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世界优秀羽毛球男子单打前场技、战术行动与成绩关系的研究

2022-02-19陈穗钦郭智成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前场落点显著性

陈穗钦,郭智成

1 前言

已有的对世界优秀羽毛球男子单打前场技-战术研究中,有两个显著的结论:

1.1 在羽毛球前、中和后场,前场技、战术运用最多

有研究认为,大约占到41%~43%之间(钟建萍,2008;冷波,安忠鑫和周志辉,2013);对世界排名前五选手的2008~2012年比赛技术统计中,前场技术使用占总拍数的33.24%(陈红,2015);2012年伦敦奥运会林丹和李宗伟大战中,林-李的前场球比例分别为51.44%和46.71%,都达到了40%以上的高占比(王德平,2013);对李宗伟16场单打比赛研究表明,其前场技术使用率占41.6%(许坤,2016)。

1.2 前场不同技术使用率,从高到低排列次序

前场技术使用率从高到低依次是挑球、搓放球、推球、勾球(戴劲和钟建萍,2009;孙志军和贾洪祥,2014;陈天宇,2018);汤姆斯杯和奥运会中男子单打运动员,在前场进攻技术运用方面,运动员主动进攻技术较多,像推球技术,搓放网技术,但扑球技术的运用较少(秦广阔,2013)。

已有的研究揭示了前场技-战术运用的一些特征,如前场技-战术运用最多、各种技术使用频率排列为挑-搓-推-勾球。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多以个别的最优秀的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频数的统计方法分析数据,由于样本量较小,及研究者的意识,没有采用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来分析数据,因此研究虽为描述性研究,但研究的规范性限制了对特征的深入描述;(2)没有进一步探索羽毛球前场技-战术运用的因果关系,以及由此形成的深层次的机理和规律,可认为这是制约竞技羽毛球运动发展的极为重要的原因之一。

2 结果与分析

美国《哈珀柯林斯社会学词典》对理论的定义是:理论是“由逻辑的或数学的陈述所连接的一组假设或命题,它对经验现实的某一领域或某一类现象提出解释”;理论是“以一种系统化的方式将经验世界中某些被挑选的方面概念化并组织起来的一组内在相关的命题”。

2.1 勾球与成绩关系的研究

勾球(网前勾对角球)是指把对方击来的网前球,用屈腕(伸腕)的动作,将对方来球回击到本方斜对角、对方网前区域内的一种击球的技-战术行动。从击球瞬间击球点的高度进行分类,勾球可分为网前高手/低手勾对角球两种类型。

研究证明,球的“落点”和“线路”等是竞技羽毛球的制胜因素。因此,球的“落点”是击球追求的重要目标,因而是衡量网前勾对角球质量的重要指标。

假设运动员在p点勾球时,防守队员处于d的位置(图一),正常情况下,勾球“落点”会在对角网前相应的“区域”(D1、D2、D3)。防守运动员“跑动路线”(a1、a2、a3)路线距离分别是a1﹤a2﹤a3。当落点在D3区域,防守运动员从中场d的位置、沿a3跑动路线的距离最长、所用的时间最多,所以从反应→跑动→回球的时间就越长,由于行动“仓促”,回球方式选择机会也会相对地较少,失误的可能性会增大。因此,我们假设:“勾球的落点越偏,勾球直接得分就越多”。

图一 勾球落点和防守跑动路线示意图

统计结果表明(表1):

(1)勾球落点次数(t)方面,运动员在D1t和D2t处落点的平均数3~4次之间,(t=0.732,p=0.497,p>0.05),可认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1t和D3t、D2t-D3t处落点之间平均数差异明显,且达到显著性水平(D1t-D3t,t=-5.312,p=0.003,p﹤0.05;D2t-D3t,t=-3.675,p=0.014,p﹤0.05)。

(2)勾球偏度得分(S2)方面,由于根据我们的判断,距离中场站位越远、接球难度越大,因此,区域D1接球最易、区域D3接球最难,表1中D3t数据呈现出明显的趋势特点,直接支持我们这个观点。正是基于该观点,不同区域赋权后,区域D1s2-D2s2之间差异达不到显著性水平(t=-1.354,p=0.234,p<0.05);而区域D1s2-D3s2(t=-6.501,p=0.001,p﹤0.05)和区域D2s2-D3s2(t=-4.604,p=0.006,p﹤0.05)差异达到非常显著性水平。

表1 运动员勾球落点及得分统计表

为了验证Y1(三个区域落点总次数)与X1(三个区域总偏度得分)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的方法进行计算。为此,首先做出两变量的散点图,以判断统计数据是否呈近似直线的关系,即检验本研究变量数据是否达到使用皮尔逊相关系数统计方法的要求。由散点图(图二)可知,勾球得分与勾球距离偏度总得分呈近似直线关系,因此,可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r计算两变量的相关系数。

图二 运动员偏度得分与得分散点图

统计结果表明,Y1与X1之间达到高度相关(r=.893,p<0.05),证实“勾球的落点越偏,勾球直接得分就越多”的假设。

2.2 扑球与成绩关系的研究

对方发网前球或回击网前球时,在球刚越到网顶即迅速上网向斜下方扑压,谓之扑球。扑球有正手扑球和反手扑球两种。

从图三来看,扑球落点D1在前场的区域内,而扑球落点D2则在中场的区域内,扑球落点DP3则在后场的区域内。对于D1和D2落点的球防守队员d一伸拍或上前一步即可接到球,但是落点D3的扑球在后场,扑球速度快,防守队员d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后退和回击球,因此防守队员接住落点为D3的扑球的难度要比D1和D2的大。因此,我们假设:“进攻方扑球抢点越高、落点越靠近后场(D3),扑球得分就越多”。

图三 网前扑球区域和防守队员站位示意图

统计结果表明(表2):

(1)扑球落点次数(t)方面,运动员在D1t和D2t处落点的平均数4~5次之间,(t=0.338,p=0.749,p>0.05),D1t和D3t之间(D1t-D3t,t=-1.465,p=0.203,p>0.05)可认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2t-D3t处落点之间平均数差异明显,且达到显著性水平(D2t-D3t,t=-2.3,p=0.04,p﹤0.05)。

(2)扑球偏度得分(S2)方面,由于根据我们的判断,扑球落点越靠近后场、球速越快、接球难度越大。因此,区域D1和D2接球最易、区域D3接球最难,表2中D3t数据呈现出明显的趋势特点,直接支持我们这个观点。正是基于该观点,不同区域赋权后,区域D1s2-D2s2之间差异达不到显著性水平(t=-0.937,p=0.392,p<0.05);而区域D1s2-D3s2(t=-5.035,p=0.004,p﹤0.05)和区域D2s2-D3s2(t=-3.642,p=0.015,p﹤0.05)差异达到非常显著性水平。

表2 运动员扑球落点及得分统计表

由散点图(图四)可知,扑球得分与扑球距离偏度总得分呈近似直线关系,因此,可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r计算两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

图四 运动员偏度得分与得分散点图

相关分析表明(表3),扑球落点距离偏度总得分与扑球得分相关系数r=.893(p<0.05)。表明扑球得分与扑球落点距离偏度总得分呈高度正相关关系,证实“进攻方扑球抢点越高、落点越靠近后场(D3),扑球得分就越多”。

表3 扑球得分与扑球距离偏度总得分相关系数

2.3 搓球与成绩关系的研究

搓球是用球拍搓击球的左侧或右侧下部与球托底部,使球向右侧或左侧旋转与翻滚过网。搓球有正手搓球和反手搓球两种。

从图五中可以看出,当搓球的落点在D3区域,防守运动员从中场跑动到D3的距离最长、所用的时间最多,所以从反应→跑动→接球→触球→回球的时间就越长,此种情况下回球方式也会相对地较少,处于被动式回球方式,从而导致失误率增高。因此,我们假设:“搓球的落点越偏,越靠近(D3),搓球的得分就越高”。

图五 网前搓球球区域和防守队员站位示意图

统计结果表明(表4):

(1)搓球落点次数(t)方面,运动员在D1t和D2t处落点的平均数2~3次之间,(t=0.415,p=0.695,p>0.05),可认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2t-D3t处落点之间平均数差异明显,且达到显著性水平(D1t-D3t,t=-5.968,p=0.002,p﹤0.05;D2t-D3t,t=-5.428,p=0.003,p﹤0.05)。

(2)搓球偏度得分(S2)方面,由于根据我们的判断,搓球的落点越偏,越靠近(D3),回球难度越大。因此,区域D1回球最易、区域D2回球稍难,区域D3回球最难。表4中D3t数据呈现出明显的趋势特点,直接支持我们这个观点。正是基于该观点,不同区域赋权后,区域D1s2-D2s2之间差异达不到显著性水平(t=-0.933,p=0.394,p<0.05);而区域D1s2-D3s2(t=-6.301,p=0.001,p﹤0.05)和区域D2s2-D3s2(t=-5.827,p=0.002,p﹤0.05)差异达到非常显著性水平。

表4 运动员搓球落点及得分统计表

由散点图(图六)可知,搓球得分与搓球距离偏度总得分呈近似直线关系,因此,可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r计算两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

图六 运动员偏度得分与得分散点图

相关分析表明(表5),搓球落点距离偏度总得分与搓球得分相关系数r=.993(p<0.01),表明搓球得分与搓球落点距离偏度总得分呈高度正相关关系,证实“搓球的落点越偏,越靠近(D3),搓球的得分就越高”。

表5 搓球得分与推球距离偏度总得分相关系数

3 结论

1.在30场71局的比赛中,针对运动员前场技战术行动进行分析,前场技术使用率从高到低依次是挑球、搓放球、推球、勾球、扑球。但是其中挑球和推球都属于防守类型的技战术,不是主要的得分手段。所以本文着重研究前场搓球、勾球、扑球等技战术行动对于成绩关系的研究。

2.对世界优秀羽毛球男子前场单打技-战术行动与成绩关系的观察统计与皮尔逊相关系数计算分析,以及配对样本T检验的统计方法进行验证,证实了以下假设是成立的:

(1)证实了“勾球的落点越偏,勾球直接得分就越多”。

(2)证实了“搓球的落点越偏,越靠近(DP3),搓球的得分就越高”

(3)证实了“进攻方扑球抢点越高、落点越靠近后场(DP3),扑球得分就越多”。

猜你喜欢

前场落点显著性
一种结合多尺度特征融合与像素损失加权的显著性目标检测方法
视频序列中视觉显著性图像区域自动提取仿真
前场荞酒的沉史(外一篇)
北纬二十五度的前场小镇
近年内西班牙国家队防守战术分析
关注有效落点 优化交往策略——小学英语课堂师生交往策略
欧盟法院判决明确欧盟商标通过使用获得显著性的地域认定标准
商标显著性的司法判断(一)
心的落点
心的落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