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涉农专业工坊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2022-02-21廖智慧陈志军刘欣苗李少博曹春红陈惠哲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2年2期
关键词:工坊大赛实训

廖智慧,陈志军,刘欣苗,李少博,曹春红,陈惠哲

(衡水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衡水 053000)

0 引言

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现代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农业与生物科技产业、食品加工业、旅游业及服务业等多产业加速融合,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类工作任务对高职院校涉农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由于农业自身特点,例如生产周期长,受季节、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农业生产、农事安排极不固定,都限制着涉农专业的教学管理与运行。在传统的教学管理与运行机制下,现代学徒制在涉农类专业教学中无法得到很好地开展。针对这一问题,衡水职业技术学院涉农专业课题组(以下简称课题组)提出了工坊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在校园课堂依托创办的工坊进行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利用工坊中的实体项目开展学生综合技能的学习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

1 工坊学徒制的研究现状

工坊学徒制与现代学徒制的“工匠工坊”相似,指的是一种基于现代学徒制、项目任务驱动制[1],以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产教融合产物。目前关于高职院校涉农专业现代学徒制的教学改革探索已经有不少可借鉴的成果,比如娄底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等都已经开展了相关研究。虽然每个院校的做法不完全一样,但最终的效果都是可圈可点的,现代学徒制从根本上解决了目前校企合作“貌合神离”的现象,校企双方抓住平衡点,真正实现校企“双赢”,这也是现代学徒制拥有旺盛生命力,能够持续发展的根本原因之一。工坊学徒制目前在高职院校的一些专业也开始有所研究和应用,例如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在软件技术专业应用并取得了一些经验,但目前还没有查阅到工坊学徒制在高职院校涉农专业的应用报道。

2 工坊学徒制在涉农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对于工坊,大家并不陌生,它和以前的作坊类似。其显著特点是在工坊中的人主要以从事实践劳动或者活动为主体,而对于职业教育而言,近年来大力提倡理实一体化的教育理念,所以工坊应用于职业教育是“恰到好处”[2]。工坊学徒制是产教融合的一个产物,更是校企合作的必然结果。对于工坊,同时具备生产实践和育人铸魂两大核心功能,在注重培养技术人才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这与衡水职业技术学院构建的“双修双创型金蓝领”人才培养体系是一致的。此外,对于涉农专业而言,因为专业性质导致,有部分专业课程的实训内容季节性要求很严格,或是对场地及环境要求很严格,所以涉农专业的实训无法实现真正的“全真”实训。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可以在涉农专业中实行工坊学徒制,这对人才培养会起到极大地促进提高作用。

3 高职涉农专业工坊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思路

高职涉农专业工坊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构建需要根据涉农专业的特点,具体构建思路可以从以下几点达成。一是充分开展一线所需专业人才调研,由院校和校企合作单位共同撰写人才培养方案,举办专家论证会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充分论证,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二是引入一线实际项目,学校提供场地和设备,校企共建专业工坊,深度产教融合工坊学徒制协同育人。在专业工坊,学生进行实际项目的学习和实践,以此丰富理论知识的学习,提升自身的实践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水平[3]。三是重视考核体系。尝试采取课堂评价和工坊评价相结合的课程教学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全过程考核。课堂评价主要评价学生的知识水平,工坊评价主要评价学生的素养以及能力目标是否达成。这种双评价方式旨在从教学组织实施、过程监控和培养目标达成等方面实现全过程、全方位提升,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4 高职院校涉农专业工坊学徒制人才培养路径探究

4.1 工坊学徒制实践模块的设立原则

通过对“工坊学徒制”以及涉农专业的深入思考,设置实践模块时可以遵循以下原则:1)工坊实践项目与一线企业实际项目一个工坊所承接的项目呈现系统化。2)每个工坊都配有项目负责人(学校专职教师)、企业导师,便于现代学徒制的开展。3)在工坊开展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全部项目由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提出实施方案,项目负责人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保证学生项目开展的可实施性。4)学生在工坊中学习,时间不受限制,利用课下时间、第二课堂时间均可。在工坊中,项目负责人、企业导师的双指导作用下,学生可以通过讨论、实际参与项目,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动手能力。

4.2 工坊学徒制实践模块的设立

综合课题组所在系部的师资和硬件条件,参考国家对相关专业实训条件的合格性要求,为尽快消除“实训打折”对人才培养带来的不利影响,谋划涉农专业中长期发展,应将教师、学生和相关实训场所结合起来,在工坊中开展教学、科研、学习、备赛,涉农专业可以很快形成全员、全时、全方位育人的良好局面,具体设立五工坊。设置情况具体见表1。

如表1所示,在每一个工坊中,都有项目负责人和企业导师带领学生做真实的实践项目。例如,37.8 ℃工坊的主要实践项目是为畜牧兽医专业临时养殖用于实训教学过程中需要使用的小动物,如兔子、鸡等;好手修剪工坊的师生则包揽了校园内大部分植物的养护任务;耧犁工坊将农作物的种植作为主要实践性项目,利用校园内的实训场所,充分考虑土壤特点以及校内绿化的综合布局、季节特点等因素,开展农艺研究;恩宠美容工坊的师生经常为周边的宠物狗以及猫进行免费美容,将课堂搬至工坊,开展真实实训;以花艺实训室建立的芳美工坊,经常开展社会公益活动,开展插花等方面的沙龙及讲座,实现学生教中学,学中做。

表1 工坊的设立情况

4.3 工坊学徒制实践模块的运行途径

为了保证工坊的正常运行,并且保证运行有效,课题组总结了以下运行途径:1)为了保证工坊实践与所学理论知识的有效衔接,工坊学员主要吸纳大二学生,在第四学期到工坊开展查阅资料、讨论学习等活动,第五学期开始正式进入学徒制的学习。2)工坊吸收的学员需要先进行3个学期的基础课程理论学习,确定已经具备一定的学习基础,才可以进入工坊开展学徒制学习,确保工坊内部学员向准员工、准徒弟身份的有效转化。3)在工坊开展学徒制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模拟真实工作环境进行项目的学习和实施,第二阶段是对接企业实际一线项目。在第二阶段时实行学习场景对接公司企业的工作场景,将公司工作流程、岗位标准、岗位职责等引入工坊,让学生熟知企业一线流程和工作规范,营造良好运行的工坊实践模式。以上途径,在经过实施运行后,证实该方式是有效的,值得推广。

5 高职院校涉农专业工坊学徒制人才培养效果分析

通过在涉农专业中实行工坊学徒制,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5.1 教师教学能力大幅提升

推行工坊学徒制后,教师亲自参与了更多的实践项目,与企业导师有更多的接触机会,教师的综合素质得到显著提升。在2020年河北省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中,课题组荣获二等奖;在2021年河北省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中,课题组荣获三等奖。教师能力的提高,定会带动人才培养质量上升一个大的台阶。

5.2 各项学生技能大赛成绩斐然

在实施工坊学徒制之前,虽然在学生技能大赛方面取得过一些成绩,但是成绩平平。自2020年实施之后,学生技能大赛成绩显著提升。在中国小动物技能大赛第四届骨科专赛和宠物美容专赛中,畜牧兽医专业学生荣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在中国技能大赛河北省插花大赛中,园林技术专业学生荣获二等奖1项。在河北省高职艺术插花、园林景观设计与施工大赛中,园林专业学生荣获三等奖2项。在河北省挑战杯创新创业大赛中,园林专业学生荣获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这些成绩的取得,表明学生的理论能力基础夯实,实践能力螺旋上升,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表明人才培养稳步提升。

5.3 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显著提升

涉农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去向落实率达100%,专业对口就业去向落实率达98%。且学生毕业即上岗,实习期月薪达5 000元以上。尤其对于畜牧兽医专业,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就业局面,企业提供的就业条件优厚,上升空间大,毕业生工资月薪最高达1万元以上。

5.4 企业对就业学生整体评价显著提高

通过工坊学徒制模式,人才培养成效显著提高。通过历届毕业生跟踪调查,企业认可度达到99%,家长满意度、学生满意度高达100%,毕业半年月薪显著提高,离职率大幅降低。用人企业均表示,这些毕业生上手快,动手能力强,实践能力基础较好,到单位后,仅需要老员工稍加带领就可以较好地完成各项工作。企业对就业学生的肯定,表明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较大。

6 结语

为构建适合高职院校涉农专业的工坊学徒制人才培养体系,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构建和实施思路,希望可以建立符合高职院校涉农专业“工匠工坊”精神的育人体系,增强涉农专业学生的就业综合竞争力,有效提升涉农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但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例如,工坊中校内教师和企业导师有限,如何利用有限的师资培养更多的学生;再者,实践项目往往需要在一定时间内完成,有部分综合素质稍低的学生,跟不上实训的整体步调,如何在实施过程中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思考的。针对以上问题,教职人员应当加强研究探索,争取将这些问题解决,真正使工坊学徒制更好地应用到涉农专业中。

猜你喜欢

工坊大赛实训
“鸟人”大赛
插秧大赛
星月工坊
星月工坊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星月工坊
星月工坊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说谎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