荜铃胃痛颗粒联合兰索拉唑对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胃痛程度及PGE2、EGF水平的影响
2022-02-21赵悠江西省安福县人民医院江西吉安343200
赵悠(江西省安福县人民医院,江西 吉安 343200)
慢性胃炎是消化系统的多发病之一,其病因与幽门螺杆菌感染、胆汁反流、遗传等有关[1]。根据病理不同,慢性胃炎可分为三类,分别是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以及特殊类型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的发病率最高[2]。慢性浅表性胃炎以上腹疼痛、烧心、反酸、食欲不振等为主要表现,病情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兰索拉唑肠溶片属于质子泵抑制剂,可改善胃黏膜损伤,缓解胃酸,但单用时治疗效果欠佳[3]。慢性浅表性胃炎归属中医的“胃脘痛”范畴,应以行气活血、和胃止痛为主要治疗原则。荜铃胃痛颗粒含有延胡索、黄连等多味中药,具有活血祛瘀、调和脾胃的功效,可缓解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症状[4]。本研究旨在研究荜铃胃痛颗粒联合兰索拉唑对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胃痛程度及前列腺素E2(PGE2)、人表皮生长因子(EGF)水平的影响,并将研究结果作以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已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从本院医治的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中选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选例时间为2019年8月-2021年2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包括:年龄26-66岁,平均(43.78±5.42)岁;病程3-7年,平均(4.50±1.24)年;男性24例,女性16例。观察组患者包括:年龄27-65岁,平均(43.42±6.24)岁;病程3-8年,平均(4.62±1.43)年;男性25例,女性15例。两组基础资料经计算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诊断标准:中医:以《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009,深圳)》[5]为参照,主症:胃脘疼痛、口苦、胀满;次症:反酸、纳差;舌质红、苔黄薄、脉弦;西医:以《慢性胃炎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19)》[6]为参照。纳入标准:①经比较,满足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者;②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③患者及家属同意参加,并签字者。排除标准:①合并胃癌及恶性肿瘤患者;②患有心脑血管、肝肾、血液疾病者;③有胃部手术史者;④处于手术恢复期且感染性疾病活动期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兰索拉唑肠溶片治疗(规格:15mg),30mg/次,2次/d。观察组以上述治疗为基础,接受荜铃胃痛颗粒治疗(规格:5g),5g/次,3次/d。两组均以6周为1个周期。
1.3 观察指标 ①治疗后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治愈:患者上腹胀痛、反酸、烧心等临床症状消失,胃镜检查无异常;显效:临床症状、黏膜炎性反应基本消失;有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胃镜检查部分恢复;无效:临床症状、胃黏膜炎性反应无改善甚至加重。总有效率=1-无效率,参照《慢性胃炎诊疗指南》[7]中关于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疗效标准评定。②治疗前后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视觉模拟评分(VAS)[8]、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9]评分进行比较。VAS以10分为剧痛,0分为不痛,共10分;ADL以100分代表生活质量最高,共100分。③治疗前后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血清PGE2、EGF水平作对比。分别于治疗前后,采集两组空腹静脉血2mL,将其置于离心装置,以2000r/min离心10min后,取血清,检测方法:酶联免疫吸附法。④治疗期间对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包括头晕、白细胞减少、腹泻、皮疹、肝功能异常等,并计算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中,观察组、对照组数据处理分析所使用的统计学软件为SPSS22.0,当所得结果为P<0.05时,代表有统计学差异。临床疗效、不良反应为计数资料,以[例(%)]表达,行χ2检验,视觉模拟评分、血清PGE2、EGF水平为计量资料,以(±s)表达,行t检验。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后,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80.00%)低于观察组(95.00%)(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VAS、ADL评分 治疗后两组VAS评分与治疗前比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ADL评分与治疗前比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VAS、ADL评分比较(±s,分)
注:与治疗前比,*P<0.05。
AD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0 5.28±1.15 3.58±1.19* 66.63±7.38 81.31±5.32*观察组 40 5.35±1.53 1.72±0.73* 65.84±8.21 92.63±6.19*t 0.231 8.426 0.453 8.772 P>0.05 <0.05 >0.05 <0.05组别 例数 VAS
2.3 血清PGE2、EGF水平 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两组血清PGE2水平升高,且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其水平呈升高趋势;血清EGF水平降低,且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其水平呈降低趋势(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血清PGE2、EGF水平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血清PGE2、EGF水平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P<0.05。
组别 例数 PGE2(pg/mL) EGF(μg/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0 25.51±4.64 29.58±5.39* 4.24±1.56 2.97±0.54*观察组 40 25.53±4.75 33.02±5.33* 4.58±1.48 2.18±0.43*t 0.019 3.379 0.459 7.238 P>0.05 <0.05 >0.05 <0.05
2.4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治疗期间,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00%、22.50%,观察组较对照组处于更低水平(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慢性浅表性胃炎是一种由多种原因而引发的胃黏膜慢性炎症性病变,患者一般不伴随胃黏膜萎缩[10]。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加,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该病发病率呈现出逐年攀升的趋势,且有年轻化倾向。临床上针对该病多以药物治疗辅以饮食管理以抑制病情发展。兰索拉唑肠溶片可有效抑制胃酸的分泌,使患者胃液pH值升高,促进胃泌素表达水平升高,从而减轻胃黏膜损伤及黏膜炎症,促进患者胃黏膜的修复,但长期使用易出现消化系统及肝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影响治疗效果[11]。
从中医角度可发现,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病位在胃,主要病机在于肝气郁、脾气虚或病久不解俱能入络,使血行不畅,瘀停于胃,或瘀痰互结[12];另有饮食不节,损伤中阳,外邪乘虚而入,肝胆互为表里,胆汁可助于脾胃消化,以致寒热错杂,升降失常,若肝气疏泄失调,则影响胆汁分泌,导致患者出现腹痛、嗳气、出血以及腹胀等症状[13]。荜铃胃痛颗粒中川楝子可疏肝泄热、行气止痛;吴茱萸、醋延胡索对止痛、理气有益;酒大黄具有攻积导滞、泻火凉血、逐瘀通经的功效;黄连具有泻火解毒、清热燥湿之功;荜澄茄可健胃消食、散寒止痛、温中下气;醋香附具有行气解郁、止痛的功效;香橼主治脘腹痞满,呕吐噫气;佛手祛湿、理气、止呕、疏肝健脾;海螺蛸对于胃溃疡、胃痛、胃酸、湿疹、皮炎,或者气虚导致的滑精有一定的收敛固涩作用;煅瓦楞子可用于治疗胃疼泛酸,诸药共用可奏行气活血、和胃止痛之功[14]。由上述研究显示,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更低,相比治疗后总有效率、ADL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提示荜铃胃痛颗粒联合兰索拉唑可缓解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胃痛程度,改善生活质量,减少不良反应,同时效果显著。PGE2是典型的胃黏膜保护因子,其具有扩张胃黏膜血管、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其水平降低提示病情进展。EGF具有促进胃黏膜细胞增殖和移行的作用,其水平升高提示胃黏膜损伤加重。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荜澄茄含有枸橼醛、甲基庚烯酮等成分,可通过刺激吸收黏膜局部,调节肠胃运动、抗溃疡[15];川楝子主含三蔽类成分,可通过阻断神经肌肉接头间的传递,促进溃疡面修复[16]。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血清PGE2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EGF水平低于对照组,提示荜铃胃痛颗粒联合兰索拉唑可促进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胃黏膜损伤修复。
综上所述,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应用荜铃胃痛颗粒联合兰索拉唑治疗可增强疗效,减轻疼痛,提升生活质量,加快胃黏膜损伤修复,安全可靠,临床上可通过增加样本量进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