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热”的冷思考
2022-02-21贲友林
贲友林
“双减”之下,作业成了热点话题。面对热点话题,我们需要冷静思考。
作业的负担要理性衡量。作业时长,固然是一种衡量的维度,但不是全部。作业负担一定与完成作业的人的主观感受与体验有关。减轻作业负担,不是单纯地做“减法”,还要在学生正向情感层面做“加法”,也就是让学生愿做、乐做。当学生喜欢的时候,再多的作业、用再多的时间,他们都不觉得是负担。教师要思考并探索的是,如何让学生喜欢作业。其实说到底,还是喜欢学习。
作业,需要各学科教师从学生发展的角度统筹规划与设计。因为各学科作业都汇聚到学生那里,我们要看到完成作业的学生,而不只是看到学生完成的作业;要看到完整的人,而不是自顾自地“各扫门前雪”。不僅要控制作业总量,还要协同作业形式。作业的形式,忌“扎堆”。试想,语文作业搞一个“研究”,数学作业搞一个“探索”,科学作业再搞一个“实践”,如果都在同一天,学生承受得了吗?
作业,要分层设计。有一种方式是针对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作业形式不同、数量不同、难度不同。还有另一种思路:同样的作业,不同的学生可以有水平一、水平二、水平三等,凸显差异化和层次性。
作业,怎么练与练什么同样重要。教师布置作业的时候,经常都是今天学什么,就练什么。是否可以混合、穿插式练习之前学习的内容?是否可以考虑为之后的学习做些孕伏与准备?
考虑学生作业负担的时候,我们是否考虑过教师的“作业”负担?作业,可以师生共同设计,之后,学生完成作业、教师批改作业,如此循环。学生负担重的时候,教师的负担也轻不了多少。我们应该将减轻教师过重的负担与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并案”思考,一同变革。减轻负担,不是不要负担。有适当的负担,保持适度的压力,可能是最好的教与学的状态——保护教与学的创造性与趣味性,能在作业中看到师生真正的、有意义的共同发展。
作业的问题,不是一个新问题,也不是一个短期问题,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同时,作业与课堂,是密切关联的,不应割裂。研究作业,研究课堂,要“在一起”。不要因为当下“双减”,我们便立马生成许多新经验与新做法。最终,效果如何,需要时间来检验。我们更需要持续地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积极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其实,这些作业的问题,也都是常识问题。分享吴非老师的一句话:“最重要的智慧:遵守常识。”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