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帆在医疗信息化浪潮
2022-02-21郭潇雅
文/本刊记者 郭潇雅
在公立医院改革的浪潮下,信息化建设的分量不断加重,无论是管理分析的系统化,还是管理组织的灵活化,信息化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年来,我国各地各级医院都在探索信息化和智慧医疗,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更是推进了我国医院的信息化建设。不久前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的《互联网医院蓝皮书:中国互联网医院发展报告(2021)》指出,新冠肺炎疫情突袭而至加速了中国互联网医院的建设发展,2020年新增互联网医院的数量显著提升,但在井喷式增长的同时,当前互联网医院的发展也呈现区域间、机构间发展不平衡现象,不同类型互联网医院应寻求差异化的发展路线。在此背景下,应探索出一条符合自身发展的信息化道路,利用信息平台提高精细化运营管理能力,与时俱进、顺应潮流,实现医院可持续发展。
1月9日下午,第二届中国医院绩效大会分论坛“智慧运营管理——信息化赋能医院质效的双提升”在线上召开,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运营科科长汪剑、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后勤信息中心主管邹佩琳、山东省青岛市市立医院信息管理部副主任卢莉莉、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常务副院长傅君芬、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药学部主任宋燕青、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药学部抗感染专业临床药师王璐、深圳市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常翠、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药学部主任黄毅岚等嘉宾发表了主题演讲,分享了各自医院的最佳实践案例。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副院长夏家红和广东省人民医院医务处处长侯铁英分别主持了上下半场的论坛。论坛由石药集团提供友情支持。
夏家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副院长
石药集团营销运营中心合作发展部高级总监张大志在论坛致辞中说道,从医院评审到医院管理,从绩效国考落地到DRG和DIP支付方式改革,均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持与辅助。石药集团近年来不断转型,现已发展为集医药研发和生产为一体的医药龙头企业之一,为布局产品线,不断加大研发投入,用于持续创新开展临床试验,拥有超2000人的研发团队,在研的新药300余项,力求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更好的药物。造福患者是石药人共同的初心,希望通过和医院更长期更广泛的合作,助力全民健康。
傅君芬:智慧医疗携手“童心”
线上快速预检分诊、现场人工检查确认、同步在线健康宣教,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首创了智能预检三合一平台。据统计,通过智能预检模式,每例患儿平均耗时25秒左右,较传统预检耗时缩短一半以上的时间,并减少院内感染几率,受到患者的一致好评。
侯铁英广东省人民医院医务处处长
张大志石药集团营销运营中心合作发展部高级总监
汪剑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运管科科长
傅君芬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常务副院长
根据儿童医院的专科特色,医院以色彩明亮的可爱卡通界面、不规则的波浪线条来设计诊区叫号界面,减缓儿童焦虑心理,在家庭陪护病房装修上,以粉色、橙色、蓝色等暖色为主,墙上的挂钟融入了医院“小狮子”的朝气。拾光图书馆由医院联手滨江区图书馆、杭州图书馆和杭州一卷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打造,进入图书馆,像是进入了一个“儿童乐园”,小朋友会忘记就医的紧张和焦虑,身心瞬间放松下来。
互联网医院的建设抓住了“互联网+医疗健康”的战略机遇,创新了服务模式,提高了服务效率,整合了优质医疗资源,提供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保健服务。在互联网医院建设中,医院也以丰富的色彩和卡通的界面显示出对患儿的友好,增强患者的满意度。互联网医院打通了网上预约、挂号、在线问诊、在线复诊、在线续方、药品快递到家等服务。
汪剑:节能管理新探索
公立医院在节能降耗管理工作中,往往面临5个问题,文化营造难、管理提升难、技术革新难、产品运用难、资金投入难。比如,管理事无巨细,工作重点抓取不准确,导致院内“用能大户”被忽略;“用能大户”的运行情况与患者的就医体验息息相关,患者个人感受上的差异,使“用能大户”的管理难度增大;埋地管网使用多年,处于故障高发期,导致埋地管网走向不明确,漏点排查困难;供能可靠性降低,系统设备自身能源损耗增大;新建建筑物内配套用能设备越来越多,用能设备选型的重要性愈发明显。
为了更好地进行能源管理,实现节能降耗,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高度重视能耗专业技术人才的储备与培养,极力支持专业技术人员再学习、再深造,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拨款,并划拨专项经费,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同时,医院依托委属医院开展建筑能耗监管系统试点建设,结合医院自身管理需求,建成了较为成熟的能源管理系统,具备能源资源数据采集、统计、处理和分析等功能,为医院的节能管理探索出一条新路子。
信息化和大数据助力医院节能管理标准化运行,近年来,医院作为起草牵头单位,主编完成国家卫生健康委5项强制性卫生行业标准,并以此为契机,全面推动节能标准化管理,制定、修订能源资源支撑保障系统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共计168项,将节能管理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邹佩琳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后勤信息中心主管
宋燕青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药学部主任
卢莉莉山东省青岛市市立医院信息管理部副主任
邹佩琳:智慧后勤提升满意度
一流的管理,必有一流的保障服务,后勤工作的高质量发展,体现在保障更有力、服务更高效、管理更精细、服务更低耗上。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后勤信息中心以“主动服务、完美保障、科学管理、勤俭节约”为服务方针,以“把方便送给临床、把困难留给后勤”为服务理念,打造了精细后勤、人文后勤、绿色后勤和智慧后勤。
按照“顶层设计、分步实施、逐步完善”的建设思路,医院建成了后勤调度中心、数据中心和运维管理平台,涵盖后勤所有服务,辐射后勤所有业务数据、统筹3个院区后勤工作。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维修管理平台,医院实现了维修节点管控,全程无纸化流转,收费透明规范,确保临床维修服务及时、准确、优质、高效。医院还引入了云、大、物、移、智等新技术,搭建大型医疗设备物联网监管平台,直观展示设备使用状态和绩效分析,完成医疗设备信息化建设服务器和网络部署,开发与院内HIS、RIS、PACS、HRP等系统的数据接口,搭建大型医疗设备监管平台,实现闭环管理。
值得一提的是,医院利用RFID芯片与移动读取设备,完成三院区医用织物的芯片化管理。在每件医用织物上,缝制一枚RFID芯片,作为身份信息标签并注册该织物的基础信息档案,之后便可以采用RFID手持机、隧道机进行快速扫描识别被服数量并上传收发清单,实现医用织物生命周期管理。在智慧后勤的推动下,患者就医体验感得到大幅改善,满意度逐年提高,后勤团队得到上级领导一致认可,多次获得医院管理“杰出团队奖”。
卢莉莉:以评促改提升质量
山东省青岛市市立医院的信息化始建于1997年,2019年,医院作为全国第一家接受新标准现场评审的单位,顺利通过五级认证。2021年,医院申报了互联互通四级甲等,目前已经完成了定量和定性测试。
在评审过程中,医院经过了将近4年的电子病历建设,对标电子病历新标准,完成了10大角色、6大闭环、15个业务领域、20个系统,400余个接口对接,建成1个数据中心、1个集成平台。当然,过程中也充满了困难。为此,院长牵头,通过医务科、护理部、门诊部、质量管理部等多部门协作,通过MDT模式解决问题。从早期的每周五下午的例会到后期不定期召开专题会议,每次会议都针对不同的议题,工程师、临床医护和职能管理部门确定方案后确定每个子项目的负责人,督办完成。将大项目分解到小项目,小项目分解到小需求,最终对标完成所有接口和需求的改造。
完善的信息系统无疑极大提升了医疗质量,例如,通过电子化危急值管理,将检验、检查的危急值通过系统,自动发送到医生站和护士工作站,及时提醒医生,有效提高了危急值处理效率。今后,医院将继续搭建职能科室和各系统厂家的桥梁,同时搭建起临床和职能部门之前的桥梁,做到有效沟通,不断监督和推进信息化发展。
宋燕青:精细化管理抗菌药物
为了更好地精细化管理抗菌药物,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从3个方面入手,首先是健全体制,院领导整体工作统筹,构建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领导小组、执行小组和专家小组,2018年7月,还成立了AMS工作组。其次是明确分工,通过行政管控、感控参与,以及建立由感染科医师、临床微生物检验人员、临床药师组成的3大技术支撑体系,依靠信息化系统,实现临床抗菌药物管理目标。再次是信息支持,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监管。
医院打造了联众信息系统、LIS监测结果实时查询系统、海泰电子病历系统、医院综合管理平台系统,同时医院引进合理用药智能信息管理系统,主要模块包括合理用药监测系统、临床用药决策支持软件、药师处方点评及干预、前置处方审核系统等,用药规则可以自动维护,临床用药实现了“事前预管、事中干预、事后点评”的实时和全流程闭环监控。
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为我国的抗菌药物管理提出3点建议:一是充分利用AMS管理工具,多学科协调降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降低耐药率,减少不良反应,优化医疗资源;二是提高临床药师在合理用药管理过程中的参与度,打破传统药学服务模式,拓展多元化药学服务体系;三是利用信息化手段,实践创新管理模式,构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平台与管理系统。
王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药学部抗感染专业临床药师
黄毅岚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药学部主任
常翠深圳市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
王璐:药师网格化管理实践
网格化管理是一种行政管理改革,基于单元责任制实现管理的系统化、信息化、精细化和个性化。“人员网格化”将临床专科划分为单元网格,将临床药师按照专业方向分配到临床专科,以“网络管理员”形式,落实责任到人,以建立良好的医药沟通渠道,提高药学服务效率。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基于网格化,以精细为基础、以高效为趋势、以效能为目标,构建了处方点评靶标模式,依托美康合理用药系统(PASS),构建信息化处方点评平台,实现了多维度个性化精准目标的抽样。比如,靶向抽取病例或者处方进行点评,提高以问题为导向的处方点评工作效率,再通过网格反馈,确保信息的及时性和有效性,避免因点评反馈的不及时不到位,造成临床“不理会”的情况。
又如,网格化结合VEN分类法实行药品综合管控,结合药品资金占用情况及临床治疗价值两个方面的信息,对药品进行分类管控;建立药库、药房、临床药学三方联动机制,通过药品总量控制、细节调整,用药反馈机制,实现药品采购、供应和使用的全流程精细化管理;构建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流程管控和用药品种及用药疗程系统管理;构建了个性化处方审核、点评规则库和基于重点专项、临床专科的可视化处方点评平台,提高了用药监管的效率和水平,推进了精细化临床用药管理。
常翠:开展智慧药学服务
药品是患者就医中的重要内容,一直是新医改的重点关注问题,加强合理用药,降低药品费用,对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深圳市人民医院以对不合理用药的干预为主线,整合多部门、各环节的资源,多项举措同步实施,通过降低不合理用药和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来达到降低次均药费增幅的目的。
在信息系统应用方面,医院经历了准备阶段、小范围试点和全院实施3个阶段。药学部审方团队经过两年的努力,在全国首次成规模地构建并应用了真人版用药交待短视频云服务模式,通过“一药一说、一药一码”的形式,嵌入患者用药交待指导单,患者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看到药师用药交待的短视频。为了进一步方便患者随时扫码重复观看,拉近药患距离,短视频还以“深医说药”公众号推送方式进行科普宣传,为公众“用药求知”提供全新途径和极大便利。医院开展的智慧药学服务实践,获评广东省医院协会医院管理创新奖三等奖、广东省药理学会新技术应用成果三等奖,并在2021年,获得广东省卫生健康适宜技术推广项目。
黄毅岚:信息化助力药事管理
对于次均费用的管控,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为药学部配备了美康合理用药软件、临床药师工作站、处方医嘱前置审核系统、药师一体化会诊平台、电子病历查询系统、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上报系统、患者用药健康助手等全流程覆盖的信息系统支撑,为开展高效药事管理工作提供了良好的信息平台。
比如,对于集采药品,医院自主开发医生开嘱动态管控模块,嵌入医院的HIS系统,实时进行数据监控,确保非集采药品使用量不超过集采药品使用量。对于不适应系统管控的非集采药品,则通过进行用量监控,在集采品种合同量完成前,对原研品种进行适度限量使用。2020年,医院集采药品使用金额达1600余万元,占同种药品总金额的比例为75.86%。在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方面,从2016年的41.69DDDs,降到了2020年的33.91DDDs,连续5年呈降低趋势,实测值远优于国家标准值40DDDs,在2018、2019年绩效国考中,均得到了满分。
此外,2018-2020年,通过信息平台共计向医院药事委员会提交药品临床综合评价1238条,评价结果采纳率100%,累计引进新药469个,淘汰“僵尸药”、循证级别低的药品、“万金油”类药品153个。目前,医院基本用药供应目录品种搭配更合理,从药品配备源头上防控次均药费不合理增长,助力医院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