在肝癌介入术后的随访价值尚需进一步大样本研究数据跟进。

猜你喜欢

包膜特异性组间
达格列净对预混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假包膜外切除术治疗无功能型垂体腺瘤的疗效
管家基因突变导致面部特异性出生缺陷的原因
数据组间平均数、方差关系的探究
要背沟,不要“虎背熊腰”
魔芋葡甘聚糖-乙基纤维素包膜尿素的制备及其缓释性能
更 正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重复周围磁刺激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临床效果
儿童非特异性ST-T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