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园共育促进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实践

2022-02-18杨帆

幸福家庭 2022年14期
关键词:社会性共育家园

■文/杨帆

近年来,我国学前教育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家长对幼儿教育观念和幼儿教育的理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了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幼儿园和家长要团结协作,共同开展家园共育。幼儿园可以通过家访、亲子互动等方式了解幼儿的发展需求,并根据其需求,为幼儿在园生活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家园共育活动可以为幼儿提供与外界联系和交流的平台,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主要包括亲子关系、伙伴关系、亲社会行为等。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帮助幼儿实现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平稳过渡是我国幼教迫切需要解决的一大课题。幼儿园及家庭是幼儿学习和活动的重要场所,对幼儿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儿童社会性发展涉及多个方面,因此加强家园共育十分必要。

一、概念界定

(一)家园共育

家园共育是指家庭、幼儿园以注重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为依据,利用多种形式的幼儿园活动共同对学前儿童进行指导和启发。

(二)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是指学前儿童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独立发展社会认知、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从而适应社会生活的发展过程。幼儿社会性发展不是成人单方面对幼儿进行教育就能达成的,而是幼儿在与他人的人际交往的过程中慢慢发展的。

二、家园共育促进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由于很多家长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这一概念较为生疏,导致在家庭生活中,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缓慢。另外由于一些幼儿园过度偏重知识基础学习,不重视他们的社会性发展。

(一)家长对家园共育的认识不足和认知存在偏差

家长对家园共育的认知存在偏差,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缺乏对家园共育重要性的认识,认为家园共育是幼儿园与家庭之间一种普通的互动方式;二是认为家园共育只是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的一种辅助手段,和家庭教育之间没有很大的联系。虽然幼儿园与家长有一定的合作关系,但大多数家长认为这只是一种良好互动,他们对家园共育工作的了解和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从而使得家园共育不能达成预期。

(二)家园共育陷入形式化

目前很多幼儿园家园共育模式出现形式化,幼儿园虽意识到家园共育的重要性,但由于没有行之有效的共育方法,在具体实施时存在形式化情况,这不利于儿童发展。例如,教师在制定幼儿园年计划和周计划时,并没有向家长提供学龄前儿童在幼儿园的相关资料,而家长对于幼儿园教师的工作认识有限,这导致教师和家长不能做到同步教育,导致家园共育形式化。

(三)工作繁琐使教师缺乏进行家园共育的耐心

教师要注意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对于某些未能达成一致意见的事项,教师要一直与家长协调解决。并且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教师的付出是无私的,他们日常工作由各种内容组成,这些繁琐的工作容易导致教师在工作中丧失耐心。

(四)家长的参与度不高

家园共育旨在发挥教育合力,实现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互补,但是在实际的开展过程中家长参与度不高。家长认为将孩子送到幼儿园,自己只要保障孩子的衣食住行就可以,幼儿园组织的亲子活动不愿意参加,对幼儿园开展家园共育有诸多怨言,这样就会影响到家园共育的成果。

三、家园共育促进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有效措施

幼儿园可以以班级为单位,联合家长组织幼儿进行与社会性交往有关的教育和培养活动,如举办幼儿家庭日活动,加强家校联系,充分利用家园共育平台,开展各种与幼儿社会性发展相关的活动。教师可以结合班级主题活动设计幼儿社会性交往培养活动,利用亲子游戏来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教师与家长之间应建立相互信赖和尊重的良性关系,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幼教工作者专业成长,而且还能强化家长的主人翁意识,促进家园合作共育。家长应建立科学的教养观念,营造和谐的家庭教育环境,采取民主型的家庭教养方式,促进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家长和幼儿园应保持密切的双向互动关系,着力发展儿童社会认知能力,建构科学合理的家园合作体系,从而加深儿童社会认知发展。教师应从多方面强化教学实践指导。教师、家长均应以积极、热情的态度参与各项活动,有效感染幼儿,激发幼儿主动发展社会性积极性。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有效措施还在于家长要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和幼教工作者对幼儿进行相关的指导培养。双方要加强联系和相互协助,协调好家园共育中的关系,共同丰富家园共育内容,这样才能在家园共育中有效促进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四、家园共育促进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具体影响

(一)有利于促进学前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

家园共育可以丰富幼儿的社会认知,不仅能让家长以积极、热情的态度投身到幼儿园开展的活动中,也能够让家长更加理解幼儿和幼儿园。家园共育以潜移默化的教养方法提高幼儿的社会认知能力与判断能力,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家园合作体系,促进幼儿园与家长之间的互动关系,并形成相应的协调机制,合力培养幼儿的社会认知能力和核心素养。

(二)有利于促进学前儿童社会情感的发展

家园共育可以为学前儿童提供良好的社会情感,帮助学前儿童从不同的视角了解社会情感的发展过程。家长和教师共同给儿童树立良好的榜样,让他们有良好的道德情操,并能够在以后成长的过程中具备更好的品质。

(三)有利于促进学前儿童社会行为的发展

社会认知和社会情感的培养是发展儿童社会性行为的重要因素,社会性行为又分为亲社会行为(谦让、助人等)和反社会行为(撒谎、逃学等)。亲社会行为对促进儿童社会性发展具有良好的保障作用,反社会行为会影响儿童个性与品德的发展。

五、家园共育促进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思考

(一)家园共育要培养幼儿分享意识

家庭作为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场所,对儿童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在社会生活中,学会分享是适应社会的一项基本技能,从幼儿的角度出发,家长可以通过游戏培养幼儿的分享意识,帮助幼儿养成分享的好习惯。

(二)家园共育要培养幼儿合作交往能力

合作交往能力是社会生活中处理人际关系、适应社会生存的基本技能和素养,幼儿园在教育过程中采用家园共育的方式培养幼儿的合作交往能力是发展其社会性的重要途径。社会性发展不仅是对个体,还包括对社会整体的发展,所以说幼儿园教育应该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以正确的教育观念指导和规范幼儿的社会交往行为,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良好的社会性习惯是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基础条件和前提条件。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引导幼儿多与同伴交往。比如,家长可以通过创设各种情境,让幼儿主动积极地参与到社会交往中,如一起玩游戏时,家长可以鼓励幼儿给同伴讲故事,引导他们合作完成游戏,这样幼儿在面对陌生人时就能表现得更自信,可以大胆地与他人进行交流。

(三)家园共育要对幼儿进行文明礼仪教育

文明礼仪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他们步入社会后所必须具备的技能之一。对于幼儿而言,文明礼仪习性的形成,对他们人生的发展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教师和家长可以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礼仪意识和习惯。幼儿园可以开展以“礼仪”为主题的游戏活动,并引导家长参与其中。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不管是校方还是家长,都应该要对如何开展家园共育有明确的目标和规划,要在思想观念上认识到礼仪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性,自觉地在生活中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形成教育合力。

总之,家庭是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场所,家园共育对促进儿童社会性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当前我国对家园共育的研究经历了由浅入深、由零散到全面、由注重形式到强化内涵的过程,并建立了初步的理论基础,但是因研究起步较晚,研究成果没有得到完整和系统的优化,还需进一步深化。

猜你喜欢

社会性共育家园
将大自然带进室内的家园
家园
以户外混龄活动促进社会性发展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寻找失落的家园
家校社共育,推动“双减”有效落地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绿家园
从社会性弱势群体自身心理角度谈接受科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