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本科应用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2-02-19孟继燕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2年13期
关键词:英语专业院校职业

孟继燕

在语言学习软件、翻译软件、在线直播英语课程等不断完善的当代社会,人们的英语能力和语言技能已趋于大众化。在此阶段,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在不断调整,这主要表现为从单一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向宽口径、应用型(Applied Talent)、复合型(Inter-disciplinary Talent)的人才培养转型。单一英语专业的毕业生面临社会适应能力和职业技术素养不高的问题。综合型英语人才的专业化、技术化和职业化特征日趋明显,普通英语人才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不断下降。因此,新时代外语人才必须具备外语技能、专业技能和跨文化素养,也就是说职业本科院校的外语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这些能力。

为贯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加强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体系建设,落实职业教育专业动态更新要求,推动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2021年,教育部对职业教育专业目录进行了全面修(制)订,形成了《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新的专业方向定位是新时代英语人才培养模式调整与改革的信号。专业方向的调整意味着人才培养方向的重大调整。在这个调整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编制符合本校、本区域办学理念的人才培养方案。只有明确专业方向、完善课程体系,才能将新的人才培养理念落到实处。而能为整套人才培养方案保驾护航的就是良好的师资队伍。因此本文将从专业方向定位、课程体系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这三个最核心的层面探讨职业本科应用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问题。

一、专业方向定位

“为谁培养人”是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问题,其关键在于明确专业方向。目前获批的职业本科院校的应用英语专业中基本是外经外贸方向。只有山西工程科技职业大学的应用英语专业颁发的学位是教育学学士学位,主要面向英语教育行业和旅游行业。这所高校从学位证书层面对应用英语专业的建设进行了明显的区分。

在传统本科院校应用英语专业的发展历程中,黑龙江大学、牡丹江师范学院较早开设此专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更强调应用英语专业学生的科技素养。哈尔滨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将语言技能与本校特色的专业技能紧密结合,比如将英语专业和机械制造或自动化相结合,将俄语专业与飞行器设计相结合[1]。山东大学的应用英语专业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同时设有五年制双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如将英语专业与国际政治相结合、将英语专业和法学相结合。在高职高专院校中,应用英语专业的发展有以下特点:商务英语方向最为普遍,英语教育方向在沿海沿江地区的高校开设较多,涉外文秘与翻译方向在具有翻译基础的高校比较常见,旅游与会展方向在最近三年则开设较少。由此可见,每所院校都在不断结合自己学校的传统特色和地域特色,积极探索应用英语的专业发展路径。这种文理交叉、课程专业重组的模式,也符合新文科建设的要求。我们需要沿着前辈的经验,不断探索新文科背景下应用英语专业建设的新模式和新路径。

目前我国关于职业本科英语专业建设的文章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职业本科英语课程的教学教改研究,如视听说研究、课程思政研究、课程开发设计与实施研究;另一类是人才培养研究,如“外语+”人才培养方案研究、专业建设研究。这样看来,职业本科应用英语专业的专业定位还处于摸索阶段。面对众多的专业方向,各高校要合理分析自身院校的办学基础和专业特色,梳理当地的职业需求和岗位需求,调研往届毕业生的就业企业,由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

根据“华南翻译市场”公众号的调研,就广州市汽车行业的口笔译人才需求来看,笔译人才需求较大,口译人才需求相对较小。在这个领域,针对企业的重要会议、外事活动,翻译岗位的工作人员需要完成口译工作以及相关资料的笔译工作。在翻译过程中,还需要协调安排领导的日常行程以及重要事务的排期,推进反馈及跟踪领导交办的工作事项,协助处理部门行政工作等。不难发现翻译岗位的人才除了翻译工作,还需要懂得文秘与行政工作。针对这样大量的需求,可以开设汽车翻译选修课程,可面向应用英语专业和汽车专业的学生开课,这样既能体现英语的应用性,又能为汽车专业的学生拓宽学习渠道,以此促进应用英语的纵深发展。

从深圳市对游戏本地化翻译的人才需求来看,腾讯和字节跳动对游戏翻译的需求很大,其工作内容包括本地化项目管理和游戏翻译。在这样大量的人才需求下,粤港澳大湾区的职业本科院校应用英语专业也可以考虑将游戏翻译融入选修课程,同时面向应用英语专业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开课。

在设置专业方向的时候,需要不断调研新型的商业形态、商业模式和职业岗位,比如英语直播、跨境电商、游戏翻译等领域,以此紧扣时代需求,培养专业人才。当今智慧物流、智慧交通、智慧社区管理、先进制造业、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材料、现代农业、第五代移动通信、互联网、大数据、跨境电商运营、全媒体广告策划与营销等领域发展迅速,职业本科院校需要积极地将英语与这些领域对人才的需求结合起来,不断更新学生的知识体系和词汇体系。借鉴山东大学跨学院双专业五年制的培养模式,职业本科院校的重点专业也应该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双专业学习平台,如“英语+智慧社区管理”“英语+ 大数据”“英语+ 新能源汽车”“英语+健康医疗”,从中不断培养可以参与国际协同合作与交流的大国工匠。

二、课程体系建设

职业本科的课程体系一般包括综合素质教育类课程、通用能力教育类课程、职业能力教育类课程和职业证书教育类课程。综合素质教育和职业能力教育的课程一般会因办学特色有所差异,而通用能力教育和职业证书教育的课程各高校较为统一。因此,本文主要讨论通用能力教育和职业证书教育的课程设置问题。

(一)通用能力教育类课程

职业本科层次的应用英语专业仍然属于英语大类。参照《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在英语知识层面、英语能力层面、跨文化交际层面和人文素养与课程思政层面,梳理了英美文学专业、商务英语专业和翻译专业等英语类专业的共性课程。笔者通过观察各个职业本科院校的课程设置,发现有的院校只开设了“听说读写译”的英语基础和技能类课程,而语言导论、英语演讲、跨文化商务交际导论、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英语文学导论、西方文化概论等课程却被抛弃了。这会导致应用英语专业失去自己赖以生存的语言基础,盲目追求职业化、技能化,同时也会丢失自己赖以生存的本科属性。

(二)职业证书教育类课程

做好语言教学的同时,还需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学校需要认真思考如何量化学生的职业能力,并达到国家标准。传统的英语类课程的知识性较强,实操性较弱,很多课程的实践性教学课时较短,难以达到总课时的一半以上。此外,一些院校的顶岗实习时长一般是三个月,并没有达到六个月。

从语言层面的职业技能要求来看,英语专业四级、英语专业八级是英语专业学生的必考证书,当然也是应用英语专业的必考证书。除此之外,中、高级VETS(Vocational English Test System)证书,中、高级BEC(Business English Certificate)证书,二级、三级CATTI(China Accreditation Test for Translators and Interpreters)证书的就业适应性也很强。如何把证书教育融入课程教育,辅导学生考取证书,以何种方式辅导,这些都是职业本科的英语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

从工作技能层面的职业要求来看,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外贸跟单员、国际商务单证员、“1+X”跨境电商B2B(Business-to-Business)和B2C(Business-to-Consumer)数据运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助理跨境电子商务师、物流师、教师资格证等职业资格证书,都是教师要帮助学生在大学期间完成的学习内容。

由此可见,课证融合是课岗融合的前提。只有将日常的课程教学与证书教育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就业意识和岗位意识,才能为后续课岗融合做好铺垫,完成顶岗实习教育。

三、师资队伍要求

职业本科应用英语专业对师资队伍提出了新的要求:师资要多元化,专业教师要具备跨文化传播能力,要及时掌握新技术。

(一)专业教师的师资多元化

职业本科院校需要不断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仲伟合教授对传统英语专业的师资队伍提出了一些要求,在此基础上结合本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实际对教师提出以下要求:通过专门训练,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具备英语国家学习和访学的经历;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深厚;拥有行业背景和专业知识。在本校师资力量的基础上,还需要聘请行业企业一线的人才担任兼职教师。事实上,“双师型”教师的认定标准、行业企业一线兼职教师的任用标准与参与度,才是职业本科区别于普通高校的关键所在。职业本科试点成功的关键在于严格落实国家要求的各项指标。因此,外语教师需要积极主动向专业教师转型。

(二)专业教师的跨文化传播能力

高校外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国际传播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以期为我国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人才支持,提升我国的国际形象。因此,外语教师在自己专业的基础上,需要不断加强传播学的理论学习和案例学习。语言是传播的基础,外国语言文学是国际传播的途径与方式[2]。在职业本科应用英语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可以尝试将新闻传播学的相关知识与技能纳入学科交叉融合的范畴,开设交叉学科专业选修课程,如传播学理论(双语)、新媒体运营(双语)、短视频海外传播案例分析等课程。

(三)专业教师的新技术适应问题

职业本科的外语教师应该走在信息化改革的前沿,不断思考知识获取方式和教育教学方式的改革。不断尝试使用直播平台、虚拟现实、远程互动技术,抓住5G 的发展机会,用好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新型技术,推动智慧教育创新研究。“互联网+教育”在加速教育现代化的同时,将对传统的人才知识结构、教学模式等带来深刻变革。因此,要加大对师生的培训力度,提升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自主学习和发展的能力,提升教师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教学创新的能力,以教育信息化引领带动教育现代化[3]。

为了满足新时代的办学需求和职业本科学生的专业期待,英语教师要重视培养自身的信息素养。在不断提升教学能力的同时,用职业标准来设置课程内容,用产业需求来安排课程设置。将语言的工具性、人文性、思想性和跨文化传播并重,深度挖掘语言的交际意义、文化意义、思想内涵和价值内涵。新时代职业本科的英语教师需要具备多学科的学术背景,需要具备多维度的文化坐标,才可以适应时代的发展。

综上所述,发展职业本科应用英语专业,需要精准定位专业方向,建立好课程体系,把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作为战略基点,全力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以适应新的时代人才培养要求和时代发展需要[4]。外语教师要利用好丰富多样的在线讲座和课程,扩大学术视野,完善知识结构,更新教育理念,强化技术水平,增加企业实践的机会,系统性地提升理论素养。在综合学习中,持续开发适合本校本专业的“新型活页式”教材和“工作手册式”教材,并配套开发相关的教学云平台,进而为职业本科应用英语专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英语专业院校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产出导向法”在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新时代下高职高专非英语专业写作教学改革之探索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