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细胞寿命在肿瘤相关性贫血诊断中的特点及临床应用*

2022-02-19梁立莉赵迎喜谢淑琼罗香妮

重庆医学 2022年2期
关键词:性贫血内源性放化疗

梁立莉,赵迎喜△,黄 丹,熊 春,谢淑琼,罗香妮

(1.广西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肿瘤内科三病区,南宁 545005;2.广西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血液内科,南宁 545002)

红细胞寿命(red blood cell survival,RBCS)指红细胞从骨髓释放入外周血液循环后至被网状内皮系统清除所经历的时间[1]。RBCS是机体的一项重要生理指标,可判断红细胞病理、生理的变化,也能反映红细胞的生存状态与破坏程度[2]。正确计算RBCS有利于了解各种类型贫血及红细胞破坏的原因,更是诊断溶血性贫血的“金标准”[3]。目前临床上检测RBCS的方法有15N-甘氨酸、51Cr、生物素等标记红细胞试验,但因检测成本高、耗时长、技术难度大等限制难以广泛应用于临床[4]。一氧化碳(carbonmonoxide,CO)呼气试验是根据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更新速率测算,比较呼气与环境CO浓度差得出呼气内源性CO浓度,根据肺泡通气量算出单位时间的CO呼出量及单位时间Hb分解量,根据速率得出RBCS预计值[5]。该试验简单易行、结果可靠,是当前可临床常规开展的项目[6]。贫血是临床上极常见的症状,可引起贫血的原因多种多样,可有原发及继发原因。本研究探讨RBCS在肿瘤相关性贫血诊断中的特点及临床应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广西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的150例肿瘤相关性贫血与肾性贫血患者为研究对象。男71例,女79例;年龄31~83岁,平均(60.23±10.56)岁;体重49~77 kg,平均(61.23±7.34)kg;Hb 80~113 g/L,平均(95.34±10.69)g/L;白血病贫血31例,多发性骨髓瘤贫血35例,肾性贫血42例,实体肿瘤放化疗相关性贫血42例。纳入标准:(1)经临床专科医生诊断为肿瘤相关性贫血(白血病贫血、多发性骨髓瘤贫血、实体肿瘤放化疗后贫血)、肾性贫血;(2)对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有引起出血的其他疾病;(2)急性感染;(3)肝脏疾病;(4)精神病;(5)孕产妇。另收集同期广西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和广西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常规体检的30例健康人为对照,均无不适和相关检查异常,其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31~83岁,平均(60.27±10.53)岁;体重49~78 kg,平均(61.29±7.30)kg;Hb 112~155 g/L,平均(134.95±12.10)g/L。以上受试者既往均无心、肺疾病,3 周内未接受过输血治疗或献血。两组的性别、年龄、体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伦2017NO.32)。

表1 试验组与对照组的一般资料对比

1.2 方法

1.2.1仪器设备

检测仪器为深圳市先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RBCS测定仪(产品型号:RBCS-01型)。产品由仪器主体(气室单元、传动单元、电路单元、电源单元)和采气用具(吹气嘴、三通导管、腔道气袋、肺泡气袋、环境本底气袋和倒气袋)组成。

1.2.2实验方法

受试者禁烟24 h,清晨空腹,静息状态。深吸气后屏气20 s,对着采样装置深呼气,自动收集肺泡气样于密封铝薄袋中;手动气泵采集同室空气样本1份。2份气样同时送检,测定CO浓度,二者差值即为内源CO分压。实验室常规血液检查测定外周血Hb。所获两项参数代入公式中计算得出RBCS结果。

1.2.3结果判断

健康成人RBCS 70~140 d,超出该范围为缩短或延长[7]。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试验组与对照组的RBCS对比

试验组RBCS(56.61±18.49)d短于对照组(119.34±23.7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不同贫血组RBCS对比

白血病贫血、多发性骨髓瘤贫血(恶性血液肿瘤贫血组)RBCS (30.34±12.67)d,肾性贫血(肾性贫血组)RBCS(82.65±26.80)d,实体肿瘤放化疗相关性贫血(实体肿瘤放化疗相关性贫血组)RBCS(53.62±16.94)d,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正常成熟红细胞在血液循环中的寿命为70~140 d,平均约为115 d[8]。溶血性贫血以RBCS明显缩短为主要病理生理特征,急性溶血RBCS呈一过性缩短,慢性溶血RBCS呈持续性明显缩短。但RBCS的用途不仅限于用来诊断溶血,目前在临床血液学上认为没有溶血的患者,其RBCS为70~140 d,但在70 d宽度的分布范围里,不同RBCS值所代表的意义是不同的,其间可能有完全不同的临床意义[9]。如某些非溶血性贫血常伴有红细胞破坏增加的现象,如再生障碍性贫血、肾性贫血等,通过RBCS的测定将有助于这类贫血病因的全面分析和治疗指导[10]。然而,这些RBCS的差别所包含的丰富临床意义目前仍未被完全揭示。

贫血作为肿瘤患者常见的、具有潜在危害性的并发症,其在实体瘤与血液系统肿瘤患者中的发生率为39%~67%[11-12]。红细胞生成减少或破坏增多是贫血发生的机制,前者临床中常见的代表性疾病有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后者常见的是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RBCS是反映红细胞破坏最为直接的一项指标,它对于理解不同疾病贫血的病理生理机制有重要价值。贫血会严重影响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与生存期,应及早诊治[13-15]。RBCS和机体的造血速率共同决定着健康个体及不同疾病状态下的Hb浓度,所以对其进行准确测量,对于理解临床不同类型贫血的发生机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CO呼气试验可间接测定RBCS,具有准确性高、耗时短、安全无创等优势,其基本原理是根据内源性CO的排出速率计算总体Hb分解所需时间[16]。人体呼出气体中的CO主要由内源性CO和外源性CO组成。内源性CO来源于Hb降解(占86%以上)和非Hb代谢(不超过14%),而来源于Hb降解的CO中,85%又来自红细胞降解,15%来自非红细胞Hb。因此,人体呼出气体的内源性CO中,约70%来自红细胞降解。当Hb分解为胆红素时,Hb中的a-亚甲基碳生成CO,即1个Hb产生1个CO分子。因此,在排除外源性CO干扰的前提下,可由机体呼出气体的内源性CO浓度推算出红细胞的代谢速度,继而计算出RBCS。

由于RBCS缩短见于任何原因引起的红细胞破坏加速,与很多疾病息息相关。对于贫血机制研究、贫血类型鉴别、溶血特别是轻型溶血的诊断、红细胞增多类型鉴别、溶血性贫血疗效评估、诊疗措施的副作用监控等均有重要作用。裴强等[17]研究发现,恶性淋巴瘤伴贫血患者的RBCS缩短占比40%,RBCS缩短可能参与了贫血的发生机制。李美健等[18]应用CO呼气试验检测4种常见恶性血液病患者RBCS,研究结果证实,CO呼气试验可准确检测RBCS,可用于完善恶性血液病贫血机制研究。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的RBCS短于对照组,提示肿瘤相关性贫血与肾性贫血患者的RBCS较健康人群明显缩短,提示RBCS缩短可能参与了肿瘤相关性贫血与肾性贫血的发生。而试验组不同组别患者的RBCS对比结果显示,恶性血液肿瘤贫血组的RBCS短于肾性贫血组与实体肿瘤放化疗相关性贫血组,实体肿瘤放化疗相关性贫血组的RBCS短于肾性贫血组,提示RBCS在不同贫血类型中的作用程度有所差异,分析其原因可能和不同疾病引起贫血的机制不同有关。恶性血液肿瘤贫血可能是因为免疫功能紊乱,机体产生针对红细胞膜抗原的抗体、补体,继而导致RBCS破坏、缩短;膜磷脂丝氨酸暴露及血型糖蛋白的丢失,导致红细胞易被巨噬细胞吞噬,使其寿命缩短[19]。肾性贫血患者中,氧化应激、铁原料缺乏、铝离子积聚,影响了红细胞的代谢与正常形态,导致RBCS缩短[20]。实体肿瘤放化疗相关性贫血患者的RBCS机制尚不明确,可能和红细胞膜蛋白、分布的变化,导致红细胞膜的稳定性、形态变化有关。

综上所述,RBCS缩短参与了肿瘤相关性贫血的发生,但在不同贫血类型中所发挥的作用存在差异,期待进一步的研究,证实RBCS在实体肿瘤放化疗相关性贫血的预测作用。

猜你喜欢

性贫血内源性放化疗
全程营养护理管理在食管癌同步放化疗患者中的应用
儿童门诊中婴幼儿营养性贫血治疗方法及效果
血清甲状旁腺激素检验在评估慢性肾病肾性贫血中的应用
中医饮食干预在改善肿瘤联合放化疗患者营养不良的应用效果观察
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放化疗前后甲状腺功能变化情况及其临床意义
内源性NO介导的Stargazin亚硝基化修饰在脑缺血再灌注后突触可塑性中的作用及机制
肾性贫血治疗的研究进展
病毒如何与人类共进化——内源性逆转录病毒的秘密
内源性空间线索有效性对视听觉整合的影响*
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手术前后放化疗的疗效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