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政教育融入农学专业毕业实习的探索与实践

2022-02-21贾琳李文吴刘记邵瑞鑫张丹邢冉冉刘春奎

安徽农学通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毕业实习思政教育教学改革

贾琳 李文 吴刘记 邵瑞鑫 张丹 邢冉冉 刘春奎

摘 要:河南农业大学农学专业积极开展毕业实习实践教学改革,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充分挖掘毕业实习蕴含的课程思政元素。在农学专业学生毕业实习过程中,将生态文明教育、“大国三农”情怀、劳动教育、奉献精神、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实践教学中。坚持课程思政教育贯穿于毕业实习全过程,以“润物细无声”方式实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学生服务“三农”意识和本领。

关键词:教学改革;思政教育;毕业实习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2)02-0176-03

河南农业大学农学专业是首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也是首批国家级特色专业,主要培养熟练掌握农作物生长发育、作物栽培、作物遗传育种等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作物生产、新品种选育、种子生产与经营等方面的基本技能,能从事农业教育与科研、生产与经营、推广与开发、行政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卓越创新人才。毕业实习是河南农业大学农学、种子科学与工程等专业重要的必修课,通过实习能提高学生的作物生产实践能力和适应社会能力,同时也为学生毕业论文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党的教育方针,也是我国各类学校的共同使命[1]。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实施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方针的重要途径。河南农业大学农学专业对毕业实习进行了教学改革实践,积极探索毕业实习与课程思政相结合的路径和方法。将课程思政潜移默化地融入毕业实习过程中,使学生提高作物生产实践能力的同时,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人文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坚持“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2]。

1 农学专业毕业实习目的

毕业实习是河南农业大学农学、农学(绍骙实验班)、种子科学与工程等专业的重要的实践课。毕业实习可以使学生了解社会,通过参观实习基地、作物生产实践、大田实验操作等实习环节[3-4],熟悉气候、土壤和管理措施对各类作物的影响,掌握各类作物优质高产高效生产技术和大田管理关键技术。通过毕业实习,指导学生将农学专业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大田生产实践中[5],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毕业实习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道德品质教育的重要的教学形式。毕业实习不仅使学生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实践能力,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通过毕业实习,可以增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强化职业意识、群众观点、劳动观点以及社会主义事业心、责任感。

2 挖掘毕业实习所蕴含的思政元素

在进行课程思政教育实施之前,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课程思政,再考虑如何将思政教育融入毕业实习。通过多种方式学习课程思政相关理论知识,教师谈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课程思政建设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通过课程思政教育使学生丰富学识、增长见识、塑造优秀品格,努力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6]。

课程思政是高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举措[7]。课程思政实质是一种“课程承载思政,思政寓于课程”的育人理念和方法[8]。如何将专业知识与所传达的价值有机结合,是实现专业课思政育人功能的关键[9]。通过学习和研讨,充分挖掘和梳理毕业实习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寻找毕业实习与思政素材的结合点,精心设计实践教学,将课程思政教育融入毕业实习全过程,以达到增强实践能力与思想引领相统一的效果。

3 课程思政融入毕业实习的路径

3.1 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毕业实习 生态文明教育是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构成部分[10]。农学专业学生在毕业实习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在毕业实习过程中涉及作物施肥时,向学生讲解小麦、玉米、水稻等作物的施肥技术,要适量施肥、避免过量施肥。过量施肥不仅造成肥料的利用率降低,还会污染土壤环境,影响土壤安全和生态平衡。这时,将美丽中国理念引入实践教学,向学生讲解美丽中国的要求:空气清新、水体洁净、土壤安全、生态良好、人居整洁。积极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号召学生保护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共建美丽中国[11]。

在农学专业学生毕业实习过程中,向学生讲解选育优质、高产、抗病虫作物品种的重要性,采用绿色防控技术防治病虫害,尽量避免过量施用农药,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在作物生产过程中,要注意选择适宜的作物进行间作、套种,对于不耐连作的作物,需要掌握在一定种植年限内进行轮作。合理轮作能有效地防止土壤养分失调,有利于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这时,对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向学生讲解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我们国家可持续和绿色发展的必然选择[12]。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已成为全世界的共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人类的共同命运[1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深刻揭示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辩证统一的关系,积极引导学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3.2 将“大国三农”情怀融入毕业实习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要结合专业自身特点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設[1]。河南农业大学农学类专业毕业实习持续时间长,在实习过程中将“大国三农”情怀融入实践教学中,向学生讲解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学专业学生要有“三农”情怀。向学生讲解河南农业大学校歌《绿色颂》歌词中“农大人热爱绿色,甘愿为农业奉献”“农大人护卫绿色,立志为农业攻关”很好地诠释了一代代农大人的“三农”情怀。

通过课程思政教育,使学生增强爱农村、爱农民的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农学专业学生的“大国三农”情怀,号召学生为我国脱贫攻坚、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作贡献。以培养知农爱农创新人才为目标,指导老师积极引导学生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增强学生服务农业、农村、农民的责任感,帮助学生树立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意识和信念。

3.3 将劳动教育融入毕业实习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劳力劳心,亦知亦行”,这句话深刻阐明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劳是“五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劳动教育是“五育”的落脚点。长期以来,由于多数学校过于重视应试教育,忽视劳动教育,使得“五育”中的“劳”体现得不够充分[14]。实际上,实习实践是最好的劳动教育。

在進行毕业实习过程中,将劳动教育融入毕业实习全过程,指导学生参加集体劳动,参与小麦、玉米、水稻等作物的田间管理、成熟收割过程,结合毕业论文课题完成相关作物的施肥、播种、管理、取样等工作。在毕业实习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向学生讲解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和劳模精神,号召学生向劳动模范学习,使学生把所学农学知识应用到生产领域,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毕业实习中实际问题的能力[15]。毕业实习引入劳动教育,做到增强实践能力与思想引领相统一,对于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和弘扬劳模精神有着重要意义。

3.4 将奉献精神融入毕业实习 高校应注重培养学生服务社会、报效人民的奉献精神,提高学生为农业奉献的意识[16-17]。在进行毕业实习过程中,将奉献精神融入毕业实习,向学生介绍袁隆平、郭天财等农业专家的先进事迹和奉献精神。

袁隆平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向学生讲解袁隆平以解决中国粮食问题为己任,不畏严寒酷暑,数十年如一日,奔波在田间地头,并带领团队开展超级杂交稻攻关,多次实现了水稻增产的目标,为我国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做出重大贡献。号召同学们以袁隆平为榜样,要有奉献精神,牢记初心使命,为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奉献自己的青春。

郭天财是河南农业大学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授,兼任农业部小麦专家指导组副组长,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埋头田间几十载,无怨无悔,奉献社会。他积极开展小麦高产优质技术研究、小麦生产技术培训,并向农民普及推广小麦生产技术,帮助农民解决小麦生产难题,为河南乃至全国小麦生产做出重要贡献。号召学生学习他无私奉献精神,农学专业大学生应该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根据新时代“三农”需求,为我国农业生产、乡村振兴作贡献。

3.5 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毕业实习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农学专业实习过程中,应充分挖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资源[18]。在毕业实习过程中,向学生讲解“二十四节气”。“小满”节气时,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灌浆[19],即将进入成熟期,麦类作物离成熟收获不远了。“芒种”节气时,中国大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正处于“夏收、夏种、夏管”的“三夏”大忙季节,农民要忙着收割小麦、种植夏季作物了。“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具有丰富的科学、哲学和文化内涵,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堂,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有重要意义[20]。

农学专业毕业实习中涉及作物施肥技术时,向学生们介绍《吕氏春秋》《荀子·富国》《论衡·效力》等著作中有关施肥方面的论述[21],使学生们了解中国古代已经重视施肥,在农业生产中进行施肥,在当今作物生产中注重平衡施肥,做到科学施肥。在毕业实习过程中,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实践教学,积极引导学生传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22]。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要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努力从中华民族长期积累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

4 结语

为了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河南农业大学农学专业对毕业实习进行了教学改革。在毕业实习过程中进行思政教育,做到增强实践能力与思想引领相统一。学习思政教育知识和教学方法,充分挖掘和梳理农学专业毕业实习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将生态文明教育、“大国三农”情怀、劳动教育、奉献精神、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毕业实习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思政教育融入毕业实习,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还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课题组.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45-60.

[2]赖金茂.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实现困境及其应对策略[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17(5):136-139.

[3]刘伟,邢冉冉,马宗斌,等.《作物栽培学》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J].决策探索,2019(7):49-50.

[4]邵瑞鑫,王泳超,郭家萌,等.农学专业作物栽培学各论教学改革与创新探讨——以玉米栽培学为例[J].现代农业科技,2019(18):255-256.

[5]李伶俐,朱伟,李文,等.《作物栽培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江西农业学报,2010,22(1):187-188.

[6]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

[7]韩宪洲.深化“课程思政”建设需要着力把握的几个关键问题[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17(2):1-6,15.

[8]杜震宇.生物学科课程思政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1-10.

[9]张果,刘春奎,王建民,等.基于课程思政视角下的卷烟工艺学教学改革探索[J].轻工科技,2020,36(7):222-223.

[10]张运林,田玲玲,孙秀华,等.新时代背景下生态文明教育进高校课堂的实践探索[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4(5):8-12.

[11]刘春奎,贾琳,李文,等.烟草工程专业《烟草原料学》在线教学实践[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20):17-18.

[12]秦书生,张海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的唯物史观阐释[J].学术探索,2018(3):29-34.

[13]周妍,莫丹.生态文明教育进高校思政课堂的探索[J].广西教育,2017(19):61-63.

[14]赵伟.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对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启示[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5):157-164.

[15]耿乔.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融入课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职业教育,2021(38):46-47.

[16]刘明合,王玉萍.新时代爱国奋斗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价值及途径[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8):182-184,188.

[17]马光恕,廉华,盛云燕,等.将思政元素融入园艺植物育种学课程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安徽农学通报,2021,27(13):184-185.

[18]陈静.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路径探究[J].文化产业,2021(10):108-109.

[19]隋斌,张建军.二十四节气的内涵、价值及传承发展[J].中国农史,2020,39(6):111-117.

[20]于海燕.将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堂建设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8,22(1):43-44.

[21]谭黎明,谭佳远.古代农田施肥理论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21):7296-7297.

[22]孙芬,周力.二十四节气中的传统文化记忆[J].文学教育,2021(5):164-165.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毕业实习思政教育教学改革
工科专业生产(毕业)实习体系的教学研究与实践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浅谈高校药学类专业大学生毕业实习工作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基于过程方法的工科专业本科毕业实习考核体系的建立与实践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