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服务模式推动科技孵化载体转型升级研究
2022-02-19杨晓东
杨晓东,米 宁
(江苏省科技创业服务中心,江苏 南京 210008)
0 引言
在当前世界大局变幻的形势下,面对严峻的新冠疫情冲击和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抓住新一轮国家创新布局的机遇,科技创业者团结一心攻坚克难,完成了应急-低谷-上升-平稳的发展阶段,也完成了一系列的基础性科技创新成果,大力弘扬了艰苦奋斗的创新精神,为科技创新载体的蓬勃发展贡献了强大的力量,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
1 科技孵化创新载体建设成效
近年来,江苏省一直把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建设高水平高产出的科技企业孵化载体作为目标,通过扩大政策影响力,延伸企业注册落地等服务链条,加强服务意识、深化服务措施,推动科技企业孵化载体高质量发展,对促进地区创新能力提升、活跃地区创新氛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1 孵化载体数量全国领先
江苏省省级以上的科技企业创新载体发展质态不断优化,在科技成果转化、高层次人才引进、创新型科技中小企业孵化、优势产业培育和优化地区创新创业结构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目前,江苏省共建设省级以上创新孵化载体超过960家,在孵企业超过3.6万家,企业各类收入超过1 700亿元,开展各类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创新创业活动1.2万余场次,为各地安排就业或者灵活就业人员达到50万人。累计毕业企业超过3万家,江苏省在科创板上市的企业,有超过42%的企业都在各类创新载体中孵化过。国家级科技创新载体数量、载体面积以及创新载体内的企业数,江苏省在全国是首位。创新载体内的创新创业团队、企业综合实力比较强,科技部火炬中心举办的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系列活动,是全国性的创新能力大赛[1],江苏省的科技创新载体在历年大赛中均取得优势成绩。
1.2 孵化载体彰显特色服务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时代,一个城市的创新载体如何通过专业化、精细化的发展,在人才引进、科技创新、企业培育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江苏省内各级政府为扶持孵化创新载体及创新人才的发展,推出的一系列管理、资金补助、人才申报政策,让大家充满活力,努力向上发展。苏州市创新服务升级,促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百拓众创空间利用生物医药领域的资源和载体,让孵化企业的项目能够快速启动;欧朗物联硬创空间具备的专业化服务能力,能够为创业者提供技术支持、快速打样、专项基金等一站式服务[2]。徐州市创新载体运营人员和创客们经常沟通“心里话”,涉及政策、资金、载体、服务等,体现出徐州市在服务专业化精细化的发展道路上,深得“创客”心。镇江市的创新载体“百花齐放”,精益求精,鼓励专业化发展,培育了更多“中国工匠”型创业者。
1.3 孵化服务成果显著
近年来,各地出台了关于实施发展创新载体的若干政策意见、孵化机构认定和绩效管理办法,科技创业孵化载体管理实施细则等一系列“双创”政策,将创新服务与绩效考核相结合,实行动态化管理,促进众创空间百花齐放的同时,引导全省众创空间以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为发展方向,明确空间市场定位,持续提质增效。2019年入驻苏州市百拓众创空间的苏州艾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信使核糖核酸载体技术的新药及疫苗研发。新冠疫情暴发之际,艾博研发的mRNA疫苗入选科技部第二批国家应急攻关专项,作为国家首批立项的mRNA疫苗项目,实现了我国mRNA疫苗“零”的突破[3]。同时,入驻在国仟医疗器械专业化众创空间的苏州缔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肿瘤免疫产品研发和服务的公司。国仟通过协助缔码搭设离岸公司及员工持股载体股权结构,并帮助其完成了武汉研发中心资本变更等系列事务,让公司的管理和业务得到长足发展。2020年4月入驻空间的“航空航天关键金属零部件等离子3D打印装备”项目,由毕业于英国巴斯大学的徐方达博士主导,该项目技术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船舶等领域的贵金属毛坯制造等领域。在极大的成本优势和生产速度优势下,项目获得了国内外行业巨头的一致推动。借力于空间的孵化,项目目前已申请多项知识产权专利,荣获了2020年第一批太仓创业领军人才和2020年第二批姑苏创业领军人才。
2 孵化载体对管理创新提出新需求
历史的经验表明,科学技术创新因素影响决定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创新载体一般是在特定领域内相互关联的企业、专业供应商、服务提供商、相关行业的公司、相关机构(如大学、标准机构和行业协会)在地理上相对集中,相互竞争也相互合作形成的群体。作为地方政府广泛采取的以鼓励创业的措施,专门针对高科技部门创业的创新管理,把科技创新企业集聚在一起,通过降低成本,提供咨询服务为创业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其主要特点是提供低于市场价格的物业租赁服务、专业的企业管理人员和与风险投资者建立联系网络的机会。从刺激高科技企业的产生和促进当地创新文化发展的角度而言,企业创新管理是一种高性价比的方式。然而,管理者必须谨慎运营,并且专注特定的目标,相对于单纯的填充创新管理空间,孵化期内企业的创新和质量更应该得到高度的重视。创建有自力更生能力的创新载体,有助于技术转移和创业,但创新管理的发展,需要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强大的劳动力与资本市场、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一定的研发基础、法治以及其他的基本要求,只有如此,高科技企业创新管理才能健康发展。
精准务实的政策措施、专业高效的双创载体、特色鲜明的服务方式,促进创新载体坚持在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的发展道路上踏实走好每一步,不断推动创新载体往更高处发展,把更多创业者“摆渡”到成功彼岸[4]。同时,要认识到创新管理工作依然重要,坚持贯彻“创新第一”的方针,保证创新管理;研究新情况、新措施,做好研判预判工作,找出创新管理工作重心,善于发现主要矛盾,针对性地完善并跟进,使创新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提升与优化。
3 提升孵化载体管理水平的几点建议
“创新管理”是科技服务体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可以为服务对象提供多种形式和多种内容的服务。“创新管理”作为一种服务形式,是新型的社会经济组织形式,通俗地说,它以各种各样的支持手段,为技术创业者提供了这样一种可能——创业者只要带着头脑和技术来,无须自身太大的投入,就有可能实现自己的创业梦。创新管理的宗旨是提高企业创新活动的成活率、成功率,而不论创新管理是公益性的还是营利性的,也不论创新管理是否有专门的场地,但是几年之后,不论是小企业或是项目都要离开创新管理,而不能指望长期赖在其中。高新技术作为知识经济的最重要支柱,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无疑成为国家间实力竞争的焦点。企业创新管理是与新技术革命的兴起和发展伴生而来的,它作为提高科技创新和技术成果转化能力的有效途径,许多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轨国家也采取相应措施,大力兴建企业创新管理。
3.1 以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创新管理的核心
加强组织领导,提高综合协调能力。从整体和全局的高度与角度,统一创新管理思想认识,充分发挥各级政府主管部门的组织管理与宏观调控作用,加强理事会组成单位之间的紧密衔接与配合力度。完善载体理事会、专家委员会组织体系建设,加强体制、机制建设,提高创业载体的规范化管理和运行水平。如今的创新管理与最初发展的尖端相比,管理政策、人员结构、土地政策等需求更为广泛和复杂,以往松散的组织关系在促进创新管理发展过程中渐渐失效,政策制定者应该更加注重向园区机制深层次研究,应该鼓励大学教职工加强与创新管理入驻企业紧密联合,使服务更加普遍便捷。园区的主要工作重点从招商引资向促进孵化期内的企业健康发展,注重园区的企业健康成长。
3.2 加强创新创业投融资服务载体建设
贯彻落实中共江苏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提出的全面构建融资等四大公共服务载体的重要精神,加强创新创业融资服务,进一步整合金融资本、创投资本、产业资本以及政府资源,逐步构建创新创业投资融资服务体系。深入、全面推进职务成果挂牌转让和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两项创新服务,有效突破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瓶颈[5]。建立合作渠道,丰富载体服务资源。加强载体与省内科技公共服务载体之间的协作;加强与国内外其他共享孵化载体之间的衔接、交流与合作;积极开展与科技创业服务相关组织之间的联系与和合作,不断丰富载体的科技创业服务资源。明确主体职责,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各项目承担单位明确按非营利原则为江苏省科技型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开放性、社会化服务,正确处理好单位自身业务与载体建设任务之间的关系,以保证江苏省科技创业公共服务能力的不断提升。
3.3 加强资源整合和互联互动
坚持政府主导、统筹发展的方针,充分发挥创业载体服务效能,加大全社会科技创业服务资源整合、优化配置与功能集成力度,立足构建完善、严密、合理的科技创业服务价值链的目标,依托信息网络系统、组织网络体系和组织,通过服务标准推行和服务绩效测评,进一步健全与完善整合、共享、互动机制。加大投入力度,推动载体良性发展。充分发挥政府公共财政投入的引导、吸纳作用,合理调度、科学计划。根据载体建设与运行,完善增量投入、持续投入机制,鼓励和引导各种社会力量积极参与载体建设,逐步形成多元化投入模式[6]。加强用人机制建设,培养专业服务队伍。通过内部竞争、优化配置和对外公开招聘,以及培养、激励等有效举措,健全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创造良好的用人环境。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大力提倡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价值取向,培养一支具有高度服务意识和精良服务技能的专业化人才队伍[7]。
3.4 进一步提升开放服务能力和社会影响力
以开放式服务能力和辐射带动功能为重点,制订并完善激励与约束机制,健全开放式、社会化公共服务效能考核工作,提高创业载体各类资源、设施和技术手段面向广大科技型中小企业、面向全社会的服务水平。同时,充分利用相关媒体和创业载体自身的网站、期刊等展示窗口,广泛宣传创业载体的服务功能和服务效能,提高其社会认可度和公众认知度,充分渲染有利于科技创业服务载体运行与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8]。加强制度建设,保障载体规范运行。建立健全统一的技术规范、数据标准、载体建设资金使用与管理、资源共建共享与协同服务、服务效能社会评议、载体建设与运行绩效考核等管理制度,保障载体运行开放有序、规范高效。
科技创新管理服务载体的建设,是贯彻实施自主创新发展战略的一项全新举措,从多年的实践中认清了其重要价值和意义,也看到了差距与不足。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遵循科技部和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提高创业载体整体布局水平,全面实现信息流与服务流互动,带动整体服务功能的提升和服务设施的完善,最大限度发挥科技创业载体的服务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