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典诗歌在小学语文中的“诗味”教学

2022-02-19中山市古镇镇曹一小学

师道(教研) 2022年1期
关键词:古典意境诗人

文/中山市古镇镇曹一小学 陈 苗

中国历来就有“诗教”的传统,《礼记》云:“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由此可见,“诗”的教化作用所产生的影响之深广。古典诗歌中给予人以直接的感化,它蕴含着中华文化的理念、智慧以及神韵,强调情理的统一、情景的交融,为读者提供审美享受,提升人格境界。中国古典诗歌所蕴含的内在价值如若发扬光大必将利于千秋。由此,让学生学会品读和鉴赏诗歌已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但是,目前小学语文古典诗歌教学面临着形式化、简单化的局限,一味追求听说读写的高效率而忽视了人文追求和艺术感受性。小学语文古典诗歌的“诗味”教学对当前小学语文古典诗歌教学改革大有裨益,但同时也面临巨大的挑战。如何看待并解决这一问题是值得深入研究的。

一、小学语文古典诗歌教学的现状分析

首先,在教学目标上,表述不够严谨,指向较为宽泛,不易于实际操作与考评。在教学中,由于一部分教师自身的能力有所不足,难以给学生创造真正的“诗味”氛围。小学古典诗歌教学普遍存在教学内容与形式相脱离,导致教师忽视对学生进行古典诗歌感受性的培养,忽略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其次,在古典诗歌教学过程中,教师讲解过多,占据了学生独立的阅读和思考的时间,不能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导致课堂效率不高。最后,从阅读角度看,相对比较关注阅读的方法,缺乏对诗歌特有的语言艺术及意境等的关注。

二、“诗味”在小学语文古典诗歌教学中的表现形式

(一)语言美。古典诗歌通过语言来展现意境美,通过意境凸显语言美,而古典诗歌所营造的优美的意境离不开诗歌语言的表情达意、准确鲜明。诗人对于语言的锤炼甚至到了“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程度。如贾岛《题李凝幽居》“鸟宿池边树,僧敲夜下门”一句中的“敲”字曾用到过“推”,二字反复推敲,最终选定为“敲”,这足以看出诗人对于诗歌语言构思精巧的追求。

(二)情感美。古典诗歌风格多样,有杜甫的现实主义,也有李白的浪漫主义,更有苏轼、辛弃疾的豪放,柳永、李清照的婉约细腻。古典诗歌的风格并无高低优劣之分,而是不同性情的人不同的表达方式。在古典诗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不同作家的风格,研究诗人的情感表现,更好发挥诗歌情感的美育作用,丰富学生的情绪情感体验,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情操。

(三)形式美。中国古典诗歌韵律缓急相间,句式灵活多变。诗的形式美,一是表现为结构美,诗歌的构思讲究“精”“妙”“新”。如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诗中,其“精”“妙”“新”则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将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不舍与惜别之情表现出来,这既是一曲野草颂,更是生命的颂歌。二是表现为建筑结构美,从诗歌的结构形式看,句式整齐、匀称。如《诗经·采薇》中,形成重章叠唱的形式美,更有一唱三叹的音律美。

(四)意境美。诗歌是诗人情境、物我的相互交融而成的,是理性与感性的统一。通过意象的创造加之自身的情感构成的意境,充满诗意且耐人寻味。而意境美正是鉴赏活动中最为重要的审美环节。诗歌的意境表现方式灵活多变,每一首诗都是由一个或多个画面组成且充满想象空间。有绚丽明朗的,有凄清悲凉的,有旷达豪放的……

三、策略

(一)转变教学观念。这里的转变是将古典诗歌在教材中从人们习惯性的“知识教育”转向“生灭教育”,这将更充分的发挥其教育性与艺术性。在教学目的上要明确两点:一是对中华优秀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一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这两点对于学习古典诗歌而言,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从知之到好之、乐之。

(二)培养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这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审美结构。在古典诗歌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在想象中诵读,多形式朗读,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歌内容,挖掘诗歌的空白处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创新教法。在小学语文古典诗歌的教学过程中要着重加强学生对作品的“感受与生发”进行引导。教师要有敢于尝试的信念和坚韧不拔的追求,勇于尝试创生合适的新教法。但这并不意味着漫无目的,而是要把创新的目标投射在“要把诗当诗,当精神载体,当文化积淀来解读”的目标上。

四、方法举要

(一)声情式教学。作为诗的国度,从诗歌的源头《诗经》到汉乐府再到诗词的巅峰唐宋时期,诗歌可谓是浩如烟海,其中的妙词佳句不可胜数。中国古典诗歌的特点情感深厚,字句结构整齐,重韵律,节奏感强,适合传唱。让学生达到“以美启真、以美怡情、以美引善”的境地。

(二)品位语言。中华古典诗歌的美在于它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由此,体味和推敲重要字词句对于提高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感受诗歌中美好的意境,体会语言有助于激发人的情感。基于此,品位诗歌语言首先要抓住重点诗句,推敲关键词。

(三)意境教学。首先,在教学时要帮助学生领会诗人的内心世界,找到诗人情感的爆发点。在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诗人流露出来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情感进行聚焦,体会诗人触景生情,以“更上”二字传达自身进取的志向和博大的胸襟。其次,引导学生领会诗歌所表现的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即诗歌的意境。再次,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感受诗歌的意境魅力。最后,读者根据诗中的各个意象,结合想象,构筑诗歌的整体形象,从而感受诗人的诗心。

五、结语

中国古典诗歌的内涵极为丰富,表达的思想情感也甚是微妙。在教学中,确立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并将二者相统一。同时,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激发学习动机,从诗中汲取精神力量,提高人文素养;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以此达到让学生主动、自主的投身于诗文的学习之中的效果;让学生从“好之”到“乐知”进而达到“善学”“博学”“美学”,自然而然地进入诗词的世界,最终获得美的享受与感悟,提升自身修养。

猜你喜欢

古典意境诗人
从不同侧面求解古典概型
出入于古典与现代之间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我理解的好诗人
诗人猫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怎样读古典诗词?
古典乐可能是汪星人的最爱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