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提升铸魂育人的实效
——以江西制造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2-02-19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2年13期
关键词:铸魂江西省育人

王 磬

2019年3月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新时代高职院校办好职业教育、推进思政教育改革创新提供了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全国高职院校以中国特色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专业群建设为契机,围绕“铸什么魂”“为什么铸魂”“谁来铸魂”“用什么铸魂”等关键性问题开展高职思政教育工作[1]。江西制造职业技术学院以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为抓手,切实提升学院思政教育铸魂育人实效。

一、把握好课程思政的“三个关键”, 推进思政教育铸魂育人的工作思路

(一)抓住课程思政的 “关键少数”, 推进全员育人

抓住高职院校党员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党委书记与校党委班子成员经常参加院系课程思政建设活动,积极开展课程思政建设调研;每学期带头开展课程思政、“三全育人”、“立德树人”等主题宣讲,统一思想、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抓住专业带头人、党员教师这一“关键少数”。专业带头人引领课程思政开展,发挥“技能师傅”与“政治导师”的双重作用,牢牢掌握专业课程的“话语权”。抓住辅导员、学生工作者这一“关键少数”。辅导员是高职院校学生思政工作的中坚力量,也是课程思政实践教学的“指导员”,学生管理干部、共青团干部是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的主力军。

(二)聚焦课程思政的“关键环节”, 推进全过程育人

聚焦组织建设,党委、党支部同步推进课程思政系统工程建设。党委在推进课程思政系统工程中负主体责任,聚焦部门协同,构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主体多元的课程思政工作平台。学校层面成立课程思政领导机构,重点明确领导责任分工,党委加强对学校基层党组织、教学系部、职能处室的指导。聚焦机制创新,将课程思政建设与高水平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相融合。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背景下,将课程思政建设有机融入学校整体人才培养目标,充分挖掘各专业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将思政工作贯穿应用型技能人才培养全过程,形成德技并修的高职院校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

(三)围绕课程思政的“关键领域”, 推进全方位育人

立足“第一课堂”,建设课程思政理论课、通识课、专业课。在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理论课根据“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要求,提升传统思政理论课的亲和力、针对性,推进思政教育铸魂育人科学化、时代化[2]。延伸“第二课堂”,开展课程思政主题班会、社会实践、青年志愿者服务。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群团组织通过开展主题班会、社会实践服务、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学科竞赛等第二课堂活动,成为课程思政实践教学的有效载体。拓展“网络课堂”,利用课程思政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与微信公众号、抖音等新媒体。新媒体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互联网+课程思政”已经成为课程育人功能放大化的重要途径。

二、拓宽“三个维度”, 提升学校思政教育铸魂育人实效的举措

(一)利用课程思政建设的 “三种身份”, 着力提升思政教育铸魂育人的深度

学校党委书记作为学校课程思政工程的总设计师,应关注思政教育铸魂育人的领导机制、管理体制、评价体系建设。“双带头人”的党员教师的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是影响课程思政成效的重要因素之一。辅导员、学生管理干部、共青团干部将日常思政教育和课堂的课程思政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协助任课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第二课堂教学实践。

(二)利用课程思政建设的 “三个合力”, 着力提升思政教育铸魂育人的厚度

学校发挥基层党组织、共青团总支的组织合力。学校发挥党群部门、职能处室、教学系部的工作合力;学校课程思政领导机构制定课程思政建设责任清单,做到权责分明、分工到位、落实到人;学校各教学部门及基层党组织要发挥课程建设与专业人才培养的育人合力,同时结合“一专业一特色”的教学实际,在深化课程思政基础上积极探索“专业思政”建设,对于“专业思政”试点专业所开设的核心专业课程实现课程思政教学全覆盖。

(三)利用课程思政建设的 “三个课堂”, 着力提升思政教育铸魂育人的广度

学校站稳课程思政第一课堂主阵地,重点建设省级示范课程,在大力推进课程思政校级示范课的基础上,选树一批思政理论课、通识课、专业课作为课程思政的“金课”进行重点培育,在学院构建“思政有金课、门门创金课”的大思政教育格局。学校利用好课程思政的第二课堂,不断深化思政教育铸魂育人的实践性,同时将课程思政第二课堂成绩纳入学分管理,将课程思政第二课堂成绩单作为学生评优、评先等的重要参考。学校重点打造“网络课堂”,积极构建“课程思政云课堂”,以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项目为依托,制作课程思政微课,建设课程思政在线教学资源库,打造一批课程思政在线精品开放课程。

三、以首批江西高校课程思政示范专业课建设为契机的实践成效

(一)以建促改, 依托示范课程建设, 促进全校思政课、通识课、专业课教学改革

在重点推进示范课程建设基础上,学校建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大学语文、机械设计基础、电器控制与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SMT(表面贴装技术)等第一批校级课程思政试点课程。同时学校还组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英语财务会计等第二批课程思政校级试点课程的筹备、申报。在学校示范课程影响带动下,试点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正在积极探索课程思政小班化教学,同时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已经组建教师团队进行慕课建设。财务会计、机械设计基础被江西省教育厅认定为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二)以建促培, 依托示范课程建设, 促进思政、党建、教学项目培育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于2018年8月被学院选为首批重点建设课程思政专业课,并报送江西省教育厅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试点专业课备案。该课程于2019年2月申报江西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项目,同年4月入围江西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现场说课环节,并于2019年5月被确定为首批江西高校课程思政示范专业课建设项目。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全国多所高校延时开学,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学团队积极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的要求,利用自建在线开放精品课程的丰富学习资源,采用教师录播、直播,微讲座等方式开展课程思政专业课线上教学,力求做到“专业课程不停教、思政教育不下线”,受到授课班级学生广泛好评,相关材料被江西教育电视台《教育新闻》节目报道。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被学院推荐申报江西省教育厅组织的防疫期间职业院校线上教学优质课程。教学团队尝试采取“线上+线下”教学模式,在线上教学部分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将课程理论知识点与思政元素有机融合,强化课程思政的德育功能;以“立德树人”为宗旨开展多种形式的线下教学,积极构建课程思政第二课堂。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于2021年9月被认定为江西省高职院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三)以建促赛, 依托示范课程建设, 提升教师、学生技能竞赛成绩

课程团队教师以示范课程建设为契机,深入钻研教法、学法,努力提升课堂教学技能、信息化教学应用水平。课程团队教师于2019年至2021年参加江西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获得一等奖2 项,二等奖1 项,三等奖2 项。课程团队教师指导授课班级学生积极参加国家级、省级技能大赛。示范课程授课班级学生参加2021年OCALE 全国跨境电商创新创业能力大赛获得团体特等奖1 项,一等奖1 项,二等奖1 项;2019年POCIB 全国外贸从业能力大赛获团体三等奖;2018年至2020年江西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互联网+国际贸易”赛项获得二等奖3 项,三等奖1 项;2018、2019年江西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市场营销技能”赛项团体三等奖。授课教师在竞赛指导过程中不仅将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还在备赛、参赛过程中将不懈努力、臻于至善的奋斗精神传授给学生。通过竞赛,学生在知识上有明显收获,精神上受感召,技能上有提升。

(四)以建促研, 依托示范课程建设, 促进学院思政教育铸魂育人的理论研究

课程团队成员立足课程建设,积极进行课程思政、基层党建理论探索,在省级以上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 余篇。其中论文《新时代“双带头人”培育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党支部建设探索》获全省高校“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做好新时代党建工作”优秀论文三等奖。《课程思政背景下高职专业课教学改革思路与方法探究——以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为例》被评为2018年度江西制造职业技术学院教科研论文大赛一等奖。课程团队成员在课程建设前期积极申报课题研究项目,共获批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2 项,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辅导员专项1 项,江西省高校党建研究规划课题1项,院级教学改革课题2 项。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的辐射引领下,学院教师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思政教育理论研究,其中《课程思政视角下高职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课程思政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职语文教育的探索与实践》获批2019年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政教育铸魂育人路径的探索与实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井冈山精神坚定高校青年思政教师的理想信念研究》 获批2019年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思政工作专项课题。

(五)以建促学, 依托课程建设, 促进授课班级学生综合素养提升

自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试点开设以来,教学效果显著,学生学习获得感得到提升。教务处组织的学生教学效果测评显示,该课程的教学满意度高于其他课程10 个百分点,该课程出勤率达到98%,期末成绩优良率为85%以上。学工处统计结果显示,授课班级评优评先率高于非授课班级12 个百分点。同时学生中多人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奖学金、校级一等奖学金,表现优异学生被评为三好学生、优秀学干、优秀团干。授课班级学生中提交入党申请书、参加业余党校学习的人数远远高于非授课班级,经党支部考察、培养后多名学生被吸纳为入党积极分子、党员发展对象。在授课班级学生中也涌现出像江西省高校“最美大学生”提名人选、江西关爱抗战老兵活动“优秀志愿者”、江西省大学生“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传承红色基因主题教育优秀学员、江西省学校共青团“微团课”大赛优秀选手等一大批优秀典型。

综上所述,江西制造职业技术学院在开展课程思政试点工作三年多以来,学校党委遵循思政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从课程思政的“关键少数”“关键环节”“关键领域”入手,深入挖掘各类课程的思政教育资源,整合零散隐性的铸魂育人资源,利用好课程思政建设的“三种身份”“三个合力”“三个课堂”,联通线上线下、融合课内课外、打通校内校外,突出融入式、嵌入式、渗入式等思政教育方法手段创新,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最终达成课程思政同向同行铸魂育人的实效。

猜你喜欢

铸魂江西省育人
模拟成真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江西省志•审计志》顺利通过验收
考了个大的
立根铸魂 为央企扬帆护航
新疆“铸魂工程”亮点纷呈
“三严”铸魂 “三实”塑形 凝聚扭亏增效正能量
努力在育人铸魂上下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