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育融合背景下的高中劳动美学社团构建研究

2022-02-19闵惠子

教育观察 2022年2期
关键词:社团美育美学

阮 琼,闵惠子,袁 喆

(深圳市南头中学,广东深圳,518000)

劳动既是对美的“本质直观”,又是“回到美本身”的实践活动。马克思认为,当劳动按照“美的规律”来展开时,就成为创造美、体验美和享有美的一种实践活动。[1]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劳动本身趋向于商品化,人们常常极力逃避苦累的劳动体验,因此,人们也很难体会和感知到劳动创造美的劳动内涵。[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3],还提出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等要求[4]。新时代,在党把劳动教育和美育放到重要位置的背景下,构建高中劳动美学社团,是探索劳动教育及美育融合的重要载体和手段。高中劳动美学社团旨在通过劳动教育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和劳动教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五育融合的育人理念及目标

五育融合作为新时代提出的新的教育体系,是五育并举理论的提升,是新时代中国教育变革与发展的基本趋势。[5]五育融合理念的主旨在于回归教育的本质,让德智体美劳之间的教育有机融合、协同共进,共同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五育融合理念回答了新时代教育对人才教育的要求、方法和目标,即培养方向、如何培养、为谁培养等问题。

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决定了劳动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是具有主观能动性和自主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同时赋予劳动以艺术性和趣味性。劳动过程在彰显人类的智慧、意志和情感等丰富的本质力量的同时,既生产对象也完善劳动主体,既促进人与自然形成和谐关系也促进人与人进行自由联系。[6]在育人目标上,基于五育融合的育人理念,劳动教育目标与美育目标具有一致性。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是劳动教育的目标追求,而且是美育的内涵所在。美育突破了狭隘的艺术教育,使人的各方面向“美”的方向发展,即“全面发展”;劳动教育打破了传统劳动形式的认知,让学生在劳动实践活动中体会和认知劳动带来的价值和意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这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之一。目标一致性决定了它们在教育过程中的相互包容性,劳动教育需要美育,美育需要劳动教育。

二、劳动美学社团的内涵

俄罗斯美学家鲍列夫认为,审美教育的最佳成果应该是塑造一个完整而和谐、具有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具有能动创造性的人。[7]美育是塑造人性的过程,也是通过劳动直接或间接地对人自身的思想、道德、品行、能力进行改造的过程,还是人按照美的规律完成自我塑造的过程。

劳动美学研究的目的在于发现劳动活动中美的规律,增强劳动活动的科学性和愉悦性,提高劳动的效率和质量,阐明劳动美对劳动的价值和人类生活质量的影响。[1]劳动者在劳动创造过程中实现自身美的塑造,并且将创造美和劳动者审美统一于劳动实践中。这种劳动的基础性作用决定了劳动教育与美育的不可分割性,使劳动教育与美育的融合具备了一定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高中劳动美学社团的出发点和目标是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其根本性质是:让学生在主观因素的作用下,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特定的劳动作用于各种美的事物和形态,培养劳动意识,掌握劳动技能,形成劳动品质;具备对美的认识、鉴赏和创作能力,并形成美的人格;培养学生的主观创造性,发挥学生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社团。

三、五育融合背景下,劳动教育与美育的内在逻辑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到,要让劳动教育贯穿社会主义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通过劳动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奋发的劳动精神面貌、正确的劳动价值取向以及一定的劳动技能水平。[8]而人的精神面貌、价值取向、技能水平是人内在情感状况、思想境界、道德品行能力的外显,属于美育的范畴。

劳动教育的内容分为日常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三个方面,美育的内容主要包括美的艺术作品、美的社会生活和美的自然风景三个方面。劳动教育和美育二者的内在逻辑表现在劳动创造美、劳动欣赏美两个方面。

(一)劳动创造美

劳动是造就美的基础,人类相较于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人类能够进行美的创造和劳动生产。[9]在劳动创造美的过程中,主体的活动按照自身的情感需要进行,同时保留客体独特的物质属性。当劳动对象将主体需要和客体的自身属性进行完美统一,并以具体客观存在呈现时,劳动产品便成为美的产品。这离不开意识中美的成分和劳动过程的合规性。劳动主体的审美意识与对象在创造成果上达成统一,使劳动产品在形式上具备了审美价值,即劳动创造了美。劳动创造了日益丰美的物质和文化世界,也促进了人类包括审美感受在内的一切情感的形成。

(二)劳动欣赏美

美是对劳动的更高追求,并通过劳动得以展现出来,而劳动则创造了美以及能够欣赏美的大众。劳动塑造全面发展和人格完善的劳动者,激发劳动主体的自由创造力,构建和谐美丽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主体审美意识经劳动创造物化为对象,客体作为美的载体而呈现为美的形象。[10]在日常教学之外,高中劳动美学社团以劳动为基础,通过各式各样的社团活动培养学生认识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通过社团活动进行审美教育,能够帮助建立审美活动中的特定情境、符合审美创造的自由心态,以及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审美实践机会,这也是社团活动本身所具有的性质和特点。[11]构建高中劳动美学社团是学校育人的重要手段,是利用社团进行劳动教育、渗透美育、创新育人方式,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四、高中劳动美学社团构建策略

(一)建设目标清晰化

创建劳动美学社团践行劳动教育与美育的融合,最终的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劳动美学社团的建设目标可以分为以下三个层面,可依次递进:首先,以劳育美,学生在社团中通过学习劳动知识涵育美的意识;其次,以劳创美,学生在社团中通过践行劳动活动掌握创造美的能力;最后,以劳固美,学生在社团中通过反思劳动理念、升华劳动精神、内化劳动品质成为美的人。

(二)建设理念具体化

第一,以人为本,做好顶层设计。五育融合育人理念下的劳动美学社团是劳动教育与美育融合的实际践行,应当渗透在学校日常体系中,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同时,教育的目的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劳动美学社团的组建与运行不能脱离人的需求和成长规律。一是从顶层设计上应建立劳动美学社团的管理体制、确定社团运行的目标,培养社团教师,投入配套资金与设备。二是在价值取向上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劳动美学社团是通过劳动来孕育美、创造美、内化美的,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也是劳动美学社团的价值公约。

第二,因地制宜,拓展劳动美学社团内容。高中劳动美学社团活动内容的设置应深耕于学校实际,如文化主流、大环境特点、学生特性等,根据地域特点、学生生长点进行统筹规划。以深圳市南头中学(以下简称我校)为例,由于地处改革开放先行城市——深圳,位于科技发达的南山区,我校组建了无人机社团,在大疆公司的技术支持下,学生通过对飞行知识和飞行技巧的学习,自主设计了飞行线路,并根据具体需要选择拍摄场景、形成拍摄模型。虽然地处城市中心,土地资源有限,但我校仍营建了物联网种植园,成立了物联网种植社,引导学生利用物联网技术观测植物生长所需的光照、土壤条件,为植物生长创建“微田园”,发现植物生长的数据美、科技美、创新美。我校是一所经过多年历史沉淀、文化底蕴深厚的百年老校,基于学校特色,我校创建了惊鸿汉服社。汉服社的学生提倡穿汉服,学习汉服礼仪、香道、茶道,进行古代成人礼——及笄礼、加冠礼的展演,将传统文化深深扎根于学校的文化土壤,在具体的劳动实践场景中厚植传统文化审美理念,接受优秀精神文明的熏陶。

第三,资源整合,创新社团组织形式。劳动美学社团源源不断的生命力,来自丰富多彩的展示平台和家校社合作的协同助推。学校的主流活动应为劳动美学社团的展示提供固定的空间,结合德育活动、学科教学活动进行展示。同时,学校应将社会、学校、家庭资源进行整合,开展丰富的社团活动,为劳动美学社团的发展提供资源,协同助力发展。

(三)组织形式多样化

劳动美学社团的质量与社团目标的确立、社团组织架构的建立、社团活动规范的设计、社团活动的策划和实施、社会活动效果的反思与改进等方面息息相关,社团的组织形式可分为教师主导型、自发尝试型、自觉发展型三类,不同的组织形式在管理、活动、延续性、育人效果方面各有利弊。[12]高中劳动美学社团的组织形式大致可以分为以上三类,以兼顾内容与形式,创建更加丰富的组织形式。

(四)活动主题一体化

劳动美学社团的活动主题需契合五育融合的育人理念,注重劳动教育与美育的相互融合、相互渗透。我校对劳动美学社团活动进行统筹安排,形成了一体化的活动主题。

第一,从数据田园到心灵田园。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学习育种、种植的基础知识,利用物联网技术对植物生长所需的光线、土壤环境等数据进行调查收集,通过观察、记录、调整种植园的植物生长环境参数来种植应季植物或特定植物。种植园里的应季瓜果蔬菜有了收获,学生可以采摘,在学校每年举行的游园会上进行义卖,义卖所得由学生支配,或捐献或作为社团经费留存。同时,种植园还种植了特定植物,如鲜花、艾草等,教师带领学生种植、养护鲜花,鲜花盛开后可以在教师节或班主任节等送给教师;学习艾草的种植和艾叶的晾晒加工,将加工好的成品缝进自己刺绣的香囊里制成香包,或自留或送人。依托物联网种植园的劳动美学社团,可以让学生在动手劳动的过程中感受到科技之美和数据之美,在义卖活动上体验丰收之美,在香包的制作过程中学习设计之美,在感恩教师的活动中升华尊师、感恩的美好品质。

第二,匠心独运,文化传承。手作社是专门为培养学生的创作兴趣而成立的社团。社团有完整的系列课程,如“制扇至美”之团扇的设计与制作、刺绣基础知识学习,在此基础上可衍生学生创意设计系列,如金陵十二钗元素团扇设计与制作、“我爱母校”之母校元素刺绣设计与制作等。作为新时代劳动美学社团手作社的重点项目,我校在引导学生制作团扇时除了关注扇子本身的文化意蕴,也让学生体会团扇制作工艺的精巧,同时结合学生课堂所学及实际积累,设计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活动。例如,在《红楼梦》的拓展阅读后,教师让社员们以金陵十二钗为扇面元素进行设计制作。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不仅巩固了语文课堂所学知识,而且在劳动中明白了关于团扇的更多时代特色的含义。惊鸿汉服社是我校特色劳动美学社团,社员们可以穿汉服、制作汉服配饰,学习茶道,进行茶道展演,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品悟古典之美,在优秀汉服文化的熏陶下懂得谦谦君子、窈窕淑女的含义,从而端正举止、涵养风度。

第三,别“young”巧手耀青春。我校服装设计社是学生在劳动过程中提高审美的一种尝试。例如,服装设计社进行的希腊神话系列成衣的制作,是以当今世界时尚潮流风向之一的Y2K(千禧年未来元素)为媒介,探索相关工艺、发展历史并结合相关知识合理应用带有其特征的材料,展现积极向上、渴望发展的精神追求。同时,以古希腊神话以及相关艺术、文学作品为线索,从中探寻并分析来自不同时代以及地区的相关文化与特征的异同,发觉其精神层面的态度,感受不同文化、审美的鲜明对比,品味传统文化与现代流行文化的碰撞,学习并尝试将不同面料、工艺、剪裁、搭配运用在服装设计中,让学生在思考与劳动的过程中学习相关文化和历史、提升美学鉴赏能力。

第四,阳光天使志愿服务。我校根据学生综评系统的需要,依托志愿深圳系统,融合美育目标,因地制宜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我校紧挨中山公园,地处拥有1800多年历史的南头古城,因而我校组建中山公园志愿服务小组,对中山公园的环境进行维护,同时设计志愿清单,以劳动任务的形式要求学生完成中山公园有关的任务,如调查分析中山公园四季花卉构成情况、中山公园土壤植被情况分析等,最后形成调查报告或研究性学习小课题。南头古城志愿者队通过走访居民、对街区建筑分布进行测绘等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着手设计古城3D模型图。另外,义工社利用周末的时间走近红树林湿地公园,探寻湿地之美,在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积累湿地保护实践知识,提升环保意识。

(五)评价方式多元化

劳动美学社团的评价指标应多元化,综合考量劳动的知识、技能、品质、精神等层面的评价。结合具体的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效果等内容,我校采取多样的评价方式,通过学生间的自评与互评、家校社的联合评价等,以及动态评价、在活动中评价等方式,对高中劳动美学社团活动进行综合评价。

五、结语

高中阶段是学生修养养成和性格培育的关键期,教育决不能忽视这个阶段学生的成长。五育融合的育人理念旨在探索德智体美劳的融合发展,以更好地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发挥作用。劳动美学社团既是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媒介,又是探索劳动育美、劳动创美、劳动固美方式的重要实践。学生能够在社团中找到自己的兴趣方向,尽情施展自我才华,学习相关技能,最终提升对学习和生活的自信心,形成良性循环,从而推动自我的和成长。

猜你喜欢

社团美育美学
缤纷社团
论公民美育
盘中的意式美学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外婆的美学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纯白美学
K-BOT拼插社团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