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生思政教育实践教学探究

2022-02-21张琪雨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思政教育实践教学高校

张琪雨

摘  要:高校课程种类多元化的出现有其意义所在。思政教育作为高校整体性教育的核心,对大学生价值观念的正确引导以及思想道德的提高至关重要。因此,高校开展思政教育不仅要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还应重视学生的综合发展,使其实践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为国家输送优秀人才夯实基础。本文从高校学生思政教育实践教学出发,先解读了实践教学的必要性,然后分析了高校学生思政教育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对实践教学策略展开深入研究,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可行参考。

关键词:高校;思政教育;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2)02-00-03

对大学生而言,开展思政教育能有效提高自身思想素质。目前,大学生对高校安排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十分反感,甚至部分学生出现抵触心理,这也是高校实行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所面临的挑战。此时,高校需从大学生角度入手,对传统教学实践模式进行完善与创新,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设计教学方案,改变思政教育的枯燥无味,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一、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的意义

(一)有利于人才培养任务的实现

高等教育作为教育系统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备受人民群众关注,肩负着培育高质量优秀人才的重要任务。思政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核心部分,对提高学生道德品质、政治素质至关重要。国家所需的优秀人才,既要具备夯实的基础知识与过硬的技术能力,还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因此,学生要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将理论知识内化,在实践过程中实现全面发展,成为一个技术精湛、基础知识扎实且有思想的优秀人才。

(二)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开展是践行青年观、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教育措施,其本身是立足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之上,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打造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一步提高人员培养的针对性。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契合时代变化,以青少年成长特性以及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为切入点,全方位阐述了青年的价值,同时坚定了党和人民对广大青年给予的厚望,满足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诉求。从社会主义发展进程看,青少年作为中国梦实现的主体力量,思政教育可以对青少年的思想行为以及日常生活学习行为进行引导与约束。理论与实践的并存,将整个思想意识形态赋能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与成长过程中,打造高尚品格,创新精神面貌,深化勤学修德、明辨务实思想原则,真正凝聚中国力量,为学生多元化发展提供有效支撑。

二、高校学生思政教育实践教學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思政教育实践落实不到位

一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作为实践教育的重要基石,对任何课程实践而言都至关重要。部分高校思政教育忽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开展思政教育实践的过程中,按照自身已经设计好的教学计划进行,未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与实际需求,导致思政教育实践教学活动形式化严重,对大学生起不到任何积极作用。二是高校教育“重视课堂教学,忽视课外实践”的现象普遍存在,思政教育实践教学形式落后,内容枯燥乏味。部分高校思政教育实践教学依旧选择观看视频资料等方式,大多以室内实践为主,实践形式落后,内容相对单一,大学生学习积极性调动不起来,无法发挥实践教学的实际作用[1]。

(二)缺乏科学化实践教学考核评价制度,缺少系统化考核评价制度或参考依据

传统思政教育实践教学考核机制宽松,未健全考核机制。一是大部分高校将实践教学当作基础知识教学的辅助,未将其纳入教学体系,因此并未设计出相应的考核方案。二是缺少健全、系统的考核制度。一方面,部分高校思政教育实践教学的考核内容单一,考核形式未及时创新;另一方面,一些高校的考核手段过于随意,并没有科学依据的支撑。高校以往的思政教育实践考核制度存在缺少系统性、可操作性差、不规范等问题。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对高校思政教育实践教学要求更为严格,因此教育工作者需不断优化考核制度。

(三)网络信息复杂

互联网时代下,信息内容呈现多元化的传输特征,伴随着各类信息资源,外国文化与本土文化也将形成一定的碰撞,这将加大传统思政教育的工作难度。学生在接触网络环境以后,被各类复杂性、综合性的信息所包围,部分内容所存在的消极影响,如果渗透到学生的思想意识深处,则必然影响其学习信心以及价值观等。例如,外国的享乐主义、利己主义思想等,文化本源冲击将让学生产生思想层面的错误认知。这就需要思政教育实践教学开展中必须结合网络环境以及学生的学习状态、心理发展规律等,构设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确保各类思想内容根植于学生的思想意识深处,提高思政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三、提高高校学生思政实践教学策略

(一)突出以人为本理念

对思政教育实践教学而言,要明确教育主体,坚持以人为本教学理念,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首先,高校思政教师实践教学过程中,需根据大学生的实际需求与具体情况设计教学方案,满足学生需求。其次,教师需打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关心学生的情感,倾听学生的学习诉求,重视他们精神世界的富足,发现学生的价值,使其思想意识得到提高,最终推动思政教育实践教学高质量发展。教师要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个性化学习需求,对思政实践课程内容进行优化和扩充,要注重凸显学生课堂主体地位,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具备鲜明的主体作用。教师在实际开展思政实践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在突出以人为本教学理念方面,要把控好开放课堂的尺度,既要为学生创建自由和民主的教学环境,还要保证必要的课堂纪律和规范。要利用优质和具有吸引力的课程内容,使学生聚焦思政课堂本身,对知识内容和思政理论进行深度探讨,而不是完全放任学生对课程内容和呈现形式进行设计。教师要把控好思政实践的大方向,为学生提供明确的学习和实践思路,依托开放和优质的教学环境深入学习理论知识,并逐渐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动性。

(二)明确思政教育实践教学对人才培养的价值定位

其一,对传统教育理念,教师应取长补短,对思政教育实践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将改革着眼于优秀人才培养,把思政教育实践教学纳入人才培养计划。其二,高校开展思政教育实践教学需分配出独立课时与学分,确保其实效性,帮助大学生形成优良的道德品质,使其做一个恪守职业操守的人才,为其综合能力的提升夯实基础。其三,高校在育人过程中,要确保思政教育与实践教学的密切联系,通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教学,加强学生的政治觉悟,使其肩负起建设国家的光荣使命。教师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实践活动,致力于培育具备先进思想和坚定政治立场的大学生。根据我国基本国情和国际政治局势,科学地对思政实践教学模式进行创新。要精准定位人才培养的价值和目标,并沿着正确的方向和路径对实践环节进行优化。思政实践课堂应成为学生汲取先进理念的重要场所,并能对相关文化和理论进行深度探讨和实践。教师要处理好各教学要素之间的关系,主体与客体要以正确的角色定位参与实践教学活动,注重彰显思政实践课堂的先进性与现代性,真正培育具备创新精神和开拓思想的人才。

(三)加强思政课实践教学

其一,高校要意识到思政教育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将其纳入教学体系,与理论知识教学看齐,共同加入学生成绩考核。其二,对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优化。首先,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实践基地,并布置读后感等方面的作业;其次,高校要结合具体情况,充分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进行实习实训,也可引导学生参与“义务劳动”“帮助孤寡老人”等实践活动,并要求学生书写实习或实践报告;最后,高校教育工作者安排学生進行实践课题研讨,对热门话题、重难点问题展开深入探讨,对已学知识进行巩固,并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使其应用能力得到有效锻炼,让知识在巩固中升华,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掌握与印象[2]。

(四)完善思政教育实践教学考核评价制度

其一,健全高校思政教育实践教学考核评价制度。考评价制度需以学生在实践活动的参与程度和实际贡献为基础,确保学生付出与回报成正比。其二,以小组为单位引入组内成员互相评价机制。通过内部监督他人行为,激发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对学生进行差异性考核评价,制定合理、科学的评价标准,杜绝出现评价模棱两可的情况。其三,对思政教育工作者进行考核评价。对教师开展得思政教育实践教学的组织安排、过程管理、实践指导以及教学内容做出客观评价,形成学生评价、教师互评为一体的综合性考核评价制度,避免考核评价工作形式化。

(五)活动形式追求多样性

高校教育工作者将理论知识作为开展思政教育实践教学的核心,通过实践性与创造性活动形式,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主动参与。思政教育实践教学包括课内实践教学、校外实践教学、科研实践教学等形式。课内实践以校园作为主要场地,开展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校外实践是理论知识教学的拓展与补充,是重要的实践教学手段之一。教师需摒弃传统形式,避免出现实践教学片面化的现象,确保开展高效、合理的实践教学,真正实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科研实践教学也称之为研究实践,即学生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实践方法。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将思政教育知识进行统整,确定研讨问题,借助各种方法搜集相关资料,进行社会调查,通过分析归纳将观点进行提炼,最后做出相关调研报告。校外实践教学为两部分,分别是基地教育和社会实践。教育工作者需结合教学内容安排学生开展社会考察、义务劳动等活动。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发挥的育人功能不同,教育工作者需借助多元化形式服务于教学内容,发挥教学方法的互补性原则,继而更好地提高思政教育实践教学效果[3]。

(六)充分考虑学生实际水平

促进教学实践活动的广泛开展,教师需帮助学生端正思想、摆正态度,激起学生的兴趣,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教育工作者在制订教学计划时,要注意对难易程度进行分级,层层递进,以此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大学生在实践教学前要做好课前预习,制订并调整学习计划,才能对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高校教育工作者需对教学模式进行完善和创新,通过各种丰富的教学模式,提高思政教育实践教学效果。学校作为教师和学生获取知识及研究资源的主阵地,对思政教育质量有重要影响。针对高校思政教育实践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瓶颈,高校可以将网络技术渗透教学中,借此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主动加入实践教学。并且,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学习需求,让他们认识到思政理论课程与实践教学的重要性,真正将理论运用于学习、工作、生活中,帮助学生夯实理论知识,提高自身实践能力。

(七)依托新媒体实现思政教育模式改革

教育信息化的实现为整个教育工作开展提供了正确的指引方向。通过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可以有效打破传统教育时间与空间的局限问题,实现教育资源的高效率整合,保证每类教育知识都可以渗透到各项教育环节中,辅助各类教学方案以及教育方法,实现科学化教育。对此,可以采用新媒体作为思政教育的主要渠道,将新媒体平台作为教学内容的表述载体,打造线上与线下相结合、互动教学与情景教学相融合的教学体系,积极探索学生在学习中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这样,才可能将知识进行内化处理,提高整体课程教学质量。除此之外,应加强对思政教育内容以及资源库的建设,确保每类信息资源是符合教育权威性诉求,保证各类教育内容的实现,推动整个教育服务工作的开展,践行思政教育理论内容,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拓展学生的视野,真正达到思想与行为的一统。

(八)强化师资队伍

教师作为思政实践教学工作开展的主体所在,其专业能力以及职业素养直接决定着后期教育水平。通过培训机制、考核制度等可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缩减教育变革中所产生的教学落差问题,增强教师教学质量,进而在后期课堂教学实践中发挥出教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的教育效果。在学术钻研方面,教师应具备相应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技能,确保每类知识内容的创新成果可以充分运用到实践教学中,学生体会到学以致用的学习效果。除此之外,在师资团队组建过程中,可以采用老、中、青的组合结构,利用经验丰富的优质教师带中青年教师,确保知识内容全部内化为实践教育成果,真正发挥思政实践教学的实效性,为学生构设多方位、立体化的教学场景,增强课程教学质量。

(九)宣扬传统文化

思想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延伸体,通过精神、意识形态等方面予以呈现。对高校思政教育而言,整个思想文化所形成的价值观与核心观是为学生服务的,其全过程作用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中,保证学生思维、视野以及意识形态是符合新时期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对此,高校应承担企业文化载体的作用,以传统文化为切入点,对现阶段的社会思想予以研析,解读出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之间的关联,将传统文化内容转变为思政教育内容。在趣味性、生动性的教育场景中,将文化所蕴含的思政价值观传输给学生,这样学生在学习期间可以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类教育,达到文化传输的润物细无声效果。除此之外,在文化导入过程中,必须正视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冲撞点,解析文化本源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将正确价值观输入学生的学习理念中,这样即便学生在网络以及各类生活中接触外来文化中所存在的糟粕内容时,也可由主观意识形态予以摒弃,规避外来文化所产生的引导效果,让学生在学习与生活过程中坚定己身,弘扬传统文化价值,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学生思政教育实践教学需确保理论知识与实践的充分结合,遵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原则。以学生为核心全面系统地接受思政教育教学,发挥实践教学的积极作用,是目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根基。教育工作者需分析目前思政教育实践教学中所面临的问题,并从多个方面提出解决对策,确保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稳定发展,为大学生思政素质的加强给予保障。

参考文献:

[1]顾以传,刘银华.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24):57-58.

[2]陈彩祥.新时期高校农村籍大学生思政教育创新实践[J].核农学报,2021,35(2):508.

[3]朱玲玲.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与实践[J].食品研究与开发,2020(20):234.

(责任编辑:张咏梅)

猜你喜欢

思政教育实践教学高校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