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构建的国内研究综述
——基于2000—2021年的中国知网文献研究
2022-02-19代显华唐天佑
文 欢,代显华,唐天佑
(1.成都大学,四川成都,610106;2.西南大学,重庆,400716)
一、研究背景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要“根据各学段特点,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系统加强劳动教育”。[2]
劳动教育课程是承载劳动教育责任使命的载体,但是当前我国学校的劳动教育发展缓慢,课程构建经验较少,因此在顶层设计上出现了课程内容缺乏系统性,课程监督机制、考核机制不健全,课程管理人才不足等问题。同时,在具体实践中,站在实践主体——教师与学生的角度分析,存在着劳动教育观念淡薄、对课程地位认识不清等问题;站在实践客体——课程的角度分析,还存在着课程目标遭遇“人”的危机、课时被挤占、课程未成系统等问题。更有研究者指出目前我国的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还潜存着由缺位所导致的学生精神品质被败坏、劳动能力被削弱等问题。[3]这些问题表明扭转当前劳动教育异化和缺失现象刻不容缓,而劳动教育课程作为承载劳动教育使命责任的重要载体,具有特别的研究价值。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研究法,利用CNKI中国知网资源总库,检索了国内2000年至2021年有关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构建的文献资料,通过整理、甄选、归纳、分析资料,了解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构建的研究现状。
(二)研究问题
通过文献梳理,分析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构建相关研究的进展并判断研究趋势,具体问题包括: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构建的价值何在?现存问题以及影响因素有哪些?已有的对策、方法有哪些?
(三)样本选取
为了有效获取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构建的相关文献,在中国知网的数据库中,以“劳动教育课程”并“中小学”进行高级检索,时间设定为2000年1月1日—2021年9月30日,共获得208篇文献,其中特色期刊文章99篇,学术期刊文章72篇,学位论文13篇,会议资料3篇,报纸20篇,学术辑刊文章1篇。根据研究目的,通过以下三个条件对文献进行初步筛选。
第一,研究对象必须是国内中小学,排除以外国学校、大学、职业院校、高职院校等为研究对象的文献。
第二,研究主题必须与劳动教育相关,排除以职业卫生、安全课程、技术教育、劳动力市场等为研究主题的文献。
第三,研究内容必须涉及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构建,可以是整篇文章都研究,也可以是一部分内容有所涉及。
根据以上筛选条件,得到208篇文献。其后,基于文献摘要大致了解研究内容,最终确定与研究主题直接相关的文献85篇。再进行详细的全文阅读,仔细分析并选择较为经典的25篇文献。
此外,为了加强对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构建的相关认识,还选用了部分政策文件及报纸文献,在参考文献中均有列出,特此说明。
三、研究结果
在关于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构建的已有研究中,研究者较多采用的是文献分析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个案研究法。在内容方面,既有分析劳动教育课程构建价值、构建目标的研究,也有从一所具体的学校出发,利用各种问卷资料,指出学校劳动教育课程构建成果或不足的研究。下面从已有研究主题、文献简评两个方面来呈现近二十年国内中小学领域劳动教育课程构建的研究进展。
(一)已有研究主题
1.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构建价值
在中央出台的文件中以及学者们的研究中都肯定了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构建的价值。《意见》明确提出:“整体优化学校课程设置,将劳动教育纳入中小学国家课程方案和职业院校、普通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形成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针对性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2]很多研究者认可劳动教育课程的建设价值,认为不仅利于劳动教育的开展,同时对学生的成长也有重大影响。典型的表述如:落实劳动教育,关键在于建设中小学校劳动课程[4];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是劳动教育目标实现的载体,它的设计必须服务于劳动教育目标的实现[5];劳动教育课程需要给学生创设真实的劳动体验机会,让学生亲临劳动现场形成真切的劳动感官体验[6]。
2.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构建问题
针对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构建,国家只出台指导性意见,课程建设的顶层设计不足,学校在具体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较多。从顶层设计上来讲,由于“我国学校劳动教育的发展较为缓慢,课程建设经验匮乏”[7],“大多数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在模式方面还处在摸着石头过河的一个阶段”[8],“劳动教育及其课程建设事实上已逐渐从中小学教育中遗失、从青少年教育中缺失”。从具体实践来讲,有研究者指出“当前,虽然劳动教育日益受到多方重视,但劳动教育的课程实践却依旧不容乐观”[10]。学校在劳动教育课程的建设方面,还存在着课程目标偏差、课程内容单薄、教学组织形式不规范、教学方式单一、教学评价随意等问题[11];同时学校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也需要进一步完善,调查显示,“有15.8%的学校没有建设相关的、规范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12]。
3.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构建影响因素
可从国家国情、学校学情、社会文化观念三个维度来分析。从国家国情角度出发,有学者指出“劳动教育课程的构建离不开对国家教育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的把握”[13]。从学校学情入手的学者指出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的挑战包括传统偏见根深蒂固以及学校教育的浅尝辄止[14];而乡村学校劳动教育课程变革的挑战在于劳动结构二分观念固化,乡村学校布局调整等因素也会对劳动教育课程构建产生影响[15]。从社会文化观念入手的学者指出由于我国长期存在着“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不劳而获”等观念,劳动教育课程常常以副科的形式出现。[16]
4.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如何构建
一是完善课程体系。相关学者在研究中都呼吁完善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的体系。典型表述为“劳动教育当务之急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建立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体系”[17];课程是教育的支撑,劳动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劳动教育课程体系,需要按照综合性、开放性、实践性、针对性的总要求,建设国家、地方、校本三级劳动教育课程[18]。
二是重视课程融合。《意见》明确指出:“要在德育、语文、历史等学科教学中加大劳动观念和态度的培养……在其他学科教学和少先队活动课中有机融入劳动教育的内容。”[2]以文件为依据,学者们也进行了相关阐述,如新时代要切实做到把劳动教育纳入“五育并举”体系,以“五育并举”重构劳动教育课程的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构建劳动教育课程的评价体系[19];“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部分互相依存、相互融合”[20]。
三是把握时代特征,建设劳动教育课程。研究指出“面对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势必要因时而变”[21];“劳动教育课程应注入具有新时代特色的教学内容”[22],以培养具有劳动意识自觉性和劳动思维创新性人才为目标,注重学生在劳动过程中的获得感。
四是家校社三方联动。研究多表明开展劳动教育,需以家校社三方联动的思路,形成劳动教育的课程架构[23],家庭劳动教育可以实现校内学习经验的迁移运用,是劳动赋能课程建设的第二个主阵地[24],“家校社三方如何配合,具体来讲应该是学校课程中有实践,重观念塑造;社会实践中有理论,重能力提高;家庭教育中有参与,重习惯养成”[25]。
五是构建特色化的校本课程。以“本色”统领学校课程建设,不仅能够突出学校的文化内涵,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课程建设与学校文化割裂等问题。[26]针对劳动教育的校本课程建设,李祥翠和陈林以及卢德生三人一致认为学校需要根据劳动课程教育目标,确定劳动教育的内容,选择开展劳动教育的方法,开发出各具特色的劳动教育校本课程。[27-28]
(二)文献简评
1.研究队伍分析
通过对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构建的研究主体进行分析,发现研究主体主要包括专业研究人员和一线教师。专业研究人员的研究较为全面,关注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构建的价值、问题、影响因素和策略;一线教师的研究侧重于教学工作经验的总结,大多关注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实施实践的问题。总体而言,研究主体目前以开展短暂性研究的个别学者为主,没有形成对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构建进行长期跟踪式调查的研究团队。同时,从研究主体视角分析,缺少权威型的专家作者进行专业的深入探讨,研究生的论文研究也较少。
2.已有研究的主要贡献
对已有研究进行梳理,其成果主要表现在价值分析、困境考察以及影响因素等方面。首先,可以将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构建的价值分为元价值与育人价值,劳动教育课程的构建不仅利于劳动教育的开展,同时对学生的成长也有重大影响;其次,我国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构建的困境,可以概括为课程构建的顶层设计不足和具体实践面临困难两个方面;再次,劳动教育课程构建的影响因素,可从国家国情、学校学情、社会文化观念三个维度来分析;最后,各位学者以及各中小学校的具体实践活动也提供了多样的中小学劳动课程构建经验,给后续研究以启示。
3.已有研究的不足
一是缺乏对劳动教育课程构建的内涵界定。目前对“劳动教育”“课程”“劳动教育综合课程”等概念有了清晰的内涵界定,但是学术界还没有一个清晰的关于“劳动教育课程构建”的内涵界定。虽然按照字面意思理解劳动教育课程构建就是关于劳动教育的课程建设,但这样带有经验性的总结,与劳动教育课程构建在整个劳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不相符。劳动教育课程构建应该是指:学校为了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包括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念、具备必要的劳动能力、培育健康的劳动精神、养成良好的劳动行为习惯,通过确立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分析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保障课程实施、形成课程评价五个环节来实现课程目标的活动。
二是对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构建的研究缺乏系统性。综合梳理已有的研究,关于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构建的研究成果丰硕,在价值、问题、影响因素、对策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当前对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构建研究的系统性不足。一个完整的劳动教育课程构建,至少包括课程目标、标准、计划、教材、教参、课程评价这六方面的内容。若从这六个方面分析已有的研究,那么关于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计划、教材、教参以及如何进行课程评价是目前研究所忽视的部分,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该按照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本身的逻辑结构进行考察,加大对劳动教育课程计划的研究力度,加强对教材教参的梳理,加深对课程评价的分析。
三是乡村学校劳动教育课程构建研究成果较少。如果笼统地按照地域划分出城市学校与乡村学校,将其劳动教育课程构建的相关研究进行对比,则当前对乡村学校劳动教育课程构建的研究还不算丰富,学术界目前关注较多的是城市学校劳动教育课程如何构建、遇到了哪些问题、怎么解决,对构建经验的总结以及未来变革的设想。相比而言,乡村学校在劳动教育课程构建方面成果较少,表现为学校在劳动教育课程构建方面比城市学校落后较多、课程内容单一、缺乏体系化的劳动教育课程等方面。如何打破这种现状,值得研究者们进行持续关注与探索。
四、结语
基于对当前研究的分析,关于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构建的研究需要在以下方面进行完善:研究内容方面,应当加大对劳动教育课程构建内涵界定的清晰性与科学性,在实践中充分挖掘劳动教育课程的构建经验,增加对实践性材料的梳理与运用。研究对象方面,需要加强对乡村地区学校劳动教育课程构建的相关研究。研究方法方面,要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与研究工具,例如利用大数据进行资料收集与分析等。研究结果方面,更重视乡村学校综合性(涵盖劳动教育课程的各个方面,例如课程构建、评价、实施等方面)、应用性(可以给教师开展劳动教育提供具体的指导)、时代性(可以运用大数据搜集资料,进行资料的整合)研究成果的精细化产出。总之,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的构建是一项持久而复杂的工作,需要充分重视其地位与价值,准确定位其目标,不断在实践中吸取经验与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