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产业军民融合发展问题研究

2022-11-24郝鑫鑫苏增伟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军民体育产业领域

郝鑫鑫,苏增伟,成 恳

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建设“健康中国”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特别提出要“发展体育事业,推广全民健身,增强人民体质”[1]。2015年3月,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将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强调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2]。体育源于人类劳动、军事等活动,在全民健身和军民融合两大国家战略交汇点上,同根同源而生的体育与军事理应产生深度融合、协同创新发展。本文主要针对体育产业领域组织在军民融合所面临的需求不清、抓手不明、机制不畅等问题,借助国家军民融合战略深入发展大势,瞄准体育产业领域创新快速发展需求,理清体育产业领域组织运用军民融合建设发展需求、主要工作内容和具体推进策略,为推动体育产业领域军民融合深入发展提供借鉴。

1 概述

1.1 体育产业概述

体育产业是指为社会提供各种体育产品和体育相关产品的生产活动的集合[3]。2019年4月,国家统计局发布《体育产业统计分类(2019)》明确提出,体育产业包括体育管理活动,体育竞赛表演活动,体育健身休闲活动,体育场地和设施管理,体育经纪与代理、广告与会展、表演与设计服务,体育教育与培训,体育传媒与信息服务,其他体育服务,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销售、出租与贸易代理,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等11个大类[3]。

1.2 军民融合概述

军民融合是指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深深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全面推进经济、科技、教育、人才等各个领域的军民融合,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为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提供丰厚的资源和可持续发展的后劲[4]。2017年10月,习近平主席指出,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必须向重点领域聚焦用力,以点带面推动整体水平提升。其中,军民融合重点领域主要指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军队人才培养、军队社会化保障和国防动员等领域[5]。2018年4月,习近平主席指出,网信军民融合是军民融合的重点领域和前沿领域,也是军民融合最具活力和潜力的领域(网络和信息技术)。如上所述,军民融合重点领域主要指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军队人才培养、军队社会化保障、国防动员、网络和信息技术等领域。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检索国内外、军内外相关专著、文献和资料,通过对资料的归纳总结和分析梳理,得到本研究所需的理论支持和知识储备。

2.2 专家访谈法

通过直接面对面访谈、电话访谈、电子邮件访谈等方式,与体育学术界、军事学术界相关专家进行开放式或非结构性访谈,了解体育产业军民融合现状、军事训练对体育产业具体需求等,为本研究提供帮助。

2.3 实践调查法

走访军队院校、基层部队、体育院校、体育产业公司和机构等,通过问卷调查和行为事件访谈等研究方法,摸清部队官兵在体育训练、体育活动等方面的具体需求,摸清体育产业军民融合发展情况,为本研究提供客观依据。

3 研究结果

3.1 国内体育产业的军民融合发展情况

国内学者对体育产业军民融合发展的理论研究较少,但是体育产业军民融合的实践开展较早、较多。

(1)在体育管理活动方面,体育与军事融合具有深厚历史基础。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体育总局(原国家国家体委)历任10位主任(局长)中有4任主任(局长)具有军队背景,被授予元帅或少将军衔(第1任贺龙元帅,第2、4任王猛少将,第6任伍绍祖少将),累计工作26年,为繁荣我国的体育事业做出杰出贡献。

(2)在体育竞赛表演活动、体育传媒与信息服务和体育经纪与代理、广告与会展、表演与设计服务方面,体育与军事融合以武汉军运会为抓手,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2019年10月,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在武汉成功举办。这是我国第一次承办综合性国际军事赛事,也是继北京奥运会后,我国举办的规模最大的国际体育盛会。相对于以军方为主、相对封闭办赛的往届军运会,第七届军运会承办主体从军队变成军地共同承办,组委会和执委会机构实行军地、军民双领导制[6]。中央军委及其下属单位、国家体育总局等中央部委和湖北武汉军地各方围绕“国家支持、军地联合、军方主导、地方承办、社会参与”的办赛模式密切配合,积极推动赛事筹备组织工作全面展开。

(3)在体育健身休闲活动方面,200多万部队官兵作为体育人口积极投身马拉松等群众体育赛事,在助推全民健身新高潮的同时也享受到运动健身的快乐和体育改革的红利。

(4)在体育场地和设施管理、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方面,军队提出采购需求和服务要求,吸引各类社会优质资源实施军队社会化保障[7],建成军民融合中枢产业园区,推动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实现军民融合的系统化和合理化落地。

(5)在体育教育与培训方面,体育产业军民融合已有一定基础。2013年11月、2014年12月,在国家体育总局竞技体育司指导下,国防科技大学与北京言鼎商贸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第一届、第二届“特种行业体能训练研讨会”,共吸引全军和武警部队60余所院校、300余名军事体育教员、军事体育组训人员参加,拉开军队院校普及推广国际体能训练前沿理论与实践的序幕。2017年12月、2019年1月,由海军航空大学与中航文化有限责任公司联合举办的第一届、第二届“战鹰军事综合体能竞赛”暨“战鹰综合体能训练论坛”标志着部队体能训练已与国际一流接轨,科学训练助推部队战斗力提升。此外,国内体育领域声誉良好、知名度较高的“北京国际体能大会”、“常州国际运动康复大会”常常吸引到数百名军事训练教员、特种行业教官参与,促进了民用体育高端科技与军事体育训练快速融通。

(6)在其他体育服务方面,军地双方已展开知识技术合作。比如,在“体育科技与知识产权服务”领域,河北师范大学赵焕彬教授牵头完成中央军委《新兵体能测评方法及强化方案的研发》项目,初步展示出军队和地方高校科研融合发展趋势[8]。地方高校在体能训练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能够为部队提升军事体能提供良好技术支撑,在强化军事体能训练、提升军队战斗力领域开展军民深度融合与探索,融入新理念、设计新方法、构建新体系[9]。

3.2 国内军民融合重点领域的体育产业发展情况

在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军队人才培养和军队社会化保障等军民融合重点领域,体育产业的军民融合发展前景广阔、潜力巨大。

(1)在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网络和信息技术领域,体育产业军民融合发展大有作为。“军事体育出战斗力”,结合“数字化体能训练”、“体能训练大数据管理平台搭建与应用”等体育科学研究的前沿理念与实践,围绕军队增强部队官兵体质、提升军事训练质量效益,降低训练伤发生率等发展规划,开发战斗体能监控与体能训练数据化、实战化,将成为体育与军事装备深度融合发展的重点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10]。

(2)在军队人才培养领域,体育产业军民融合发展大有作为。伴随世界新军事革命和新科技革命的蓬勃发展,军队人才与地方人才已呈现出深度融合发展趋势。杜人淮提出,具有军民通用性专业应并轨纳入国家人才体系,不在通用专业前随意冠上“军队”、“军事”名称,使通用专业人为特殊化[11]。目前,部队军事体育教学科研机构稀缺,军队体能专业指导教练缺口越来越大,急需对接地方高校优质教育资源,补充体育训练专业人才。祁海霞等人指出[12],全军院校军体教员与学员比例约为1:380,而国家规定标准为1:300。专业体育院校、体育培训机构对接部队需求,做好体育人才委托培养、联合培养或分段培养等,既能提高社会资源配置效率,还能获得更多教学及科研经费,有效拓展学科研究领域和方向,培养青年拔尖学科人才。当前,部队在着手建立军事体育训练管理组训岗位任职资格制度,逐步推行军体教员、军体参谋和军体士官任职资格认证[13]。有报道显示,某健身教练培训基地中,每学期开课学员中有15%左右为退役军人。对接部队需求,体育产业在人才培养领域的军民融合发展将创造宽广的就业效应,解决体育学科毕业生就业等现实难题。此外,在军民融合中,体育院校通过自身优势资源的供给与参与,不仅能从军方获得更多的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也能有效提高学校建设水平、提升学科实力。

(3)在军队社会化保障领域,体育产业军民融合发展大有作为。当前,部队军事体育训练条件建设滞后,缺乏保障标准,投入力度不足,基本训练器材、训练场地和配套设施还不完善,急需对接国家体育器材设施保障标准,完善训练条件保障体系,统筹军事体育训练场馆建设,大幅改善全军特别是基层部队体育训练条件[14]。

(4)在国防动员领域,体育产业军民融合发展大有作为。近年来国民体质调查结果表明,我国青少年身体素质呈逐年下降趋势。兵源于民,青少年学生的体质状况从整体上影响了入伍新兵的身体质量,影响到国防后备力量储备。“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体育产业军民融合发展,将有助于增强国防后备力量,提升国防动员体系建设水平。

3.3 国外体育产业的军民融合发展情况

(1)在欧美等军民融合度较高的国家,体育产业军民融合发展具有起步早、进步快、融合深等特点。欧美等军事强国普遍认为,竞技运动场与战场有许多相似之处,体育训练不单纯是为了增强体质,而是一种培养军人精神素质的手段,体育运动对于军事训练必不可少。美国参议员亨利·洛奇曾指出,体育比赛所消耗的时间,比赛中的伤痛,是英语民族征服世界所必须付出的代价。美国总统罗斯福认为,废除橄榄球运动将蚕食美利坚民族的战斗精神。体育与军事同根同源、息息相关的思想观念,促使欧美等军民融合度较高国家的体育与军事产生深度融合。

(2)欧美发达国家在体育产业军民融合领域,主要通过统一标准、需求引导、市场运作等方式完成军队的体育需求保障任务。体育作为人类五种通用语言之一,具有很强的军民通用性。美国国防部制定《联邦采办条例国防部补充条例》,强调要最大限度采用军民通用物资,减少专用物资研制与生产费用;在技术投入方面,坚决不重复投资民间已有项目。据美国最大的体育培训机构EXOS创始人Mark Verstegen透露,小布什政府期间共接收美国军方2亿美元订单合同,用于采购体能训练培训服务、体育器材。EXOS公司网站显示,目前该公司在为美军39个训练基地提供体育训练技术服务,帮助750余名受伤军人重返军事岗位,累计培训出17万余名军方体能教练[15]。以美国西点军校为例,依托地方高效优质教育资源培养硕士、博士等高层人才,从地方选拔优秀毕业生、教练员用于培养补充军校建设所需体育专业人才。西点军校只实施单一的大学本科教育,如申请攻读体育领域硕士、博士学位,一般都由体育系推荐到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北卡罗来纳大学格林斯堡分校和德克萨斯A&M大学3所地方大学进行培养。美国西点军校共有从事体育工作的专职和兼职人员131人,师生比约为1:31;军官18人,军官、文职人员比约为1:6[16]。在军队社会化保障领域,西点军校充分利用承包商在基础设施建设的独特优势完成保障工作,以满足军事训练需求。西点军校体育场地设施种类齐全、功能完备、标准高、数量大,是美国大学生体育协会Ⅰ级院校,归属爱国者联盟开展大学生体育竞技比赛。在国防动员领域,西点军校在录取学员时,特别重视身体素质、体育特长和领导能力,招收学员几乎都是中学体育代表队的运动员。2016年,澳大利亚国防科学技术部建立军人运动表现研究网络,汇集澳大利亚体育科学研究的领先研究团队,致力于提升军人运动表现、认知能力,并与伍伦贡大学等7所高校签订科研合作协议,提供800万澳元用于提升军人运动表现研究[17]。2017年11月,参加第四届国际战士体能大会的军方参会者占40.6%,地方占58.9%,73.2%的参会者直接由军方雇佣或以签订合同方式委托开展军事体育决策咨询与科学研究[18]。

4 研究结论

1.我国当前体育产业军民融合发展水平整体不高,相对于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存在很大上升空间。

首先,国内体育学界对“军民融合”、“体育产业军民融合发展”研究较少。利用中国知网检索“体育”获得43万余条结果,检索“全民健身”获得1.9万余条结果,检索“军民融合”获得0.9万余条结果,然而同时检索“体育”与“军民融合”仅有11条结果,提示我国体育学界对军民融合关注度非常低,体育产业军民融合发展研究、实践急需重视。2018年12月,国家社科基金体育学课题指南首次列入“体育与军民融合研究”,或将推动该领域研究进展。其次,抛开已成功开展的实践活动,体育产业军民融合发展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比如,体育产业军民融合实践多以新闻报道形式出现,上升到科学研究高度的报道较少。体育系统和军队系统难以摒弃自成体系的思维定式,无法跳出利益固化的枷锁藩篱,低层次徘徊、浅表性融合、小范围打转等现象都有不同程度存在。比如,国防科技大学连续举办两届“特种行业体能训练研讨会”后戛然而止;中国青少年国防体育大会仅于2017年11月举办首届比赛后遁于无形。第三,当前国内体育产业军民融合与其说是“融合”,不如说是“拥军”,多表现为一过性、一次性的地方支援部队,而不是持续的合作共赢。比如,有新闻报道显示,XX潜校获知南海舰队潜水演练活动需要协助的消息后,把配合潜水演练活动作为一项军民融合发展任务,无偿提供潜水训练场地、装备器材;北京体育大学专家学者到江苏淮北某消防大队座谈,深入探讨解决部队科学训练问题的方法途径;上海某海军舰队到上海体育学院参观访问、进行体能训练实践操作,双方表示发挥各自优势,在后续合作中共同进步。然后,通过实践调查跟进以上报道后,发现后续再无军民融合发展。

2.体育与军事同根同源而生,体育产业军民融合发展前景广阔、潜力巨大。

近年来大量的体质调查结果表明,我国青少年身体素质呈逐年下降趋势。“兵源于民”,青少年学生的体质状况从整体上影响了入伍新兵的身体素质。2017年8月,湖北某市征兵体检不合格人数占到55.1%,其中视力、体重问题居首,分别占不合格人数的39.5%和25.3%。以某军校为例,2017级学员体能不合格率为62%;以某训练基地为例,官兵训练伤发生率高达20%(内部数据)。部队官兵提升训练质量、降低训练伤发生率等难题亟待解决[19]。体育科学研究表明,训练质量效益、训练伤病发生率与训练负荷安排密切相关。为破解军事训练难题,急需将体育教育与培训、体育健康与运动康复服务等体育产业引入部队军事训练,也必将直接拉动体育学科大学生就业,提升体育院校建设规模效益。此外,两百余万中国人民解放军作为当然体育人口的体育管理、竞赛、健身、场地和设施等刚性体育需求,也急需体育产业积极介入,军地双方共同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18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体育训练大纲》颁布实施,对部队各级体育器材和体育场地设施配置均做出明确规定。积极推动体育产业军民融合发展,不但有助于提升部队建设质量效益,还有助于提升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加速实现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5万亿元等发展目标。

3.对比发达国家成功经验,我国体育产业军民融合发展急需顶层设计、中层协调、基层落实。

军民融合是国家行为,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更需要建立统一领导、军地协调、高效流畅的管理体系,从国家层面统筹推进全面领导、顶层设计、目标问责。然而,由于军地双方思想观念落后、顶层统筹推进缺乏、政策法规滞后等问题,我国体育产业军民融合发展在具体实施中存在行动迟缓、执行力度不强甚至“不作为”或“乱作为”情况。胡鞍钢等指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仍然存在体制机制障碍,主要矛盾在军方,具体矛盾在地方,军转民、民参军往往口号很响但进展有限[2]。在体育产业军民融合发展中,需要明确军方的需求角色定位,通过提出公共产品需求和标准、购买服务和产品等方式,将国防物品采购融入全国体系、面向全国开放、实现全社会保障。体育产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唯有坚持统一领导、军地高层协调、市场运作,才能提升军民融合层次,实现向资源共有、利益共享共用格局发展。在体育产业军民融合发展具体执行中,需要充分利用举国体制解放思想、配套政策法规支持、运行机制保障、督导检查、问责追责,利用社会主义统筹协调的制度优势推进顶层设计、中层协调、基层落实,促进体育产业和国防事业合作共赢、蓬勃发展。

猜你喜欢

军民体育产业领域
电子战领域的争锋
新形势下军民融合防救体系建设探索
从上市公司股票走势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将现代科技应用于Hi-Fi领域 Perlisten S7tse
我国冰雪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数形结合法在初中数学解题中的应用
2020 IT领域大事记
体育产业之篮球
领域·对峙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