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特尔·维拉-罗勃斯民族乐风溯源

2022-02-21吴连群

乐器 2022年2期
关键词:曲式分析音乐风格美育教育

吴连群

摘要:海特尔·维拉-罗勃斯一生共写下了超过3000首不同题材的音乐作品,创作数量之高产令人咂舌。虽然他是专业作曲家而非职业吉他演奏家,但他的吉他作品在吉他音乐界是举足轻重的,几乎件件都是精品。本文透过多种维度解析其吉他作品《练习曲第一号》,试图透视巴西伟大的民族音乐家、作曲家维拉-罗勃斯的音乐风格和精神世界。

关键词:古典吉他  演奏法  曲式分析  音乐风格  美育教育

他被称为巴西的“巴赫”,为了纪念1957年他70岁寿辰,巴西政府宣布以他的名字命名年份;1987年为了纪念这位作曲家,巴西发行了印有他头像的百年诞辰纪念钞!他就是海特尔·维拉―罗勃斯(Heitor Villa-Lobos),巴西作曲家、大提琴家、指挥家。1887年(清·光绪十三年)3月5日他出生在里约热内卢的一个音乐之家。1959年11月17日,逝于里约热内卢。

一、维拉―罗勃斯和他的音乐时代

每个音乐家音乐风格的形成,都不是孤立的,维拉-罗勃斯也不例外。到18世紀末19世纪初,吉他已经在巴西音乐中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地位。这一时期源自葡萄牙伤感的音乐摩丁哈(Modinha)和非洲黑奴带来的具有强烈节奏的舞蹈伦杜(Lundu)最流行。

(一) 巴西音乐和吉他的渊源

葡萄牙和西班牙俗称“欧洲的两颗牙”,最早开启扩张时代。自16世纪起,作为殖民地巴西的音乐与文化就深受葡萄牙的影响,而在巴西的西非黑奴则带来了复杂明快的音乐节奏。欧洲和非洲的文化在巴西相互融合碰撞,最终形成巴西音乐独特的混血特质。非洲赫米奥拉的繁复节奏,葡萄牙诗歌韵律的痕迹,印第安音乐亦有迹可寻,这些都深埋在巴西音乐元素里。最终,这些音乐元素经由吉他这一乐器得到了最完美的诠释,巴西人往往将吉他视为打击乐器,凸显了其音乐文化中强烈而鲜明的节奏元素。

(二)“肖罗”开始大行其道

19世纪末的维拉―罗勃斯青少年时代,一种音乐风格“肖罗”(Choroes)在里约热内卢市民的家庭舞会上盛行。人们用吉他、曼陀铃、萨克斯演奏各种民间曲调,并加上富有特色的即兴变奏,这类多愁善感的音乐洋溢着浓郁的巴西怀乡情调。这些“肖罗”音乐家们成了他心目中的偶像,只要父母不留意,他就溜出家门,混到“肖罗”的行列里尽情地玩乐。历史也确实证明,维拉―罗勃斯将曾经只能在咖啡馆内演奏的“肖罗”音乐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并在世界上每一个音乐厅里奏响。

(三)世纪交替中的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在19世纪初的巴西引起了新势力和保守派之间的冲突,当时的年轻人拒绝妥协,互不接受。1922年2月在圣保罗市举行的现代艺术周,拉开了巴西的一场现代主义运动,各个领域的艺术家都在市政剧院倾情表现。受到Graca Aranha(巴西作家和外交官)的邀请,维拉―罗勃斯也参加了这次现代艺术周,并献上了他的作品——《非洲风格舞曲》。

二、维拉―罗勃斯的内心世界和人格发展特征

人格的发展和家庭、学校、社会、时代有密切关联,而往往青少年时期自我意识的增强和知识经验的增多,会逐步完善和定型其人格、性格特征,音乐家更是如此。

(一)童年

6岁时,维拉―罗勃斯跟随父亲学习音乐。同时,钢琴家姑妈菲芬哈高超地演绎巴赫的音乐,生气勃勃的节奏律动感、竞相争鸣的复调旋律吸引着他。然而不幸很快降临,8岁那年父亲永远离开了他。认为“音乐不能当饭吃”的母亲希望他学医,并禁止他玩乐器。然而,生性倔强的维拉―罗勃斯不服管教,于16岁那年离家出走,毅然加入“肖罗”乐队,在咖啡馆、酒吧弹吉他或吹奏。第二年,他的处女作吉他曲《薄煎饼》诞生。从此,他将大多数的音乐都献给了这件乐器。

(二)爱情

1905年,维拉―罗勃斯周游巴西。他深入乡村、农场、甘蔗园……汲取着各地的民间营养。5年的“采风”旅行中,他很可能到达了亚马逊,这对他后来的音乐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人生的历练让他更添自信,1910年,他开始编写其个人作品。1915年,28岁的维拉-罗勃斯在里约热内卢举办了一系列的音乐会,他首次正式以一个作曲家的身份出现在公众面前。

在这段时间,他收获了爱情,和同台演出的女钢琴家奎玛蕾丝(Lucilia Gumaraes)结婚。不久他开始撰写乐评,一颗音乐之星正在冉冉升起。

(三)挫折

在他成名之前,报纸对他的颇具现代感的作品评价并不高。他自己则很坦然道:“我的第一本书是一张巴西的地图,那里面记录着我的足迹,一个城镇到另一个城镇,一个州到另一个州,从这片森林到那片森林,我在体味着这片土地的灵魂、它上面的人民的性格,以及这片大自然的神奇。随后,我把我的研究成果和国外的作品相比较,以求寻找到一些东西能够支撑和强化我的意念[1]。”

1918年初,著名钢琴家阿图尔·鲁宾斯坦到巴西举办独奏音乐会之余,拜会了正在演奏自己作品《非洲舞曲》的维拉―罗勃斯并向他表示祝贺,未料竟遭到对方抢白:“您不能理解我的音乐。”戏剧性的是,维拉―罗勃斯次日却带了十二位同行去敲鲁宾斯坦的门,兴致勃勃地把自己的作品一首首地演奏给他听。两人成为了终生挚友。鲁宾斯坦利用自己的独奏音乐会竭力推广他的作品,还录制了一整套的唱片,维拉―罗勃斯的成名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此。

三、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从全球视野来看,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从人性视角来看,越是民族化、个人化,就越能国际化,就越能得到全人类的认可。

(一)罕见的音乐天才

维拉―罗勃斯没有受过专业音乐教育,他一生中在音乐学院听课的时长不过一个月,但他却创作出了3000多首各种体裁的音乐作品,其中包括12部交响曲和17首弦乐四重奏[2]。

1922年,维拉―罗勃斯第一次接受官方约稿,创作了第三交响曲《战争》,并在同年的巴西独立日上首演。20世纪20年代,他两度官派前往巴黎等欧洲城市演奏和出版自己的作品并大受同行欢迎。在这段时间,他开始赢得了音乐界的国际威望,逐渐成为一位在音乐领域中伟大的融合者。

(二)卓越的音乐教育家

1930年,维拉―罗勃斯应召回国制定了一整套学校音乐教学大纲以改善国民音乐教育。次年,他组织了一个12000人的规模巨大的合唱团,叫做“市民训导”。其后,在当时的总统Getulio Vargas的支持下,他组织了一个更为庞大的合唱团,它由40000名在校学生组成。

1936年维拉―罗勃斯再度飞往欧洲,在布拉格举行的音乐教育大会上代表巴西发了言。1942年,他创建了国立合唱音乐学院,想以此来刺激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提升巴西整个民族的国民音乐素质。

(三)伟大的民族音乐家

似有一种历史责任感和民族使命感,无论走到哪里,维拉―罗勃斯总是注意收集民间传说的主题以应用到他后来的音乐创作和教学中。他的创作素材和源泉有不少都在他两次全国采风时记下的3000多首民歌里,比如他的《练习曲第十一号》,又名《亚马逊河的传说》。

曾有人问他:“什么是民间音乐?”他的回答大胆而直接:“我就是民间音乐!”他还说:“一个真正有创造力的音乐家,能够从他自己的想象中创造出比民间音乐本身更可靠、更真实的旋律。”的确,他本人在创作中很少直接引用巴西民间旋律,但他的作品却渗透了巴西民间音乐的气质,他的个性早已与民族特性融为一体了,这种无形的融合正是维拉-罗勃斯音乐的精神魅力之所在。

应该感谢维拉―罗勃斯,他后来使巴西的民间音乐响彻了世界。

四、透过《练习曲第一号》透视维拉―罗勃斯

现今常见的维拉―罗勃斯吉他独奏作品大概有5首前奏曲、12首练习曲、1首肖罗舞曲和5首巴西民谣组曲等[3]。具有一定水平的吉他演奏者一定要练其中的几首曲子,这是通往演奏家的必经之路,而本文着落在其练习曲第一首。

(一)乐曲背景

维拉―罗勃斯的吉他练习曲集虽是从1924到1929年所作曲完成,但其中有许多灵感和素材,早在此之前就已经蕴藏在他的心中。这些练习曲涉猎风格范围较广,比如第四、第六号练习曲采用了巴西民族音乐的伴奏音型;再如第三号练习曲分解和弦混合圆滑奏的练习曲,和第二、第九号可以说都同时受到来自卡尔卡西、卡路里、阿瓜多类似手法的古典乐派练习曲的影响,同时又加入“肖罗”音乐家特有的风格,这些都显示出来自巴西民族音乐的影响。

而本文主角《练习曲第一号》(e小调Allegro non troppo)兼具练习的实用性与音乐性,是一首广受吉他演奏者欢迎的乐曲。充满动态的分散和弦贯穿全曲,在一定的手指动态中,非常巧妙地用活了空弦,中段则利用半音下行的和声来引出吉他特殊而丰富的音响效果。

(二)曲式结构与和声

全曲曲式结构是一个三段体,并不难分析,每部分11个小节,其结构很方整。也有一种分法是:把第12小节到25小节划为第二乐段[4]。

第一乐句四小节,第一小节以e小调主和弦e小和弦开始,在属七和弦(B7)上半终止。第二乐句7小节在属七和弦(B7)上开放终止,到此第一乐段结束。这一大段调性手法十分明确,通过这一段的低音E、E、E、♯F、G、♯G、A、♭B、B、B、B的进行,我们发现,在最重要的低音声部上,主音至属音之间采用半音级进的最紧密方式连接。

从第12小节到22小节是第二乐段,是一个相同的手法从第九把位开始一直持续下降,保留了两根E弦的空弦音,通过高音和低音声部(1弦和6弦)的主音作为持续音,中间使用平行减七和弦模进下行移动的方式构成了这个大段,形成吉他特有的音效。这样,尽管平行减七和弦移动时候调性不明,但是上下声部的主音持续音又保持了调性,低音声部的E持续音相对独立,高音声部的e持续音却因为分解和弦的织体写法交织在和弦内部,构成一种独特的音效。

第三段是主和弦通过分解和弦式的上行,然后以和弦外音倚音形式分解主和弦下行,这个经过句正好是全曲黄金分割点的位置,第27小节以减七和弦的灵活指向进入了28小节七把位的属七和弦,继而再次回到主和弦构成完美的完全终止式,乐曲实际在此已经告一段落,后面则是扩充结尾。第三段的主要意义就在于进入结尾,结尾的终止方式其实是很传统的手法,以属、主完全终止结束,扩充结尾以变格的下属功能到主功能[5]。

(三)演奏分析

著名古典吉他演奏家方放曾说:“长期以来国内音乐教育的音乐理论分析和实际音乐演奏处于一个割裂的状态,这是非常可惜的事情。不和实际演奏相联系的理论分析是无源之水,终究空对空,即使学习了最后也会被学习者遗忘。不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实际演奏,不过率性而为,无法表达出西方音乐中逻辑的发展变化,有情无理,实际上丧失了西方传统音乐最重要的基础[6]。”

作为练习曲,它有乐曲的功能,但更多的是对左右手某种机能技法的巩固和定型。所以练习时速度可以从60左右开始,逐渐提升到120左右。同时,可以把右手的“pmpi、pmia、maim、pipi”改成“pipi、pipi、pipi、pipi”,或“pipi、pmia、maim、pipi”,或“pmia、pmia、maim、pipi”等弹法。在节奏的变化方面,还可以分别进行前附点、后附点的练习,甚至可以把每小节的4个四音组调整先后次序进行训练。通过以上变化练习,扩大了练习的范围和难度,增强了练习效果,同时更加大了演奏原作品的把握性。

很多初学者要么对这个曲子非常害怕,要么则是轻视。原因是很多“大横按”确实难,但轻视的原因主要是认为全曲几乎由同一形式的分解和弦构成。为了避免走两种极端,我们可以采用靠弦弹法,使每小节的第一音低音,区别于其他音。并将第一段E至B的低音进行,弹奏出它们之间相互的连接性,组成旋律化的低声部线条。第二部分的十一小节的和弦平行移动,切忌千篇一律,要注意旋律的起伏和情绪的变化,一六弦不变的空弦音要和中间变化的和弦产生听觉上的对比,以达至作曲家动静结合的意图。

全曲貌似是分解和弦的重复,但我们在弹奏时要将每一小节第一个低音保持在整个小节,与上面的各个声部形成复合的多声部进行。我们仔细观察会发现:第一小节第一个音是E,要持续4拍,第2拍的第一个音E要作为第2拍、第3拍的低音保持2拍,第4拍又出现了这个E音,如果单独将这3个音拎出,便形成了富于动感的节奏重音。同时,我们在熟弹此曲后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当把这3个低音连在一起,能呈现出来什么样的节奏音型?纵观全曲,我们不难发现,几乎每一小节横向的节奏骨架是:∣× × — ×∣,这是不是显露出南美特色的切分节奏的风格?

五、结语

通過对这首《练习曲第一号》的解析,我们得以窥视维拉―罗勃斯巴西民族音乐风格的初步面貌。此曲构思精巧,以看似一气贯通的分解和弦完成全曲,他以其洞察入微的作曲家态度,创造出古典吉他演奏中原本所没有的精华。而和声手法上传统调性与印象派合理结合,色彩纷呈,使人感叹。该曲也始终具有《平均率钢琴曲集》的容貌,可以说已是一首小型的《巴赫风巴西组曲》。这真是:大作曲家是没有小作品的!

目前,此曲已列入中国音协考级教材十级曲目[7],同时也是很多省份高考曲目,成为几乎每位吉他研习者的必弹曲目。

引用文献:

[1]作曲家维拉-罗勃斯逝世60年:他是巴西文化的现代象征[N].澎湃新闻,2019年12月.

[2]谷文娴.从咖啡馆通往音乐厅的道路——巴西音乐家维拉-罗勃斯[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85年.

[3]李质伟.维拉-罗勃斯吉他独奏作品集[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2010年9月.

[4]李如春.维拉-罗勃斯《练习曲第一号》的音乐分析[R].中央音乐学院作品分析,2016年11月.

[5]方放.维拉-罗勃斯练习曲一号作品与演奏分析[R].2015年12月.

[6]同[5]

[7]王友民.全国古典吉他演奏考级作品集(第一套)[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年2月.

猜你喜欢

曲式分析音乐风格美育教育
浅谈陕西筝曲《云裳诉》的特色音乐风格
土家族民歌《马桑树儿搭灯台》曲式分析
外国艺术歌曲钢琴伴奏弹奏之剖析
美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潜化探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探讨
开展创意、释放能量、汇聚智慧
浅析蒙古长调的音乐风格及形式
柴可夫斯基钢琴套曲《四季》之《十二月·圣诞节》曲式分析
情感教育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钢琴曲《六月——船歌》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