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阶段数学课堂游戏化的设计与实施
2022-02-18李志强
■文/李志强
游戏活动是儿童最喜欢的活动,课程游戏化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可以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增强教育教学活动的效果。基于此,笔者结合一年级数学课程游戏化的教学案例,探讨了将游戏化教学方式引入幼小衔接数学课堂的方法,以供参考。
一、幼小衔接阶段数学课堂游戏化的设计要点
(一)教学情境的创设
为儿童创设一定的情境,可以加深儿童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帮助儿童快乐地学习数学知识。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情境的创设要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情境所包含的内容应在儿童的理解范围之内,以免增加儿童的认知负担,给儿童学习数学知识带来负面影响;二是情境创设的素材要来源于儿童的生活实践,从儿童的实际生活出发,以更好地激发儿童对新知识的求知欲;三是情境的创设要能激发儿童的兴趣,具有趣味性和新颖性,以更好地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四是情境的创设要与教学目标相契合,整个教学情境的创设或再现一定要围绕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
(二)教学目标的梳理
在开展游戏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在活动开始前告知儿童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可以让儿童了解游戏活动最终要达成的效果,方便儿童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比较适合自己的游戏。同时,学习目标可以让儿童明白在游戏过程中的努力方向,从而更好地完成自己的游戏挑战。在游戏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和儿童共同总结本节课通过游戏化教学学到的数学知识,以重新梳理教学目标是否实现,从而为下次教学目标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三)游戏奖励的设置
奖励是游戏化教学对儿童的外力作用,教师可以借此外力调动儿童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在设置奖励机制时,教师应采取丰富多样的奖励形式,运用口头奖励、实物奖励、精神奖励等多种方式激发儿童的参与热情。教师要注重奖励的频次,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太多的外部奖励会让儿童产生依赖心理,容易让儿童失去参与游戏、学习数学知识的内在动机;而奖励的频率太低,会打击儿童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还要注重奖励的时机,抓住对儿童实行奖励的最佳时机,如当儿童在游戏中有积极向上的表现时,应该及时给予儿童奖励,让儿童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和荣誉感。
(四)游戏任务的设计
在进行游戏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为儿童设置不同难度的游戏任务,让儿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游戏任务去挑战。教师也可以鼓励儿童选择高于自己能力的游戏任务,让儿童在挑战不同难度的游戏任务的过程中产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点燃儿童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在设计不同难度的游戏时,教师应该设计符合儿童能力、认知和知识基础的游戏,让儿童在游戏中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增强数学能力。另外,游戏任务的设计不能太难也不能太简单,以接近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具备一定的挑战性为宜,以激发儿童的挑战欲,让儿童不断产生挑战游戏任务的动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五)注重师生、生生之间交流
在整个游戏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与儿童、儿童与儿童之间平等、友好的交流极为重要。教师与儿童之间的平等交流可以帮助儿童解决在游戏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为儿童数学知识的学习提供一定的指导,让儿童明确努力学习的方向,激励儿童不断向前。儿童与儿童之间的友好交流可以实现游戏和学习中的互帮互助,尽可能地减少儿童在学习和游戏过程中的挫败感,提高儿童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
(六)游戏结束后的反思
游戏化教学结束后的反思不仅包括教师的反思,还包括儿童的反思。教师的反思包括对游戏化教学设计的反思、对使用效果的反思、对游戏化课堂教学改善措施的反思等。儿童的反思包括对自己在游戏中表现的评价、对自身优、缺点的全面了解、获得奖励的情况、游戏任务的完成情况等。通过这些反思,可以不断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不断提升儿童学习数学知识的效率。
二、幼小衔接阶段数学课堂游戏化的案例及其分析
(一)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本次教学活动的内容是认识七巧板,学习目标是在儿童初步认识七巧板的基础上,让儿童掌握七巧板的拼搭规则并能运用七巧板拼搭不同的物体,从而开发儿童的创造潜力。教学准备有多媒体课件(创设好的情境)、一定数量的七巧板(每名儿童一副)和图片展示(船、鱼、树、房子、正方形等运用七巧板拼搭好的图案的图片)。
笔者创设了故事情境导入教学活动:“同学们,小猪佩奇要和小伙伴玩闯关的游戏了,它要完成公主城堡中的任务才能找到自己的雨鞋,而这个任务有重重关卡,大家有信心和小猪佩奇一起完成任务吗?完成任务的小朋友可以得到一份大礼哦。现在,有两条路通往不同的关卡,你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道路哦!”接着,笔者告知儿童游戏任务。任务一是破解“公主城堡”的密码,要求所有儿童都完成。儿童需要将组成七巧板的图形名称说出来,并说明每个图形有几个,如三角形有5个,正方形有1个,平行四边形有1个,城堡的密码是511。任务二有两条路线,即河流和森林,每条路线都设置了三个不同的关卡,儿童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的路线。选择河流路线的儿童要用七巧板拼搭能过河的船只(关卡一)、小鱼(关卡二)和正方形(关卡三);而选择森林路线的儿童要用七巧板拼搭房子(关卡一)、树(关卡二)和正方形(关卡三)。每完成一道关卡,儿童就可以获得一张“通行卡”,集齐三张“通行卡”,儿童就能成功到达“公主城堡”,并得到“七巧板小达人”的徽章一枚。
游戏开始后,儿童自由选择路线,笔者则运用趣味性的语言创设故事情境,引导儿童闯关,并在必要时提供帮助,给儿童展示相关的图案。下面是笔者与儿童互动的具体情况。
2.师生互动。穿越河流组。在闯关开始后,笔者对儿童说:“同学们带着七巧板准备前往公主城堡,可是一条河流挡住了我们的去路,该怎么办呢?”儿童回答道:“我们可以用小船过河呀!”说完,儿童开始用七巧板拼搭“船”。在儿童拼搭好“船”后,笔者对儿童说:“我们的小船做好了,可以出发了。但忙了这么久,大家的肚子都饿了,这可怎么办呢?河里有许多游来游去的鱼儿,要不我们抓鱼烤着吃吧。”说完,笔者鼓励儿童运用七巧板合作完成“鱼”的拼图。在儿童拼好“鱼”后,笔者对儿童说:“吃完了香喷喷的鱼,我们继续前进,刚到城堡就发现了一个上锁的宝箱,上面还有一个正方形的图案,这应该就是宝箱的密码。那么,请小朋友用手中的七巧板拼出一个正方形吧。”说完,儿童开始拼搭正方形。
穿越森林组。在闯关开始后,笔者对儿童说:“同学们带着七巧板准备前往公主城堡,途中需要穿过一片森林,但现在天快黑了,我们来搭一座房子,休息一晚上再出发吧。”在儿童拼搭好“房子”后,笔者对儿童说:“我们继续往前走,可是天气太热了,大家都大汗淋漓,这可怎么办呢?”有儿童说:“我们来搭一棵大树吧!”于是,儿童运用七巧板合作拼搭“大树”。在儿童拼搭好“大树”后,笔者对儿童说:“我们已经到达了公主城堡,看见了一个上锁的宝箱,上面还有一个正方形的标记。原来,打开宝箱是需要密码的,而这个密码就是正方形的图案。小朋友们,快动动小手拼出正方形吧!”儿童开始拼正方形,拼出即通关。
(二)设计意图
儿童对三角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都有一定的了解,他们能够说出这些图形的名称。笔者设置的第一个任务就是为了让儿童了解七巧板的构成,巩固以前学过的图形及其名称。在任务二中,笔者设计了两条路线,各包括三道关卡,旨在让儿童获得更多的拼接经验,达到比较高的认知水平,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儿童团结协作的精神。在整个游戏过程中,不同关卡的难度不同,儿童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路线并完成相应的关卡,这实现了让儿童趣味学习的目的。
(三)游戏实施效果分析
在整个游戏的过程中,笔者时刻关注儿童的动态,确保每一名儿童都能积极参与其中。对完成任务存在困难的小组,笔者会随时给予他们恰当的指导和帮助。在游戏开始前,儿童可以根据自己喜好和能力选择不同的任务,并在游戏过程中增强自身的能力。本次游戏活动采用层次性设计,符合绝大多数儿童的认知和能力水平,使得儿童更愿意参与其中,也很好地加深了儿童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此外,在完成不同关卡的过程中,儿童先自己尝试,在独自完成任务有难度时,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这减少了儿童在游戏中的挫败感,提高了儿童的学习兴趣。
三、幼小衔接阶段数学课堂游戏化教学案例的反思
(一)游戏互动
在整个游戏活动中,儿童可以和教师、同伴进行互动,通过互动,儿童可以顺利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为他们解决问题提供新思路,为他们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带来很多新的启示。
(二)游戏任务设计
在游戏活动中,笔者共设计了两个不同难度的游戏任务,儿童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和能力自主选择任务。笔者会鼓励儿童选择难度较大的任务,鼓励他们超越自我,相信自己,从而让他们顺利完成不同难度的任务,在学到更多知识的同时增强自己的能力。在这两个任务中,第一个任务的主要目标是让儿童对组成七巧板的图形有更加直观和深刻的印象,激发他们的游戏兴趣,第二个任务的目标主要是让儿童能够灵活运用七巧板拼搭不同的图形,培养儿童的动手能力,让他们获得成就感和喜悦。
(三)游戏教学效果
游戏化教学可以提高儿童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成为儿童学习的强大驱动力。在游戏化教学中,儿童可以在游戏中学到一定的知识,还可以在体验游戏乐趣的同时,通过与他人的合作、交流掌握具有启发意义的学习方式,从而提高自身学习数学知识的效率,增强自身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游戏化教学中,儿童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不断高涨,课堂表现很积极,学习效果也很可观。这增强了幼小衔接的实效性,促进了儿童的全面发展。