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公寓思想政治工作的制约因素与实践路径探索
——以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证分析为例
2022-02-19陈小霞
陈小霞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常州,213164)
一、大学生公寓思想政治育人的必要性
(一)强化立德树人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1]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标准。大学校园里的思政工作需要全员参与,从教师到宿管员、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教学楼到公寓楼、从图书馆到食堂,都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力量与载体。在这个背景下,大学生公寓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发挥着重要的育人作用,为强化立德树人根本宗旨坚守阵地、保驾护航。[2]
(二)落实三全育人
大学生公寓作为学生工作的重要阵地逐渐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关注的重点领域。大学生公寓浓厚的文化环境,良好的学习氛围,充满活力的文化活动引领着大学生积极向上、不断进取;规范的制度,不断优化的服务质量引领着大学生自强自律,不断前行;师长的谆谆教诲,引领着大学生心怀感恩、茁壮成长。大学生公寓是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场所,是大学生养成感恩意识、团结意识的重要阵地,而这些都是“三全育人”的重要内容,是高校“十大育人”的微观体现。[3]
(三)促进思政改革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指出,要把规范管理的严格要求和润物无声的教育方式结合起来,完善校规校纪,健全自律公约,加强法治教育,大力营造治理有方、管理到位、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4]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通过开展“接地气”的学生工作可以改变思想政治教育“填鸭”和“说教”的传统思维,促进高校思政工作的协同推进,日益形成以立德树人为目标的“大思政”格局。大学生公寓因教育场所和教育方式的独特性,为学校开展思政工作带来诸多挑战的同时,也为促进高校思政改革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为促进思政教育改革创新增加了更多的亲和力。
二、大学生公寓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现状
为了解和掌握当前大学生公寓思想政治育人工作开展现状,找出大学生公寓思想政治育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探索大学生公寓思想政治育人工作的有效途径,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落地生根,笔者在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校)大学生公寓开展调研。调研共有4731人参加,其中男生占60.52%,女生占39.48%;一年级61%,二年级32.83%,三年级6.17%。
(一)大学生公寓思想政治育人的载体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春风化雨、滋润心灵的教育,是一种长期的、终身的教育。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程度受教育方式的影响。对大学生愿意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调研发现,80.4%的大学生认为是公寓的良好文化环境,80.32%的大学生认为是公寓区的各类文化活动,65.31%的大学生认为是受到管理人员的倾心教育,57.37%的大学生认为是教师近距离的沟通。从这一现象来看,大学生对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的形式较为认可,比较容易适应此类育人形式。而与教师近距离沟通的大学生的比例相对较少,这反映出教师的思政教育工作有待加强。各高校的教师在开展大学生公寓工作时应注重工作的艺术性和思想性,提高教师亲和力和育人水平。
(二)大学生公寓思想政治育人的形式
大学生公寓的管理工作在不断改革、创新,尤其是大学生公寓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学生公寓中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形式直接影响着大学生接受思想教育的程度。在调研中,81.61%的大学生希望结合趣味活动、寓教于乐,68.13%的大学生希望活动与专业知识可以有所结合,67.49%的大学生希望加强理论宣讲。这一结果符合大学生的性格特点,也对学生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不仅是举办一次活动、开展一次讲座,而是一个系统工程,开展的文化活动需要融学术性、知识性、团体性、趣味性为一体,需要高校不断探索公寓思政育人的模式,达到充分发挥大学生青春热情和张扬个性的目的。
(三)大学生公寓思想政治育人的内容
能否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受到大学生的思想认识、教师的工作态度、学校的制度政策等多方面的影响。在调研中,81.49%的大学生认为要继续加强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促进自身综合素质发展;63.13%的大学生认为需要完善学校的规章制度,保证各类措施稳步推进;65.61%的大学生认为需要加强线上线下平台建设,推进师生交流互动;52.57%的大学生则认为应在教师职业素养方面加大培训力度。从调研结果来看,大学生十分关注自身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有加强传统文化学习的强烈需求,也反映出公寓思政育人中的行为养成教育对学生成长成才具有必要性。
(四)大学生对公寓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
正确看待大学生公寓思政工作对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落地生根有积极作用。在调研中,79.81%的大学生认为公寓思政是提升自我素质的好机会,72.1%的大学生认为公寓思政是营造学校处处有思政氛围的重要内容,61.93%的大学生认为公寓思政是学校“三全育人”的重要内容,但有13.27%的大学生认为这是做宣传、搞形式。由此体现出当代大学生总体上对公寓内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支持的。大学生总体上积极向上,有较强的求知欲,希望通过学习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但也有一小部分大学生对公寓思政教育的态度较消极。为了实现“三全育人”的总目标,公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重点关注这些大学生。
三、大学生公寓开展思想政治育人的制约因素
(一)受到生源结构多元化的影响
受到高考制度改革的影响,高校生源结构越来越多元。除传统的高考学生外,还有提前招生和对口单招,近两年还有社会化招生、3+3专段等。高校的扩招使大学生数量越来越多,但各高校大学生公寓的管理服务仍然按照传统的“一刀切”班级制管理模式,全校一个标准、一套要求,并未根据大学生的特点进行分类管理。这种管理模式不利于大学生的个性成长,也给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二)受到大学生生活方式的影响
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带给了人们便捷的生活,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与朋友和家人通话、聊天,与远方的好友、陌生人谈人生百态,切磋游戏技术。广阔的网络世界给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娱乐、学习和交往的平台。他们通过社交软件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或者分享生活。但丰富多彩的网络环境,使部分大学生沉迷其中,“宅”成为部分大学生的常态化生活方式。[5]这种生活方式不是短时间的,而是一个长期的现象。部分大学生除教室上课、食堂就餐外,其余时间基本蜗居宿舍。越来越“宅”的生活方式,使他们的朋友越来越少,与外界的沟通越来越少,人际交往能力变得越来越差。
(三)受到思政育人长效机制的影响
大部分高校越来越重视大学生公寓的思想政治教育,运用了环境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等方式,然而,其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容易重点关注大学生在公寓的生活,重点关注环境卫生、行为习惯等方面,而较少关注大学生的情感和精神,即使偶尔有所关注,也是充当人际关系紧张时的调解员,未真正做到引领大学生精神世界的成长。同时,各高校在管理方面,存在被动等待解决、就事论事等问题,而较少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育人的长远发展出发主动设计大学生公寓内的各类育人环节。
(四)受到管理队伍育人水平的影响
现在高校学生管理队伍主要以辅导员、班主任为主,学生干部和物业员工为辅,他们按照学校的具体规定,基本能够完成学校的管理和教育工作。作为思政教育的主体力量,教师队伍的政治素质却参差不齐,有的教师将大部分工作分配给学生干部完成;有的班主任为了完成学校每周进公寓的任务,让大学生代为签字、刷卡;有的教师在开展日常管理工作时,不认真落实各类检查,做起了“老好人式”的引导者;有的教师在大学生出现思想波动时不能及时给予指导和帮扶,而是强制执行。这些操作都削弱了大学生公寓的教育性功能。
四、大学生公寓思政教育的路径
本文结合我校大学生公寓工作实际,就如何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公寓中落地生根提出“一二三三”思政育人模式:一体、二翼、三个平台、三个方面。
(一)一体:教师是大学生公寓思政教育的生力军
大学生公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最终落实者是教师,大学生公寓思政教育首先考验的是教师的思政意识。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思政教育工作是融于大学生日常生活的一项长久工程,认识到思政内容在日常公寓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才能实现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各高校在开展公寓思政育人的同时,应加大教师的思政培训力度,组织校级、二级学院的各类培训。培训形式可灵活设置,如增加实践和互动环节,设置情景式培训内容,以集中解决大部分教师思政意识淡薄的问题,还可以在工作的艺术性方面下功夫,注重润物细无声式的教育引导。例如,通过挖掘“最美公寓辅导员”“我家的班主任”等典型的公寓育人模式,形成可推广的管理服务育人模式。
(二)二翼:学生干部和党员是大学生公寓思政教育的先锋队
大学阶段是学生三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作为大学生中的骨干,在高校各项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在具体的行动中践行诚信与友善的核心价值观,体现责任与担当的时代奉献精神。我校在开展大学生公寓思政工作时通过学生干部挂牌、退役士兵亮身份等活动,加强学生骨干的榜样示范作用,成立宿舍管理协会,组织大学生参与公寓建设工作,包括安全检查、文明督查、矛盾调解、服务学生、文化建设和网络宣传等,通过引导学生干部对学生公寓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形成了自强、自律、自尊、自爱、自立的良好品德。同时,这种榜样的力量还可以影响辐射周围其他学生。经过近几年的探索,我校形成了“楼、层”管理模式,设立楼长和层长,分区域组建工作小组,使优秀学生在公寓思政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三)三个平台:平台建设是大学生公寓思政教育的加油站
1.信息管理平台
信息管理平台不仅影响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安全系数,还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依托。我校大学生公寓先后建成了视频监控系统、烟感系统、电子门禁系统等,并在2020年进行了新的尝试,实现人脸识别翼闸通道。这一措施使得大学生公寓管理的安全系数大大提高,同时配以智慧化的信息分析系统,实现了智能化、精细化、人性化的管理模式,让学生工作者及时了解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习惯,以便有重点地开展思政教育工作。这种“互联网+教育”的一体化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学生公寓管理数据的实时采集、精确化诊改,让公寓的思政教育变得智能、可控、可诊断,为教师分析大学生学习生活、人际沟通、思想状态,精确把握环境卫生和整改效果提供支撑。我校打通了教学、学工、团委等业务系统功能,形成了高度集成化的信息管理系统,产生过程化监测大学生思政育人效果。
2.面对面值班平台
面对面值班平台是学工人员开展大学生日常管理、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高校可在每栋公寓楼设置值班点,通过师生联动实现学生不预约、不跑腿,零距离地解决问题,助力大学生全方位成长成才。在开展具体工作时,应重点加强值班的实效性,抓好工作的整改落实,力戒形式主义,让“一直在你身边”“为你服务”的承诺叫得更响、做得更好。在安排具体值班事务时,高校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实施,如遇二级单位人员较少时,可以采取搭班的模式,各单位之间应充分沟通,协调解决值班问题,促进值班平台贴近学生、贴近实际。同时,要逐步积累谈心谈话和处理实际问题的经验,把工作的目标更加明确地落在育人效果上。
3.特色文化活动平台
公寓文化活动是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各类思想政治育人元素可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滋润学生心田。高校应加强公寓文化活动室的服务管理水平,以让大学生走出宿舍、走进活动室为目的,在每个公寓楼打造集文化、娱乐、休闲于一体的活动室。我校在大学生公寓楼打造了“书画、茶艺、棋类、健身、瑜伽”等为主题的文化活动室,配以必要设备,安排专人负责,开发预约管理系统,为大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为打造大学生公寓“百家争鸣”的文化氛围提供了重要保障。
(四)三个层面:文化建设是大学生公寓思政教育的营养土
1.注重精神文化,助力学生成长
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直接影响着公寓思政教育的效果。这些活动以及其背后传递的世界观、价值观已经逐渐成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我校以创建公寓文化活动品牌为抓手,加强榜样示范作用,通过精心设计、策划,组织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各类活动。例如,一楼栋一品牌、“十间样板宿舍、百间星级宿舍、千间文明宿舍”创建、文化活动月、安全教育、学生宿舍亮身份等活动。活动注重寓教于乐,内容渗透教育性,形式突出趣味性,使大学生主动参加,达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目的,实现创建“同学关系好、生活习惯好、学习风气好、文化氛围好、卫生环境好”的文明宿舍目标,以及从思想引领、学业学风、文明行为等方面进行立体式思政教育的目标,进而达到大学生精神文化的全面提升。
2.深化制度文化,规范公寓日常管理制度
大学生公寓是大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场所之一,也是学校在大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最基础的单元,公寓思政育人的相关制度决定了在公寓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和保障性作用。我校在“内涵式发展”的倡导下,通过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了一套完善、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评比办法和奖惩制度。我校完善了《辅导员工作站管理制度》《文明宿舍评比办法》《样板宿舍实施细则》等在内的4大类37项具体制度,形成了制度汇编,完善了公寓日常管理制度,从机制层面上为大学生公寓生活提供安全保障。同时,实施楼层安全员、卫生员“双员”巡逻制度、“1+3”公寓管理制度等,各部门团结互助、分工协作、严格管理,全方位、多角度确保工作的严谨性。
3.加强行为文化,营造文明公寓氛围
大学生公寓行为文化是大学生在校园学习生活中表现出来的特定行为方式和行为结果,这种行为方式是大学生所作所为的具体表现,体现着他们的价值观念取向,并受制度的约束和导向。[6]大学生公寓内的安全问题始终是公寓工作者的头等大事,工作人员应尽力排查任何形式的安全隐患。近年我校来倡导文明问好活动,要求全体人员参与,“教师进公寓,学生不问好”的局面得到改变;创新工作方法,与家长沟通协作,达到家校协力共育效果;细化大学生评奖评优办法,强化文明宿舍建设、个人宿舍文明行为等方面的要求,促进优秀大学生养成和带动周边同学的文明行为;加强行为惩处力度,改变传统的说教式的教育,对屡教不改者按程度进行处分,以起到“处罚一个,警示一片”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