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传统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
2022-02-21吕俊杰马少坤
吕俊杰 马少坤*
(1.民族地区文化建设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2.玉林师范学院 广西玉林 537000)
新时代背景下,国家越来越重视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发展,2022年6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第八条指出,国家鼓励、支持优秀民族、民间、民俗传统体育项目的发掘、整理、保护、推广和创新,定期举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传承好、发扬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和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至关重要,有助于推进全民健身,提高全民体质健康,为实现国家体育强国战略贡献力量[1]。
民族传统体育作为文化活态的遗产和特殊的文化载体,从“五个维度”诠释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见图1)。可以引导民族传统体育从教育、经济、文化、社会、健康等多方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古到今,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中华各族人民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建立起来的社会上团结统一发展、文化上兼容并进、经济上互相扶持、情感上交流共生的民族命运共同体,是建立在“五个认同”条件基础上的命运共同体,有着有悠久的文化传承,共同的思想基础,统一的物质保障,共同的价值取向。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我国各族人民坚定理想信念,坚持文化自信,人民团结奋进,形成了无坚不摧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民族传统体育是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传播载体,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是中华人民的时代使命和义不容辞的责任[2]。
1 民族传统体育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现实困境
1.1 对民族传统体育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接受度不够
近年来,国家对民族传统体育越来越重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发展得到了很好的强化和优化。但是,在其传承和发展中还是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人们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知程度不足。民族传统体育蕴含的育人要素、体育符号等优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及其特有的文化内涵,在教育、社会、经济、文化、健康等方面,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但人们忽略了其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作用,对其缺乏认知度。二是,人们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同感不够。我国有56个民族,民族历史文化是由各民族共同来创造的,各个民族相互帮助,共同生活,已经逐渐形成共同的文化,彼此越来越亲近。在新时代下,各个民族长期交往,有着共同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要改变民族理念,加强民族归属感和认同感,从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1.2 民族传统体育学习掌握存在难度,从而被外来体育边缘化
传统体育项目由于本身的问题,导致人们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不容易接触得到,学习掌握传统体育技能存在难度,从而被外来体育边缘化。
首先,体现在传统体育项目的竞技性不足,开展民族传统项目竞赛的难度提升。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对场地要求高,不方便组织与学习。民族传统体育竞赛的发展非常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播,所以解决这一难题,把民族传统体育竞技化,增加人们的参与度与接触度,能够体现传统体育项目的根本。
其次,体现在传统体育项目的娱乐性不浓。受到现代体育文化的抨击,人们重在追求体育项目的新鲜感,慢慢对传统体育项目有所遗忘。对此,可以根据各民族区域的特点,开发民族体育文化特色运动项目,将其与现代体育相融合,推出适合不同人群练习的体育锻炼项目,以此来增加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趣味性。比如,适合老年人修炼身心和养生的太极拳、太极剑、健身气功等;适合中青年人练习的板鞋竞技、赛龙舟、舞龙、舞狮等项目;可以把适合儿童练习的民间体育项目游戏化,如跳皮筋、老鹰捉小鸡、斗鸡游戏等。提高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竞技性、娱乐性、游戏性,降低其学习难度,从而增加人们的参与性,使民族传统体育方便接触和学习。
1.3 推广和传承局限于村落或民族聚居地,民族传统体育濒临失传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大都来源于民族聚居地、民族村落等,所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展只局限于民族村落,并没有走进现代城市。随着时间的推移,“传承人”传承的局限性,以及青年人对民族文化的不认同,使得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意去认真地学习民族传统文化,对其缺乏认知度,越来越向往城市生活和新兴体育项目,这些因素均不利于民族体育项目的传承和发展。近年来,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相继提出了指导意见,加强了对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抢救、保护和传承。相关部门,要以点带面,要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国家出台的相关鼓励政策,加大民族体育文化的推广和应用。例如,建设民族传统体育特色小镇、成立民族体育文化传承展览馆、开展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人讲学活动等,形成良性的传承模式,推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知名度,加强其保护和发展。
2 理解民族传统体育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价值意蕴
2.1 教育传承——守心明德,坚定理想信念
民族传统体育为民族人民日常行为生活树立规范准则,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行为方式,潜移默化地对人们产生影响[3]。民族传统体育包含丰富的育人元素,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对培养社会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学校作为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主阵地,在丰富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其课程和教材也在逐步完善,且越来越重视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教育工作[4]。青少年在学校接受学习教育,教师通过“言传身教”将教育思想传授给学生,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
守心是守住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教育的初心,要心有所向,即弘扬民族文化,尊重和学习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弘扬中华文明蕴含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明德是指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讲究“仁者爱人,德育教化”。增进人们的理想信念,用优秀的传统体育文化来明德,弘扬民族体育精神,铸牢思想之魂。做好民族传统体育的教育传承工作,夯实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基础,用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守心明德,坚定人民的理想信念,从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思想防线。
2.2 社会稳定——与时俱进,推进社会治理
民族传统体育可以增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交融、让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悠久的民族文化给人们留下了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在各民族传统体育节日、特色民族婚俗嫁娶、多彩多样的民族文化演出等活动中均能体验出独特的民族文化内涵、民族价值观念、道德观念和宗教信仰等,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有利于促进各民族的团结,使社会得以稳定发展。
国家逐渐重视民族体育文化的开发和传承,鼓励民族文化的创新,在新时代背景下,要抓住民族文化发展新机遇,创新民族体育文化的社会治理,建立维护社会稳定和谐的制度。根据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为其找准定位,让其切实融入人民的社会生活中去,提升民族传统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制度保障。
2.3 振兴经济——促进消费,助力产业发展
民族传统体育可以促进消费,推动经济稳定发展,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物质保障。民族体育文化来源于各民族地区人民的生活积累,但由于地区发展的局限性,不利于民族经济的发展。因此,可以团结民族力量,凝聚民族共识,扶持民族地区的体育产业发展,拉动消费,助力民族区域实现共同富裕。
一方面,依据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资源,以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为载体,推动相关民族地区的旅游、康养、农业等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旨在开发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项目、资源、产品,建立相关的民族经济发展基地,提高民族经济产业发展;另一方面,民族体育演出和赛事的举办,可以起到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行宣传的作用,提高人们的参与度,促进人民的消费。比如,由蒙古族那达慕大会所带来的民族文化经济效益的增长;壮族的陀螺节、侗族的抢花炮等民族传统体育节日活动的举办,为民族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平台。民族体育赛事和特色节庆活动的举办促进了人们的消费,振兴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加强了各民族文化间的交流,更有助于凝聚民族共识。
2.4 彰显文化——凝聚共识,团结民族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系列富有创新、富有成效的政策和措施激活了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激起了人们心中对传统体育文化的热爱与追求。民族传统体育作为文化传播载体,主要体现在物质文化基础和体育人文精神两个方面。一是民族传统体育有着浓厚的物质文化基础。民族体育文化根植于民族地区,汲取了各族人民丰富的民族经验、审美情趣等,是贯穿于各族人民的日常生活并存留下来的宝贵的物质文化财富。二是民族传统体育能彰显体育人文精神。民族传统体育可以弘扬优秀传统体育文化,能进一步彰显民族传统体育人文精神。民族体育精神是历代传承下来的,可以展现我们民族团结的力量,是我们发展民族体育事业的宝贵财富。
民族体育的魅力主要通过体育竞赛弘扬奥林匹克精神,体育竞赛可以让人们更好地融入民族体育文化氛围中,增强人们的民族文化认同。而且体育竞赛可以让人们学习很多优秀的品质,通过体育竞赛可以唤起民族体育精神的深刻内涵,更好地诠释不怕困难、积极向上、挑战自我、团结奋进的民族体育力量,引导新时代发展的价值理念,弘扬民族体育人文精神,为人们民族体育文化进步贡献力量,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注入民族体育文化动能。
2.5 健康体魄——增强体质,建设体育强国
弘扬民族传统体育,能够推动全民健身事业迈上新台阶,加快体育强国建设。民族体育的真正意义在于增强人民体质,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体育文化。
第一,民族传统体育根植于乡村,体育强国建设应该落实到群众体育,实现人民共享。在传承民族体育文化的同时,可以弘扬国家优秀传统体育文化,增强人民群众的锻炼兴趣,满足人民的锻炼欲望,为国家体育强国建设增添高质量发展内涵,推广民族传统体育锻炼,使之成为全民健身的重要力量。
第二,民族传统体育比较大众化,易于人民接触和学习。新时代赋予了民族传统体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使命,在民族体育发展新格局上推行“健康名片”来升华文化认同,实现文化自强[5]。
要让人民更好地了解民族传统体育,就要让乡村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民族体育节庆活动,宣传民族健身项目,提高人们对民族体育的认识。比如,各民族节庆活动的盛装表演、民族歌舞等延续着浓郁的民族体育风俗,历史悠久的民族体育活动可以增强人们的参与热情。而民族体育赛事的举办,可以加强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互动,宣传民族体育项目,提高人们的健身积极性,提高国民的身体素质,进而推进国家全民健身计划,加快体育强国建设,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立良好的健康意识。
3 民族传统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探析
3.1 教育维度:教育推动民族体育文化传承,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
长期以来,民族传统体育起着教化和熏陶作用,在社会中所表现出的教育价值源于社会实践,也反作用于社会实践,并受到社会伦理道德观念的深刻影响[6]。正所谓,“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体育在人的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可以延续民族体育文化基因,可以将民族传统体育融入学校体育教育过程中,发挥民族传统体育重要的德育功能,进而推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教育传承。
要让民族传统体育融入校园,首先要提高学生的关注度,让民族传统体育学习日常化。第一,建立民族传统体育俱乐部和社团,以此来丰富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宣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内涵,为学生了解优秀传统体育文化提供平台。第二,善用“互联网+”,推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短视频加直播。在互联网日益发展的今天,要跟上时代的变化,把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行包装,以短视频直播的形式呈现在大家面前,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第三,学校举办民族体育文化展览会。有些地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受阻,民族文化不为人所知,可以结合当地民族特色,举办展览会,增加民族传统体育的学习面。第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入课堂。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入课堂,可以对民族体育项目进行整编,增加传统体育项目的趣味性、互动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五,增加民族传统体育教育活动。例如,学生的团日活动、联谊活动等加入民族传统体育内容,增进学生之间的民族体育文化交流。
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重视民族传统体育的教育工作,在学校形成守护和传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优良环境,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从教育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见图1)。
图1 民族传统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意蕴
3.2 文化维度:挖掘民族地区体育文化的时代价值,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与自信心
深入挖掘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时代价值,萃取民族传统体育的思想精华,增强民族的文化认同感。面对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传承,最首要的是坚定文化自信,形成文化自觉,增强民族传统体育的认同感[7]。
第一,汲取民族体育精神,涵养人们的价值观念。民族传统体育是讲仁爱、守诚信、崇道德、敬正义的价值观念,符合当代价值观的发展要求,是弘扬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应当激发民族传统体育所蕴含的拼搏精神和团结能力,使之转化为可以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民族精神和动力源泉。
第二,建立民族体育文化馆,融入时代,走进生活。梳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时代内涵,增强人们的民族文化自信心,做好新时代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传承,根据民族地区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特色,叙述民族体育文化故事,服务广泛的民族人民,让更多的人了解历史,理解文化。
第三,增强民族自信,通过多媒体加大宣传。民族传统体育发展要紧跟时代的潮流,运用“互联网+”模式积极推广和宣传优秀传统体育文化,推出民族体育影视表演与作品等,以此来唤起人们的学习热情,潜移默化地弘扬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精髓,培养人们的文化认同感与自信心,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重要的文化支撑。
3.3 经济维度:重视民族体育产业发展,助力民族区域实现共同富裕
近年来,民族传统体育逐渐融入新时代,步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在此背景下,应不断赋能民族体育经济发展,助力民族区域实现共同富裕。
首先,要激活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资源,重视以体现传统体育文化为内涵的文艺精品和文创产品的开发。创新民族体育文化发展,如开发民族体育文化的产品如运动服装、运动用品等,并将其融入生活中;与电商合作,联合推出民族体育文化购物节,以民族体育新产业带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助力实现共同富裕。
其次,民族传统体育创新旅游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以民族传统体育赋能旅游融合发展,重视民族地区的民族传统体育特色文化的创新,根据民族体育特色高度融合体育旅游发展,助力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愿景。利用民族地区生态优势,推出民族体育特色旅游小镇,建立乡村民族体育特色休闲旅游区,推进新时代与民族体育旅游的融合平台建设等,以此来带动国家体育文化创新发展,民族体育特色元素与现代元素的开发;带动和满足新时代人民需求的经济消费观念,稳定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助力实现民族地区共同富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3.4 社会维度:推进民族地区社会治理,加强民族文明建设
民族传统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民族团结的制度保障,坚持推进民族地区社会治理,要以民族传统体育组织建设为前提。
第一,完善民族地区民族体育的社会治理,建立健全的保障制度。根据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组织的开展,为其推广传承提供丰富的宣传平台,如传承机制的完善与建立、民族体育活动组织的建设等,都是民族体育为建设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力量。
第二,建设基层文化队伍,为民族文化传播提供良好环境。民族地区的民族文化存在差异,主要体现在各民族之间特征特点和民族发展之间的差异。
弘扬与传承民族体育文化需要基层队伍的组织建设,要增进民族的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各民族文化,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完善民族传统体育制度保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3.5 健康维度:举办少数民族体育竞赛,弘扬民族体育精神
民族体育赛事的举办可以激发各族人民的参与热情,增进各族人民的交流交往,弘扬民族体育精神。
第一,依托民族体育赛事,增进民族群众的广泛参与。国家规定开展的民族体育运动会是展示民族文化元素和民族体育精神的重要途径,是一场盛大的民族盛会,民族赛事的举办可以增进各民族人民的参与热情,促进各民族人民之间的交流交往。
第二,举办民族体育特色活动、体育演出,传承民族民俗文化。民族传统体育扎根于乡村,是各民族人民在生活中不断积累的宝贵财富,民族体育文化活动的组织有利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延续与存留。
第三,扩大民族公共服务平台,满足人民需求。民族体育活动依托于民族体育赛事举办、体育社群、体育俱乐部、民族体育社区等平台来满足人民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体验和交流的需求。
民族体育活动能够弘扬民族体育精神,拓宽人民对民族体育文化的认识,促进人们强身健体、锤炼意志品质等,为建立民族全面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深厚的基础。
4 结语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精神文化、思想基础、经济基础、价值取向、制度保障等方面的命运共同体。认真理解民族传统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意蕴,自觉维护中华民族的伟大团结,不断加强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是巩固和发展民族平等团结和维护社会主义平衡的必然要求。民族传统体育可以从教育、经济、文化、社会、健康5 个维度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实践基础。同时,在民族传统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过程中,还需要践行新的发展理念,改革创新教育传承思路,构建新时代背景下的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产业,推进民族地区的社会治理等。应在探索民族政策、民族区域实践路径后,引导民族传统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