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播符号学视阈下徽州牌坊媒介特征及传承探究

2022-02-19辛淑婷

景德镇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牌坊符号学徽州

辛淑婷,陆 峰

(安徽工程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每一种传播媒介都以其独特的方式影响着社会发展的时间和空间秩序,对人类的知觉与社会结构产生重要意义[1]。建筑媒介通常具有承载信息、表达特定意义以及传承文化的功能,徽州牌坊便是很好的代表。在当前徽文化研究中,多数学者对于牌坊文化主要从其设计方法、艺术以及审美的角度进行研究,没有将牌坊背后的符号象征、传播意义与其建筑本身做系统的联络。本文从传播符号学的角度去重新解读徽州牌坊,进而分析其媒介属性和社会功能,探讨牌坊的符号象征意义和媒介传播功能,为徽州牌坊在新时代的文化传承拓展提供探寻方向。

一、徽州牌坊文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经济基础

徽商于明末清初达到辉煌阶段,在资金、规模、人数以及影响力等方面都远超其他地区的经商帮派。“盛馆舍以广招宾客,扩祠宇以敬宗睦族,立牌坊以传世显荣”。多数徽州商人将外出经商学来的精湛工艺借助自身的财力和实力,彰显于修建牌坊、祠堂以及自家院落上。如歙县西部稠墅村的“稠墅牌坊群”和雄村乡的“雄村五石坊”都是由徽商大贾拨款兴建,从其用料、工艺皆可探究。其多为青石牌坊,部分设有雄狮在两侧,建筑主体附有大量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植物、动物、人物等雕刻图案。徽商的逐渐兴起不仅带动了徽州地区的经济发展,也造就了今天我们所津津乐道的牌坊、祠堂和古村落等各种建筑,并使之成了徽州文化的一种直观物化体现。

(二)儒学思想

理学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使作为中国“新安理学”发祥地的徽州地区充满了理学氛围。徽州牌坊文化兴起的源头可追溯到理学的发展和繁荣时期,徽州牌坊建筑中渗透着鲜明的理学思想。在古徽州文化体系中,人们所做的任何事情都需要遵循对应的规范制度,所有行为举措都会被纳入严格的宗法制度当中,不得有任何僭越,这些都集中彰显在牌坊建造的规格与内容上。例如,歙县建造的许国牌坊,也称“八角牌坊”。其平面为八柱三间一进的长方形布局,南北向,前段为两座三间四柱三楼,后段为左右各一座单间双柱三楼样式的石坊叠加围合。牌坊的每个建筑立面各自保留着独立石坊的特征,布局匀称、构造精美、上下通透、气势恢宏,并附以繁复的装饰雕刻遍布其中的石柱与雀替等构件[2]。徽州地区不同内容的牌坊很好地展现了当时文化气息浓厚的社会氛围,体现出徽州居民的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

(三)文化背景

建筑分类中,牌坊属于人文景观的一种,其最显著的功能便是文化传递。一方面,文化的逐渐兴盛有利于徽州牌坊建造中所蕴含的伦理文化因素进行积淀,从而推进徽州牌坊文化的发展进程。另一方面,牌坊作为一种有形建筑,是徽州地区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发展的外显。镌刻在牌坊上的标识以及“旌表”[3]就是一种体现,在古代政治管理中官府通常会为忠孝节义之人立牌坊、赐匾额,徽州牌坊中所蕴藏的传统文化内涵对其建造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二、作为方法论的传播符号学与徽州牌坊

近些年来,随着徽学研究的兴起、文化人类学的繁荣、徽州区域经济文化的持续发展,借助种族、时代、环境的传统研究范式和理论剖析在深入探究如何更好地继承徽州牌坊这一文化形态方面存在着不足之处。因此,探索更丰富的理论视角和更科学的研究范式,是新时期徽州文化研究者的紧迫任务和理性思考。

(一)作为方法论的传播符号学

传播符号学由传播学和符号学两者交叉融合所产生,互相覆盖[4],其研究核心点从满足传统媒介的实际应用和需求进一步扩展到探求传播过程中符号如何生产及其意义怎样进行流通。它以社会中各种复杂的传播交流现象作为问题引导。其秉持的基本观点为:传播学中的传播过程需要符号的支撑,符号学中符号所产生的意义需要依靠传播来完成。传播符号学作为一种新兴研究方式是以符号学为先决条件的世界观,但是并不局限于简单的方法论。其反映的是符号学的世界观是怎样展现在传播现象之中的,媒介、文本、符号这些作为传统符号学研究的基本原理,为深层次解读徽州牌坊的媒介效应与牌坊文化价值提供了探究方法[5]。传播符号学最终目的不仅是研究和重视传播过程,而且还关注和思考文化传承的方法与意义,这些都为目前徽州牌坊艺术研究延伸了文化阐释的空间。

(二)传播符号学与徽州牌坊

为了使艺术形式表现情感的功能进一步上升到学理层面的研究,近年来大量学者钟爱于“把艺术视为人类情感的符号化创造”。这种趋势为徽州牌坊的研究者从传播符号学的角度审视徽州牌坊的艺术情感和传播价值积累了丰富的学理基础。在传播符号学体系中,解释义可以解释为“恰如其分的指意”它属于一种逐渐酝酿出意义的心理过程。通常情况下,解释义可以由符号和参与使用者共同对物体的经验制造而成。在这个过程中分析人是怎样助力于符号所意指的,又是如何使意义代入符号之中的。细化到徽州牌坊建筑研究中来,即是建筑匠人致力于将牌坊的文化意义通过文字、雕刻、造型等植入到牌坊的内外表现上。所以说,牌坊是徽州建筑技艺的载体又担当着徽州文化传播的媒介,而徽州牌坊文化传承的意义就隐含在其主体借助传播媒介形成传播符号的过程之中。

徽州牌坊经历了数百年的代际传承。它的建造不同于传统媒介可以采用机器再造生产,大批量制作。它借助于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的特性,从而使牌坊建筑这些具有象征性的媒介信息传递给社会不同阶层的受众人群。在当下,运用传播符号学的理论基础有助于深入挖掘徽州牌坊集中的文化情感符号和媒介。合理解读和还原徽州牌坊的象征意义,突破徽州牌坊建筑文化长久存在的传承藩篱,对于人们解析徽州地区的历史文化、民俗民情与审美情怀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徽州牌坊的媒介特征

(一)以文传道

媒介与符号在社会传播过程中属于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关系。物质世界从符号学的角度来说也是“符号的世界”,社会之所以能够有效的运作、联系和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借助于符号进行高效传播。在社会中进行的传播和传达信息等各个方面,文字以符号的方式扮演着重要角色。一方面,文字是信息传播的媒介,另一方面,文字也是我们认知与理解世界的重要途径。徽州牌坊中大量的文辞雕刻不仅仅是传统儒家文化的缩影,也是以文字符号的这种形式对徽州文化的有效传播与传承。徽州每座牌坊都有雕刻在额枋间的文字,大致可分为三种。其一,以接受表彰之人的姓名直接作为牌坊名称,典型代表有“许国石坊”,建筑每个侧面都镌刻“大学士”三字。其二,以表彰的具体内容题作名称,如“乐善好施”“天鉴精诚”“节劲三冬”等经常作为牌坊的主标题词语。其三,起到标志性作用的题词。徽州的“古紫阳书院坊”“鲍公墓坊”就是很好的范例。另外,每座牌坊还会带有注释,方便对“题”做出进一步解释,明确指出该座牌坊的建造日期、目的与原因等具体内容。在歙县的棠樾村建造了七座依次排列、镌刻着历史文化故事的牌坊,从不同方位看,都是“忠、孝、节、义”的排序,直观形象地向观者展示了完整的儒家传统价值观。这些文字符号所涵盖的媒介信息,可供人们长久多次阅读与观看,更有助于人们对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二)以图醒世

在图像高速传播的新时代,识图正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种常态,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判断方式与思维方式。在建筑文化中,图像性符号的具体应用需与建筑整体相符合,借由符号系统,人类既可以表现实际存在的实体,又能够表现非实体的事物。“符号是意义的携带者”[6]。牌坊上的图案雕刻作为非语言符号,其无须言语赘述,一幅图案就是一个完整的传播。人们把自身的思想情感通过各种图案装饰转化为雕刻元素,从而来表达对向往生活的追求。文字符号作为历史和文明的传播手段,其传播受文化程度的约束,图像符号相较于文字符号来说,更加生动、鲜明,增加了符号信息传递的广度,也更有利于对一些未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民众的教化。图像的取材大多是百姓喜闻乐见的人物传说或历史典故。例如,通过雕刻图案来更好地描绘出歙县雄村的“世济其美牌坊”所承载的“一门八进士,两朝十举人”的佳话。以此彰显出当地曹氏家族的兴旺与辉煌,至今仍被传颂,大大提高了受众层次的多样性。徽州牌坊上的石柱雕刻图像大都非常丰厚且精细,饱含着深厚的儒学思想理念。例如,有象征吉瑞的动物图形、代表幸福和美的植物图形、涵盖历史事件和神话传说的人物图形等,这些图形不仅象征着人们对于生活的美好期望,也能够很好地展现出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精神与价值取向。

(三)以物传情

牌坊建筑以一种实体媒介的存在方式承载着人们的情感,对于整个社会发展的公共情感氛围营造以及传递特殊的情感空间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徽州牌坊作为一种媒介是信息载体与情感载体的工具。通过情感链接,人们能够与不同时空的人或物进行情感上的传递、精神上的传播。文化上的传承,深刻感受每座牌坊所携载的深厚情感。为了呼应民众对孝道亲情的重视,宣扬人人尽孝,设立了孝子坊,如“慈孝里坊”,以建筑的形式对中华传统美德进行传播,有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为了对为国家建功立业的功臣们进行表彰,设立了功德坊,如“鲍象贤尚书坊”,有助于对爱国情感的渲染与传播;为了获得社会的认可与对多数人的肯定,设立了乐善好施坊,如“淑芳父子义形坊”,有助于社会公德的标榜和个人自我价值的进一步提升。此外,牌坊上的雕刻图像故事所展示给观者的大都是民众耳熟能详的题材,纹样也多以花鸟、鱼虫、瑞兽等为主,能够较为直观地唤起观赏者的情感共鸣,有利于情感的社会整合以及共同社会价值观的形成。

(四)以形映史

徽州牌坊作为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往往能给观者留下深刻印象。其多以艺术的形式进行阐述,大众接受度较高。徽州地区作为朱熹的故乡,盛行崇文好儒的风尚,此地的人们深受程朱理学的熏陶,民众的言谈举止于无形之中受其规范。当地女性自幼接受的文化理论以《训女宝箴》《古今列女传》《孝女经》等为主。她们的言论受到三从四德、三纲五常的制约。徽州地区现存贞节牌坊大都涵括正楼、次楼与边楼,歙县的“孝贞节烈坊”采用冲天柱式屋宇形制,刻意扩大额枋之间的距离,龙凤板也高阔便于题书赞誉之词。这座牌坊是为了纪念徽州几万名节烈妇女而立的贞洁总坊,镌刻着“徽州府属孝贞节烈女六万五千零七十八名口”等题字。在徽州著名的“棠樾牌坊群”之中有两座是贞节专坊,分别为“鲍文龄妻汪氏节孝坊”和“鲍文渊继吴氏节孝坊”,用以歌颂鲍氏女性。这些贞节牌坊被古徽州民众视为整个家族的荣耀,这种社会思想的形成实际上正揭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封建专制文化。在目前徽州现存的徽州牌坊总量中接近一半为贞节牌坊,其不仅成为了徽州贞节文化的传播载体,也生动映照了当地女性一段坚韧且心酸的历史。

四、徽州牌坊的文化传播与传承

(一)文化传播

“文化传播是以导引认同为标的对象性活动。无论是国内的文化供给、文化传承,抑或是面向世界的文化输出、文化辐射,都是一个寻求认同的传播过程。”[7]从传播符号学角度来审视徽州牌坊,其建筑中所形成的符号可以作为探究传播现象的一种途径,也可以理解为传递信息的一种媒介。符号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可以表现为一个动作、一种颜色,甚至是一串声音。它拥有着丰富的表现形式,只要能够表达它们所代表的信息或意义皆可划为符号范畴。具体到牌坊建筑上来,设立牌坊时用料和工艺都值得考究。其建筑材料需要与周围环境相符合,又要具有自身特征来成为整个空间的中心与视觉汇聚的焦点,以期成为建筑空间中的点睛之笔。因此,徽州牌坊便属于一种符号表征,其特别的建筑形式既能承载信息,又可以表达特定意义。它能表达、阐述空间的性质和特征,给人以美感和联想,又可以创造良好的空间环境,提高空间的文化层次和环境场所的艺术格调。

传播文化学派认为,在传播仪式中,人们会参与对一种或各种符号的加工与创造,在此过程中形成与他人共同受用的理念和信仰,进而共同建立社会关系以维护社会秩序,最后形成文化。因此,牌坊作为建筑文化的符号化象征,逐渐演变成了兼具实用功能、传播功能、审美特征以及思想意义的建筑。它隶属于一个庞大的建筑体系。明清时期,牌坊建筑进入了鼎盛,演变为一种独特的建筑风格,广受人们的青睐,其文化传播意义也随社会文化的发展达到了顶峰。由此可见,牌坊建筑蕴含着多个时代特征以及历史信息。它既体现了古代建筑的繁复形式与建构,又包含了文化、经济、政治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和广大民众对待生老病死、追求自由与幸福等的心理构造与趋势[8]。

《中国建筑史》中提出:“中国建筑既是延续了两千余年的一种工程技术,本身已造成一个艺术系统,许多建筑物便是我们文化的表现”[9]。在当下,牌坊已经逐渐褪去封建保守的桎梏,以更开放的艺术姿态矗立于公共环境之中。迎合全球经济、政治、文化多方快速发展的新时期,纪念性牌坊广泛在海外作为标志性建筑设立。它不仅代表着一个国家性的地标,更表达了数千万海外华侨同胞对祖国的向往与热爱之情。与此同时,牌坊所承载的中国传统文化能够让更多的外国朋友通过建筑的形式进一步了解中国。它的建设是一种仪式交流、思想交流和文化交流,其在树立文化认同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既是有形的文化遗产,又是无形的历史财富。徽州牌坊不仅是徽州文化的缩影,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当前,我们要在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与现代城市文化有机结合的途径,使中国传统文化和建筑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播与传承。

(二)文化传承

1.文化传承

文化创新是以文化传承为基础的。传承,指继承并延续下去,包括技艺的传承和文化的传承。建筑艺术中的文化传承不是简单的符号堆砌和模仿,而是对建筑中所蕴含的核心精神与出色技法的承扬。中国建筑非常看重空间秩序,许多叠加围合的建筑空间,如围墙和庭院等可以采用上下、南北通透的牌坊来破解其沉闷氛围。这样既解决了空间划分问题,又合理限制并界定了空间,使整个空间庄重且不失活泼,对文化氛围的引导具有重要的意义。

牌坊作为具有特殊文化内涵的公共建筑,它再现了古代匠人精湛的建筑技艺,见证了历史事件的发生。它自身的非物质文化意义已经大过于其物质文化实体,堪称历史教科书。相较于现代建筑来说,徽州牌坊建筑从地区文化的弘扬、空间布局的选择、思想观念的传播与未来建筑城市发展来看,其具有更鲜明的文化传承特点。在徽州牌坊的传承问题上,一方面,相关文化工作者要大力创新徽州牌坊文化的传播符号和内容主题。不仅要为其注入新鲜的现代文化艺术元素,而且要在表现形式上更符合大众的审美情趣。另一方面,在不变更传播符号学象征意味的前提下,可以适当在建筑材料、装饰材料上选取一些新型环保材料,使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文化精神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牌坊建筑的空间划定、伦理宣扬、道德标榜、历史回顾、美化装饰等功能。与此同时,新技术、新材料的出现也为牌坊建筑设计的保护与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2.文化创新与活化

首先,树立牌坊的文化形象,对其进行再设计。从文化的角度看,在新时期传承徽州牌坊需要积极再现或重塑其精神家园,合理融合整理徽州牌坊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资源,为其发展创新创造相应的文化环境。在设计中,运用类型学的方式提取原牌坊建筑的模型,可以融合当地民俗文化和牌坊自身文化的独特之处进行旅游文化产品的开发,能够起到流动的宣传作用。正如,徽州地区有名的三雕工艺,借助这种传统技艺来制作当地牌坊精品模型,既方便携带,又有助于观赏感受。此外,还可以将徽州石牌坊文化与其用料文化相结合。鼓励人们自主采石,亲自动手学习雕刻技法制作工艺品。这样既能够加深人们对牌坊所代表的历史文化的了解,也增加了牌坊知识传播的趣味性。这些为保护传统民族文化和活化特有的建筑形制提供了理想方式,为其发展创新提供了可依托环境,使传统建筑文化能够在新的价值体系中延续和弘扬,并充分体现人文关怀。

其次,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徽州牌坊的文化活化可以为社会的不断发展创造一个充满活力的空间,延续一种浓厚的地方文化精神,共享精神家园。以徽州牌坊为设计核心点,使其背后的历史文化与家园情怀相交织。在具体实践中,不能仅停留在简单的理论层面,应切实把徽州所属的民俗民情、审美情怀注入现代建筑发展体系之中。还可以定期举办关于牌坊的相关文化活动,辅以艺术性的解说与表演,生动演绎每座牌坊背后的故事与传说。

近年来,中国对于文化遗产的重视有目共睹,多种新媒体技术纷纷被运用在文化遗产的保护上。例如,敦煌莫高窟的线上数字博物馆使人们无须亲自前往甘肃,通过网络就可全方位浏览其高清景象。徽州牌坊作为徽文化的典型代表,历经百年传承。其中,很大一部分牌坊面临着年久失修、濒临倒塌的问题。因此,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为徽州牌坊建立数字保护成了一种对徽州牌坊进行保护、传承与传播的有效方式。政府和相关研究人员可以将现存的徽州牌坊资源进行分类与特征研究,进而将其数字、信息化分析与存储。合理建构系统、规范且开放的徽州牌坊文化资源数据库,不仅便于牌坊建筑研究者进行深入探究,而且也便于广大民众轻松观赏与学习。这种数字保护能够使徽州牌坊资源得到长久的保存和保护,也丰富了徽州文化传播与传承的方式。

五、结语

中国牌坊建筑历史悠久,每一座牌坊的布局、建造以及建筑所承载的文字、图形和雕刻,都突出了其鲜明的地域特色和直观的象征意义。徽州牌坊以其独特的方式记录了徽州居民的社会生活和徽州建筑的发展历史,成为传播徽州文化的一张不可多得的名片。

以文化传承为基调,徽州牌坊作为一种传播媒介,担当着徽州历史文化的隐形传承者的角色。其兼具教化育人、传承文明的跨文化传播价值。在当下,发掘牌坊的文脉价值,合理运用科学技术进一步提高牌坊的文化传播效应,对增加文化自信与构建文化认同具有重要意义。以传播符号学的视角来探究徽州牌坊,从根源上对牌坊建筑符号的组织、建构、展现与创新等方面进行整合与分析,并将传播符号学的原理赋予实际设计应用领域,从而建立现代牌坊建筑发展的语言结构体系和语义体系,为牌坊建筑的文化传承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猜你喜欢

牌坊符号学徽州
高山仰止处 幽密跌宕地——徽州大峡谷
匼河“背冰”民俗活动的文化符号学阐释
徽州春雪
丰碑与牌坊祥云县王家庄
徽州人
翻译符号学的三域问题剖析
符号学家重返音乐史
运城解州关帝庙牌坊掠影
社会符号学视角下法律翻译对等研究
溪边桥下,春里徽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