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留守儿童的阅读现状与对策研究

2022-02-20苏齐家凌淑珍

大学·研究与管理 2022年1期
关键词:留守儿童乡村振兴课外阅读

苏齐家 凌淑珍

摘  要:留守儿童的阅读习惯与健康成长关系到我国乡村的文化建设与扶贫振兴的成败。通过实地走访与问卷调查发现,杨凌周边乡镇留守儿童存在阅读意愿不强烈、阅读模式单一且缺乏陪伴、阅读书籍结构不均衡等问题。文章从阅读资源、阅读场所、图书结构、陪伴支持四个角度提出建议,以期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阅读环境,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推动乡村振兴。

关键词:留守儿童;课外阅读;乡村振兴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2)01-0148-05

一、研究背景及现状

为全面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1],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尤为重要。阅读是儿童成长过程中获取知识的重要媒介,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课外阅读情况,了解留守儿童当前的阅读现状意义重大[2-3]。

国内对农村留守儿童阅读的研究包括留守儿童的阅读现状、存在问题、立法保障、对策研究等方面[4-5]。2008年,戴网生提出要“为农村留守儿童撑起一片湛蓝的课外阅读天空”[6]。覃仕莲、徐军华在实地调研中得出农村留守儿童面临课外阅读活动时间不充足、获取渠道有限等多重困境,并为基层图书馆面向农村留守儿童的阅读推广提供建议[7]。刘晓鹏表示,留守儿童的阅读状况不容乐观,图书馆应主动为他们提供阅读推广服务[8]。王雅倩、曹高辉、曹星月于2020年基于三元交互决定论,通过调研分析,验证了农村留守儿童的课外阅读行为受到个体因素以及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4]。

文章在国家大力促进乡村振兴和新时代互联网快速發展,网络课程兴盛的时代大背景下,探讨农村留守儿童的课外阅读现状,帮助农村留守儿童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树立积极健康的心态,从而更好地规划自己的成长路径。调查农村留守儿童的课外阅读状况,分析其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应对建议,具有深远意义。

二、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设计通俗易懂,致力于减轻留守儿童填写负担,问卷共包含18个问题项,包括选择题(单选及多选)和开放性填空题,涉及个人基本阅读情况的诸多方面。项目组向杨凌区周边乡镇的三至九年级留守儿童共发放了116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15份,问卷有效率为99.1%。

除问卷调查,调研团队还前往实地进行走访调查,走访调查对象包括村委会领导以及留守儿童。调研队伍采访了杨凌区各村落村委会的村干部,了解村内留守儿童的分布情况以及儿童的学习状况。在村主任的陪同下,调查团深入留守儿童家中进行访谈。

三、调研数据分析

在116名留守儿童中,包含男童66名 (56.9%),女童49名 (42.2%)。其中一份问卷未标明性别信息。

(一)课外阅读书籍类型分布情况

在116名受调查的留守儿童中,有44名儿童(21.4%)经常阅读传统经典名著,38名儿童(18.4%)经常阅读考试、学习必备教辅以及作文素材,还有30名儿童(14.6%)阅读散文诗集,28名儿童(13.6%)钟情于历史传记。(见表1)

(二)课外阅读中遇到的困难分布情况

在116名受调查的留守儿童中,有46名儿童(31.1%)在课外阅读过程中经常陷入字词不熟悉的困境,40名儿童(27%)很难找到想读或感兴趣的书籍,还有22名儿童(14.9%)出于保护视力的要求,阅读时间被监护人严格限制。(见表2)

(三)课外阅读满意程度分布

在116名留守儿童中,22名儿童(19%)没有课外阅读,图表标注为“不适用”,38名儿童(32.8%)对自己的课外阅读情况感到满意,20名儿童(17.2%)对自己的课外阅读情况表示非常满意。还有35名儿童(30.1%)对自己的课外阅读阅读情况表示一般以及不太满意。其中一人未填写满意程度调查。(见表3)

(四)课外阅读收获感分布

在116名留守儿童中,47名儿童(40.5%)表示阅读收获大,35名儿童(30.2%)表示在阅读后收获感一般。调查问卷中有一人未注明个人阅读收获感情况。(见表4)

(五)课外阅读情况与学习评分关系

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本研究发现P值都大于0.05,可以得出阅读频率、阅读方式、付费与否与个人评分关系不大。换言之,个人对课外阅读的总体评分没有受这三者的影响。

1. 阅读频率是否影响自我评分

2. 阅读方式是否影响自我评分

3. 付费与否是否影响自我评分

四、课外阅读现状分析

(一)阅读意愿不强烈,阅读效果消极

农村留守儿童缺乏有效的监管,大部分孩子阅读兴趣较低[9]。根据调查发现,50%左右的留守儿童不愿意进行阅读或从未进行过课外阅读。在实地采访中,调查团成员发现,缺乏阅读意愿会有两方面的消极作用:第一,会导致留守儿童养成不良的阅读习惯。较多留守儿童的阅读功利性较强,有意或无意忽视不能明显提高学习成绩的内容。第二,会形成“意愿较低——减少阅读——能力下降——兴趣进一步降低”的恶性循环。随着阅读能力的下降,留守儿童会进一步丧失对阅读的兴趣,进而导致阅读能力进一步降低,既打击留守儿童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又容易导致孩子以此为借口,逃避阅读学习,形成“破罐子破摔”的恶性结果[10-11]。

(二)课外阅读模式单一,缺乏有效陪同

留守儿童进行课外阅读的场所较少,其中包括乡镇图书室以及个人家中。根据实际调查,乡镇阅览室建设资金投入较少,缺乏专人指导,图书更新与补充不够及时,阅览室形同虚设。教室内可供阅读的时间有限,阅读辅导内容多与习题相关,对阅读本身重视程度不够。而儿童获取信息能力较差,不能及时了解哪些地方有丰富的图书资源,学生也缺少及时反馈的路径与渠道[5]。

由于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环境的特殊性,儿童的阅读模式主要为自行阅读,缺乏有效的辅导和监督,互动阅读方式如亲子阅读较难实现,阅读模式较为单一。但是通过监护人对课外阅读的重视程度和个人对课外阅读态度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监护人越重视课外阅读情况,儿童对课外阅读的态度越积极。因此,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尤为重要[4]。

(三)课外阅读结构失衡,阅读效果差

留守儿童获取阅读资源渠道有限,主要方式包括自行购买、向同学借阅、图书阅览室等。然而,由于经济条件及地域位置等原因,留守儿童的阅读情况仍处于困境之中[9]。乡镇图书室里的大部分图书与留守儿童的年龄认知水平不相符,不适宜留守儿童阅读。在进行课外阅读时,接近一半的留守儿童难以找到想读或感兴趣的书。留守儿童阅读结构单一,多为与学习有关的期刊和图书,如教辅书、涉及考试题目的经典阅读书目,学生阅读收获感较低,阅读效果较差。

五、改善留守儿童阅读环境的对策

(一)扩充图书资源,加速书籍流动

村镇或社区的图书室图书资源有限,缺乏流动是农村留守儿童阅读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村委会或社区居委会能力有限,对于图书资源问题常常力有未逮。图书室应积极寻求政府或企业家的物质和资金帮助,在周边城市比如杨凌,举办多种多样的捐书活动,调动大量图书资源,提高城市私人闲置图书的流动性和利用率,推动乡村书屋建设,促进城乡信息资源公平发展。青少年阅读刊物的不断丰富,有利于减少购书支出,缓解贫困家庭的经济困难,降低农村留守儿童阅读经济成本[12-13]。

湖北省图书馆面向农村留守儿童设立了“相约乡读”平台,除了举行线下活动外,还通过湖北省图书馆公众号等平台向留守儿童提供电子阅读资源[12]。因此,村镇或社区应积极推动数字化阅读平台的建设,可以在村镇的图书室安装数字阅读设备,设置电子阅览区,并与省市级图书馆建立合作关系,互联互通,共享广阔的数字阅读资源,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多选择,扩大阅读面,增长眼界[12-13]。

(二)提供阅读场所,营造阅读氛围

孩子的阅读习惯受到阅读氛围的影响,因此,政府应推动形成全民阅读的良好氛围[13],促进乡村振兴。应为乡村图书室设置专门的管理员,对儿童保持阅读室的开放,规定合理的开放时间、科学的借书还书制度和高效的破损图书修补程序与丢失图书的替补更新程序。积极接纳儿童前来选书阅读,并由管理员管理阅读室的秩序。

图书室的管理员应选择在文科领域有一定学术水平且阅读经验丰富的人员来担任,管理员需根据留守儿童阅读能力和图书内容难度推荐合适的书籍,对留守儿童进行思想和兴趣上的引导。管理员还可以在留守儿童阅读遇到生字生词或难以理解的内容时提供及时的帮助。此外,管理员还可以引导留守儿童运用高效的阅读方法,合理规划阅读时间,调控阅读进度,这有利于留守儿童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优化图书结构,提高书籍质量

图书资源的数量提高的同时,也应注意合理规划书籍的类型,最大限度满足儿童的多元阅读需求。应保证书籍的多样化与丰富性,涉及尽可能多的领域,扩大儿童的阅读视野,拓展儿童的思维能力,而不是仅仅局限在应试书刊和教育部推薦的经典读物中。学校、图书室可以为留守儿童推荐优质图书进行阅读,引导留守儿童主动阅读高质量、有营养的刊物。过于狭窄的阅读面会限制留守儿童的思维和想象力,阻碍阅读兴趣的培养,不利于留守儿童的长远发展。

(四)促进三方联动,强化同辈陪同

父母的阅读意识以及对阅读的重视程度对孩子的阅读习惯会产生较大的影响[5],留守儿童父母应更加重视孩子的阅读问题,以身作则,积极关心孩子的阅读情况,为孩子提供积极的引导。学校应重视留守儿童阅读兴趣的培育,组织一些阅读推广活动,比如“读书月”“诗歌朗诵”,也可以定期开展读书会、读书沙龙等交流活动[14]。通过这些活动建立留守儿童同辈之间的友情链接,营造熟悉、轻松、有趣的读书氛围[4]。学校还应根据留守儿童的阅读情况,为学生分配阅读指导教师[14],教师要积极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反馈孩子信息,促进父母、学校、教师三方联动,更好地保障留守儿童的阅读与健康成长。

六、结语

优质丰富的阅读资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大有裨益。集合家庭、学校、图书室等社会各方力量共同搭建农村留守儿童阅读服务平台,全方位提供优质的阅读服务,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EB/OL]. (2016-02-14) [2020-02-24].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6-02/14/content_5041066.htm.

[2] 习近平.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 人民日报,2017-10-28.

[3] 中共中央国务院.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N]. 人民日报,2015-12-08.

[4] 王雅倩,曹高辉,曹星月. 农村留守儿童课外阅读行为影响因素研究[J]. 图书馆论坛,2020,40(10):116-126.

[5] 周林兴,邹莎,周丽.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儿童阅读关怀研究[J]. 图书馆,2020(09):73-79.

[6] 戴网生. 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湛蓝的天空——农村留守儿童课外阅读情况调查分析及对策[J]. 小学教学参考,2008,47(03):9.

[7] 覃仕莲,徐军华. 基于实地调研的农村留守儿童阅读推广探究[J]. 图书馆建设,2017(08):54-61.

[8] 刘晓鹏. 图书馆为留守儿童开展阅读推广服务方式探究[J]. 理论观察,2018(06):158-160.

[9] 陈雯. 农村留守儿童阅读现状分析探讨[J]. 福建图书馆学刊,2020,3(04):33-36.

[10] 龙芳,汪洁. 浅析留守儿童阅读现状与改善策略——以都匀市墨冲镇为例[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21(13):152-153+155.

[11] 刘婧,黄崇,于勤. 社会支持视角下农村儿童阅读现状及推广策略研究[J]. 人口与社会,2021,37(03):97-106.

[12] 曾粤亮,韩世曦,梅潇. 我国中西部省级公共图书馆数字文化精准扶贫实践现状、问题与策略研究[J]. 图书馆学研究,2021(13):7-17.

[13] 陈丽琴,张阿源. 文化精准扶贫视域下农家书屋的建设与作用[J]. 出版广角,2020(21):6-10.

[14] 叶松庆,张园园,陈寿弘.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农村留守儿童阅读要义[J]. 中国出版,2019(24):23-29.

(责任编辑:罗欣)

猜你喜欢

留守儿童乡村振兴课外阅读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