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活动设计研究

2022-02-19王君太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博文初级中学266400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2年3期
关键词:道德法治探究

王君太(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博文初级中学 266400)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曾经提出了“六大解放”这一思想。什么是“六大解放”呢?即解放孩子的头脑,使孩子能想;解放孩子的双手,使孩子能干;解放孩子的眼睛,使孩子能看;解放孩子的嘴,使孩子能谈;解放孩子的空间,使孩子能到大自然大社会去取得更丰富的学问;解放孩子的时间,使孩子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可以说,“六大解放”思想摒弃了陈旧的教学理念,批评了“满堂灌”的教学,要求彻底解放孩子,尊重孩子的主体地位,给孩子更加充足的学习时间和空间,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学生活动设计的原则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要想将学生活动设计落到实处,并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功效,就必须严格坚持两个原则,即“师为导、生为主”原则和开放性原则。

1.“师为导、生为主”原则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教师授而学生受”的模式已经无法迎合新时期的要求,广大教师必须推陈出新,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其中,“师为导、生为主”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师为导、生为主”主要指的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在明确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发挥自身的作用,循循引导,不强制学生学习,不代替学生学习,不使学生成为学习的“机器”。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学生活动设计来说,这点也不例外。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坚持这一原则,切实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充分投入课堂活动中,自主分析、判断,将教学评价反馈给教师,从以往的被动接受逐步转变为主动学习。

2.开放性原则

学生活动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开放的空间,在活动中,学生的心态是不受拘束、开放的。教师的任务就是积极转变自身角色,给学生创造更加和谐、平等的学习环境,保证学生能够直抒己见、畅所欲言。

(1)活动内容的开放

活动内容的开放不能局限在教材上,而且不能拘泥于教师的知识视野,可以是学生熟悉的生活元素,也可以是学生感兴趣的自然、社会等问题。

(2)活动问题的开放

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说出各种假设、疑问,并且尽最大努力检验这些猜想。

(3)活动评价的开放性

教师不能否定学生,不能只注重结果,也要注重过程,既要有共同的评价指标,又要有个性化的灵活弹性评价。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学生活动设计的策略

1.注重课前预习,明确学习方向

一般情况下,传统的文化课教学以教材知识为中心,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也在不断增加知识容量,以期帮助学生积累更加丰富的知识。这虽然可以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长时间以来,学生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花费在了接受新知上,很少在课堂学习前自主预习将要学习的内容,严重缺乏自主思考。“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任何事情,事前有准备就能够成功;反之,没有准备就会失败。学习,也是同样的道理。有效的预习不但不会浪费课堂时间,还能让学生初步感知将要学习的内容,明确课堂学习方向,有侧重地学习,并实现自主学习能力的锻炼。所以,在实施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预习活动,鼓励学生自主预习新课内容,并适当、适时地指导和监督,帮助学生确定学习内容和方向,便于在课堂上有目的地完成探究任务。

例如,在教学《亲情之爱》中的“爱在家人间”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教师就要求学生在课前完成新知预习,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为了更好地完成这项任务,教师制作了导学案,设置了自学任务:体会家人间的亲情之爱,用心感悟家人间以不同形式表达的亲情;理性分析与父母之间的碰撞与冲突,学会用互动沟通的方式解决亲子矛盾,用恰当的方式表达爱,进一步融洽亲子关系。另外,教师在导学案中绘制了一个“预习框架图”,整理了预习流程,如自主预习,完成课本76页“运用你的经验”回答相关问题。对初中生来说,这一设计尤为必要,一方面可以检验学生的预习情况,判断学生的预习是否有效;另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对亲情之爱的看法,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方面的引导和教育。这样,就可以确定教学方向,即本节课的重点在于理解“爱的冲突”出现的原因,尝试用过沟通化解冲突,增进亲情;难点在于理解产生爱的碰撞的原因、影响以及化解的方法。通过预习活动的开展,健全、完善课堂教学设计,整理孩子与父母发生冲突的原因、危害以及正确对待亲子冲突的方式,培养学生热爱家庭、孝敬父母的情感。

2.组织合作探究,促进思维碰撞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全面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积极性,将课堂归还给学生,赋予学生“说话”的权利。基于学生活动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如何贯彻这一理念?合作探究活动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合理划分为若干个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学习、探究。在组长的带动下,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展开思维交流、碰撞,擦出新的火花。在合作探究中,学生能够分享自己的见解、想法,发挥自身的主体性,还可以学习、借鉴他人的长处,从而不断完善自我,在原有基础上获得进步、提升。

例如,在教学《珍视生命》中的“增强生命的韧性”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教师坚持“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了科学划分,将不同层次、特质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如此一来,各个小组都会有低、中、高三个层次的学生,实力均衡,便于后续活动的开展。小组划分完毕后,让学生以合作的形式梳理本节课的内容,讨论如何增强生命的韧性。首先,各个小组要浏览课本,寻找并标明挫折的概念,按照课本整理出对抗挫折、树立“生命的韧性”相关知识。接着,各个小组交流自己的受挫经历,分享遇到挫折时的行为、反应等,并就此展开反思。上述环节结束后,各个小组继续就课本知识进行探究,分析如何调节情绪、实现有效的自我疏导以及正确应对挫折等。这样,学生在课堂上不再是被动地获取知识,而是自主、积极地进行知识的探究,在组员的影响下学习应对挫折的方法,懂得自我调节,消化不良情绪,进而增强生命的韧性。需要说明的是,开放不等于完全放开,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动向,在必要时予以指导,保证学生顺利完成探究活动。另外,对表现出色的学生,要予以赞美、表扬,在起到激励作用的同时,带动其他学生的积极性。

3.开展实践活动,强化教学效果

在以往,学生很少有自我展示的平台,往往是按照教师的想法和意愿学习,很容易沦为知识的容器。久而久之,学生知识难以内化,无法将其转变为自己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要以学生为主,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给学生创造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生真正参与学习活动,在活动中感受乐趣、获取知识。这样,不仅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使学生的思想受到正面的影响,树立良好的应用意识,实现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

例如,在教学《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中的“遵守规则”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安排一项“创编生活话剧”的任务,让学生紧扣本节课的内容自主创编话剧。为了高效完成这项任务,学生就必须认真完成本节课知识的学习,并且将其运用到话剧创编中。这样,也在无形之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切实体会到规则的重要性,并且在未来生活中遵守规则,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强化学生的法治意识。又如,在教学“法律伴我们成长”中的“我们与法律同行”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了“绽放生命之花,法律伴我成长”为主题的实践活动:以“校园欺凌”案件作为模拟法庭的素材,由专业律师带队,学生分别扮演审判长、公诉人、被告人、辩护人、法定代理人等,重现案例的审理过程。和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这样生动、逼真的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切实体会到法律的重要性,做到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学会规范自身的言行,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当然,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教师,也有必要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教师可以和家长取得联系,共同为学生创造良好活动环境,为学生全面发展助力。例如,在教学《亲情之爱》中的“让家更美好”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教师为学生设计了如下实践活动:感恩节快到了,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感恩与幸福之情,如有的学生亲手制作了一个蛋糕,有的学生为父母准备了一桌丰盛的晚餐,有的学生则为父母制作了一张精美的贺卡,书写了未能说出口的心里话……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上述活动以外,社会调查也是不容忽视的一点。因为就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来说,离不开丰富案例的支持,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活动是现阶段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培养学生社会调查能力可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引领学生更好发展。

三、结语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学生活动的设计符合以学生为中心这一理念,它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真正参与到知识的学习和探究之中,实现“要我学”至“我要学”的转变。作为学生学习、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教师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充分认识到学生活动设计的重要性,从注重课前预习,明确学习方向;组织合作探究,促进思维碰撞;开展实践活动,强化教学效果三个方面入手,将学生活动设计落实到位。这样,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会更加民主、开放,学生在课堂上也会学得更加轻松、快乐,达到高效学习的目标。

猜你喜欢

道德法治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