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园林专业的毕业设计改革初探

2022-02-21郭丽丽昌秦湘

安徽农学通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园林专业应用型本科毕业设计

郭丽丽 昌秦湘

摘 要:园林专业由于其学科跨度大、实践性强等特点,可作为应用型本科的毕业设计改革试点。改革路径的选择,除了要解决传统毕业设计与考研、实习等的时间矛盾,更要围绕“应用型”特点,在毕业设计的实践性、多样性、实用性等方面进行创新。毕业设计的质量管理,要改变重结果、轻过程的传统弊病,在选题、开题、中期检查等各阶段给与重视;尤其选题环节,从源头开始,对毕业設计进行监督和检查,避免答辩环节的问题堆积,彻底提升应用型本科的毕业设计质量。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园林专业;毕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 G7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2)02-0179-03

1 研究背景

在教育部改革方向的指导下,我国目前正处于应用型本科的新建和转型高峰期[1]。但应用型本科作为新生事物,在定位和落实中,存在诸多问题,尚缺乏细节和规范的指导。多数高校关于应用型的操作,都是摸索前行。太原学院是一所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其中,园林专业在跟随学院发展申报本科、建设本科专业的过程中,通过不断改革和探索,积累了一些可供借鉴的经验[2]。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整个环节中,毕业设计处于最后的收尾阶段,是对4年学习成果的重要总结和综合应用,更是对应用型办学目标的重要检验。所以,围绕毕业设计的应用型改革,该专业也做了诸多探索和尝试。

2 研究对象的代表性

2.1 园林专业的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依据形式和内容的不同,可分为论文类和设计类两大类,通常文科类专业以论文为主,理工类专业以设计为主。而园林专业由于其专业特点,毕业设计是论文和设计基本各占一半,具有一定的研究代表性。同时,园林专业涉及的学科知识面广,跨度强,学生所学课程可关联到植物学、生态学、生物学、文学、艺术、社会、心理、建筑、工程、城乡规划等多个学科,毕业设计可选择的研究方向也很多样,这对于毕业设计的形式多样化改革,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2.2 太原学院园林专业的毕业设计

2.2.1 学院层面具有支持毕业设计改革的内驱力 涉及改革的问题,都面临传统习惯所形成的阻力。各高校对于毕业设计,都有统一的指导政策和制度。各专业依据专业特点进行改革,必须取得学院乃至上层机构的支持,改革才具备可行性。太原学院是由专科层次升级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现阶段,对于升本后的改革和转型,尤其是毕业设计方面,已经开始关注,具备了一定的改革内驱力。而在升本初期,学院的精力主要集中在由专科到本科的“升级”建设,前期升本的专业年级尚低,没有毕业生,还未面临毕业设计,引起学院的关注度较小,各专业在毕业设计改革时,所能获取的政策支持较小。园林专业作为第3批升本专业,学院整体基本步入正轨,前两批升本的专业已陆续面临和经历应用型毕业设计的定位、执行等问题,引起了学院重视,园林专业在推进毕业设计改革的过程中,容易获得支持。

2.2.2 园林专业是太原学院一流专业,改革探索的积极性高 园林专业的建设团队,改革探索的积极性高,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已经走在太原学院的前列,被评为第1批院级一流专业,正在创建申报省级一流专业。该专业围绕应用型本科的专业建设,已经开展了一系列院级、省级乃至国家级教改和课改相关的课题研究,各项研究依次推进,毕业设计的改革创新容易获得师生的理解和执行。

2.2.3 园林专业已有2届毕业生,已完成2个年度毕业设计改革的尝试 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时间短,有毕业生的专业偏少,园林专业在毕业设计的改革探索中,已经完成2个年度毕业设计的改革尝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与教训,后续改革目标更加明确。

3 改革路径

3.1 以导师制为突破口,解决毕业设计的常规矛盾 太原学院园林专业在本科学生中开展导师制,并制定了《太原学院园林专业本科生导师制实施方案》。本科生从二年级开始实施导师制,每位本科生必须选择1名导师,每位导师平均指导3~5名学生。学生与导师双向选择,选定后导师与学生保持每月至少1次的指导频次,并且除特殊申请外,二年级选定的导师,即为四年级的毕业论文指导教师。

3.1.1 由导师专长的多样性,推动毕业设计的形式多样性 学生与导师实行双向选择,学生依据系部提供的导师个人简介、从业经历和研究成果等资料,选择感兴趣的导师;导师则依据系部分配的名额,从报名的学生中择优录取。园林专业的导师共33名,擅长的专业方向各不相同,苗木生产、苗木修剪、苗圃经营、工程施工、工程概预算、工程监理、可研编制、规划设计,甚至插花、盆景等,应有尽有。学生选择导师时,并不限于导师所授的专业课程,也不限于传统导师的科研能力,会更多关注导师的从业经历,如施工经验、承接设计项目的经验等。这样,多数学生的毕业设计会围绕导师擅长的领域展开。毕业设计除了传统的论文和设计之外,还可以尝试其他形式,如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调查报告、大创项目研究报告等。

3.1.2 以导师制提前介入,解决毕业设计的时间矛盾 毕业设计的常规学期为第七、八学期,和学生备战考研、考公的时间冲突,还和考研面试以及毕业实习等争夺时间。另外,园林专业的特殊性,部分毕业设计的植物调查周期需要1年及以上,常规时间开题太晚,将无法按时完成。如上,多数学生都难以在常规的毕业设计学期内集中精力完成高质量的毕业设计。而导师制要求指导教师在大二年级提前介入,导师可以提前与学生沟通和构思毕业设计的方向、题目,根据题目提前部署毕业设计的调查、研究、写作时间,为高质量完成毕业设计提供时间保障。

3.2 用好校内资源——园林科研所 太原市园林科研所,经过机构整合,并入太原学院。园林科研所承担了与系部共建园林专业的任务,不仅科研基地、实验室等硬件设施可为学生的毕业设计提供硬件支持;同时,园林科研所工程师以上职称的的科研人员,已全部列入“导师制”名单,与系部教师共同承担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园林科研所前身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所有科研人员,不仅科研素质较高,还全部具备园林工程一线的设计、施工经历。这部分教师,不仅可指导学生在土壤实验室、组培实验室、规划设计实验室等室内实验室完成传统毕业设计,还能指导园林植物生产、养护、节日摆花设计施工、园林工程设计、施工、监理等室外操作类型的毕业设计。该类型教师共计9位,全部为“双师双能型”,大大弥补了系部教师实践能力偏弱的缺点,在指导学生毕业设计的过程中,更能突出“应用型”特点。这部分教师指导的毕业设计,更加侧重应用,对于促进毕业设计的改革,成效显著。

3.3 校企合作,真题真做 为了帮助学生深入行业一线寻找更具应用价值的毕业设计课题,实现真题真做的目标,太原学院园林专业不仅在省内签订了一大批行业代表性企事业单位,作为校企合作单位,如太原市植物园、太原市园林植物研究中心、太原市园林建筑设计研究院、山西常家庄园、太谷绿美园林、太原市嘉慧园林等,还逐步拓宽到省外的大型企业,如组织20届毕业生赴苏州园科集团完成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

园林专业与所有校企合作单位,均保持真实、密切合作,确保不停留在书面协议。课内实习、集中实习、毕业实习,以及学生协助导师完成的教师科研项目等,都可在合作单位完成。学院也会根据需要提供实习接送车辆等软硬件支持,为学生提供更多接触企业的机会。在毕业设计选题前,让学生在各类实习中最大可能深入企业,给学生提供发现研究课题的机会,通过毕业设计解决企业难题。

3.4 加大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的,提升培训实践能力 太原学院利用寒暑假,组织开展“百名教师下企业”等活动,让教师深入一线参与实践,提升实践能力,提升教师指导应用型毕业设计的能力,让应用型本科的毕业设计,区别于传统学术型院校,找到适合的发展方向。

4 经验与挑战

4.1 推进校内、校外“双导师制”,落实校外导师待遇 为了突出毕业设计的“应用型”特点,要确保指导教师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常规方法是从校企合作企业聘用校外指导教师。但是太原学院园林专业经过两年尝试发现,应用型本科的毕业设计指导,既不能完全依靠校内导师,更不能过多依靠校外导师,最有效的方法是“双导师”。校内導师负责指导毕业设计的撰写工作,校外导师负责指导毕业设计的现场操作。校外导师要从合作的企业中长期聘用,必须对教学有兴趣、有责任心,愿意对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等学习和适应,能够与校内导师保持密切沟通与联系等,这样的校外导师才能对毕业设计起到较理想的指导效果。基于以上要求,若想做好毕业设计指导,校外导师的质量和稳定性要保障,校外导师的待遇要积极落实,需要学院出台规范合理的校外导师管理制度和待遇政策,才能激励校外导师认真负责地完成指导任务。

4.2 从应用型本科教师的职称改革入手,鼓励校内导师深入一线,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 应用型本科的毕业设计改革,最根本的解决方案是让校内教师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基于此,太原学院园林专业也做了主动尝试和推动,例如加大与校外企业的合作交流,组织教师利用寒暑假深入企业学习等,但是实际效果未达预期。鼓励教师利用课余时间深入企业,教师的主动学习和参与度不高,究其原因,高校教师的课余时间多急于完成职称论文和职称课题等,对于“下企业”的积极性不高。要想彻底改变这一现象,需要呼吁职称政策的支持和改革。应当针对应用型本科对于教师的特殊要求,制定针对性的职称晋升规则。例如,可要求应用型本科教师申报企业横向课题,鼓励应用型本科教师考取注册职业资格证书,弱化SCI和核心论文要求,提升解决企业难题的专利要求,在职称选拔时要求一线工作年限等。现行制度中,应用型本科的教师与传统学术型高校教师的职称晋升制度并无区别,甚至对于应用型本科的教师而言,与传统高校的教师同台竞争,职称晋升的难度更大,能用于提升实践能力的主动性更差,毕业设计的改革难度也越大,而其他方面的改革和努力,都难以从根本上彻底解决问题。

4.3 重视选题审查和开题,加强毕业设计的各环节检查 毕业设计的监督和管理,多数高校只重视答辩评审环节。而实际经验是,答辩已经是毕业设计的最后部分,留给学生的修改时间仅1周左右,评审教师在发现问题时,通常也会结合实际,只能要求学生修改在有限时间内能够完成的部分;反而对于一些存在较大失误的毕业设计,因为来不及整体修改,往往会不得已做出让步。这对于毕业设计的质量管理,是很大的误区。所以,毕业设计的管理,一定要从选题和开题入手,从源头保证质量。应用型本科的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因为刚从专科层次升级转型而来,指导毕业设计的经验欠缺,在协助学生选题和试验设计时,也容易出现偏差,如工作量过大或过小、选题难度过大或过小等情况。所以,在选题、开题以及中期检查等环节,也要按时组织评审会,组织经验丰富的教师对所有毕业设计进行统一检查,及时发现问题,与指导教师、学生等沟通修改毕业设计方案。太原学院园林专业,在这些环节,均会组织博士、教授、高级工程师等,对所有毕业设计的题目和开题报告进行统一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与指导教师沟通反馈,及时发现问题、改正问题,做好毕业设计质量的提前把控。

4.4 推进毕业设计的形式多样化改革,争取学院和上级单位的支持和认可 应用型本科的毕业设计,为了突出“应用型”特点,应当鼓励毕业设计出现更多形式。对于园林专业,除了传统的研究论文和设计图纸外,还可以有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调查报告、发明专利、实践成果、专业技能、实践报告等多种形式。

太原学院园林专业在推进毕业设计的形式多样化改革进程中,恰逢学院合格本科评估,而评估体系中,对于毕业设计的考核,并未给出创新形式的给分点,出于保守考虑,学院对于各专业毕业设计的要求,仍旧全校统一,并未针对不同专业给出多样化创新的空间。此外,教育部2020年12月印发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办法(试行)》[3]和山西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办公室2016年印发的《山西省学士学位论文质量抽检办法》[4],也均未针对应用型本科给出单独的毕业设计抽查规则,所以,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想要对毕业设计进行大刀阔斧的形式创新改革,首先要争取上级单位的支持和认可,才能真正蹚出一条可行之路。

参考文献

[1]杨希.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J].陕西教育(高教),2015(12),108-111.

[2]郭丽丽.新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以太原学院园林专业为例[J].现代园艺,2020(09),93-95.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办法(试行)[Z].2020-12-24.

[4]山西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山西省学士学位论文质量抽检办法[Z].2016-2-1. (责编:王慧晴)

猜你喜欢

园林专业应用型本科毕业设计
高校毕业设计展吸引业内眼球
毕业设计优秀作品选登
基于FPGA的毕业设计实践平台实现
基于后勤资源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研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课程建设改革
地方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建设之必要性探讨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园林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典型模式研究
项目教学法在中职园林专业教学中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