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学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
2022-02-19杨芳江苏省苏州市阳山实验初中215000
杨芳(江苏省苏州市阳山实验初中 215000)
所谓问题导学就是教师将教学目标问题化,利用问题为载体,指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教学方式。道德与法治是初中阶段实现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主要学科,而构建问题导学模式能够促使学生进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现实生活中道德问题的深入研究,进而实现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引导。
一、结合生活实际,合理设计问题
在问题导学模式的设计中,教师以“问题”为核心,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在这一过程中接受认同道德教育和价值引导。生活是教师设计问题的主要灵感来源,陶行知先生在生活教育理念中强调“过什么样的生活,就受什么样的教育”,在现代教育中,学生需要生活的教育,教师需要用生活进行教育,同时也需要为生活而教育。但是,部分教师在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问题导学模式的设计中仍旧不重视课堂提问,问题的设计与现实生活缺乏密切联系,导致问题失去了教育意义。针对此,教师要回归生活,结合初中生的生活对问题进行设计,确保学生能够感受到日常生活与课程的联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实现思想、态度、价值观的全面塑造。
例如,在《诚实守信》这一课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在备课阶段对学情进行分析,即在当下的阶段,初中生仍旧处于人生观成长的过程中,需要结合社会发展以及自身的生活,逐步完善自己的观念,并且在其中成长起来。在这一阶段,教师需要帮助他们建立社会诚信感,并对社会诚信感有着感性认知。在他们的日常教育中,会被教师和家长告知要诚实守信,同时也要提防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不诚信行为;部分学生虽然理解了诚实守信的含义,但是还没有将理论内容与自身行为建立联系,在践行诚信方面存在一定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教师结合初中生所面临的社会生活实际设计问题:什么是诚信?为什么在社会生活中诚实守信很重要?如何才能在生活中践行诚信原则?
这几个问题的设计抓住了初中生的特征,同时也对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情况和困境进行了提炼,而将这些问题贯穿教学始终,可以为学生思想价值、行为方式的发展提供引导。
二、预设学生行为,有效提出问题
设置问题是教学准备的重要环节,在这一环节,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经验对教学结果做出判断和预期,并对学生可能出现的超出预设行为进行研究,并制定相应的措施,确保问题能够沿着预期设计有效推进,落实教学目标。
例如,在《诚实守信》这一课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围绕“什么是诚信”这一问题设计活动,在“活动一”中要求学生阅读教材案例,并运用自身的经验评价一下其中角色的言行。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纷纷发言,教师根据问题预期学生发言内容会围绕“如果没有按时赴约是否会耽误其他同学的时间”“时间观念是否影响了志愿者活动开展的进程”“该行为是否属于不讲诚信的表现”等方面,对一些学生可能出现的“不守时并没有什么”的观点,教师应予以引导,并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生活经验,重新思考不守诚信的影响,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这样的问题设计对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预设,有利于教师更全面地分析问题、完善问题,也有利于促进课堂教学的深入。
三、鼓励质疑,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所谓“学而不思则罔”,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明确学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能够通过教师的讲解和日常的学习生活,理解自主的重要性。只有学生能够不断地进行自主思考,才能够一点一点地取得进步,并且能够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无法进行创新思考,教师过于占据课堂主动权这一问题。学生的思考在当下需要被教师重视起来,并且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这一全新的背景下,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使用全新的教学模式,利用问题导学教学模式开展教学,为学生提供质疑的空间,尊重学生的观点,并努力寻找这些观点中的合理成分和积极因素,保护学生的质疑精神,为学生更加自主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提供保障。
例如,在《诚实守信》这一课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一则材料: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曾推出了一档调查节目——家风是什么?记者随机挑选路人,并提出问题。面对提问,每个人的回答也各不相同,但是大家对诚信在家庭中的重要性都给予了认同。许多人认为在家庭中最重要的是彼此信任,因此,诚信应该是家风的根本。这档节目在最后也对路人的回答进行了总结升华,将诚信对个人的价值推广到对一个家庭的构建,乃至对一个国家的意义,并由此传递出“诚信”的价值导向。针对材料中提出的“诚信是家风重要体现”的观点,有些学生提出疑问,甚至从自己与家人之间的关系出发,说明诚信在家庭中的运用总是面临各种现实问题。面对学生的质疑,教师侧重分析学生出现这种观点的原因,并从人与人交往的本质角度启发学生,促使学生自主思考,并提高对诚信内涵的认识。
这样的教学设计为学生的质疑创造了环境和氛围,让学生的观点得到尊重,同时强化了问题导学的作用,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思考与探究活动中来,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四、引导学生探究问题,实现深入思考
所谓问题探究主要是指学生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对知识的了解,渐渐构建成独特的、科学的观念,并且领悟科学学习的方法,自主进行各种活动的演习。在学习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探究这一环节,而教师则需要主动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思考,根据自己的想法对问题进行解决。而另外一方面,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也能够强化问题本身所产生的导学作用,最终对学生进行有目的的训练,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
例如,在《诚实守信》这一课的教学设计中,为了让学生深入思考“为什么在社会生活中诚实守信很重要?”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问题,教师截取新闻报道为学生提供了一则材料。材料中展示了一系列坚守诚信的平凡人,其中包括被身边人称为“信义兄弟”孙东林、用诚信还贷款的“油条哥”刘洪安、靠着坚守诚信从普通工人变成公司经理的马虎……这些人一方面坚守了诚信的基本底线,另一方面也获得了他人的认可和社会的回馈。
这样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突破了表面的认知,从深层次进行探究、思考,因而更加有利于将理论知识融入自身成长中。
五、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解决问题是学生内化知识、实现学以致用的重要环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高度充分地关注学生在进行知识学习与内化的过程中有可能遇到怎样的困难,并对学生所面对的一系列问题设计相应的教学模式,做好组织教学安排,确保更多的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改变原本学生可能会产生“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对我有什么好处”的质疑。教师要站在学生的位置上思考,给予学生富有针对性的指导,并联系实际生活引导学生行为,促使学生真正将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例如,在《诚实守信》这一课的教学设计中,为了培养学生的诚信行为,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两则材料,要求学生代入角色,并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1)小A是你的好朋友,他昨天没来学校上课,你问他为什么没到校,他说:“我昨天去电竞房打了一下午的游戏,咱俩是好朋友我才告诉你,这是我的隐私,你可千万别告诉别人。”请问你面对这种情况要不要告诉老师?为什么?(2)一个癌症晚期的病人,生命即将走到尽头,但他还不知道自己得的是不治之症。接诊的医生说:“你的病并不严重,只要你有信心就一定能治好。”这名医生明显是在撒谎,请问医生的谎言是否违反了诚信道德?
这两种情况是我们每个人在现实生活中几乎都要面对的现实问题,即尊重他人隐私与对人保持诚信之间的冲突。身为初中生,学生必然也会陷入彷徨、迷茫中,这时候教师在学生行为引导中应结合现实,避免盲目拔高。教师应该从初中生的情感、思维以及个人的性格特点等方面出发,让他们利用智慧给出合理的方案,既做到恪守诚实,又尊重了他人的隐私。
六、反思问题导学模式,做好教学评价
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并不意味着教学活动的结束,为保证教学实践效果的不断提升,教师需要对问题导学模式的应用情况进行反思,并做出针对性评价。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围绕核心问题,对问题是否达到预设的效果、是否调动了学生的探究思考兴趣、是否促进了学生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的构建等,进而根据反思的结果改进问题导学的实践设计。此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反思问题探究的过程,使学生明确自己对课程中渗透的价值观的认识和理解情况,认识自己在行为中的渗透情况等,并以此作为发展自我、完善自我的依据。
例如,在完成《诚实守信》教学任务后,教师对问题导学的过程与结果进行反思:课堂上,教师设计的活动较多,其中包含的问题也比较贴近初中生的现实生活,因此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反思自己在思想行为方面的不足之处,并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实现了预期教学目标。此外,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到反思与评价中来,鼓励学生发言。通过学生的表达可以看出,学生基本上能够理解“诚信是每个人必备的道德品质”的基本道理,强化诚信意识。
这样的教学反思与评价对教师和学生来讲都是十分重要的,在反思与评价过程中,教师能够提升教学设计能力,学生也可以正确认识自我,并在问题引导下发展自我、提升自我。
七、结语
教师需要利用问题导学进行创新设计,基于问题的引导提升学生对课堂的需求和兴趣,并在由浅入深的引导中提升课堂效率,给学生带来更加优质的课程内容,落实立德树人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