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
——以亳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2-02-19李秀梅

教育观察 2022年5期
关键词:专业课思政政治

李秀梅

(亳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亳州,236800)

一、引言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自此,各高校开始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和公共基础课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但目前在高职院校中,课程思政仍处于探索时期,相关管理制度、学术研究和制度的设计还不够科学合理,课程思政的具体实践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如对课程思政的认识不足、课程思政成效浮于表面、课程思政改革力度不够等。本文以亳州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校”)为例,探讨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情况。

二、课程思政的实际开展情况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2]我校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中心,坚持“地方性、技能型、职业化、开放式”办学定位,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

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的同时,我校十分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推进课程思政改革。为此,我校教学质量管理中心制订了相关制度,要求教师在撰写教案时必须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设计中。同时,教师听评课记录卡上也将“是否把课程思政融入教学过程”作为考核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除此之外,我校还制订了《“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工作实施方案》,该方案明确提出“强化专业课程育人导向,遴选提炼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培育6门专业课示范课程,树立6个以上课程思政典型,改革教学评价考核制度,树立正确导向。开展课程育人说课比赛,促进思政课与其他课程相互配合”。

我校每年都会举办教学能力大赛及课程思政示范项目申报活动,以此来检验课程思政在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效果。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我校下一步将按照文件要求,举办职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师教学能力比赛。由此可见,课程思政在我校的推行力度之大。

目前,在我校的课堂教学中,除思想政治理论课之外,专业课和公共基础课课堂教学中均已融入课程思政,实现了课程思政全覆盖。在课堂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使得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还保持了良好的思想政治状态和心理状态。

总的来说,我校的课程思政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课程思政是否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是否有效应用于课堂教学已经成为我校考核教师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重点评价教师是否把价值引领、情感传递和道德示范贯穿于教学过程始终,是否能体现思政教育的有效性。但因学生来源不一、学习基础参差不齐、年龄结构差别较大等因素,我校在推行课程思政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

三、课程思政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认识不足

课程思政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课堂教学中,课程思政的融入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仅会让课堂氛围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因此,我校高度重视并大力推行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

在学校的大力提倡下,我校很多教师在撰写教案时都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内容,明确提出了在课堂教学中展开课程思政的设计思路、设计方案以及实际做法,但这些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并未真正融入课堂,未能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导致课程思政只是“纸上谈兵”,沦为形式主义。与之相反的是,我校课程思政的提出以及《“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工作实施方案》的出台,导致一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重点突出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课堂上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进行课程思政,却忽视了同样重要的专业课或公共基础课知识教学。还有一部分教师对课程思政的重视程度不够,尚未充分认识到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加之自身德育和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能力较弱,不知道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学过程,也不懂如何发挥课程思政的真正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未能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教育融合在一起。

这几种情况的存在,都导致了课程思政在我校推行进度缓慢,成效不佳。笔者认为,对课程思政的重视程度不够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成效浮于表面

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专业课和公共基础课课程思政实践虽然得到国内学界越来越多的关注,相关研究也呈上升势头,但是,因课程思政建设仍然处于探索阶段,相关管理制度、学术研究和制度的设计还不够科学合理。尤其是在我校,这些问题是普遍存在的。

作为亳州唯一一所高职院校,我校办学层次以普通专科为主,兼有专升本、五年制大专、高职扩招和成人教育本、专科,学校专业以理工科为主,这就存在学生学历层次不同、年龄差距较大等情况。加之学生高考或中考分数普遍较低,学习基础普遍较差,相比之前高中或初中的应试教育,我校管理更为宽松,这就导致学生容易放松知识的学习,失去进取心,逐渐养成了懒散、不求上进的坏习惯。面对我校如此复杂的学情,在专业课和公共基础课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引导学生向正确、正面的方向发展,尤其是年龄比较小的五年制大专学生。因此,持续推进课程思政改革势在必行。

在我校的实际教育教学中,部分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容易忽视课程思政环节。还有一部分教师的课程思想政治教育观念不足,德育能力和政治意识较为薄弱,思政教育和课程教学严重脱节。目前来说,我校除思想政治理论课外,其他专业课和公共基础课课程思政的实践效果还不是特别明显,只是浮于表面。在这样一个较为复杂的教学环境中,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分析学情,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合适的课程思政方式。

(三)改革力度不够

虽然目前我校在推行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工作中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也出台了相关文件及教师教学质量评价考核举措,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教学方法不够灵活、“立德树人”效果不够明显和学生接受能力较低等方面的问题。

从以上问题不难看出,课程思政在我校专业课和公共基础课教学过程中发挥的实际作用并不是特别明显,要想课程思政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发挥实效,必须进行一系列改革。在课程思政实际推行过程中,如发现课程思政效果不明显或教学方式不对时,教务处和教学质量管理中心要及时研究解决对策。因此,需要结合学校及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生实际,针对时代要求和不同专业的特点,努力探索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途径,对课程思政进行改革。

四、课程思政现存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高度重视并及时解决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

课程思政并非一时兴起,也并非个人行为,需要全校上下同心协力。我校党委高度重视课程思政工作,学校出台了《“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工作实施方案》,方案中明确指出课程思政在教学过程中的融入方式及对教师的考核标准。教务处和教学质量管理中心作为课程思政融入教学过程中实施的监督者和考核者,要及时跟踪课程思政在各门学科教学过程中的实施情况,对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课程思政的融入情况进行考核,同时对教师在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活动存在的问题要及时进行指导。当然,要使课程思政在课堂教学中顺利推行,最主要靠的还是专业课和公共基础课教师。教师自身的理论素养、德育和课堂引导能力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功能能否得以充分发挥。总的来说,课程思政在我校课堂教学中的顺利实行,尤其是课程思政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解决,需要全校上下合力,及时跟踪、科学研判。

(二)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教师如果想把自己多年来积累的知识在潜移默化中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需要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实践的自觉性。前文中讲到,课程思政实施的关键在于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3]这里的教师并不单指有教学任务的教师。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外,还要充分发挥专业课、公共基础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的作用。

在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首先,教师要设置合理可行的教学目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堂教学中的教学目标能否准确定位,决定着教学效果的好坏。无论是知识目标还是能力目标,均是如此。有了目标,教师才能在教学过程中设置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其次,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学习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它还是一个综合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尤其是如何根据学生实际,将课程思政与教学内容有效融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将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融入其中,真正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师要不断加强学习,紧跟时代要求,培养创新意识,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各类人才。

最后,教师要真正做到“教书育人”。“教书育人”的落脚点在“育人”上,教书的目的是育人。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就是教师把自己的知识教给学生的过程,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能力。同时,课堂教学中,课程思政功能的充分发挥还能让学生具备良好的政治品格、心理素质和为人处世的能力等。要使课程思政达到这样的效果,需要每一位教师的辛勤付出,只有这样,才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挖掘人的最大潜力,实现人的最大发展。

总的来说,作为实施课程思政的关键人物——教师,要不断加强业务、理论和德育能力等方面的学习,结合不同专业、不同课程、不同类型学生的特点设置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方法,积极努力探索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通过不断实践,找出课程思政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解决,从而发挥课程思政的真正作用。

(三)进一步凝炼不同专业的课堂思政元素

目前来说,我校课程思政已经取得一定成效,学生综合素质较之往年也有所提高。除思想政治理论课外,其他学科专业课和公共基础课所属领域及专业知识各有特点。

和自然科学类学科相比,在课堂教学中的课程思政的环节设置上,人文社科类学科占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很容易将专业知识教育与德育融合起来。如在大学语文等人文社科类学科课堂上,讲到余光中的《乡愁》时,在讲授课文知识点的同时,可以穿插着让学生谈谈自己印象中的家乡,表达对家乡的怀念与依恋之情,从而引申到家国情怀教育。这样就自然而然地在专业知识教学中融入了课程思政内容,将“小家”和“大家”无缝融合在一起,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在人文社科类学科教学中,课程思政的融入简单自然,润物无声。

而在高等数学等自然科学类学科课堂上,基本上面对的都是复杂的公式和数据,我校学生在学习这些晦涩难懂的专业知识时存在较大困难,常常听不懂知识点的讲解,到期中之后,这种情况愈加明显,经常会出现学生玩手机、聊天等现象。教师想把知识点传授给学生已属不易,更别提在课堂中融入课程思政了。显而易见,在自然科学类学科课程思政建设上存在的问题比较明显,进展缓慢、效果不佳。在交流课程思政教学的效果时,很多自然科学类教师常常是苦不堪言,但是一时也找不到合适的解决路径和方法。

基于上述情况,各教研室要经常组织相同或相近专业教师针对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进行研讨,取长补短,寻找针对不同专业、不同类型学生最适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尤其是在专业课教学中有效融入课程思政的方法。我校各教研室每周工作例会上都会强调部署课程思政融入教学系列工作,并结合教师实际执行情况给予表扬或批评。

因此,针对不同专业,不能以偏概全,要结合专业和课程实际,尤其是在课程思政与教学内容的融合上,要进一步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找到最适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将课程思政内化于教学内容,充分发挥课程思政在各门学科中的作用,绝不能抱着应付或是敷衍了事的态度。教师能做的便是始终将“立德树人”铭记于心,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观念,不断和其他教师沟通交流,积累经验。教师通过自身能力和素质的提高,引导学生,帮助他们走上健康积极的学习之路,培养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青年。这也是作为教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目前,我校仍然在不断探索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的路径,结合学校2021年大力推行的教学诊改工作,力求真正将课程思政落到实处。总的来说,将课程思政融入我校专业课和公共基础课教学过程是一项长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更不能半途而废。对我校来说,课程思政在课堂教学工作中发挥的作用值得肯定,存在的问题亟待解决,后期还需要我们积极剖析各门学科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

猜你喜欢

专业课思政政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中职《医护英语》与专业课的结合教学探索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