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度学习视域下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2022-02-19王倩倩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丽景小学257091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2年3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深度科学

王倩倩(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丽景小学 257091)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提出,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其中,思维能力指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能力。以往的小学科学教学较侧重帮助学生积累科学知识,容易忽视对思维能力的培养。课堂中“教多学少”的问题还比较多,没有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学生思维参与程度低。鉴于此,本文借鉴深度学习的理念,探讨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思维能力。

一、深度学习的概念分析

20世纪70年代,Ference Marton和Roger Saljo首次提出了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和浅层学习(Surface Learning)两个概念。随后,国内外研究者对深度学习展开深入研究。2014年,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在全国多个实验区启动了“深度学习”教改项目。本次教改项目界定了深度学习的概念,指出深度学习就是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以上是基于学习过程和学生体验的定义。从学习目标的角度看,深度学习是超越知识习得的表层,指向关键能力发展的学习模式。思维能力则是“关键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深度学习的模式下,学生不仅将掌握具体知识,而且能够学会自主思考问题,形成乐于思考的情感态度。思维能力可运用到多种场景下,令学生终身受益。

二、深度学习视域下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

传统的小学科学教学具有显著的“知识本位”倾向。在深度学习视域下,教师应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以适宜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在情境中设疑,调动思维活力

产生疑问是思维活动的起点。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先有具体的问题,才会产生思考的动机。教师可在课堂导入阶段创设生活情境,再从情境中引出疑问。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的大脑“动”起来,进入主动求知的状态。

2.实施探究活动,培养科学思维

探究是科学学习中的重要活动,集中体现了深度学习的理念。有别于直接聆听教师讲授的学习方式,开展探究活动可以让学生亲历发现知识的过程,这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小学段的科学探究活动主要包含观察和实验两个类型。教师要重视观察和实验活动本身的价值,让学生在积极参与探究的过程中提升思维。

(1)在观察中提升分析能力

观察是开展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观察不是简单的感知活动,而是有思维参与的活动。观察过程中的思维参与,主要体现在分析思维的运用上。分析是将事物、现象、概念分成不同的组成部分,再认知本质属性和各部分内在联系的思考方式。教师要合理设计和实施观察活动,让学生在观察中收集多种信息,再引导学生分析信息之间的联系。例如,在教学《影子》一课时,教师在课中实施了两个观察活动。首先,在生活中观察。教师让学生在教室内、走廊上找影子,包括身体的影子、各种物品的影子。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展开分析,会发现有光的地方就有影子。其次,开展结构化的观察活动。教师将手电筒的光照射在一张面积较大的硬纸板上,形成一个圆形光斑。然后,一名学生用细线系住橡皮置于手电筒前,在圆形光斑上投射下一个长方形的影子。教师提问:“大家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说说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学生将放置橡皮前后的光斑形状进行对比分析,将获得新的科学认知:当光无法透过物体时,就会产生那个物体的影子。在本次教学活动中,观察与分析融为一体。科学知识的习得不是教师直接“告诉”的结果,而是由学生自主观察、自主分析而来。这样的教学符合深度学习的要求,能够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2)在实验中习得探究方法

实验是通过精确控制变量,经过严谨的操作与思维过程,获取科学结论的探究活动。实验活动中蕴含着科学课程的精髓。小学科学教学中是否实现深度学习理念,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实验活动的组织水平上。以往教师开展实验活动时,通常以验证知识为主要目标,重视以实验经历强化学生的知识印象。在深度学习视域下,实验教学的目标应转向思维层面,教师要让学生通过参与实验提升思维。

① 引导学生展开科学猜想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出,在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时,要关注学生“能否有依据地对所要探究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猜想或假设”。猜想是科学探究的一部分,其在实验活动中尤为重要。与观察不同的是,实验活动具体地指向某个猜想,以检验猜想的正误为直接目标。猜想不是纯粹的臆测,而是具有逻辑性的思维活动,要以经验或推理作为依据。在从事具体的实验操作之前,教师应让学生展开科学猜想,自主设定探究目标。

例如,在开展探究“摩擦力影响因素”的实验活动前,教师先组织交流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哪些因素会影响摩擦力的大小。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进行思考,并鼓励学生在教室现场使用生活物品进行初步的感知和操作。在一番讨论后,学生提出摩擦力可能与接触面的光滑程度、物体重量两项因素有关,并将猜想具体表述为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物体的重量越大,摩擦力越大。先猜想、后操作的教学方式,不仅有助于顺利开展实验活动,而且能够让学生认知正确的实验活动流程,掌握有效的思维方法。

② 通过操作感悟实验原理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有别于“知识指导实践”的一般性观念,陶行知先生认为实践是获取知识的开端。在“行”的活动中,个体会收获切身的体验,发现影响实践的关键要素,获得个性化的知识。随着实践活动的深入,个体积累的知识也将不断丰富。实验操作与实验原理,正是“行”与“知”之间的关系。教师要巧妙安排实验操作环节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中感悟普遍性的实验原理。

例如,在“怎样加快溶解”实验中,教师先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猜想:搅拌、加热、将食盐研碎可以加快食盐的溶解。然后,分三个环节开展实验操作,每个环节对应一个科学猜想。第一个环节由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教师提出“对比实验”的概念,说明只有一个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称为对比实验。学生根据对“对比实验”的理解,自主设计后两个环节的实验方案,再开展自主操作。在以上的案例中,学生在“行”中致“知”,然后通过再次实践提升“知”的层次。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帮助学生获得了有关溶解的具体知识,更让学生认识了实验原理,可提升学生独立做实验的能力。

③ 在总结中发展推理能力

观察和实验结束后,进入总结环节。学生在观察和实验中收集了许多证据,但证据本身并不代表科学结论。学生要运用适宜的思维方法对证据进行加工,才能获取科学结论。其中运用到的思维方法就是推理,即由已知的事实推导出新的判断。从思维培养的角度看,教师要利用总结环节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教师可加强对语言表述的要求,引导学生以严谨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思考和发现。例如,在“植物的茎”课程教学中,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凤仙花的叶子变成了红色。基于以上现象,教师提问:“根据已知的事实,请想一想,植物茎有什么作用?”教师根据学生的答问,鼓励学生不断完善回答,最后形成具有逻辑性的表述:“凤仙花的茎浸泡在红色水里,但是叶子却变成了红色,说明植物茎有传输水分的作用,可将茎基部接触到的液体输送到其他部分。”语言与思维是一体的,针对语言表述开展训练,可以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让学生学会正确推理。

3.借助知识整理,提升思维能力

学生在学习小学科学课程的过程中,会接触大量科学知识。对这些知识加以整理,可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一方面,整理知识能够让学生习得的知识形成相互关联的体系,令学生在思考问题时思路更加清晰;另一方面,整理知识本身是一种思维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发展“元认知”能力。教师可以在每单元教学结束时布置整理知识的作业,让学生回顾课本和笔记,将知识点以有条理的方式整理出来。例如,三年级上学期第一单元课程主题是“植物的‘身体’”,本单元知识点繁多而细碎,学生在作业中使用思维导图,分“根”“茎”“叶”“花”“果实”五个部分整理本单元重点知识。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利用班级公共墙面展示学生作业,让学生交流整理知识的方法。经常布置此类作业,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建构知识网络的意识,发展主动思考的习惯。

4.创设实践任务,促进自主思考

实践是深度学习的一种形式。陶行知先生曾提出“教学做合一”的理论,认为教法和学法要统一于做法,个体在实践活动中才能真正得到成长。教师可以创设实践任务,让学生面向具体问题展开思考,再以富于创造性的方法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弹簧里的学问”后,教师创设了实践任务:使用弹簧制作一个弹力玩具。关于如何完成本任务,并没有现成的方法。学生必须基于已有知识展开思考,凭借自身的力量去发现完成任务的方法。学生在学习本课知识时,了解了弹簧的性质:弹簧在被拉伸或压缩时,会产生一种要恢复到初始形状的力。学生从弹簧的性质出发,综合运用分析、推理、想象等思维活动,设想玩具的结构。其次,用具体的材料去实现设想。本活动表面上是制作活动,但是关键的影响要素却是思维活动。开展本次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有条理展开思考的能力,以及创新性的思维能力。

三、结语

运用深度学习的理念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符合小学科学课程的特征,体现了教学的本质规律。思维能力是一项内在素质,而非外部知识,要通过主体持续的学习、感悟和反思才能习得。因此,思维能力的培养必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树立长远的眼光,精心设计教学流程,让每次科学课都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可重点优化“探究”模块的教学,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追寻科学的奥秘,发展思维能力。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深度科学
培养思维能力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培养思维能力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科学拔牙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