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科学技术“五化”实训培养模式研究
——以山西警察学院为例
2022-02-20贾丽文
□贾丽文
(山西警察学院,山西 太原 030401)
一、引言
作为公安专业人才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刑事科学技术是一门快速发展的实践性非常强的多学科交叉的应用学科。随着自然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犯罪手段不断推陈出新,高科技犯罪与日俱增,公安工作在新时期借助大数据与云平台发生了重大的技术变革,对新时代公安民警的刑事科学技术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山西警察学院学生刑事科学技术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刑事科学技术课程和刑事科学技术专业来开展,在学院升本前,已经形成系统的实训能力培养体系,学院升本后,实训能力培养面临重大变革。如何在现有的实验实训条件的基础上,有效整合资源,挖掘潜在力量,探索出切实有效可行的刑事科学技术实训培养模式,不仅是我院当下面临的现实问题,对我院刑事科学技术教学工作和公安教育实践改革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剖析我院现行刑事科学技术实训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刑事科学技术实训培养模式的改革途径。
二、刑事科学技术实训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结构陈旧
目前,刑事科学技术实训课程均为课内实训,即实训课程属于理论课程的附属内容。实训课程主要开设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鲜少开设选修课程,综合类选修课程更是凤毛麟角。制式单一的实训课程缺乏对学情的分析和考查,使得学生在知识结构上出现断层,无法实现相应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浪费了教学资源。模式化的实验实训项目既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无法达成教学目标。
(二)教学模式老化
实训教学模式多年来发展缓慢。在教学理念上,多数教师已经由过去“重理论轻实训”转变成“重实训而轻理论”,但实训教学依旧是任务式教学,学生缺乏自主实训、自主实验、自主探索。在教学内容上,实训项目陈旧单一,使用的技术方法与实战严重脱节;实训项目多为验证性实验,鲜少有探索性、综合性实验,学生在实训过程中仅需要“临摹”即可,缺少综合类、特色类实训项目。在教学方法上,主要采用演示法,即教师在实验室演示操作的具体方法、步骤和注意事项,学生观看之后还原整个实验过程,然后得出实验结果,学生缺少主动思考和探索的过程。此外,多数教师在实训教学中缺乏课程思政意识,难以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实训教学中。
(三)实训机制单一
课堂实训是目前学生参与实训的主要途径。此外,少部分学生可以通过完成大学生创新项目参与到实训当中。但受限于实验室开放的范围和时间,学生课外能够接触到的实验资源不多,真正开展的实训活动有限,实训效果也参差不齐。实验室管理能力较弱。实训教学的数字化管理能力不足,实训课程的安排和实验资源的使用登记大多依赖人工记录;实验室和实验设备的使用常常出现多头管理,致使实验资源分配不均;实验设备的更新维护不及时,部分实验设备缺乏开发利用的窗口和平台。实训机制的缺陷,使得实训教学的人、物、环境无法相互协调充分发挥各自的最大价值。
(四)评价体系片面
目前,刑事科学技术实训课程评价模式是教师对实验报告和课堂表现进行考评,主要考核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这种评价模式的缺陷在于缺少对于实训过程中的考核,难以发现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是否有照搬、抄袭、拼凑等现象;缺少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引导和培养;考核评价结果的公平性难以保证。教师单一主体进行评价,难以全面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和进度,学生作为接受方仅能被动接受知识和考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压制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主观能动性。[1]
(五)教师实训能力匮乏
借助升本契机,刑事科学技术系引进了许多自然学科的优秀教师和博士毕业生,从年龄结构、学缘结构、知识结构等方面完善了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能力。但是教师队伍普遍表现出实训能力弱的问题。[2]刑事技术课程的实训教学主要由任课教师主导,辅之2名教师或辅之基层实践教官。教师有自身的教学科研任务,受限于时间和经历,其实践能力相对有所欠缺。大部分教师会倾向于让基层实践教官在实训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基层实践教官虽然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其日常事务繁多,难以对其经验和知识进行教学化处理,学生大多在“听高兴”而学不到知识和能力。教师实训能力的匮乏使得实训教学难以贴近实战,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三、构建“五化”刑事科学技术实训培养模式
为了解决现有的刑事科学技术实训教学体系不能满足学生刑事技术能力和警务实战能力培养的需求,同时为了解决课程结构陈旧、教学模式老化、实训机制单一、评价体系片面、教师实训能力不足等问题,应当创新刑事科学技术的实训培养模式,构建实训课程体系层次化、实训教学体系时代化、实训实施机制多样化、实训评价体系过程化和实训教学队伍专业化的刑事科学技术“五化”实训培养模式。
(一)实训课程体系层次化
构建面向对象的、能力层级递进的层次化实训课程体系。刑事科学技术实战能力的培养根据培养对象的不同主要分为课程培养和专业培养,具体差异(见表1)。在此基础上,构建“基础刑技认知-基本技能训练-综合能力训练-创新能力训练”有机衔接,学生刑技基础认知、基础技术能力、综合技术能力、刑技创新能力逐级递进的层次化实训教学体系,见图1。课程培养是短时、浅层、针对性的培养;专业培养是长期、深层、广泛性的培养。课程培养依托实训项目内容实现能力的逐级递进;专业培养依托课程类型实现能力的逐级递进。
表1 课程培养与专业培养的区别
图1 刑事科学技术层次化实训课程体系
刑事科学技术实训能力的培养在课程开发上应当紧贴实战,突出能力。课程培养应当通过课程内开展特色实训项目或者开设选修类实训课程来突出向其本专业倾斜的特色,例如对交通管理专业的学生应当突出车辆痕迹检验鉴定,对侦查学专业学生应当突出现场物证的发现收集保护,对禁毒学专业的学生应当突出理化检验分析。专业培养应当通过增设特色实训项目、特色专业实训课程或者选修类实训课程来突出三倾斜特色:其一是向实战应用广泛的技术倾斜,例如公安部刑事技术三项会战中的DNA、指纹、图像技术;其二是向山西公安特色业务倾斜,例如刑事科学技术在文物犯罪侦查、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打击网络电信诈骗等山西公安工作中的应用;其三是向新兴技术倾斜,例如人脸识别技术、虹膜识别技术等。
(二)实训教学体系时代化
构建教学理念先进、教学内容科学、教学方法多样、教学思政贯穿的时代化实训教学体系。伴随互联网科技与教育产业的高度融合,人工智能的发展和5G时代的到来,教育即将进入以“智能、科技、网络”为特点的4.0时代。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不仅要匹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突出职业技术能力,还应紧跟时代发展、注重研究创新。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要采用学情匹配、能力为先的新时代实训培养教学体系。
1.教学理念
在教学理念上,要从以学生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学为中心。如何有效的让学生开展“学”这一活动是教学的关键。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更多的扮演“辅助”的角色,给学生提供获取知识和能力的丰富的素材和途径,引导学生采用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陪伴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逐步成长。教师要打破传统的知识传输模式,将传授者转变为引导者、观察者和咨询者,由“说”变“看”,由“演示”变“启发”。
2.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上,要建设以能力为本位,以实战为导向,传承与发展并重的实训教学内容体系。实验项目的设计应当紧贴实战,突出能力。实战应用广泛的技术,如视频技术、DNA技术等应当加大内容占比;实战应用较少的技术,如枪弹检验技术、颅像复原技术应当减少内容占比。实验项目的开设应当具备合理化的梯度和多样化的选择(见图2)。验证性实训项目作为刑事技术基本技能培养的主要渠道,应当占到实训教学的60%。综合性实训项目的开展应当以必备的验证性实训项目的完成为前置条件,根据学情选择目标匹配的项目进行开设,应当占到实训教学的20%。探究性实训项目和设计性实训项目应当在结合实战的基础上增加趣味性和选择性,可由学生发起,也可由教师设定,充分发挥学生在此类项目中的主观能动性。[3]为了避免开放性实训项目变成无目标无意义的玩乐,开放性实训项目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素养,在开设时应当设定一定的准入条件,如先修实训项目的中等级别以上完成度或者理论知识考核的中高等级通过等。“验证-综合-开放”的梯度化实训项目设计能够实现学生刑事技术能力“基础-综合-创新”的渐进式培养。多类型实训项目选择使得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实训方案,从而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要求。
图2 梯度化实训项目体系
3.教学方法
在教学手段升级换代和教学科技日渐繁荣的今天,实训教学方法古今一辙,变化颇微。为了更好的完成实训教学目标、强化学生的实践素养、增加学生的实训兴趣、提升学生实训体验,教学方法推陈出新势在必行。除了现行的演示法,根据不同课程内容,教师可以选择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例如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反转教学法、线上线下交互教学法、参与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教学方法。教师还可借助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如虚拟现实技术、计算机仿真技术、3D技术、RTI技术、纳米技术等,来进一步丰富实训课程的教学方式方法,提升学生的实训课程体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能力的掌握。
4.教学思政
实训课程作为主要教学阵地开展课程思政势在必行。刑事科学技术实训课程思政应当分“三步走”。第一步,教师应当加强思政教育意识。教师需转变固有的思想认识,积极主动承担起思想道德素质教育,[4]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素养,在注重学生提高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强化对思想价值观的引领。第二步,教师应找准思想政治教育在刑事科学技术实训教学中的切入点,开展思政教育显性教学。实训教学的切入点应当以自然科学技术和公安工作背后的人文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5]可以选择从职业素养、技术规范、安全规范、价值引导等方面开展。本文以手印检验技术实训项目为例,列举了实训教学可以选择的课程思政切入点(见表2)。第三步,教师应以身作则,践行思政教育隐性教学。如果说理论教学的思政教育在于“说”,那么实训教学的思政教育更多地在于“做”。教师应当以德立身、以理育人、遵从规范、尊重科学、克己自律、求真务实,以自身的行为渗透和影响学生,实现思政教育隐性教学。
表2 手印检验教学思政切入点列举
(三)实训实施机制多样化
构建课内外相结合、多平台相结合、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多样化实训实施机制。丰富学生参与实训活动的途径不仅是提高学生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和实战能力的有利措施,也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我探索欲望。
创造丰富多样的课外实训机会,弥补课堂实训的时间、空间限制。学生可以通过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自主实验探索等方式参与课外实训。教师可以对某些实训项目进行标准化处理,开设比赛、竞赛活动;也可与学生社团合作,开发趣味性实训活动。创设刑事科学技术仿真实验实训平台群,细化平台分类,优化平台设计,有针对性地开放漫游访问权限,学生可通过平台进行自主的探索和学习。[6]建立校园网内的实验实训资源库,互通不同学科线上实训资源,联合本校或外校相关自然学科实验室,建立线下访问机制,打造学科联通的线上线下实训机制。
多样化的实训机制需要完善的实验室管理制度保驾护航。构建课堂实训和课外实训两套并行机制,建立数字化管理平台,分类管理,责任到人。优化实验资源配置,建立网上预约窗口,实行电子化场地设备管理、仓储管理、文档管理和设备维护。完善网上实训资源库的搭建和互通,对各类实训平台实行分级化权限设定,加大平台使用运行的监管力度,切实保障实训活动科学高效。
(四)实训评价体系过程化
构建时间维度、能力维度、素质维度的过程化实训评价体系。刑事科学技术实训活动的评价应当从时间、能力、素养三个维度同向开展、协同并行(见图3)。考核评价的关注点应当兼顾知识能力的应用(即能力培养)和思想素质的养成(即素质培养),在显性层面(即实训活动中的表现)和隐性层面(即实训活动后的反查)开展动态化的过程考察。考核评价活动应当是教师团队、学生团队、学生自身等多元化主体共同参与的、定性评价与定量评分相结合的,实训过程与评价过程可视化的教学活动。对学生学习生涯的实训评价应当建立可持续化的动态追踪,以供教师调整实训教学策略,供学生选择适合个体的实战能力发展方案。
图3 三维实训评价体系
(五)实训教学队伍专业化
构建以专职实验实训教师为核心、多能力平衡的教学团队为支撑的专业化实训教学队伍。实训教学队伍的构成及职能(见图4)。基于刑事科学技术的学科属性,实训教学团队的构建应当彰显以自然科学为基础、以警务实战为目标、以实验操作为保障的特色,在成员组成上实现知识能力、技术能力、实战能力的协调平衡。成员由专职实验实训教师、理论教师、实训教官、自然学科教师、工程师等构成,共同完成备课、教学、评价、改革等多个教学活动。为了规避多元化教学团队成员机械分工、能力分散独立、实战内容缺乏教育性等问题,应当突出专职实验实训教师的核心地位。强调专职实验实训教师实战能力和教学能力的“两把刷子”,从而解决专职理论教师实战能力弱、实训教官教学能力弱的问题。专职实验实训教师应以年为周期深入参与公安基层工作或重大要案件,定期进行教学能力培训,在考核和职称晋升中弱化科研要求强调教学要求和实践要求。在能力上需兼有实训教学能力、案例处理能力、综合操作能力、实验室管理能力,能够将教学团队其他成员提供的元素合理的应用于实训教学。以专职实验实训教师为核心的专业化教学队伍,能够打造高效的实训教学活动,保持实训教学的思想性、实践性、科学性和前瞻性。
图4 专业化实训教学队伍的构成及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