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以科学活动为抓手渗透生命教育
2022-02-18倪平
■文/倪平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利用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合理有效地开展科学活动,能使学生逐渐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也能促进学生生命观和自然观的形成,达到和自然、生命的内外和谐。新时代下加强小学生的生命教育,对于促进学生珍惜生命,树立建设祖国远大理想,确保学习和生活获得良好发展皆具有重大意义。小学科学课要发挥学科优势,以科学活动为抓手渗透生命教育,进而教育、引导小学生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一、从课堂活动开始认识生命科学
在科学课堂活动中,教师根据科学课程的学科特点和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选择有效的活动方式,比如观察、实验等,适时、适量、适度地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把生命教育渗透到科学活动中,有助于学生认识生命、了解生命、珍惜生命,进而树立初步的生命意识。例如,三年级上册《研究土壤》这一单元,教师的第一课就是带领学生到校园的各个角落采集土壤,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采集的过程中不伤害土壤中的小动物,从而教育学生学会尊重生命。
又例如,在学习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一生》和第二单元《植物与环境》时,学生可通过实验研究种子的内部结构,探索种子萌发的条件。学完本单元后,学生可以选择一株绿色植物,悉心培育、仔细观察,体验种子变成果实的过程,学习植物在恶劣环境中如何生存、如何顽强生长。植物因为生活在不同的环境而进化出了不同的特征,是大自然造就了各种各样的生命。教师要引导学生产生敬畏自然、敬畏生命的情感,懂得生命是珍贵的。
再如,在学习四年级下册《繁殖》这一单元时,教师通过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一种动物的繁殖方式,课后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更多动植物的繁殖方式。这样学生通过自学探究、大胆质疑,深刻理解动植物繁殖的知识,体会生命的意义,从而尊重大自然的每一条生命。
又如在《地球的表面和内部》单元中,在讲解地震、火山等知识时,教师通过播放实例录像让学生知道避灾、避险本领的重要性。在实例的强烈冲击下,学生既能感受到生与死,又能深刻认识灾难的危害。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展示,让学生主动去了解相关知识,能使学生感受生命的脆弱,形成珍爱生命的意识。
小学生对生命世界怀有浓厚的兴趣,科学课就是要使他们对生命世界的兴趣进一步提高,从对生命现象和事物的表面认识发展到对生命本质的认识。教师在课堂中采用案例分析、调查研究、演讲等的活动方式,让学生在灵活多样的科学活动中体验生命的价值,感悟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自我与他人和谐相处的重要性,使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实践中培养热爱生命的情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意识。
二、在社团活动中体验生命科学
生命教育是帮助学生珍惜生命、敬畏生命、提高生命质量的一种教育活动,而社团活动是实施生命教育的重要载体,能让学生感受到尊重、理解、合作、自主、成就和公平,促使学生多方面协调发展。
科学学习需要理性的思考,但同时也需要感性的感悟,特别是生命科学的学习更是离不开种植。例如,将社团课放在学校的种植园开展,通过种植玉米、辣椒等植物,让学生了解这些植物的生长习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亲眼看见一粒种子破土而出、含苞待放、开出美丽的花朵直至凋谢死亡的过程。它们一点一滴的变化,都能得到学生强烈的关注,在活动中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在社团活动中,教师还应鼓励学生通过尝试和探索的方式了解身边的事物,学习更多的生命科学知识。例如,在进行解剖这一社团活动时,学生学会了解剖方法,便想去探索更多植物的构造。教师要想在社团活动中渗透生命教育,必须了解学校以及当地的特色,寻找一些渗透点,对教学内容进行综合分析,把与生命相关的内容进行提炼、整合,明确生命教育的目标。又例如,在围绕《水是生命之源》这一主题开展社团活动时,学生通过收集相关资料、查阅文献、实地调查、制作与展示手抄报等,在活动中体验水资源的重要性,养成节约用水、保护环境的生活习惯。
再例如,在校园开展四季观察和摄影活动时,学生经过调查发现校园里的香樟树一年四季都是常青,三、四月份各种果树开花,九月桂花飘香,到了十月还能看到石榴的身影。这个持续性的观察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耐心,激发学生探究自然的兴趣,丰富学生的人生经历。
三、在家庭活动中感受生命价值
课堂教学中生命知识的渗透往往比较单一,在一定程度上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生命教育的形象性、实践性极强,大多是通过行为举动表现出来,从而影响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因此,灵活多样、富有实践性的家庭科学小活动恰好能弥补课堂活动中生命教育的不足。
(一)体验生命诞生的不易
学生学完动植物繁衍后代这一单元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动植物联系到人类,让学生回家向自己的父母了解自己出生时的情形,感受生命的奇妙历程,了解生命孕育、诞生的艰辛,感受生命的来之不易,从而使学生学会感恩,感谢父母给予生命。
(二)体验生命成长的不易
现在的小学生接触自然的机会比较少,但是他们对自然界的动植物怀有很大的兴趣。但是校内条件有限,没有办法让每个学生都长期饲养小动物并观察,所以这项活动就可以在家里开展。如学生在家饲养蚕宝宝时,要先调查与了解蚕宝宝长大需要哪些条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感受到蚕宝宝到吐丝、结茧的不易,再结合自身,感谢父母的付出和养育之恩,强化学生的生命意识,使家庭学习成为一种愉悦生命的过程。
(三)体验生命的珍贵
小学生基于年龄特征,喜欢体验不同的角色,在学习人的身体构造这一课时,可以让学生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体验,体会人体结构的精巧与和谐之美,进而引导学生发现健康的生命有多珍贵,使学生懂得不拿生命开玩笑,在生活中要关心残疾、弱势群体。
四、走进自然界感悟生命的多样性
教师要通过关于生命教育的校外活动来丰富学生们的生命观。小学生亲身参与有关生命教育的社会实践,在活动中能更加本能地对一些场景做出反应。因此,走进自然是使学生感受生命的多样性、学会正确思考的一个好办法。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接触生动活泼的生命世界,去田野树林、山川湖泊,看花草树木、虫鱼鸟兽,感受生命的丰富多彩、引人入胜。他们会发现每一片树叶都不同,每一朵花儿都绚丽,从而激发热爱生命的情感和探索生命世界的意趣。在学习植物方面的知识时,尽管教师会以很多种形式向学生展示植物的多样性,但如果不让学生亲自去看、闻、摸……那就会让他们的探究欲望大大减少。而走进户外植物园,学生能观察到形形色色的植物,他们在观察中产生感想,用富有趣味性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看法,不仅学到了科学知识,也收获了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感体验。
认识生命的珍贵,尊重生命,让学生体验生命的精彩,是教育的永恒目标。每年寒暑期,家长会带着学生参加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夏令营活动,包括行为习惯的训练、耐力的养成、意志力的磨炼等。在军事化封闭环境下,让学生深入体验军营生活作息,戒除拖拉懒散、沉迷电子产品、挑食厌食等不良习惯。在活动中,教师采用军事思想去引导学生的行为,用行为铸就习惯,给学生渗透深刻的生命教育,使其学会健康生活。
教师还可以结合课堂教学,或平日里的时事和重大节日开展生命教育活动,比如在小区里宣传国际禁毒日、世界水日等,通过科普、宣传来对小学生进行相关教育,达到远离毒品、珍爱生命和关爱生命的教育目的。教师还可鼓励家长利用周末带学生参观当地的一些烈士陵园,通过先烈前辈的事迹来感染学生,让学生体会生命的无私与伟大。
此外,学校可以和社区结合课本内容和现实生活开展一些生命教育活动,比如逃生演习等。对于小学生来说,懂得自我保护、掌握必要的困境求生技能本就是生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模拟练习,可以培养学生安全隐患意识和避灾避险的本领。
总之,渗透生命教育在今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继承人,他们的生命不光属于他们自己,更属于国家和民族。小学科学课要通过科学活动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确保其身心健康得到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