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播发射中心节目传输系统的构建

2022-02-19王亚森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2年1期
关键词:构建

王亚森

【摘要】随着我国科技与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广播电视行业也得到了质的飞跃,即便是在我国较为偏远的地区,依旧能接收到广播发射中心的信号。在广播发射中心,节目传输系统是衔接信号源与发射机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承载了广播电视台广播发射中心所需要的信号源。为了能够更好地了解广播发射中心街传输系统中的构建,本文主要通过对广播发射中心的研究,探索其中传输系统的构建,并简单讲述传输系统的主要功能及特点。

【关键词】广播发射中心;节目传输系统;构建

中图分类号:TN92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2.01.013

在日常生活中,广播发射台节目传输控制系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因此,在广播发射台与网络公司的节目传输过程中,需要较为可靠的控制系统进行有效控制,并以此形成一个整体。并且通过时代的变化、技术不断的变强,节目传输系统的功能、组成在逐渐完善,最后形成完整的广播发射节目传输控制系统。

1. 广播发射台节目传输控制系统分析

1.1 传输系统的定义

传输系统是数据通信系统中的一部分,其主要负责将通信系统中的源端和目的端连接起来,在这过程中,可能是直接连接,也可能是通过一个或者多个网络系统进行连接。

1.2 节目传输控制系统的组成

在广播发射台节目的传输控制系统中主要有硬件与软件系统组成,其中硬件系统主要以串口服务器及以太交换机为主,而无线音频调度控制系统则大部分通过对软件系统的控制组成。通过对软件与硬件的相互工作达成对广播发射电台节目传输控制的主要作用。

1.2.1 串口服务器

串口服务器主要是指对串口和网络的控制,而网络又可以分为内网和外网。在内网中,一般以以太网为主,而外网可以理解为Internet,并且它是对全球范围内的通信都是有效的。就实际意义而言,串口服务器设备就像是一个中间转换设备,能便捷的在串口以及网络设备中传输数据,方便人们对数据的存储。

1.2.2 以太网交换机

以太网又名Ethernet,是一种计算机局域网技术,在IEEE组织中曾用标准定义了以太网的技术标准,还规定了它物理层的连线、电子信号以及介质访问层的协议内容,在目前这段时间中,以太网是最普遍的局域网技术。以太网可以采用多种连接介质,包括同轴缆、双绞线和光纤等。其中双绞线多用于从主机到集线器或交换机的连接,而光纤则主要用于交换机间的级联和交换机到路由器间的点到点链路上。同轴缆作为早期的主要连接介质现在已经逐渐趋于淘汰。

在以太网交换机的正常使用过程中,因其数据传输就较强的独立性,但每个以太网交换机中的端口到主机上的速度依旧很快,这也是使用以太网交换机强有力的优势。

1.3 节目传输控制系统的特点

在节目传输控制的接收、调度直到节目输出时,采用的都是数字化处理的模式,因此抗干扰能力较强。再者节目传输控制系统还有实时监测、设备控制、节目调度以及数据维护等的功能。还能实现节目分配调度的灵活性,通过智能化的网管系统实现自动化的播出功能,还可达到监听功能。在节目传输系统操作的过程中,还能准确的通过服务器的链接,精准的分配多路的广播节目信号。

1.4 节目传輸控制系统的设计原理

1.4.1 设计的标准化与开放性

在广播电视节目传输控制系统的使用过程中,为了整个结构的标准化以及统一性,都应将标准定为国际标准以及工业标准的程度,并充分符合广电总局所指定相关行业的标准。在这样的标准下,不仅对广播电视节目传输控制系统有了准确地拓展性,还能更加标准的实现对设备等的控制和管理。

1.4.2 设计的安全、可靠性

广播电视节目传输系统建成后将是本台数字电视节目的传输平台。要绝对保障整个系统的安全性。设计系统时,可以通过在关键环节(编码、复用、光端机等)增加设备和切换开关来实现整个系统的热备份或冗余切换。

1.4.3 设计的可管理性

在整个广播电视节目传输系统的构造来看,所有系统中的设备都可以通过相关的系统来监看,并对其进行相应的处理,这样的设计有效的避免了独立设备的控制,并提高了整个系统的可靠性,有利于之后的技术管理。

1.4.4 设计的先进性

在设计的实质性过程而言,选用了技术先进的数字电视设备,但就设计的产品而言,其更新换代的速度很快。

1.4.5 最优的性价比

就众多的广播电视节目传输系统的构造而言,是通过对多国的相关传输系统的研究与分析进化而成,尤其是针对大多数数字电视都容易出现的问题方面,该系统也做出了最优化的设计。故而,在整个设计过程中,都有了较高的性价比。

1.4.6 设计的全面性和完整性

就当前的节目传输系统结构中,应充分考虑当前的业务需求以及相关平台的拓展需求,以此保证在整个传输系统中都能充分考虑到设计的全面性以及完整性。

2. 节目传输控制系统的软件配置策略

2.1 串口服务器IP地址和COM端口的配置分析

常用的设置串口服务器的IP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静态IP,一种是动态IP。静态IP需要手动设置IP地址、子网掩码和网关地址。适合IP需要一一对应的应用环境。这种方式可以介入无法分配IP地址的设备都能够搜索到,但不同局域网网段的则不能进行正常通讯。动态IP设置即DHCP,主要是从网关主机动态获取IP地址、Gateway地址、DNS服务器地址等。除了无法接入无DHCP Serve的网络,对IP没什么要求,适合介入不需要指定对应IP的环境中。

串口服务器不仅支持静态IP地址或者DHCP自动获取IP地址,并可以通过UDP广播协议查询网络内的设备,而且支持网页端口(默认80)更改。将USR-N510的拨码开关拨知默认位置,两个开关均朝下。再打开测试软件“USR-TCP232-Test.exe”。最后网络设置区选择TCP Client模式,服务器IP地址输入192.168.0.7,服务器端口号输入8899,最终需确定硬件连接串口为串口1,点击连接建立TCP连接,串口波特率设置为115200,串口参数设置为None/8/1,点击打开,打开串口。

2.2 节目传输控制系统软件配置的管理分析

2.2.1 应具有实用技术

为确保广播电视节目传输系统的长远稳定发展,应确保节目传输控制过程中的实用性,尤其是在技术与设备方面,更要做到相应的保证。就拿自动化系统中的自动校队、自动开关机、自动检测以及自动报警等的功能,都应做到定期检测,确保在整个电视节目传输系统中出现不适当的技术纰漏,影响系统整体的实用性。

2.2.2 应实现定期维护

在广播发射台的节目传输过程中,最重要的便是传输中的技术与设备,且要长期实现节目传输控制就应定期实现对技术及设备的维护。尤其是对于一些使用年限较长的发射机,更应该是先定期的维护。在系统或设备维护的过程中,应及时做好资金预算准备,若是有资金紧张等的问题时,可以与厂家实现分期付款等情况。

2.2.3 应确保相关人员的支持

高质量技术人员对于广播发射台节目传输系统有着不一样的意义,在某种程度而言还能帮助提升系统,实现更优化的更新或改革。在日常实践中,也可以利用检测系统的时候展开相关的问题演习,使得相关技术人员能更好的了解该系统中的相关问题。若是遇到不好解决的问题,还可让相关的技术人员专门到厂家进行检修工作,间接锻炼技术人员的个人能力,实现对技术人员的反应能力以及技术能力的提高。

2.2.4 应考虑相关的业务拓展功能

通过对以上几点的考虑,我们应认真考虑广播电视传输带来的业务,只有保证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才能尽可能的达成对以上几点的要求。因此,在广播电视传输系统的设计方面,设计人员应做好相应的配置作用。

3. 廣播电视的发展趋势

3.1 优化广播电视资源,加快推进数字化建设

为实现高效推进全国广播电视数字化建设,我国通过规划实施并确保数字电视有效覆盖以及模拟向数字转换平稳过渡,同时为当前和未来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的融合发展预留发展空间,推动构建新型地面数字电视传输覆盖网。

3.2 深入贫困地区为未来建设重点

不管是从中央还是各个地方的广播电视建设部门,都有出台相关的推动政策,尤其是在贫困地区中,更是积极与脱贫攻坚工作相结合,努力实现建设农村广播电视传输系统,为提供相关政策的宣扬以及科技兴农等的信息,积极响应国家政策。

3.3 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

现代社会与以往的社会情况不同,在现代科技技术中,不仅顺利度过4G时代,也迎来了5G时代,并且随着5G、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出现,广播电视也面临着更大的机遇与挑战。因此,在广播电视的发展趋势,也是顺应时代的发展需求。

4. 广播发射台节目传输系统的意义

广播电视从某种程度而言,是最受观众喜爱的一个播放途径,但广播电视节目的播出还需要广播发射台的技术、信号传播。因此,传输发射业务的也影响着用户终端的使用效果,同时广播发射台作为中间传输环节,还要确保广播发射台的信号顺畅,确保能满足广大观众的精神需求。综其所述,广播发射太节目传输系统尤为重要,不仅是满足广大观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更是现代化发展下信息技术稳定发展的象征。

5.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发射台节目传输系统的流程中,更多需要串口服务器IP地址和COM端口的配置,使其更好的满足传输系统的设计与思考。相关部门应仔细研究节目传输系统的设计与相关环节的细节处理,以此希望可以帮助更偏远的人们欣赏到电视的有趣之处,能够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

参考文献:

[1]关玉霞.发射台广播电视节目信号源传输系统研究[J].数码设计(上),2020,9(12):295.

[2]吴昊,韦戌.广播发射中心节目传输系统的构建[J].视听界(广播电视技术),2017(4).

[3]林基斌.乌海广播发射中心台综合监控运维管理中心设计[J].数字传媒研究,2020,37(4):35-46.

猜你喜欢

构建
以学生为中心视角下的新型师生关系构建
基于工作任务的高职院校英语课程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浅析企业文化管理的重要性与构建
创建《数控自动编程》优质核心课程
浅析汽车维修专业一体化专业课学生评价体系的构建
动车组检修基地与动车检修分析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